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异速生长规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速生,理论,生物量,速率,个体,脱落酸,拟南芥。
异速生长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吴凡[1](2017)在《荒漠草本植物在不同营养条件下不同生长时期异速生长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代谢生态理论(Metabolic Theory of Ecology,MTE)自提出以来受到人们极大关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完善,但是否存在一个恒定的代谢指数却一直饱受争议。有研究发现,植物小个体比如草本植物个体的代谢速率与个体大小间的异速比例指数为1,而大个体比如成年树木为3/4。对于草本植物从幼苗到生长成熟阶段,其代谢异速指数是保持恒定指数“1”,还是存在某一动态变化规律?这日益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且植物物质能量代谢及生物量分配模式又与其所处生境营养状况息息相关。因此,本文以荒漠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设定不同养分梯度,通过跟踪测量其个体大小、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等指标,探究其在不同生长时期和不同养分处理下植物个体的物质能量代谢及各属性间异速关系的变化情况,并就种内与种间分别做出分析。实验结果表明:1)从幼苗期到成熟期整个动态生长发育过程中,荒漠草本植物在各不同营养条件下其整个个体的光合、呼吸代谢速率与个体大小间的异速比例关系以及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模式均随生长发育而发生动态变化,并不完全遵循MTE所预测的小个体代谢指数为1和等速生长关系。而且所测5个物种间的异速比例关系随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趋势并不一致,具有一定的物种特异性。但是针对各营养条件下所有5个荒漠物种而言,其个体总光合、总呼吸速率分别与总生物量间异速指数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且很接近0.75。对于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其生长前、后期的异速指数接近于1,符合等速生长理论预测,但生长中期由于更多物质能量分配给繁殖生长导致指数大于1,则更符合最优分配理论预测。2)在各不同P浓度处理条件下,荒漠草本植物各生长发育时期的总光合、总呼吸速率与个体大小间的异速指数以及地上、地下物质能量分配模式也是随环境胁迫而发生动态变化的。具体表现为:a)所测5个荒漠植物物种(画眉草除外)各异速指数随P浓度增加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没有表现出明显递增或递减趋势;b)但针对所有5个荒漠物种而言,其个体总光合、总呼吸与总生物量间的异速指数随P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小,但指数都比较接近0.75,不符合MTE小个体代谢指数为1的预测。这很可能是由于植物的物质能量代谢速率以及生长发育均受到环境胁迫的影响。同时,植物个体的地上-地下生物量间的异速指数也随P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可能归因于P元素的增加促进了植物根系的生长,从而降低地上-地下生物量间的异速指数;c)分别针对荒漠植物在不同P浓度处理条件下的3个不同生长时期而言,发现在植株生长早期,0 mg/kg P处理下的植株总光合、呼吸速率与总生物量间及地上-地下生物量间异速指数相比均大于在0.317 mg/kg、0.952 mg/kg、9.520 mg/kg处理下的异速指数,且后叁种处理间没表现出显着差异;在植株生长中期,0 kg/mg P处理下的植株总光合、呼吸速率分别与总生物量间的异速指数最大,且在其他叁个营养条件下并无统一变化趋势。但地上-地下间的异速指数则随P元素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在植株生长后期,总光合、呼吸速率与总生物量间异速指数随着P元素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异速指数则随P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另外,我们发现在不同N元素含量处理下没有发现上述异速比例关系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3)在N和P两种元素的不同浓度处理下,所有6种荒漠草本植物的地上-总生物量间、叶-地上生物量间呈均为等速比例生长关系,但地下-总生物量间与地下-地上生物量间均呈现为异速比例关系,且指数均显着大于1。