刘井建[1]2007年在《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绩效测度与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研究与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不仅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环节,也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与持续发展的动力。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活动在企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一项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活动。近年来,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自身都纷纷加大了对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活动的投资力度,由于风险大,成功率不高,使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投资绩效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如何有效地测度与评价(测评)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绩效也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绩效进行测评是高新技术创新项目实施后期工作的关键,科学地测评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绩效,对降低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投资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系统综述了R&D绩效测度与评价理论方法的相关研究成果;阐析了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绩效测评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包含R&D效率和R&D效力的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绩效评价的内容体系,并分析了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据此构建了包含R&D效率和R&D效力的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建立了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效率和R&D效力的关联耦合模型;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基本原理,构建了两阶段-DEA的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效率评价模型,考虑到时间因素,将Malmquist指数引入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效率变动评价,构建了基于等产量线的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技术变动预测模型;针对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效力测评中存在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运用未确知数学的基本原理,与未确知数学中盲数相结合,建立了不确定结论合成模型和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效力的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利用调研数据对调研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对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效率和R&D效力进行关联检验;结合我国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活动的实际,从R&D、企业和政府叁个层面提出了提高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绩效水平的对策和建议,为提升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绩效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发展思路。本论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论文的研究不仅丰富和完善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绩效评价的内容体系,拓展了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绩效评价方法与模型,促进R&D绩效测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而且有利于政府、企业甚至R&D部门准确掌握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活动的总体趋势,识别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活动的优劣势,从而能够制定出有效的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发展政策,提高R&D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尹莉[2]2008年在《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将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高新技术企业上,并把其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其规模和数量都在不断的增长,在国民经济构成中所占的比例也显着提高,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经营环境中发展形成的竞争合力,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此,研究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为重要。本文在对现有国内外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及竞争力理论研究成果综合评析的基础上,基于竞争力理论的思想,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相关因素的系统分析,设计了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经济学原理,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模型,对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发展状态的战略分析与战略选择的有关方法,以指导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充分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条件和机遇,更好地形成和提高企业竞争力。
郭晓顺[3]2010年在《基于产品创新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研究》文中认为全文以高新技术企业基于产品创新的成长为核心,按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因素和成长机理——成长的核心能力——成长的战略——成长模式——成长绩效评价的主线来展开研究工作。全文总体上可分为五大部分:1.基于产品创新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因素和成长机理。将影响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因素分为成功的关键动力因素、主要阻力因素和双重性质的因素,并建立了关键因素的动力模型和所有影响因素的合力模型。此外,利用生物学生命系统的原理构建了机理图。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实证研究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2.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核心能力系统动力学分析。构建了高新技术企业核心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在对该模型中各子系统之间反馈回路的建立及其作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多个子系统系统动力学流图,目的在于分析产品创新子系统在高新技术企业核心能力形成及其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机理。最后,对BL高新技术企业核心能力系统进行了案例分析。3.基于产品创新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战略。探讨了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过程中不同生命周期的通用竞争战略。根据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所面临的动态竞争环境引入了柔性战略的概念,在分析柔性战略与产品创新、核心能力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将叁者与企业的成长相联系,构建了柔性战略与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关系的概念模型。