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分组成论文-李月梅

盐分组成论文-李月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盐分组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土壤盐渍化,分级标准

盐分组成论文文献综述

李月梅[1](2019)在《柴达木盆地细土平原带土壤盐分及其组成的盐渍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柴达木盆地在青海省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主要分析了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土壤盐分及其组成的盐渍特征,为盐碱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以柴达木盆地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壤的221个样点数据为基础,通过传统的Fisher统计分析方法和相关分析法研究主要盐分指标的变异性和相关性,并依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制定的"青海省海西州农业土壤盐化程度分级标准",将柴达木盆地的土壤盐化程度分为5级。土壤盐分及其组成的变异系数范围在2.8%~597.7%,Cl~-、K~+、Na~+、全盐、Ca~(2+)和SO_4~(2-)的变异系数较大,均高于100%,pH值变异系数最低,仅为2.8%,阳离子代换量(CEC)、有机质和HCO~-_3属于中等程度变异,变异系数在10%~100%之间。全盐量与K~+、Ca~(2+)、Na~+、Mg~(2+)、CO_3~(2-)、SO_4~(2-)和Cl~-之间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与有机质、阳离子代换量和HCO~-_3之间呈显着负相关。随着盐化程度的增加,全盐、K~+、Ca~(2+)、Na~+、Mg~(2+)、SO_4~(2-)和Cl~-含量也逐步提高,但CEC、有机质和HCO~-_3则越来越低。柴达木盆地细土平原带盐渍化过程主要表现为Na~+和Cl~-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最终形成氯化物盐土。土壤有机质的提升有利于减轻土壤盐渍化,农业生产中可通过增施有机肥改良盐渍化土壤。(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11期)

崔莉红,朱焱,赵天兴,杨金忠,伍靖伟[2](2019)在《季节性冻融土壤盐分离子组成与冻结层盐分运移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对冻融过程中土壤盐分离子组成及冻结层盐分运移规律进行研究,在内蒙古河套灌区永联试验站开展了冻融期土壤水盐及其离子成分监测试验,分析了冻融期地温、冻结层深度、地下水埋深与水质、土壤含水率、土壤盐分及离子组成的变化规律,通过离子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土壤盐分运移的主控离子成分和盐分类型,进一步利用二元水盐体系相图探讨了冻融期主控盐分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冻融期地温梯度变化主要发生在0~1.0 m范围土层中,地下水埋深在冻融期变化趋势为快速增大-缓慢增大-减少,地下水矿化度均值在融化期显着降低;研究区地下水中变异性最大的离子为Na~+、Cl~–和SO_4~(2–),土壤盐分运移和扩散是地下水矿化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土壤中Na~+、Cl~–与SO_4~(2–)与含盐量相关系数高于0.9,冻融期土壤盐分浓度变化的主控盐分类型为氯化钠和硫酸钠;冻结层积盐或者脱盐取决于土壤盐分梯度和不同盐分的共饱和点,研究区最大氯化钠浓度(质量分数1.55%)和最大硫酸钠浓度(2.01%)均低于各自的共饱和点,当冻结前土壤溶液浓度梯度为正(从上到下浓度增大)时,冻结层易积盐,反之冻结层主要表现为脱盐。研究对阐明冻融期冻结层盐分累积规律的成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郭全恩,南丽丽,李保国,曹诗瑜[3](2017)在《灌溉水盐分组成对土壤水盐迁移参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淡水资源不足和盐渍化是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子。研究水盐迁移参数是水盐调控的重要目标。为此,该研究以甘肃省秦安县兴国镇果园土样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平土柱入渗法,探讨不同盐溶液(氯化钠、氯化钠和氯化镁、氯化钠和氯化钙、氯化钠和氯化钾)在矿化度均为3 g/L的条件下对土壤水分扩散率和盐分离子水平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盐分组成的灌溉水质和含水率对土壤水分扩散率的影响均达极显着水平(P<0.01)。在灌溉水矿化度均为3 g/L的条件下,氯化钠盐溶液传输水分的潜在能力最大,加入一定的复盐对水分的传导起到阻滞作用,阻滞能力的大小是:氯化钙>氯化钾>氯化镁。不同盐分组成的灌溉水对土壤碳酸氢根和硫酸根的水平迁移具有显着的影响(P<0.05),对盐分、钙离子和钠离子水平迁移具有极显着的影响(P<0.01)。入渗距离对土壤pH的影响以及灌溉水盐分组成对土壤钠吸附比的影响均达显着水平(P<0.05)。灌溉水盐分组成对模型参数初始值和终止值有显着的影响,参数初始值和终止值均呈现:氯化钠>氯化钠和氯化镁>氯化钠和氯化钾>氯化钠和氯化钙。因此,从微咸水利用和盐渍化土壤改良的角度考虑,在微咸水灌溉中加入一定量的钙制剂可抑制水分扩散和降低土壤盐分含量;从灌溉方法来看,需从地块的两端轮换灌溉可预防地块一端脱盐而另一端积盐的现象。这一研究结果对于指导干旱、半干旱地区微咸水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23期)