该研究结果表明荒漠草本植物N和P元素胁迫条件下,植物个体的物质能量可能更倾向于分配给地下部分生长,或者在N元素的胁迫下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受到抑制。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小个体植物在不同营养条件下植株各生理属性间的物质能量分配以及异速比例关系随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规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进一步完善代谢理论体系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7-04-01)
胡晓阳[2](2015)在《基于异速生长理论的采动覆岩离层时空分布规律与沉陷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煤矿产业的不断发展,矿山开采沉陷造成的损害日益严重。在煤炭开采过程中,采动覆岩离层作为一种必然现象,其生长发展过程对开采沉陷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建立采动覆岩离层与地表沉降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采动覆岩离层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离层生长发展的异速特性,能够进一步认识和完善开采沉陷理论,为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本文以沉积煤系地层中的采动覆岩离层为分析对象,结合异速生长理论,利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RFPA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开采沉陷与离层的时空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煤层的开采过程中,离层的生长状态受到上下位岩层沉降速率差的影响,当离层上位岩层的下沉速率小于下位岩层,离层处于起裂、发展阶段,当离层上位岩层的下沉速率大于下位岩层,离层处于闭合阶段,并逐渐被压实。(2)煤层采出后形成采空区,开采空间在地层中向上转移,层层传递最终波及地表形成地表沉陷,其在地层中便以离层空间的形式存在。离层的生长状况也会对地表沉降造成一定的影响,煤层停采后大量离层进入闭合阶段,地表沉降也逐渐趋于稳定。(3)采动覆岩离层在各阶段内的生长速率各不相同,体现出异速特性。离层起裂后进入发展阶段,此时处于正异速生长状态,其长度与宽度逐渐增大直至最大值,之后离层进入负异速生长状态,其长度不再变化,宽度逐渐减小,离层开始闭合。(4)基于异速生长理论,对开采过程中离层宽度的生长状况进行研究,根据地层中各空间的等量转换过程,得出采动覆岩离层与地表沉降之间的关系,建立基于采动覆岩离层异速生长的地表沉降模型。(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5-12-01)
马玉珠[3](2015)在《植物幼苗呼吸速率、生物量、氮磷元素含量间异速生长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关植物不同属性间异速关系的研究很多,涉及到的物种也很丰富,但大多研究忽略了季节变化对植物生理属性的影响。本文以杉木、马尾松、闽楠、刨花楠、木荷5种木本植物幼苗为研究材料,从2012年12月开始采样,每个季度采样一次,分季节研究植物幼苗的呼吸速率、生物量、氮磷元素含量间的异速关系,更具体清晰地揭示植物结构、功能、生理属性间的异速关系。主要结果有:植物幼苗呼吸速率与整株生物量的异速关系受个体大小影响。针叶树和阔叶树植物幼苗呼吸速率与整株生物量、叶生物量的代谢指数在季节上有差异。针叶树呼吸速率与生物量之间的代谢指数小于阔叶树的代谢指数。针叶树和阔叶树植物幼苗呼吸速率和整株植物所含N、P含量的异速关系因季节不同而不同,针叶树的异速指数小于阔叶树。不管在功能组还是在群落水平,整株呼吸速率与整株N、P含量的异速指数均大于1。植物幼苗根、茎、叶各器官及其整株所含N、P含量与相应器官生物量的异速关系因季节不同而不同,并且具有物种特异性。在种内、功能组间各器官所含N、P含量与各自器官生物量之间的异速指数小于1或为等速生长关系,但在群落水平表现为小于1的异速关系。植物幼苗根、茎、叶各器官及整株所含的N、P含量间的异速关系具有季节性和物种特异性。针叶树各器官N、P含量间的异速常数大于阔叶树。群落水平植物幼苗各器官N、P含量间为近等速生长关系。根-茎、根-叶、茎-叶、地上-地下、茎-地上、叶-地上、根-总生物量、茎-总生物量、叶-总生物量之间的异速关系具有物种差异性。针叶树根-茎、地上-地下、根-总生物量、茎-总生物量之间的异速指数与阔叶树差异不显着;针叶树根-叶、茎-叶、茎-地上生物量之间的异速指数小于阔叶树;针叶树叶-地上、叶-总生物量之间的异速指数大于阔叶树种。在群落水平,根-茎、地上-地下、叶-地上、叶-总生物量之间的异速指数显着小于1,根-叶、茎-叶、茎-地上、根-总生物量、茎-总生物量之间的异速指数显着大于1。