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叶韭论文_王忠红,王陆州,关志华,陈双臣

导读:本文包含了宽叶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峨眉,开花结实,核型,多态性,可溶性,电泳,染色体。

宽叶韭论文文献综述

王忠红,王陆州,关志华,陈双臣[1](2017)在《西藏野生宽叶韭的繁育更新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西藏野生宽叶韭的繁育更新特性。【方法】通过实地观察,分析宽叶韭的无性繁殖及开花结实特性,测定宽叶韭种子的形态特征、吸水与发芽规律;以温度(4,10,15,17.5,20,22.5,25,30,35,40℃)和贮藏时间(14个月和2个月)为考察因素,研究其对宽叶韭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1)西藏野生宽叶韭为冬季倒苗型,可分蘖无性繁殖和种子有性繁殖;(2)开花结实期为8-10月份,平均每花序有小花56.33个,开放授粉下小花结实率98.72%,每小花结籽1~4粒不等,结1粒种子的小花占83.48%,结2粒种子的占15.42%,结3~4粒种子的极少;套袋自交下小花结实率18.35%,每小花有种子1~5粒不等,结1粒种子的小花占73.17%,结2粒种子的占23.78%,结3~5粒种子的极少;(3)种子椭球形,横径1.93mm,纵径3.41mm,百粒质量0.987 7g;(4)在20℃恒温下浸种以4h为宜,最长不超过30h,否则种子内含物大量外渗,可能影响种子发芽;(5)种子常温下贮藏1年以后发芽率急剧下降,短期贮藏(2个月)对发芽率无影响,发芽适温为15~25℃,长期置于10℃下也能达到很好的发芽效果。【结论】西藏野生宽叶韭具有性和无性2种繁殖方式,开放授粉和套袋自交均能结籽,种子发芽适温为15~25℃。(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10期)

王忠红,德庆措姆,关志华,陈双臣[2](2017)在《西藏野生宽叶韭风味物质与营养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西藏野生宽叶韭风味物质和营养成分,包括芳香物质组成及其相对含量,游离氨基酸、各类元素及维生素B族含量,为野生宽叶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动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法,分别测试宽叶韭茎和叶中的芳香物质、维生素B族及游离氨基酸的组分和含量,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发生仪法测定其茎和叶混合样中的各类元素含量。【结果】在西藏野生宽叶韭中,检出芳香物质28种,其中叶中有17种,茎中有21种,茎、叶共有10种;二甲基二硫化物相对含量在茎叶中均最高,是影响茎、叶风味的主要芳香物质。茎中氨基酸总量为440.835mg/hg,叶中为322.315mg/hg;20种氨基酸含量在茎和叶中有一定差异,谷氨酰胺含量在茎和叶中均最高,分别达152.040和42.380mg/hg;其次为谷氨酸,在茎和叶中分别达50.110和27.660mg/hg;胱氨酸含量最低,在茎和叶中分别仅为1.205和2.210mg/hg;其他氨基酸含量在茎中为4.510~24.490mg/hg,在叶中为6.055~27.880mg/hg。维生素B族含量在茎和叶中V_(B_6)<10μg/hg;V_(B_1)、V_(B_2)含量均是叶中高于茎中,且V_(B_2)高于V_(B_1);V_(B_1)含量在茎中仅14.570μg/hg,在叶中为16.150μg/hg;V_(B_2)含量在茎中仅47.780μg/hg,而叶中可达86.250μg/hg。生长环境对宽叶韭各类元素含量有一定影响;不同生境下Cd、Hg、As、Cr、Ni等均未超出国家标准,符合食用安全要求,其他元素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结论】宽叶韭富含各类芳香物质,氨基酸含量总体一般,但谷氨酰胺和谷氨酸含量丰富,维生素B_2和人体必需矿质元素含量均较高,可能的有害元素含量低于国家限定标准。(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张帅,吴松海,郑加帧,林一心[3](2015)在《药、食同源植物宽叶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药、食同源植物宽叶韭的植物学特性,综述了宽叶韭的种质资源、栽培技术、药用、食用研究及产品加工现状,并提出进一步开发利用宽叶韭的几点设想。(本文来源于《福建热作科技》期刊2015年02期)