杨思存,霍琳,王成宝,姜万礼[4](2016)在《兰州市日光温室土壤盐分积累及离子组成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兰州市日光温室土壤盐分积累和离子组成变化特点,通过对不同耕地利用方式和种植年限条件下土壤的取样调查,分析了盐分积累特征及耕层土壤盐分离子组成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耕地利用方式、种植年限、土壤通透性、农户经营管理水平等,都会影响日光温室土壤盐分积累和离子组成变化,普通粮田改为日光温室种植后,0~100 cm土层含盐量普遍增加,增幅达到了17.56%~29.77%,盐分表聚现象明显,耕层(0~20 cm)土壤含盐量平均增加了40%以上;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日光温室耕层土壤盐分含量持续增加,累积量最大的离子是NO_3~-、SO_4~(2-)、Ca~(2+)和Na~+,阴离子的积累量显着高于阳离子,阴离子的组成从以HCO_3~-为主变为以NO_3~-和SO_4~(2-)为主,阳离子的组成始终以Ca~(2+)为主,同时K~+和Na~+的含量大幅度增加。盐分的大量累积,以及NO_3~-、SO_4~(2-)、Na~+等离子的相对富集,不仅会对蔬菜生长造成生理毒害、养分供需失衡、品质下降,还会引起土壤酸化、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曲文杰,杨新国,陈林,宋乃平[5](2016)在《扬黄灌区土壤颗粒组成与盐分离子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应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扬黄灌区不同地类的土壤颗粒组成与盐分离子分布特征为分析对象,采用RDA方法研究了不同等级颗粒和不同盐分离子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细砂粒、粉粒和粘粒系土壤颗粒的主要成分,研究区土壤质地以沙壤土为主。具有潜在沙化趋势的地块集中在沙化玉米地和5年玉米地表层土壤。枸杞地盐离子含量显着高于玉米地,潜在盐渍化风险较高;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各种盐离子的含量有所降低。基于冗余分析(RDA)分析,0~10cm和20~40cm土层,粘粒和粉粒均对土壤盐离子响应有显着性解释(P=0.002),其解释量分别占所有土壤粒径参数解释量的63.64%、33.77%和69.12%、27.94%。60~80cm土层,细沙粒(0.02 mm<D≤0.05mm)对盐离子响应有显着性解释(P=0.004),其解释量占所有土壤粒径参数解释量的81.08%,但是这一土层的总解释量仅为37%。研究区土地管理利用方式与利用年限的不同导致了土壤颗粒组成与盐分离子的基本分布特征的显着改变,部分地类依然存在潜在的次生退化风险。土壤颗粒组成与盐分离子组成间存在显着的对应关系,土壤粘粒和粉粒含量显着改变了表层和耕作层盐分离子的分布,而在深层土壤中细沙粒的作用可能更为突出。(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6年15期)

吴春燕,夏贵菊,何彤慧,于骥,赵永全[6](2016)在《银川平原草甸湿地土壤盐分组成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旱地区草甸湿地是容易发生盐分积累的区域,以银川平原草甸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旨在找出银川平原草甸湿地盐分的主要组成成分,为湿地恢复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土壤全盐、pH与大部分盐分离子都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或负相关,Na~+、Cl~-与大部分离子之间都呈显着或极显着相关关系。所有盐分离子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在0~30cm土壤Na~+、Cl~-、HCO_3~-+CO_3~(2-)是研究区的主要盐分离子,在30~100cm土壤Na~+、Ca_2~+、Cl~-是研究区盐分累积的主要盐分离子。因此,Na~+、Cl~-是银川平原草甸湿地的主要盐分离子,应着重对这2种离子进行消减。(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6年13期)