4.基于产品创新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模式。在对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典型的成长模式进行评价和分析的基础上,重构了基于产品创新的高新技术企业动态成长模式,并对高新技术企业不同生命周期五要素成长模式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分析,提出了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五要素动态成长模式的保障措施。5.基于产品创新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绩效评价。本章从产品创新、企业成长以及产品创新在企业成长中的作用叁个方面,重新构建了基于产品创新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绩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对BL公司基于产品创新的成长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是武汉理工大学211项目“产品创新管理系统”的子课题研究成果。本研究可能存在的创新点在于运用生物学生命系统的原理构建了产品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内在机理框架,构建了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核心能力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相关仿真检验;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IHLVI五要素动态成长模式,构建了柔性战略与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关系的概念模型;构建了基于产品创新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实证检验了高新技术企业BL公司基于产品创新的成长绩效。
赵庆惠[4]2005年在《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对于中国的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起着关键的带动作用,但是中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正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压力。中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出路在哪里?答案只有一个:培育提升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以企业管理学和发展经济学为理论分析基础,从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溯源入手,以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为特定对象,系统地阐述了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就培育提升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一主题进行了创新性研究。 1.提出了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概念,即以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长期积累的知识为基础,融合创新能力、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为一体,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竞争力体系。 2.提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7大子系统构成,即企业文化系统、技术创新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管理系统、企业产销系统、财务系统和应变系统,各系统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多元的复杂系统。对于中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实际分析表明,七个子系统中处于优先地位的是企业文化系统、技术创新系统、人力资源系统叁个子系统。同时揭示了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演变规律,丰富了核心竞争力理论。 3.系统地剖析了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文化、技术创新、人力资源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核心竞争力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升机制,提出了培育和提升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和方法。 4.构建了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这是在对52家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调研和数据分析基础上,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的具有应用价值的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评价工具,弥补了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在此方面的不足。 本文通过对汇源集团的全面实证分析和对叁株、德隆等反面典型的分析,从正反两方面证实了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合理性、科学性;也验证了作者的基本观点:“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有机的、多元的复杂系统”。实践证明,七个子系统中的如何一个子系统失灵,就可能导致整个企业的失败。 针对当今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从培育提升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可以为政府制定政策和宏观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赵忠伟[5]2010年在《高新技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日益明显的超强竞争作用下,有利于环境稳定的国界、规则与控制等因素影响作用趋于弱化,企业的经营环境正从以前相对稳定的静态环境转向日益复杂多变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动态环境。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其持续发展正日益面临发展环境变化的严峻挑战,体现出失败率高、成长慢、抗风险能力差的弱点。对高新技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知识高技术、高风险高创新、高成长短周期的本质特征,基于上述本质特征派生出其独有的竞争优势生成与持续规律。本文依照竞争优势生成、持续竞争优势阻力、持续竞争优势再造这一研究线索对高新技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展开相关研究。在对高新技术企业以及竞争优势相关理论全面剖析的基础上,本文基于竞争优势综合观对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来源进行深入分析,揭示技术核心能力、人力资本优势、先发优势以及产业环境优势是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生成来源,并对上述来源要素对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充分论证高新技术企业耗散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熵变模型指出高新技术企业竞争优势能否持续的根源决定于企业内部资源能力与外部环境的匹配程度。高新技术企业生存环境的动态复杂性将导致高新技术企业先发优势失效,产业环境优势减弱,技术核心能力出现刚性特征而无法维系高新技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通过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再造概念解读,根据再造诱因、再造导向、再造动力、再造路径等要素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再造模型。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再造主要受提高收益回报、增强市场位势、提高资产专用性叁大诱因驱动。高新技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再造的目标导向应为实现顾客价值。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高知识特性,通过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体系演化模型,分析结构知识、能力知识与价值知识在企业知识体系演化中的不同作用,论证了动态能力、组织学习、企业文化是高新技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再造的根本动力。进而分别研究叁种动力要素对高新技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再造的作用机理,分析叁种动力要素对竞争优势再造的协同耦合互动机理,并提出增强再造动力的具体策略。论证了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再造的根本路径,高新技术企业在进行竞争优势再造时应通过持续创新时间路径以及开放创新空间路径展开,进而提出面向优势再造的具体创新策略。在上述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建立了由显性优势、环境适应优势和再造优势叁个层次共24项具体指标构成的高新技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与灰色关联分析两种评价方法分别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绝对持续竞争优势与相对持续竞争优势评价模型。最后,以高新技术企业F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应用本文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及分析框架对F公司持续竞争优势进行了相应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了F公司持续竞争优势提升的相应对策与建议。