综上所述,植物呼吸速率、生物量、氮磷含量之间的某些异速关系会随着季节、物候期的更替而变化,同时异速关系具有物种特异性,受个体大小影响。(本文来源于《福建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李江涛[4](2015)在《不同密度条件下草本植物的光合、呼吸代谢及其异速生长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代谢理论(Metabolic Theory of Ecology)认为:对于小个体植物,其代谢速率与个体大小的1次方成正比,而对于大个体植物,其代谢速率与个体大小的3/4次方呈正比。此外,生态代谢理论还认为,代谢速率的大小除了依赖于个体大小之外,还受到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代谢理论相关研究中,一般需要对代谢速率进行温度修正。而且,基于代谢理论预测,植物个体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间、叶生物量与地上地下以及总生物量之间呈等速生长关系;而当植物个体生长受到资源限制时,其植物种群密度与个体大小之间异速指数为-4/3。虽然这些理论预测已被大量实验数据说证明,但同时在学术界,针对这些理论预测值是否具有普适性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尤其对于生长在不同种群密度梯度条件下的植物个体来说,由于受到邻体不同竞争强度的胁迫,其物质能量代谢速率以及生物量分配规律是否仍然遵循代谢理论预测还不得而知。因此,本研究以10个不同草本植物物种为研究对象,设定叁个密度梯度,通过测定每个密度梯度条件下植物整体呼吸、光合速率,以及植物个体的平均根茎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来探索在不同竞争强度下,植物物质能量代谢及其异速生长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在低密度梯度下(即竞争强度较弱的条件下),草本植物(小个体)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代谢速率与个体大小的异速指数分别为0.974与1.004,与1无显着差异,符合理论预测中小个体代谢速率与个体大小的1次方成正比;2)在中、高密度梯度下,草本植物代谢速率与个体大小的异速指数依次减小,并且其异速指数介于1与3/4之间,与理论预测差异显着;3)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及植物个体生物量与密度的异速比例关系遵循-4/3自疏法则;4)植物的茎生物量与密度的异速比例关系遵循-3/2自疏法则,而根生物量与密度的关系遵循最终产量恒定法则;5)在低密度梯度下,叶与径、根生物量间异速指数分别为0.945、1.001,茎与根生物量间的异速指数为1.057,符合理论预测;6)在中密度梯度下,叶与茎及根生物量间的异速指数分别为0.700、0.781,茎与根生物量间的异速指数为1.203,在高密度梯度下叶与茎及根生物量间的异速指数分别为0.659、0.623,茎与根生物量间的异速指数为1.499,在中高密度梯度下均不符合理论预测。总之,我们发现,不论是植物平均个体的物质能量代谢速率(即光合、呼吸速率)指数还是其异速生长指数均明显受到种群密度梯度或竞争强度的调控,对于生长在邻体竞争较弱的植物个体来说,其代谢速率指数和生物量分配异速指数符合代谢理论预测,但是在其邻体高度竞争胁迫的条件下,相关结果并不遵循代谢理论的预测。因此,不论是代谢理论还是基于代谢理论而提出的植物生物量分配理论均需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通过整合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邻体竞争影响的机理机制,进而真正的把代谢理论体系拓展到植物群落水平上。而本研究,通过不同物种的密度梯度实验,收集了第一手实验数据,得出了上述一系列的实验结果;这恰恰为代谢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5-04-01)
满孝林[5](2014)在《采动覆岩离层异速生长演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沉积煤系地层开采过程中,随着开采宽度的增加,采空区上部岩层中必然会产生离层现象,而且采动覆岩离层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开采沉陷的发生。然而,采动覆岩离层演化过程极其复杂,其发展过程中离层张开程度大小不等,增长速率参差不齐,表现出异速发展。因此,对采动覆岩离层异速演化规律的研究能够进一步认识和完善开采沉陷理论,使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意义。