陈清智[4](2009)在《健康蔬菜——宽叶韭》一文中研究指出宽叶韭为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大叶韭,原产于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生于海拔1500~4000米的湿润山坡或林下,现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本文来源于《农村百事通》期刊2009年20期)

包清泉,陈晓彤[5](2007)在《优质韭黄“791宽叶韭”在金昌试种成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为满足我市人民对韭黄产品的需求,市科技局与甘肃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合作立项了《优质韭黄栽培新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经过一年的品种试验研究,优质韭黄“791宽叶韭”在金昌试种成功。 韭黄是韭菜软化栽(本文来源于《金昌日报》期刊2007-04-04)

倪念春,何兴金,许介眉[6](2002)在《对宽叶韭种内分化的随机扩增多态DNA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 (RAPD )技术 ,对葱属粗根组的宽叶韭 (AlliumhookeriThwaites)的 11个居群进行了种内分化研究 .结果显示 ,宽叶韭为一单系群 ,支持宽叶韭种的成立 .宽叶韭明显分为两大分支 ,这与宽叶韭的冬季倒苗和冬季不倒苗的两种生活习性完全一致 ,与宽叶韭的倍性和生境 (海拔 )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5期)

张绍斌,许介眉[7](2002)在《宽叶韭居群间核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宽叶韭 1 0个居群的核型进行了研究 ,结果如下 :四川武隆居群 2 n=2 x=2 2 =1 6sm+6st;四川大飞水居群 2 n=2 x=2 2 =1 6sm +4st+2 t(2 SAT) ;四川南川居群 2 n=2 x=2 2 =2 m+1 4sm+4st+2 t;四川宝兴居群 2 n=2 x=2 2 =1 4sm+6st+2 t;四川青神居群 2 n=2 x=2 2 =2 m+6sm+1 0 st+4t;四川沐川居群 2 n=2 x=2 2 =2 m+1 4sm+2 st+4t;四川屏山居群 2 n=3 x=3 3 =3 m+2 1 sm+9st;云南西双版纳居群 2 n=2 x=2 2 =1 4sm+6st+2 t(2 SAT) ;广东乳源居群 2 n=3 x=3 3 =2 1 sm+6st+6t(3 SAT) ;广西龙胜居群 2 n=3 x=3 3 =2 1 sm+6st+6t(3 SAT)。研究表明 ,除四川屏山居群、广东乳源居群、广西龙胜居群是叁倍体外 ,其余均为二倍体。它们都属于 Stebbins的 3 A型。此外 ,宽叶韭的不同居群间还存在随体染色体和核型组成的多态性。本文最后讨论了宽叶韭种内居群间核型分化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广西植物》期刊2002年04期)

许本汉[8](2001)在《宽叶韭》一文中研究指出韭菜是人们常见的蔬菜 ,而与它同属百合科的宽叶韭 (AlliumbookeriThwaites) ,对生活在内地的人来说也许就少见了。可是 ,在地处滇西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山区 ,宽叶韭却是村民们不可或缺的当家菜 ,它的地方俗名叫“撇菜”。流行于盈江县(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科技》期刊2001年05期)

万海清,梁明山,许介眉[9](1999)在《宽叶韭种内分化的同工酶及可溶性蛋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宽叶韭的3个代表居群内不同植株间的过氧化物酶、酯酶和16个居群间的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X)、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苹果酸酶(ME)、苹果酸脱氢酶(MDH)、天冬氨酸转移酶(AAT)、腺苷叁磷酸酶(ATPase)、乳酸脱氢酶(LDH)8种同工酶系统以及可溶性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居群内不同植株的酶谱无差异;居群间的酶谱存在多态性,酶谱差异明显,且各居群均有其特征酶谱。采用“排序”方法和聚类分析,对宽叶韭16个居群酶谱的相似系数和酶谱距离进行了研究。同工酶谱表型差异彼此显着的3个代表居群的可溶性蛋白双向电泳图谱也表现出明显差异,印证了同工酶的分析结果。结合细胞学的最新核型证据,从生物化学角度确定了这16个居群间的亲缘关系和彼此的分化程度。结果表明:宽叶韭明显分为两大类,即冬季不倒苗和冬季倒苗两类,在同一类型中各居群之间彼此近缘,且冬季不倒苗的类型分化程度较高。本研究首次将多种同工酶的综合分析与聚类分析及可溶性蛋白双向电泳用于葱属植物的种内分化研究,为植物分子进化和系统学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广西植物》期刊1999年02期)