夏元旭[6]2007年在《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文中认为技术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本质特征,它是高新技术企业保持强劲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创新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进入我国,80年代末成为国内学术研究热点,但这时的研究大都停留在理论探索阶段,关于某个省域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专门研究目前未见到成果。因此,运用数理方法完善对具体区域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分析,是当前科技管理和技术创新学界急待深入讨论的课题,因此本课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低,技术创新意识与我国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技术创新来源也主要靠模仿和引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临来自国内外企业的挑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活动已经成为决定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这种形式下,如何认识和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如何制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通过定期评价和监测,及时把握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动态与效果,引导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走向规范化,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在分析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现状的基础上,运用模糊评价理论,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提出了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路径。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探讨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对技术创新的理论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理论基础进行了研究分析;然后对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建立了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且讨论了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该遵守的原则,最后做出了最终评价;从而提出了提高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路径。
刘照德[7]2013年在《基于产品的高新技术虚拟企业价值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动态化的市场,日益月新的科学技术,缩短化的产品周期,多元化的消费者,复杂化的竞争,使得企业的生存步履维艰,很难在市场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这就需要企业整合产品价值链,集中优势资源增强核心竞争力,使自身产品在关键环节上拥有主导地位,并凭助外部优势资源给企业带来持久的收益。为此,一种新型企业组织模式——虚拟企业诞生。从此,关于虚拟企业及高新技术虚拟企业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实业界也愈加重视,虚拟企业模式逐渐地被广泛接受与应用。随着虚拟企业的增多,合作企业间的利益分配及调整,企业间的并购、转让等不可回避的问题,因而对虚拟企业的价值评估就彰显其重要性。在众多的虚拟企业中,高新技术虚拟企业如今又独领风骚,故本文选取基于产品的高新技术虚拟企业为研究对象,既突出重点又从点到面,为以后研究虚拟企业价值评估打下坚实基础。本文从两个方面构建高新技术虚拟企业价值评估模型。一是从基于产品的高新技术虚拟企业本身出发,对其概念、内涵、成长规律、企业边界、期权特性等对基于产品的高新技术虚拟企业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其价值内涵及构成,为构建基于产品的高新技术虚拟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建立理论基础。二是对评价方法的研究,通过对各种企业价值评估方法适用条件及局限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基于产品的高新技术虚拟企业的特有属性和特征来选择合适的价值评估方法。最后,将二者综合,构建出比较理想的高新技术虚拟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分别包括变量值确定情况下和变量值不确定情况下的各类型高新技术虚拟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并结合企业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取得了如下创新性成果:(1)本文在对高新技术虚拟企业定义进行重新界定基础上,将其概念和内涵进行具体化、明确化,然后对高新技术虚拟企业成长规律、企业边界、期权特性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究高新技术虚拟企业的价值内涵、构成以及对其价值形成机理,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价值评估方法评估高新技术虚拟企业价值。(2)建立基于产品的高新技术虚拟企业价值评估框架,并构建了不同评估方法的高新技术虚拟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基于产品的高新技术虚拟企业价值评估应遵循如下程序:高新技术虚拟企业类型识别——高新技术虚拟企业期权特性分析——评估方法选择与比较——确定最佳评估方法与模型——应用。本文先对各种类型高新技术虚拟企业的阶段性特征进行分析;接着,先后构建了基于传统NPV法的高新技术虚拟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基于二项式树法的高新技术虚拟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基于B-S理论的高新技术虚拟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和基于复合期权理论的高新技术虚拟企业价值评估模型;最后,分别以东软集团CT扫描机项目组建的虚拟生产型高新技术虚拟企业、小米科技智能手机项目组建的前向虚拟型高新技术虚拟企业以及天津一品科技背背佳产品全组合虚拟型高新技术虚拟企业为例进行实例分析。(3)构建高新技术虚拟企业价值模糊评估模型。由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技术创新本身的复杂性,对未来投资机会的现金流、标的资产收益的波动率、折现率和无风险利率等变量或参数很难用一个确定值来描述,利用模糊数理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假定未来预期现金流现值V~、标的资产价格波动率~、折现率r和无风险利率~r都为模糊数,构建了一般模糊数形式下高新技术虚拟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包括一般模糊数下的高新技术虚拟企业价值传统评估模型、高新技术虚拟企业二项式树价值评估模型、高新技术虚拟企业的B-S价值评估模型和一般模糊数下的高新技术虚拟企业复合期权价值评估模型。同时构建特殊模糊数形式下各种高新技术虚拟企业价值评估模型,弥补已有研究只是将其中某一个或两个变量视为模糊数而导致现有价值评估方法存在不足的问题。