李凤根,张丹,徐君,邵赛男,徐秋桐[7](2016)在《浙江省设施栽培土壤盐分的积累与组成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浙江省水网平原、滨海平原和河谷平原等3个农业地貌区采集不同棚龄的设施栽培表层土壤,分析其盐分积累与组成特点。结果表明,大棚栽培前5年内土壤盐分呈上升趋势,5年后土壤盐分趋向平衡。NO_3~-,SO_4~(2-)是设施土壤水溶性盐的主要阴离子;Ca~(2+)是主要的阳离子;但盐分组成因棚龄、区位等不同有所差异,HCO_3~-占阴离子总量的比例随棚龄的增加和土壤p H的下降而下降,在各农业地貌区表现为滨海平原>水网平原>河谷平原;NO_3~-占阴离子总量的比例随棚龄的增加和土壤pH的下降而增加,在各农业地貌区表现为河谷平原>水网平原>滨海平原;NO_3~-,SO_4~(2-),Cl~-,Ca~(2+),Mg~(2+),K~+,Na~+等离子随盐分积累的增加而增加,而HCO_3~-随盐分积累的变化不明显。(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6期)

田新宇[8](2016)在《水氮联合调控对设施土壤全盐量及盐分组成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施生产处于密闭、半密闭条件,土壤长期得不到雨水的淋洗,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频繁发生。合理的调控水肥供应可以有效地促进作物生长及防止土壤退化。为此,本文基于2因素(氮肥用量和灌溉控制下限)3水平完全随机设计的设施番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灌水下限与不同氮肥用量对连续种植叁年土壤全盐量及其累积和组成的影响,以期为合理的调控设施土壤水氮管理,防止土壤退化和实现作物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土壤全盐量的含量主要受氮肥施用量的影响,当灌水下限一定时,土壤全盐量与施肥量成正相关。年际间土壤全盐量累积明显,且随土层的加深,土壤全盐量累积更为明显,但年际间都是在35kPa灌水下限高肥处理的组次全盐量累积最高。(2)不同水氮处理影响土壤环境,各年际之间、各土层之间、各灌水量之间以及各施肥量之间与土壤可溶性盐(除硫酸根)之间均存在着显着性差异。(3)不同年际间土壤可溶性盐基离子累积明显,阴离子累积增高,造成土壤pH降低,土壤偏酸性,其中硝酸根累积量增长的倍数最大。且年际间都是在35kPa灌水下限高氮处理的情况下土壤可溶性盐含量最高。(4)土壤的EC值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土层深度加深而减少,年际间都是在35kPa灌水下限高肥处理的情况EC值最高。(5)各年际间均以35kPa灌水下限中肥处理产量最大,25kPa低肥处理产量最小。适当灌水下限和氮肥量可以保证最高产量。土壤全盐的累积受灌水量和施肥量共同影响,施肥量的影响大于灌水量的影响,在本研究中控制灌水下限为35kPa,高氮处理土壤可溶性盐基离子累积量最大。而控制35kPa灌水下限,中氮处理产量最高。(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黄绍文,高伟,唐继伟,李春花[9](2016)在《我国主要菜区耕层土壤盐分总量及离子组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全国主要菜区温室、大棚和露地菜田土壤盐分及离子组成状况,为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蔬菜合理施肥和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我国北方3个区域(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和南方4个区域(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地区)主要蔬菜种植区不同栽培方式典型菜田耕层土壤展开调查,共采集501个土壤样品,分析了盐分总量及其离子组成。【结果】1)全国主要菜区设施(温室和大棚)菜田土壤盐分总量及其各离子含量(NO_3~-、SO_4~(2-)、Cl~-、Na~+、K~+、Ca~(2+)、Mg~(2+))均显着高于露地菜田土壤,盐分总量平均高69.3%,离子组成增加幅度在36.2%170.0%之间。2)设施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土样数比例显着高于露地菜田土壤,但设施菜田土壤盐化程度总体上较轻,居于轻度盐化水平的比例占38.2%,处于中度盐化以上水平的比例仅占4.7%。3)设施菜田土壤盐分总量及主要盐分离子(NO_3~-、SO_4~(2-)和Ca~(2+))含量积累总体上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呈先增后降并趋于平缓的变化趋势,在连续种植5 6年时达到高峰期,之后因采取的各种管理措施而有所降低,但仍显着高于露地菜田土壤。4)设施菜田土壤盐分离子组成以NO_3~-和SO_4~(2-)为主,其次是Ca~(2+),分别占盐分总量的27.9%、26.9%和15.3%。露地菜田土壤主要盐分离子组成总体上是SO_4~(2-)>NO_3~->Ca~(2+)、HCO_3~-,分别平均占盐分总量的29.0%、21.1%、16.1%和14.1%,但西北地区露地菜田土壤盐分离子组成以HCO_3~-为主,其次是SO_4~(2-)、NO_3~-和Ca~(2+)。【结论】设施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土样数比例虽然显着高于露地菜田土壤,但土壤盐化程度总体上较轻,盐分离子主要是NO_3~-、SO_4~(2-)和Ca~(2+),NO_3~-、SO_4~(2-)含量大于Ca~(2+)含量;露地菜田主要盐分离子是SO_4~(2-)、NO_3~-、Ca~(2+)和HCO_3~-,含量为SO_4~(2-)>NO_3~->Ca~(2+)、HCO_3~-。(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陈江,陈宗宇,王莹,段宝谦[10](2015)在《黏性土对地下水中盐分运移和同位素组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土壤介质中,地下水及盐分如何运移一直是影响地下水资源计算评价的一个重要问题。黏性土层与含水层具有不同的岩性组成,对地下水和盐分的运移起着不同的作用,导致盐分和水在黏性土的运移规律并不相同。本研究选择华北平原黏性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00 m深度上黏性土中地下水连续的水化学和同位素数据,分析了黏性土对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及盐分运移的影响。试验表明,黏性土水中电导率的变化主要与补给来源的电导率有关,在垂向剖面上具有比较连续的变化趋势,反映出地下水垂向补给的特征;同时,电导率在一定深度上存在数值的突变,反映了黏性土的阻盐特性,说明黏性土具有一定半透膜作用。由于黏性土的隔水和半透膜特性,稳定同位素在不同深度上的组成受到黏性土分布的影响,其分布规律对地下水资源评价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16期)

