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保持论文-栾姗

轨道保持论文-栾姗

导读:本文包含了轨道保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定力,省委经济工作,空中丝绸之路,区域经济布局,决胜期,产业转型升级,营商环境,都市圈发展,中部地区,经济发展

轨道保持论文文献综述

栾姗[1](2019)在《保持战略定力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前行》一文中研究指出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叁五”规划的决胜期、攻坚期,同时,经济发展中的困难挑战依然不减。12月25日,省发展改革委主任何雄接受本报专访时说,我们必须强化担责、担难、担险的政治自觉,保持战略定力,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前行。何雄说,省委经济工(本文来源于《河南日报》期刊2019-12-26)

陈弈澄,齐瑞云,张嘉芮,王焕杰[2](2019)在《混合小推力航天器轨道保持高性能滑模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采用太阳帆、太阳电混合小推力推进的航天器,研究了其在日心悬浮轨道的保持控制问题。为解决已有控制方法中未综合考虑内部未建模动态和外部未知扰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提高系统控制性能,设计了一种高性能滑模控制策略。首先,考虑模型不确定性,建立了混合小推力航天器在日心悬浮轨道柱面坐标系的动力学方程;其次,基于改进型条件积分滑模面和径向基(RBF)神经网络设计了控制律,结合自适应方法在线估计不确定参数;接着,将求取的虚拟控制量在推进剂最优条件下转换成实际控制量,即太阳帆姿态角和太阳电推进力;最后,数值仿真验证了上述设计方法提高了系统鲁棒性,减小了轨道位置超调,并且混合推进相比于单一太阳帆推进,在更短收敛时间内控制精度提高了4个数量级,相比于单一太阳电推进,一年可以节省约89.6%的推进剂。(本文来源于《航空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乔思元[3](2019)在《面向超低轨道保持的微小卫星微推系统方案设计及微力测量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低轨微小卫星由于轨道高度低,在军事侦察、科学探测等应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由于轨道高度低,与传统的低轨卫星相比,超低轨微小卫星受到的大气阻力要高出几十个数量级,导致超低轨微小卫星的寿命较短。因此需要对超低轨微小卫星实施轨道维持控制,而以电推为主的微推具有高比冲、无燃料消耗、价廉等特点,更适用于微小卫星的维持控制。本文基于超低轨微小卫星的轨道维持问题,提出采用新型的真空电弧推力器对超低轨微小卫星提供持续的微小控制力,并对微力进行标定。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首先,分析了在超低轨环境中不同摄动因素下的轨道漂移情况。基于卫星轨道的高斯摄动运动方程,用数值解分析了在超低轨大气阻力摄动和J2摄动因素作用下的轨道变化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超低轨条件下大气阻力会使轨道高度衰减迅速,给出了衰减速率,为基于微推的超低轨轨道维持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输入条件。其次,提出了基于真空电弧微推的超低轨道维持策略。在考虑J2摄动和大气阻力条件下,提出采用真空电弧微推的连续微推力来补偿摄动力;由于单个微推开关寿命有限且推力太小,本文设计了微推力簇的构型布局,在增大推力的同时提高了推力系统的可靠性。仿真分析表明通过一定的布局设计,真空电弧微推能稳定可靠地应用于超低轨微小卫星的精确轨道维持控制。接着,设计并搭建了可测量10μN的微力测量装置。基于微推的精密轨道维持关键在于单个推力的精确标定,为了验证真空电弧微推力簇对超低轨道维持动力需求的可靠性,设计并搭建了基于重力复摆的微推力测量系统。首先根据微力测量的精度和环境需求,完成以复摆为测量原理的微推力测量装置的总体方案软、硬件的设计与搭建,并对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完成了微推力测量装置的指标实测与分析。该测试系统原理简单,难度在于测量数据的处理上。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对测试系统进行了完整的频率测试、恢复系数标定实验以及标准质量验证等实验,梳理了测量流程和步骤,验证了微力测量精度可达到10μN量级,完全满足微推力的测试需求,推进了测量装置的实用化。(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3-01)