高天辉[8]2013年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政府支持模式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高新技术一直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而如何推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帮助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业升级,是地方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已经实施的种类繁多的政府支持方式,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企业需要的政府支持又有何特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否需要有针对性的提供政府支持?都是学术界和企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阶段入手分析企业特征,论证政府支持在不同阶段的作用,进而提出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阶段需要的政府支持模式和政策建议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在梳理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效果评价、产业发展模式、政府支持方式与评价、政府监管等理论,归纳总结国外发达国家政府对高新技术发展及企业支持模式和政策的基础上,识别出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策略、高新技术产出效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各阶段关键影响要素的维度,并通过问卷调研和数据统计分析了政府支持策略在产业发展不同阶段对高新技术产出效益的作用以及原理;进一步在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要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针对产业发展各阶段的政府支持模式,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首先,作者对政府支持策略、高新技术产出效益、产业发展阶段的关键影响要素进行了识别。其中,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策略包括:财政直接投入、税收优惠、政府采购、金融支持政策、非财政支持五个维度;高新技术产出效益分为科技直接产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管理效益四个维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种子期的关键影响要素为技术、市场、管理、财务四类要素;导入期的关键影响要素包括技术、市场和财务要素;成长期的关键影响要素则主要指生产要素和财务要素;成熟期的关键影响要素表现为管理、财务、技术叁个方面。其次,在建立以政府支持策略和关键影响要素为自变量,高新技术产出效益为因变量的结构模型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政府支持策略——关键影响要素——高新技术产出效益”的关系假设模型;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同阶段,政府支持策略对高新技术产出效益的影响,以及关键影响要素的中介效应情况。分析结果表明:种子期有显着作用的政府支持策略为财政直接投入、税收优惠和非财政支持。其中,财政直接投入通过影响种子期企业的技术要素来实现对科技直接产出的促进作用;税收优惠则通过对市场要素、财务要素的影响作用于经济效益;而非财政支持则通过影响管理要素来实现对社会效益的证向影响。导入期有显着作用的政府支持策略为财政直接投入、金融支持政策、非财政支持,其中财政直接投入和非财政支持都通过技术要素对科技直接产出产生影响;金融支持政策则通过市场要素和财务要素共同作用于经济效益;此外市场要素的中介效应还表现在金融支持政策和社会效益之间;而财政直接投入对管理效益的影响则不需要中介变量。成长期有显着作用的政府支持策略为税收优惠、政府采购和金融支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完全通过财务要素来实现对社会效益的促进作用;政府采购除直接对社会效益和管理效益产生积极作用外,还分别通过财务要素和生产要素的中介效应来实施影响;金融支持政策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则部分通过生产要素来实现。成熟期有显着作用的政府支持策略为政府采购、财政直接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政策。其中,政府采购策略通过管理要素、财务要素作用于经济效益,同时也通过管理要素影响企业的管理效益;而财政直接投入与科技直接产出、社会效益的中介变量为技术要素,同时技术要素也是金融支持政策、税收优惠与科技直接产出的中介变量,更是税收优惠影响社会效益的不完全中介效应。第叁,以大连市十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对象进行深入访谈和调研,一方面对政府支持策略的实施现状和效果进行检验,另一方面通过半结构化问卷从企业角度归纳其产业发展不同阶段对政府支持策略和手段的需求。其中,种子期财政直接投入和非财政支持是企业需要的政策;导入期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对税收优惠、金融支持政策的需要;成长期的企业需求与导入期相似,都为财政直接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政策和非财政支持,但在具体支持手段方面却有差异;成熟期除财政直接投资和非财政投入仍然是企业需要外,税收优惠的需求只集中在减免所得税方面。而对政府采购相关政策的需求则在导入期之后逐渐增加。最后,将理论与实践研究结论相结合,构建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政府支持模式,分别是种子期的双向作用模式、导入期的金融财政匹配支持模式、成长期的多维支持协同作用模式和成熟期的效益导向模式。并根据各个时期政府支持策略的特点提出政策和建议。
李拓晨[9]2007年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文中提出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国家发展战略中,主要大国都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21世纪保持强国优势的法宝,由此引发的企业间市场竞争、技术竞争、人才竞争、发展环境竞争空前激烈。这种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形式,内容,手段和方法等都较传统产业竞争赋予了更多的新内涵,争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甚至超出了国际间的政治竞争和军事竞争。培育和提升本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是大国所普遍关注的战略性课题。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日益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导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促使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是我国实现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其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如何正确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预测其发展前景,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量化评价,分析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论文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收集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近二十年的发展数据资料,依据高新技术产业特点和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论述了高新技术产业同传统产业的差别,在对既有竞争力理论评述的基础之上,指出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演化规律;论文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历史演进阶段、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技术水平和高新技术产业进出口状况等多角度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进行了阐述与评价,确定了不同高开区的发展政策;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制约因素,包括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国际化程度、风险投资发展水平、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能力及产业政策等;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理论从单项指标和综合指标两个视角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利用1999-2004六年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几个关键指标数据,运用灰色理论构建高科技产业的预测模型,并结合科技贡献率预测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潜力,把预测的数据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实际发展的2005年、2006年、2007年数据相对照,验证了模型的科学适用性,通过分析,得