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东珠海51900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探讨核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与价值。方法:将我医院收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共计32例作为试验组,同样的3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两个组的患者都进行了脑CT与脑部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试验组通过核磁共振检查,发现诊断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使用的CT检查。因此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在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进行诊断中,使用核磁共振的诊断方法进行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出常用的脑CT诊断法,它为患者后期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了良好治疗手段和治疗措施。
【关键词】核磁共振:中枢神经系统:诊断:应用
引言
疾病缠身的人和普通人相比较,本身的免疫功能就佷低,如果患者此时还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的感染情况时,那么很容易引发不良的并发症,严重者有生命危险。目前在医院的临床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常用的是CT和核磁共振。这两种检查方式其实在本质上还是不同的,因此通过检查所得的检查准确率也有所不同。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文在研究中选取了在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来我医院就诊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了32例,将他们设置为实验组。与此同时也同样选取了32例来我家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这两组患者全部为自愿接受CT和核磁共振检查,并且全部按照医院的要求自愿签署了知情告知书。实验组32例中,其中男性患者为22例,女性患者为12例。他们的年龄最小的40岁,最大的70岁,在这些患者当中有6名属于蠕虫感染的患者,有8名属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有9名属于化脓性脑膜炎的患者,有9名属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对照组当中,有男性患者16名,女性患者16名,他们的年龄最小的44岁,最大的75岁对照组将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类疾病以及曾做过脑部手术且意识不清的患者排除掉。这两组患者根据年龄、性别、病程做了详细的记录并进行了比较。
2.方法
这两组研究对象全部都实施CT和核磁共振检查。其中实验组的患者进行了两次检查,即入院早期的检查和入院之前进行复查。对照组的患者只进行一次检查,那就是在体检过程中实施检查方?。医院对这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认真观察了两组患者检查的准确率。
3.诊断标准
这两组患者依照巜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相关规定进行临床诊断,如果符合以下仼意一条的患者,将被医院确诊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感染。第一,在临床上有呕吐,头痛以至意识不清,伴有发热且颅内高压等现象。同时有布氏征阳性等多种脑膜刺激征,脑脊液也有炎性变化的。第二,患者除了发现有发热等相关症状并且伴有脑膜刺激征,患者脑脊液中的白色细胞发现逐渐升高现象,而且通过抗菌药物治疗后,相关症状呈逐渐消失状态,并且脑脊液也能够逐步恢复正常状态。第三,患者在服用抗生素药物时,有发热的症状,且颅内高压不明显症状,脑脊液中的白细胞逐渐增多等。研究中排除标准为:第一,患者存在有精神病症状,第二,患者颅内有金属的,第三,各种意外造成的昏迷,呼吸困难等,第四,孕妇和小孩。
二、研究结果
对这两组患者实施CT和核磁共振的检查结果的异常率进行了详细的对比中发现,对照组当中进行了CT检查后发现异常的有3名,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后发现异常的有6名。实验组当中进行CT检查后发现异常的有22名,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后发现异常的有29名。对两组患者从这一方面进行对比。发现他们之间的差距比较明显,同时可以看出实验组的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的异常率比用CT检查的异常率要高很多。在实验组患者中,主要对三种病症患者做了比较:即蠕虫感染的患者、病毒性脑膜炎患者、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在实施CT检查后,患者的异常率分别是45%、55%、和42.45%。实施核磁共振检查后,患者的异常率为100%、91%和90.1%。通过对这三种疾病进行检查并做出了比较,核磁共振诊断的准确率要比CT的诊断准确率高点。
三、讨论
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主要包括蠕虫感染、大脑炎和神经炎等多种类型。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生活习惯和不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递增,严重的危极到了生命,然而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主要来源于患者体内的寄生虫、细菌、病毒等的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尽管能够抵挡多种病原的侵害,使患者的机体和健康得到保护,但是脑与脊髓一旦被感染,则威胁到患者的生命,脑炎是脑组织中最常见的炎症之一,主要原因是脑部受到病毒的感染,也有可能是自身的免疫力低下造成的。因此需要人们能尽早发现这些症状,并且进行相关的治疗
目前医院包括医学界当中,对于患者进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检查最主要就是釆用CT和核磁共振两种检查方式。如果单独使用其中的某一方式对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进行检查得到的检查结果和准确度会稍微差点。如单独使用脑CT检查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虽然CT的诊断方法具有无创伤以及方便,快捷的诸多优势,能够对颅脑中的不同横断面进行解剖,和能够将脑组织结构完全呈现在医生面前,但由于CT的分辨率不是很高,C丅检查过程中会出现图片模糊,如果遇到患者有血管畸形、还有患者颅底以及后颅凹,它的骨骼有比较多的重叠及伪影等现象,在诊断过程中就难以进行准确的辨别。因此核磁共振在各个部位的优势及适应症明显高于CT检查。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位置是固定的,它不受呼吸及胃肠蠕动的影响,核磁共振能够对患者颅内组织进行多方位、多参数、多轴倾斜切层对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性诊断方面的诊断效果极为突出。颅脑用核磁共振检查没有颅骨伪影,脑灰白质信号对比度高于CT检查。
核磁共振在头部检查的适应症:第一,对于脑肿瘤的患者,它能多方位的切层,有利于医生对患者的病灶部位准确定位,并且不存在气体伪影,尤其在颅底、后颅凹等病变及恶性肿瘤的签别和肿瘤的分级分期检查,它的效果更加显著。第二,对于患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急性脑血管患者首选的是CT检查,主要由于CT扫描比核磁共振速度快,但是亚急性的脑出血者由于病症的特点,核磁共振具有无电离辐射性损害,无骨性伪影,能多方向和多种参数成像,具有高度的软组织分辩能力,不需要使用对比剂就能显示血管的结构等独特的优势,它广泛适用于神经系统疾病,脊柱脊髓的病变,心脏血管的病变等病症。所以成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检查的最佳方式。可以提高病症的检查率,便于患者和医生能够及时发现并及时治疗。有效地提高了病癥的疗效,必须选择核磁共振检查,对于患者的脑梗塞它比CT检查发现的早,其它病灶一般不会漏掉,由于核磁有弥散加权成像的特异性,所以在脑血管畸形、动静脉畸形,动脉肿瘤方面更优于CT检查结果。第三,对于患者有脑外伤病症者,核磁共振在脑挫裂伤方面明显优于CT检查,因为磁共振技术对弥散性轴索损伤显示中有绝对的优势。还有核磁共振在脊柱及脊髓的检查方面也优于CT检查。比如,它可直观显示椎管内肿瘤的大小.扩散范围及肿瘤的性质。在骨髓炎患者的检查中,它能清晰的显示出来,而CT几乎无法发现病变。总之当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应首选核磁共振进行检查并诊断,以免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患者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检查和诊断过程中,核磁共振具有显著的疗效,为患者及时发现病灶和后期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治疗基础,所以应该进行临床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向荣,郭美琴,桂芬.CT及MRI在中枢神经感染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05):120.
【2】王永强,李贺.核磁共振联合超声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中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4).
【3】李建明,牛莉莉,伏建峰.S—100B蛋白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7(06):74-76.
【4】陈娜,扈延伟.CT及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