本文以采动覆岩离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RFPA数值仿真软件对采动覆岩离层从起裂到闭合整个发展过程进行分析,从分析结果中提取采动覆岩离层的异速生长特征,并引用异速生长理论,建立不同层位离层之间和单条离层不同阶段发展的异速生长关系模型,研究不同层位离层之间和单条离层不同阶段的异速生长关系。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采动覆岩中,当层面下位岩层的下沉速率比上位岩层的下沉速率大时,离层沿层面开裂产生。离层的发展要经过起裂阶段、发展阶段及闭合阶段。在起裂、发展阶段,离层上位岩层的下沉速率比下位岩层的下沉速率小。在闭合阶段,离层上位岩层的下沉速率比下位岩层的下沉速率大。(2)采动覆岩层面存在的最大主应力及最小主应力超过临界值时,离层开裂产生。开裂后离层裂尖区处于拉剪状态,存在着Ⅰ型裂纹应力及Ⅱ型裂纹应力。当KI≥KIc时,离层裂尖区裂隙开裂扩展。(3)采动覆岩离层长度随着时间增长而增长,其增长速率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最终趋于零,此时离层长度发展到最大。而采动覆岩离层宽度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长,直至离层宽度发展到最大。然后迅速闭合,闭合时间短暂,闭合速率相对发展阶段速率大。(4)引用异速生长理论对不同层位离层及单条离层研究,得出不同层位离层长度之间具有对数线性关系,单条离层的上位岩层的增长速率与下位岩层的增长速率具有常数比值关系,符合系统局部与局部的相对增长速率比率为常数的异速生长关系。(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4-12-01)
国红,雷相东,刁军[6](2013)在《油松当年生小枝异速生长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标准化主轴估计分析了10余年生油松一级枝、二级枝、叁级枝的当年生小枝的异速生长规律,包括当年生小枝的节间生物量-节间长度、节间生物量-针叶生物量、节间截面积-节间生物量、节间截面积-针叶生物量两两相关关系,进而剖析了油松当年生小枝的生物量分配方式、传输模式和形态结构关系,并通过独立样本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异速生长关系的相关关系均非常显着,观测值和预估值之间的相关系数除了节间截面积和针叶生物量外均大于0.85,说明上述异速生长关系的相关关系非常显着;一级枝、二级枝、叁级枝的SMA斜率没有明显差异,说明不同级别的枝的异速生长关系是相同的;小枝生物量和叶生物量的权度关系明显小于1;叶生物量和小枝截面积的权度关系接近于1,说明二者为等速生长。(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13年06期)
张强[7](2011)在《植物光合、呼吸速率与个体大小以及氮元素含量间异速生长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代谢异速生长理论(metabolic scaling theory, MST)预测:对于植物小个体来说个体大小和代谢速率之间的异速生长指数为1,而随着植物个体的逐渐增大代谢异速生长指数逐渐趋近于3/4。后来,基于MST的生态学代谢理论(metabolic theory of ecology, MTE)认为生物体代谢速率的大小依赖于它们的个体大小、环境温度以及营养元素的含量。但是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该理论的理论基础及其理论预测是否具有一般性规律还存在很大的疑问。本文针对该科学问题,主要分析了不同生活型植物代谢速率与个体大小以及氮元素含量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是对代谢异速生长理论的验证以及对生态学代谢理论的补充和完善。该实验测定了包括草本被子植物88个物种、阔叶被子植物45个物种、针叶裸子植物19个物种,总共152个物种大约2000多个个体的整株光合速率(同化速率)、整株呼吸速率、根、茎和叶营养器官的呼吸速率以及瞬时碳利用效率。分析比较了1)叁种生活型植物整株碳同化速率、呼吸速率以及瞬时碳利用效率与个体大小以及氮元素含量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2)叁种生活型植物根、茎和叶营养器官呼吸速率与个体大小以及氮元素含量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得到以下主要实验结果:在整株光合速率与生物量幂指数生长关系研究中:针叶植物异速生长指数大小与草本和阔叶有显着差异,而阔叶和草本之间幂指数差异不显着。整株呼吸速率与生物量幂指数生长关系比较分析发现:对于温度修正的呼吸速率与生物量关系,草本植物异速生长指数大小与阔叶和针叶有显着差异,而阔叶和针叶之间没有显着差异。温度未修正的呼吸速率与生物量关系,叁种生活型植物之间异速生长幂指数没有显着差异,但是回归截距值差异显着。因此叁种不同生活型植物之间并没有同一的异速生长指数存在。通过对叁种生活型植物整株碳同化速率与氮元素含量幂指数关系比较分析发现:针叶植物幂指数大小与草本和阔叶间有显着的差异,而阔叶和草本之间幂指数差异不显着。整株呼吸速率与氮元素含量间异速生长比例关系在叁种生活型之间存在显着差异。