盐分组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该文对冻融过程中土壤盐分离子组成及冻结层盐分运移规律进行研究,在内蒙古河套灌区永联试验站开展了冻融期土壤水盐及其离子成分监测试验,分析了冻融期地温、冻结层深度、地下水埋深与水质、土壤含水率、土壤盐分及离子组成的变化规律,通过离子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土壤盐分运移的主控离子成分和盐分类型,进一步利用二元水盐体系相图探讨了冻融期主控盐分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冻融期地温梯度变化主要发生在0~1.0 m范围土层中,地下水埋深在冻融期变化趋势为快速增大-缓慢增大-减少,地下水矿化度均值在融化期显着降低;研究区地下水中变异性最大的离子为Na~+、Cl~–和SO_4~(2–),土壤盐分运移和扩散是地下水矿化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土壤中Na~+、Cl~–与SO_4~(2–)与含盐量相关系数高于0.9,冻融期土壤盐分浓度变化的主控盐分类型为氯化钠和硫酸钠;冻结层积盐或者脱盐取决于土壤盐分梯度和不同盐分的共饱和点,研究区最大氯化钠浓度(质量分数1.55%)和最大硫酸钠浓度(2.01%)均低于各自的共饱和点,当冻结前土壤溶液浓度梯度为正(从上到下浓度增大)时,冻结层易积盐,反之冻结层主要表现为脱盐。研究对阐明冻融期冻结层盐分累积规律的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盐分组成论文参考文献

[1].李月梅.柴达木盆地细土平原带土壤盐分及其组成的盐渍特征[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9

[2].崔莉红,朱焱,赵天兴,杨金忠,伍靖伟.季节性冻融土壤盐分离子组成与冻结层盐分运移规律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19

[3].郭全恩,南丽丽,李保国,曹诗瑜.灌溉水盐分组成对土壤水盐迁移参数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7

[4].杨思存,霍琳,王成宝,姜万礼.兰州市日光温室土壤盐分积累及离子组成变化特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6

[5].曲文杰,杨新国,陈林,宋乃平.扬黄灌区土壤颗粒组成与盐分离子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应关系[J].北方园艺.2016

[6].吴春燕,夏贵菊,何彤慧,于骥,赵永全.银川平原草甸湿地土壤盐分组成特征研究[J].北方园艺.2016

[7].李凤根,张丹,徐君,邵赛男,徐秋桐.浙江省设施栽培土壤盐分的积累与组成特点[J].浙江农业科学.2016

[8].田新宇.水氮联合调控对设施土壤全盐量及盐分组成影响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

[9].黄绍文,高伟,唐继伟,李春花.我国主要菜区耕层土壤盐分总量及离子组成[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6

[10].陈江,陈宗宇,王莹,段宝谦.黏性土对地下水中盐分运移和同位素组成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5

标签:;  ;  ;  

盐分组成论文-李月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