张小亮,许介眉,谭仲明[10](1998)在《宽叶韭及其近缘种不同居群的黄酮类化合物薄层层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宽叶韭(AliumhookeriThwaites)的13个居群及其变种木里韭(A.hookerivar.mulienseAiry-Shaw)和近缘种峨眉韭(A.omeienseZ.Y.Zhu)的叶片进行了黄酮类化合物的薄层层析(TLC)分析,发现不同居群的木里韭、峨眉韭和具有相同生活习性的宽叶韭的层析图谱类型不受生态环境和染色体倍性的影响;依据层析图谱,宽叶韭可明显分为叁个类型且与宽叶韭的生活习性相吻合,表明宽叶韭可能发生了种内分化(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1998年02期)

宽叶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明确西藏野生宽叶韭风味物质和营养成分,包括芳香物质组成及其相对含量,游离氨基酸、各类元素及维生素B族含量,为野生宽叶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动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法,分别测试宽叶韭茎和叶中的芳香物质、维生素B族及游离氨基酸的组分和含量,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发生仪法测定其茎和叶混合样中的各类元素含量。【结果】在西藏野生宽叶韭中,检出芳香物质28种,其中叶中有17种,茎中有21种,茎、叶共有10种;二甲基二硫化物相对含量在茎叶中均最高,是影响茎、叶风味的主要芳香物质。茎中氨基酸总量为440.835mg/hg,叶中为322.315mg/hg;20种氨基酸含量在茎和叶中有一定差异,谷氨酰胺含量在茎和叶中均最高,分别达152.040和42.380mg/hg;其次为谷氨酸,在茎和叶中分别达50.110和27.660mg/hg;胱氨酸含量最低,在茎和叶中分别仅为1.205和2.210mg/hg;其他氨基酸含量在茎中为4.510~24.490mg/hg,在叶中为6.055~27.880mg/hg。维生素B族含量在茎和叶中V_(B_6)<10μg/hg;V_(B_1)、V_(B_2)含量均是叶中高于茎中,且V_(B_2)高于V_(B_1);V_(B_1)含量在茎中仅14.570μg/hg,在叶中为16.150μg/hg;V_(B_2)含量在茎中仅47.780μg/hg,而叶中可达86.250μg/hg。生长环境对宽叶韭各类元素含量有一定影响;不同生境下Cd、Hg、As、Cr、Ni等均未超出国家标准,符合食用安全要求,其他元素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结论】宽叶韭富含各类芳香物质,氨基酸含量总体一般,但谷氨酰胺和谷氨酸含量丰富,维生素B_2和人体必需矿质元素含量均较高,可能的有害元素含量低于国家限定标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宽叶韭论文参考文献

[1].王忠红,王陆州,关志华,陈双臣.西藏野生宽叶韭的繁育更新特性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2].王忠红,德庆措姆,关志华,陈双臣.西藏野生宽叶韭风味物质与营养成分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3].张帅,吴松海,郑加帧,林一心.药、食同源植物宽叶韭的研究进展[J].福建热作科技.2015

[4].陈清智.健康蔬菜——宽叶韭[J].农村百事通.2009

[5].包清泉,陈晓彤.优质韭黄“791宽叶韭”在金昌试种成功[N].金昌日报.2007

[6].倪念春,何兴金,许介眉.对宽叶韭种内分化的随机扩增多态DNA的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7].张绍斌,许介眉.宽叶韭居群间核型研究[J].广西植物.2002

[8].许本汉.宽叶韭[J].云南农业科技.2001

[9].万海清,梁明山,许介眉.宽叶韭种内分化的同工酶及可溶性蛋白的研究[J].广西植物.1999

[10].张小亮,许介眉,谭仲明.宽叶韭及其近缘种不同居群的黄酮类化合物薄层层析研究[J].植物研究.1998

论文知识图

宽叶韭木里韭一3引物52060电泳结果宽叶韭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同一低温不同时间处理下不同材料体内可...版ⅠWEIXian-Q inet al.: Plate植物科学...

标签:;  ;  ;  ;  ;  ;  ;  

宽叶韭论文_王忠红,王陆州,关志华,陈双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