吕一仟[4](2019)在《基于连续小推力的非开普勒地球静止轨道设计与保持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球静止轨道因其具有覆盖范围广、机动性强、轨道寿命长等优点,在通信、导航、气象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地球静止轨道中能够放置的卫星的数量是有限的,随着地球静止卫星的不断发射,地球静止轨道会逐渐变得拥堵。为了解决地球静止轨道逐渐拥堵这一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偏置地球静止轨道,通过对地球静止卫星施加连续的小推力,使得卫星移出原有的地球静止轨道,形成新的对地静止轨道。论文以偏置地球静止轨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使用连续小推力作为偏置地球静止轨道的推进系统来设计轨道,并对连续小推力作用下的偏置地球静止轨道的工作性能和轨道寿命进行了研究。此外,对于连续小推力作用下偏置地球静止卫星所受的摄动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且设计了相应的轨道保持方法来消除摄动因素对卫星造成的影响。首先,对于本文在度量轨道以及模型建立中所选取的主要坐标系、轨道动力学模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然后研究了偏置地球静止轨道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模型,为后续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其次,为了体现连续小推力推进在设计偏置地球静止轨道的优势,分别对传统化学推进以及电力推进作用下的偏置地球静止轨道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同时进行仿真验证两种推进策略作用下的偏置地球静止轨道的工作性能以及轨道寿命是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之后,采用太阳帆与电力推进混合推进策略设计偏置地球静止轨道。对太阳帆推进以及混合推进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详细介绍,研究了混合推进作用下偏置地球静止轨道的设计方法。通过仿真分析,对偏置地球静止轨道的工作性能、轨道寿命以及质量进行了分析比较,验证混合推进策略的可行性与优势。同时对偏置地球静止卫星所受的摄动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混合推进策略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轨道保持策略以消除摄动因素的影响。最后,为了减少卫星的推进剂损耗、提升卫星的寿命,设计了一条春分—秋分季节性转移轨道。使用最优控制理论对季节性转移轨道中的最省燃料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仿真对季节性转移轨道的实际效果进行验证。(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9-01-08)

沙亚克,杨贺,宋峰[5](2018)在《为什么列车能够保持在轨道上》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给出了定性和定量解释,说明了在可能导致火车出轨的扰动存在下,一列火车为什么还能保持在轨道上.列车的稳定性可溯源于车轮的圆锥形状,当有横向扰动时会产生法向回复力.我们首先考虑简单的情况,假设轨道为无摩擦的并且忽略轮子的旋转.然后我们再建立一个更全面的模型,即全面考虑摩擦和旋转.我们证明了滚动摩擦使得旋转运动与平移运动迭加,从而增强了整体稳定性.最后,我们找到获得稳定参数的近似公式,计算获得的结果与真实铁路客车的参数非常一致.(本文来源于《大学物理》期刊2018年12期)

杜耀珂,杨盛庆,完备,王文妍,陈筠力[6](2018)在《近地卫星严格回归轨道保持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近地卫星基于严格回归参考轨道的轨道保持控制方法:将卫星编队理论引入单星绝对轨道保持控制,提出了"虚拟卫星编队"的概念,分析了卫星轨道相对于参考空间轨迹在轨道摄动情况下的偏离状态及变化趋势,然后根据卫星编队相对运动学,推导出了偏离状态与虚拟卫星编队构形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设计了以轨道参数超调、偏置及阈值触发为特征的管道保持控制策略。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使用该控制策略能够将卫星轨道保持在以空间参考轨迹为中心的轨道管道内,并且有效减少了因周期性轨道摄动波动造成的管道保持控制量和控制频次。研究成果对于有空间轨迹回归要求的卫星轨道保持控制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航空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邱瑞,左子瑾,戴雪扬[7](2018)在《静止轨道卫星南北位置保持推力器效率补偿方法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南北位置保持原理和10N推力器工作原理分析发现,由于推进系统10N推力器安装位置差异等因素,使成对点火的推力器产生的控制力矩存在偏差,在控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卫星姿态超调量过大的现象。针对某静止轨道卫星位置保持过程中卫星姿态超调量过大现象的分析,提出了南北位置保持的推力器效率补偿方法,在实际在轨操作中有效地解决了姿态角超调量过大问题。(本文来源于《航天器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黄巧云,郑永保[8](2018)在《韶钢动态电子轨道衡连续21年保持国内所有参加“国检”中的最高等级》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4月10日,国家轨道衡计量站对韶钢的4台动态电子轨道衡实施了一年一度的强制性检定(国检)。经过严格的检定,这4台轨道衡均达到JJG 234—2012《自动轨道衡检定规程》0.5级准确度等级(计量精度:0.25%),并连续21年保持了在国内所有参加"国检"的动态电子轨道衡检定结果中的最高等级,技术性能符合检测要求,这标志着韶钢这4台动态电子轨道衡再一(本文来源于《工业计量》期刊2018年04期)

