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人民医院810000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手术效果,探讨这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胸腰段脊椎结核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性地回顾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青海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8例胸腰段脊椎结核患者,通过随机方法从两种手术方式中各抽取40例患者,分为A组(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组)与B组(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血沉及Cobb角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术中出血量A组平均为473.6±114.2ml、B组为745.2±112.5ml,手术时间A组平均为145.2±21.4min、B组平均为227.4±48.3min,平均住院天数A组为17.4±5.2d、B组为22.5±4.7d,血沉A组由术前的35.6±15.2mm/h到术后的44.1±22.6mm/h、B组由术前的31.9±16.8mm/h到术后的52.6±23.9mm/h,Cobb角A组由术前35.2±11.5°到术后的19.6±13.3°、B组由术前37.2±11.3°到术后的11.6±6.4°。组间分析A组与B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Cobb角矫正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血沉术前与术后的变化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分析血沉术前与术后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均能有效清除病灶,矫正畸形,但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在矫正后凸畸形,防止术后Cobb角的丢失方面具有优势。
关键词:胸椎;腰椎;结核
在所有的结核性疾病中,骨结核所占的比重仅次于肺结核,发病部位多集中在负重大、活动多、容易发生劳损的骨或关节,其中以脊椎具备上述解剖特点而成为骨结核常见的发病部位,在脊椎结核中,又以胸腰椎结核最为常见[1]。目前,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在临床实践中都具有广泛地应用,各有利弊,本研究拟通过临床病例的分析比较两种术式的特点。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青海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共计80例胸腰段脊椎结核患者(见表1),男性54例,女性26例;年龄23~58岁,平均40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12个月;胸腰段受累情况为:单椎体受累共计9例,其中T10受损为4例,L1受损为5例;两个椎体受累共计48例,其中T10至T11受损者13例、T11至T12受损者9例、T12至L1受损者14例、L1至L2受损者12例;三椎体受累共计23例,其中T11至T12至L1受损者9例、T12至L1至L2受损者14例。上述所有入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均符合脊柱结核的诊断要求,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病程时间、受累节段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2.1方案设计:收集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青海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胸腰段脊椎结核患者,通过随机方法从两种手术方式中各抽取40例患者,分为A组(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组)与B组(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相关检测指标的变化情况。
2.2统计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应用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应用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A组40例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为473.6±114.2ml,手术时间平均为145.2±21.4min,住院天数平均为17.4±5.2d,血沉由术前的35.6±15.2mm/h到术后的44.1±22.6mm/h,Cobb角由术前35.2±11.5°到术后的19.6±13.3°;B组40例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为745.2±112.5ml,手术时间平均227.4±48.3min,住院天数平均22.5±4.7d,血沉由术前的31.9±16.8mm/h到术后的52.6±23.9mm/h,Cobb角由术前37.2±11.3°到术后的11.6±6.4°。通过统计软件分析,A组与B组在平均手术时间(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P<0.05)、平均住院天数(P<0.05)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见表2)。A组与B组两组组内术前与术后的血沉、Cobb角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两组组间术前与术后的血沉、Cobb角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A组与B组在Cobb角的矫正效果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讨论
脊椎结核历史悠久,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肺外结核,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研究,目前仍然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胸腰段脊椎由于其具有负重大、劳损多等解剖特点,故成为脊椎结核高发的部位。在抗结核化疗药物问世前,胸腰段脊椎结核的病程往往可以长达30多个月,截瘫死亡率高达30%[2],严重危及人民生命健康,直到链霉素、异烟肼等抗结核化疗药物的问世,才较为有效地扭转了这一不利局面,至今,这些古老的药物仍然活跃在抗结核治疗的一线。目前,针对胸腰段脊椎结核的治疗,手术是关键,药物是基础。近十年来,胸腰段脊椎结核的手术治疗是骨科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与临床实践,胸腰段脊椎结核的治疗理念、手术方式及内固定都有了全新的发展,但在具体术式的选择方面,还存在一些争议[3]。
通常来讲,术式的选择是基于病灶部位、病变范围、严重程度等因素,在我院目前常用的治疗胸腰段脊椎结核的手术方式包括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具有病灶清除彻底、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但是该术式在脊柱后凸畸形的矫正方面存在不足,而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较好地克服了前路术式的缺陷,增强了胸腰段脊椎的稳定性,利于患者病情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要优于B组,但是B组在畸形矫正率方面明显优于A组。
当然,不规范的抗结核方案、不恰当的手术时机,无论是哪种术式,都不可能取得良好的预期疗效,只有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遵循“早期、规律、全程、联合、适量”的抗结核原则,才是手术成功的保障[4]。
参考文献:
[1]许建中,张泽华,周强,等.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12):897.
[2]姚兆鹏,许永武,邱晓洪.脊柱结核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的新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10,ll(4):134-138.
[3]贾连顺.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现状与问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7):516-518.
[4]何建荣.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相邻多椎体脊柱结核[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20(2):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