因此,叁种生活型植物碳同化速率、呼吸速率与氮元素含量之间没有恒定的异速指数。在此叁种不同生活型植物群组中,其叶组织呼吸速率与叶氮含量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类似于叶组织呼吸速率与生物量间的异速关系,其异速生长幂指数都很接近于1。茎呼吸速率与茎生物量间的异速生长幂指数在阔叶和针叶两种生活型间差异显着,但与茎氮含量之间的异速生长指数差异不显着。温度修正的根呼吸与生物量间幂指数在叁种生活型间的差异显着;未经温度修正的针叶树的根呼吸与生物量间的异速指数与草本和阔叶树之间差异显着,而在草本与阔叶树之间差异不显着。另外,草本植物的根呼吸速率与N含量间的异速生长指数与阔叶树和针叶树之间的差异显着,但在阔叶树和针叶树之间其差异并不显着。通过对瞬时碳利用效率与整株植物生物量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被子植物草本和阔叶瞬时碳利用效率与整株生物量之间没有显着的线性关系,而裸子植物针叶树瞬时碳利用效率与整株生物量之间存在显着的线性关系。最终得出如下结论:1)代谢速率-个体大小异速生长指数在1-2/3之间变化,并不是恒定的3/4或者在1-3/4之间变化。代谢速率-个体大小异速生长指数与异速生长常数之间存在共变关系;2)代谢速率与氮元素含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异速生长关系(allometric relationship),而不是等速生长关系(isometric relationship);3)对于叁种生活型植物,异速生长指数(斜率值)大小依次为:草本被子植物)阔叶被子植物>针叶裸子植物,截距值大小具有和斜率相同的变化次序。这种大小次序可能反应了不同生活型植物长期以来形成不同的形态、生理特性的进化历程;4)植物的代谢速率大小不但受到个体大小的调控还受到氮元素含量的调控,这是动物体代谢速率所不具有的调控机制,可能是由于动植物之间营养方式的差异造成的,因为植物体与外界物质交换速率(光合速率)的大小直接取决于氮元素含量的高低。总之,本论文通过对大量草本、阔叶以及针叶植物物种物质能量代谢速率和氮元素含量的研究,不但对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代谢理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数据支持,而且在植物个体生物量(碳)分配格局,在植物个体、种群、群落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乃至于在森林、草地群落生物量和碳通量间关系等研究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1-04-01)
李涛[8](2010)在《荒漠植物异速生长指数及其空间格局适应降雨梯度变化的规律与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异速生长是生长和分配之间的一种定量关系。在诸多选择压力和约束面前,植物进化出了许多异速生长关系,这些异速生长关系反过来可以解释个体和种群的许多行为。植物个体空间分布格局是不同生态、物理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决定了邻体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和强度,进而影响了不同水平上的异速生长关系。因此,分析群落中个体的异速生长关系和空间分布格局将有助于理解生态过程和环境因子在影响群落结构和动态中的作用。然而,目前对荒漠植物群落中个体的异速生长关系和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关于它们如何响应环境变化。鉴于此,本论文分析了沿自然降雨梯度(景泰、张掖、酒泉、嘉峪关、瓜州和敦煌)荒漠植物群落中的异速生长关系和空间分布格局,旨在探讨它们适应降雨梯度的变化规律,为合理利用荒漠区植被资源和治理沙化土地提供参考依据。本论文所得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叁种荒漠草本植物(盐生草、虫实、异蕊芥)的高度与基径异速关系(H-D)指数很接近1,符合几何自相似模型;五种灌木(珍珠、红砂、灌木亚菊、黑柴、猪毛菜)的H-D指数(0.55-0.79)彼此间没有显着性差异,但都不完全符合弹性、应力及几何自相似模型中的任何一个,相比之下,更接近弹性自相似模型的预测值。草本植物和灌木H-D的差异主要是由它们茎的解剖结构和物理特性不同所致。此外,灌木H-D常数随自然降雨量的减少显着降低,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荒漠灌木面临的机械和生理压力增大,导致高度生长更加缓慢。(2)张掖红砂的现存生物量在根、茎、叶(即MR、MS、ML)之间的异速分配关系分别为:ML∝MS0.86、ML∝MR0.80、MS∝MR0.93,都基本符合异速理论的预测值。此外,张掖红砂、嘉峪关灌木亚菊和珍珠的地上生物量近似正比于地下生物量(异速指数分别为0.87、1.14、0.90),符合异速理论预测的等速分配关系。