程中秋[9](2018)在《广州市地下轨道交通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探讨——以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工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轨道交通项目具有施工工艺复杂、土石方量大、水土流失敏感点多等特点,本文以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工程为例,对广州市地下轨道交通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进行探讨,分析了方案设计的难点,总结了设计成果,提出了下阶段水土保持要求和对参建单位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亚热带水土保持》期刊2018年02期)

杨博,魏鲍杰,魏延明,苗峻[10](2018)在《微小卫星轨道保持的混合切换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固体微推力器阵列作为一种新型推力装置用于微小卫星轨道保持具有精度高、无燃料泄漏、冲量可调等优点,但是微推力器推力不连续的特点,使得控制系统设计时与以往的连续系统有所不同。为了充分发挥微推力器高精度的特性,采用基于混合系统的切换控制思想,建立了微推力器混合切换系统控制模型。首先,根据固体微推力器的推力特点推导了卫星离散动力学模型;其次,以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定律为基础,设计了混合系统脉冲切换控制律;最后,针对小卫星轨道控制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混合系统建立的控制模型能准确反映微推力器的特点,轨道保持精度能达到0.2m,而且推力器消耗量满足卫星长时间在轨运行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轨道保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采用太阳帆、太阳电混合小推力推进的航天器,研究了其在日心悬浮轨道的保持控制问题。为解决已有控制方法中未综合考虑内部未建模动态和外部未知扰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提高系统控制性能,设计了一种高性能滑模控制策略。首先,考虑模型不确定性,建立了混合小推力航天器在日心悬浮轨道柱面坐标系的动力学方程;其次,基于改进型条件积分滑模面和径向基(RBF)神经网络设计了控制律,结合自适应方法在线估计不确定参数;接着,将求取的虚拟控制量在推进剂最优条件下转换成实际控制量,即太阳帆姿态角和太阳电推进力;最后,数值仿真验证了上述设计方法提高了系统鲁棒性,减小了轨道位置超调,并且混合推进相比于单一太阳帆推进,在更短收敛时间内控制精度提高了4个数量级,相比于单一太阳电推进,一年可以节省约89.6%的推进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轨道保持论文参考文献

[1].栾姗.保持战略定力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前行[N].河南日报.2019

[2].陈弈澄,齐瑞云,张嘉芮,王焕杰.混合小推力航天器轨道保持高性能滑模控制[J].航空学报.2019

[3].乔思元.面向超低轨道保持的微小卫星微推系统方案设计及微力测量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4].吕一仟.基于连续小推力的非开普勒地球静止轨道设计与保持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

[5].沙亚克,杨贺,宋峰.为什么列车能够保持在轨道上[J].大学物理.2018

[6].杜耀珂,杨盛庆,完备,王文妍,陈筠力.近地卫星严格回归轨道保持控制[J].航空学报.2018

[7].邱瑞,左子瑾,戴雪扬.静止轨道卫星南北位置保持推力器效率补偿方法及应用[J].航天器工程.2018

[8].黄巧云,郑永保.韶钢动态电子轨道衡连续21年保持国内所有参加“国检”中的最高等级[J].工业计量.2018

[9].程中秋.广州市地下轨道交通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探讨——以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一号线工程为例[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8

[10].杨博,魏鲍杰,魏延明,苗峻.微小卫星轨道保持的混合切换控制方法[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18

标签:;  ;  ;  ;  ;  ;  ;  ;  ;  ;  

轨道保持论文-栾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