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与主要发达国家相关指标的比较,指出了我国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的不足;论文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调整、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科学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利用风险投资对策等措施,从而为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许洪贵[10]2011年在《基于科学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科学发展战略是当今世界共同选择的发展战略,但是,科学发展战略在企业层次的实施机制尚未形成,尤其是缺乏一套基于科学发展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本文的目的是按照科学发展战略的要求,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建立新的绩效评价体系,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科学发展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第一,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理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扩展企业绩效评价理论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管理学理论基础,构建了绩效评价的“多维分析理论基础框架”,完善了企业绩效评价基础理论体系。在研究企业绩效评价理论的基础上,研究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的现状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的特点,形成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理论。第二,高新技术企业科学发展理论。在企业发展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深挖科学发展的思想渊源,研究科学发展的内涵及其形成过程,构建企业科学发展理论。然后结合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理论和特点,提出高新技术企业科学发展理论。第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及基本分析。梳理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历史演变,系统研究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四,基于科学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系统研究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的需求、影响因素、功能和意义,并重点研究高新技术企业科学发展维度的主要因素及意义。在此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以“科学发展、经济绩效、社会责任”为维度,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叁维绩效”评价的模式;以高新技术企业“叁维绩效”评价模式为基础,构建基于科学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基本框架。第五,基于科学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国内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演进过程进行系统梳理,研究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缺陷和发展趋势。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从科学发展、经济绩效、社会责任叁个方面,建立由绝对指标和相对评价指标构成的“叁维绩效”高新技术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绝对指标决定经营难度系数,经营难度系数修正相对指标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目的,在科学发展理论指导下,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叁维绩效”评价相对指标体系。第六,实证研究。选取30个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支持向量机回归动态综合模型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赋予指标权重。第七,绩效评价体系在业绩考核上的应用。根据绩效考核理论、激励理论和现代企业理论,企业绩效评价结果服务于企业绩效考核,特别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是评价体系的有效应用的根本目的。科学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业绩考核有效性的保障,有效的业绩考核还必须以科学的评价体系为依据。以国务院国资委业绩考核体系为基础,构建高新技术企业评价结果应用业绩考核的模型,并加以初步应用。本文的研究结果和创新之处如下:1.构建企业科学发展理论,对绩效评价进行理论创新。本文对科学发展战略进行微观应用研究,把科学发展运用于企业发展,丰富企业发展理论,提出企业科学发展理论观念,构建高新技术企业科学发展理论。2.构建高新技术企业“叁维绩效”评价模型。借鉴现有的绩效评价研究成果,提出绩效评价的科学发展维度,并着重研究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完善绩效评价的社会责任维度,以经济绩效(以EVA为核心)、社会责任和科学发展为维度,构建高新技术企业“叁维绩效”评价理论模型。3.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的“叁维绩效”评价基本指标体系。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建立由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构成的高新技术企业“叁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基本结构。根据评价目的,从科学发展、经济绩效、社会责任叁个维度,构建高新技术企业“叁维绩效”总指标体系。4.通过支持向量机回归动态综合模型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赋予指标权重。5.构建高新技术企业业绩考核的模型。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结果能够有效地应用到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考核上,是基于科学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的根本目的。以国务院国资委业绩考核体系为基础,构建高新技术企业评价体系应用于业绩考核的模型。
参考文献:
[1]. 企业高新技术创新项目R&D绩效测度与评价研究[D]. 刘井建.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2]. 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D]. 尹莉. 吉林大学. 2008
[3]. 基于产品创新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研究[D]. 郭晓顺. 武汉理工大学. 2010
[4]. 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 赵庆惠.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5
[5]. 高新技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研究[D]. 赵忠伟.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0
[6]. 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D]. 夏元旭. 辽宁师范大学. 2007
[7]. 基于产品的高新技术虚拟企业价值评估研究[D]. 刘照德. 华南理工大学. 2013
[8].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政府支持模式研究[D]. 高天辉. 大连理工大学. 2013
[9].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 李拓晨.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10]. 基于科学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及应用研究[D]. 许洪贵. 北京交通大学. 2011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虚拟企业论文; 绩效评价论文;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 绩效反馈论文; 能力模型论文; 绩效指标论文; 系统评价论文; 竞争优势理论论文; 绩效管理系统论文; 创新管理论文; 项目分析论文; 企业核心能力论文; 企业创新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 竞争分析论文; 竞争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