这些结果表明:异速理论预测的生物量在不同器官间的分配关系可能也适用于种内比较。(3)依据植物所占空间的几何原理,我们理论推导出植物高度与冠层直径间(H-Dc)的异速生长指数β以及平均最近邻体距离与冠层直径间(di-Dc)的异速生长指数δ共同调控了种群平均个体生物量与密度间(M-N)的异速生长指数γ,即γ=-(2+β)/2δ。经验数据分析表明荒漠植物种群M-N异速生长指数γ既不符合-3/2也不符合-4/3幂指数法则;沿自然降雨梯度,γ从张掖的-1.01显着增大到敦煌的-0.21,β从张掖的0.83降到瓜州的0.61,而δ从张掖的1.13显着增至瓜州的1.54。这表明随着自然降水量的降低,植物间的负相互作用逐渐减弱,种群密度调控指数显着增加。利用β和δ实测值去预测γ,结果发现,除了张掖γ实测值极显著偏离于预测值外,酒泉和瓜州(尤其后者)的实测值和预测值吻合比较好。这表明H-DC和di-DC异速指数响应降雨梯度变化驱动了M-N异速指数的变化,这支持我们的理论假设。(4)空间格局分析发现,在较小尺度上,景泰珍珠种群和张掖红砂种群中所有个体及小个体都呈聚集分布,随尺度增大,逐渐趋向随机分布;中等大小个体在小尺度上的聚集范围和程度不及小个体,而大个体在整个观察尺度上(0-10m)呈随机分布。这表明整个种群在小尺度上的聚集分布很可能是由种群中小个体的聚集分布所致,并且随着个体的生长发育,种间竞争加剧,种群空间分布由聚集向随机转变。空间关联性分析发现景泰珍珠种群中各大小级彼此独立存在,表明种群中小个体可能不是聚集在大个体母株冠层附近,而倾向于集中分布在母株冠层间的空地上,这可能源于种内非对称竞争作用。相反,张掖红砂种群中小个体与中等及大个体之间在小尺度上呈明显正相关,表明由于有限的种子扩散范围种群中幼小个体聚集分布在成熟个体冠层周围,同时可能说明母株对种子萌发以及幼苗早期生长有明显庇护作用,即“护士”效应。景泰珍珠种群和张掖红砂种群间空间关联性的差异可能表明:除了物种本身的生态学特征差异外,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大个体在幼小个体萌发和确立过程中扮演的正效应愈加突出。嘉峪关群落中叁个物种在整体水平及不同大小级水平都主要呈随机分布,且种内、种间不同大小级间不存在空间关联性。这可能是群落中过去激烈的种间、种内竞争所致,或者是过去的过渡放牧所致,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0-06-30)
王筠[9](2008)在《拟南芥异速生长指数和个体相互作用的调控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个体间的相互作用一直以来都是群体生态学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但是相对邻体效应(RNE)等研究个体相互作用的指标在数理统计上的不连续性,一直是困扰这方面研究的一个难题。而相对相互作用指数(RⅡ)的提出为研究植物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它能够通过对去除最近邻体和没有去除最近邻体的两组之间的个体平均生物量的对比而计算得出。而自疏法则在密度依赖性死亡发生的情况下将植物的生物量和密度紧密联系在一起。本研究试图在拟南芥群体当中将两者通过一定的指标联系在一起,希望找到一些个体相互作用和自疏法则之间的关系。个体相互作用一般都要基于经典的邻体去除实验,而在本研究当中我们并没有采取邻体去除的办法,而是通过加倍最近邻体间的距离来达到理论上的邻体去除,并且依次设计出一系列的逐级倍减的邻体距离,也是一个逐级增加的密度梯度。RⅡ值和异速生长指数的值都能够通过对照组和模拟去邻体组之间的个体生物量和收割密度来计算获得。我们的研究发现,在同样的邻体距离的水平下,有着更大异速生长指数值的目标植物同时也有着更大的RⅡ值,在两者之间似乎存在有一个同步的正相互作用的关系。于是我们利用播种密度这个参数将RⅡ和异速生长指数相联系在了一起,建立了一个二者之间关系的模型,并且利用拟南芥的密度梯度实验在实验室内初步验证了这个模型。植物群落中叶片的空间分布与该群落的自疏指数具有一定的数值上的相关性。在拟南芥的野生型和脱落酸(ABA)不敏感型(abi2-1)的群落中,我们分别为其莲蓬的叶片设计了分形维数模型,用以检验拟南芥叶片的空间形态和ABA对该模型的影响。研究中我们测出的自疏指数的经验值分别是-1.31(野生型)和-1.45(abi2-1)。然后通过我们的分形维数模型估算出了其叶片空间形态的盒维数值:2.08和2.03。假定在该群落内部的水平上盒维数和分形维数是等价的,即可以估算出另一组自疏指数:-1.40(野生型)和-1.49(abi2-1)。我们也研究了外源ABA的加入对野生型和abi2-1突变体的自疏指数经验值(分别-1.26和-1.43)和利用分形维度估算值(分别是-1.37和-1.46)的影响。自疏指数经验值和估算值在维数的95%的置信区间上被认为是等价的。在实验室我们用两种类型的拟南芥验证了以上的模式,以此说明对ABA的敏感性影响了拟南芥莲蓬叶片的空间形态并因此进一步影响了自疏。(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8-05-01)
周婵,杨允菲[10](2006)在《松嫩平原两个生态型羊草叶构件异速生长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在不同生境的2个生态型羊草叶片、分蘖株的生长指标进行测定,为提高牧草生产产量和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在沙土和盐碱土生境下,灰绿生态型和黄绿生态型羊草不同龄级分蘖株叶生物量均随分蘖株生物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叶位的叶宽也随叶长的增加而增加。经回归分析,叶生物量与分蘖株生物量、高度之间,叶宽与叶长之间关系符合y=axb幂函数的生长关系,达到显着或极显着相关。方程中的b值表示叶生物量或叶宽的增加速率。在所用函数中,幂函数变化规律更具有生物学和生态学意义。在松嫩平原的繁殖期,灰绿型和黄绿型羊草不同龄级分蘖株叶构件具有相同的异速生长和生物量积累规律。2个生态型羊草叶构件的生物量、叶长、叶宽、生长和生物量积累规律等在相同生态型不同生境之间,相同生境不同生态型之间,以及不同龄级分蘖株之间的各个数量指标均有一些差异,但变化幅度不大,是2个生态型对其所在生境产生的相应适应性反应,具有明显的生态可塑性。(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06年05期)
异速生长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煤矿产业的不断发展,矿山开采沉陷造成的损害日益严重。在煤炭开采过程中,采动覆岩离层作为一种必然现象,其生长发展过程对开采沉陷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建立采动覆岩离层与地表沉降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采动覆岩离层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离层生长发展的异速特性,能够进一步认识和完善开采沉陷理论,为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本文以沉积煤系地层中的采动覆岩离层为分析对象,结合异速生长理论,利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RFPA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开采沉陷与离层的时空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煤层的开采过程中,离层的生长状态受到上下位岩层沉降速率差的影响,当离层上位岩层的下沉速率小于下位岩层,离层处于起裂、发展阶段,当离层上位岩层的下沉速率大于下位岩层,离层处于闭合阶段,并逐渐被压实。(2)煤层采出后形成采空区,开采空间在地层中向上转移,层层传递最终波及地表形成地表沉陷,其在地层中便以离层空间的形式存在。离层的生长状况也会对地表沉降造成一定的影响,煤层停采后大量离层进入闭合阶段,地表沉降也逐渐趋于稳定。(3)采动覆岩离层在各阶段内的生长速率各不相同,体现出异速特性。离层起裂后进入发展阶段,此时处于正异速生长状态,其长度与宽度逐渐增大直至最大值,之后离层进入负异速生长状态,其长度不再变化,宽度逐渐减小,离层开始闭合。(4)基于异速生长理论,对开采过程中离层宽度的生长状况进行研究,根据地层中各空间的等量转换过程,得出采动覆岩离层与地表沉降之间的关系,建立基于采动覆岩离层异速生长的地表沉降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异速生长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1].吴凡.荒漠草本植物在不同营养条件下不同生长时期异速生长规律研究[D].兰州大学.2017
[2].胡晓阳.基于异速生长理论的采动覆岩离层时空分布规律与沉陷模型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
[3].马玉珠.植物幼苗呼吸速率、生物量、氮磷元素含量间异速生长规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4].李江涛.不同密度条件下草本植物的光合、呼吸代谢及其异速生长规律研究[D].兰州大学.2015
[5].满孝林.采动覆岩离层异速生长演化规律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
[6].国红,雷相东,刁军.油松当年生小枝异速生长规律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13
[7].张强.植物光合、呼吸速率与个体大小以及氮元素含量间异速生长规律研究[D].兰州大学.2011
[8].李涛.荒漠植物异速生长指数及其空间格局适应降雨梯度变化的规律与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0
[9].王筠.拟南芥异速生长指数和个体相互作用的调控规律研究[D].兰州大学.2008
[10].周婵,杨允菲.松嫩平原两个生态型羊草叶构件异速生长规律[J].草业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