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压电陶瓷微位移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压电陶瓷微位移器,驱动电源,AVR,高压驱动
压电陶瓷微位移器论文文献综述
朱婷[1](2016)在《一种压电陶瓷微位移器驱动电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研究压电陶瓷微位移器的基础上,针对压电陶瓷的驱动特点和要求,设计了一种驱动电源。以单片机Atmega128和高压运算放大器PA78为核心器件,以及相关电路构成电压控制型驱动电源。介绍了主要模块电路的功能和实现,并对驱动电源进行测试实验。驱动电源可输出0~300 V连续电压,分辨率可达10 m V、静态纹波<5 m V。结果表明该电源具有线性度高、稳定性好、分辨率高等优点。(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期刊2016年05期)
王硕[2](2014)在《压电陶瓷微位移器驱动电源设计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工业工程的发展,微定位技术已成为科研人员从宏观领域向微观领域扩展研究的一项关键技术。压电陶瓷材料凭借位移分辨力高、不产热、不易受电磁干扰等优点,已成为微定位系统中理想的驱动元件。本论文针对数字散斑干涉测量中相移技术需要的压电陶瓷微位移器驱动电源进行了设计和研究工作:首先,在对压电陶瓷微位移器驱动电源控制方式及其优缺点和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采用电压控制型直流放大式结构作为驱动电源的设计结构;同时,论文提出了能够实现直流电压输出和交流正弦波、叁角波幅值及频率均可调的控制策略的设计目标,完成驱动电源的整体结构设计方案,包括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其次,对驱动电源硬件和软件设计进行分析。硬件电路主要由微处理器及其外围工作模块、波形产生模块、D/A转换模块、稳压电源模块、线性放大模块、人机交互模块组成。硬件电路中主控芯片收到上位机指令后控制D/A转换模块得到0.3V~4.7V的模拟电压输出,线性放大后,得到-110V~110V的压电陶瓷直流驱动电压;控制波形产生模块实现幅值及频率可调的正弦波、叁角波电压输出,同时微处理器读取电压采集模块的实际电压并与理想输出电压比较,以提高输出电压精度和稳定性;另外,微处理器也可通过人机交互模块实现上述操作。完成驱动电源相应模块软件设计,包括上位机界面、微处理器初始化、虚拟USB通信响应程序、D/A控制程序、波形产生控制程序、电压信号采集程序、人机交互程序等。最后,制作完成驱动电源并为其搭建性能测试实验平台,对电源的静态特性包括线性度、稳定性及重复性进行相关测试,并对电源纹波、频率响应特性等参数进行相关实验。测试结果表明,驱动电源运行稳定,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4-04-01)
王永红,王硕,马蛟,梁恒[3](2013)在《压电陶瓷微位移器及其驱动电源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相移干涉测量系统中微位移的要求,研制了一种新型压电陶瓷微位移器及其驱动电源,该驱动电源采用集成功率运算放大器配合外围器件组成直流放大式结构,能够有效解决输出电压的非线性问题,减少自激现象,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对研制的压电陶瓷微位移器进行了实验标定。经测试,研制的驱动电源具有驱动能力强、线性度好、重复性好等特点。干涉实验验证了研制的压电陶瓷微位移器性能的可靠性和位移的精确性。(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2013年12期)
程继兴,刘霞[4](2012)在《一种单片机控制的压电陶瓷微位移器的驱动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利用AT89C51单片机开关控制压电陶瓷微位移器位移的方法,通过单片机的定时器,在安全的TTL电平下实现对压电陶瓷应变片的高压开关控制。该功能是通过选择合适的耐压场效应管实现的,综合开关速率、耐压性、关断电流等方面的因素,采用的场效应管是IRF610型。作出对压电器件、场效应管的选择以及压电陶瓷应变片的单片机驱动电路的设计,并给出了该系统的控制程序。最后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驱动电压增大,输出位移量也增大,在驱动电压140~200V时,电压增大和减小2个方向测量得到的位移-电压曲线不是重合的,这表明了压电陶瓷的测量迟滞性,驱动电压在150~190V时,函数的线性度最好,两者的迟滞性误差也最小,据此我们可以选择驱动电压范围为150~190V。(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2年11期)
赵佩凤,林子贺[5](2011)在《刀具磨损补偿用压电陶瓷微位移器的特性分析与实现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所选择压电陶瓷微位移器的电压—位移关系进行实验分析,提出了针对刀具磨损补偿系统的有效方法来消除压电陶瓷非线性、迟滞和蠕变所带来的影响.采用基于平均曲线模型的方法建立补偿系统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可消除蠕变影响的针对进给系统的驱动方式.阐明了适用于实际生产的刀具磨损补偿控制系统的原理,为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大连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王代华,朱炜[6](2010)在《WTYD型压电陶瓷微位移器的迟滞特性建模与实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模拟WTYD型压电陶瓷微位移器的输出位移与驱动电压之间的迟滞曲线,通过采用Bouc-Wen模型模拟迟滞分量,提出了一种表征WTYD型压电陶瓷微位移器的输出位移与驱动电压之间迟滞关系的Bouc-Wen模型并建立了相应的参数辨识方法。为了验证Bouc-Wen模型及其相应的参数辨识方法的有效性,建立了相应的实验装置并对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Bouc-Wen模型的最大绝对误差为3.78μm,最大相对误差为5.79%,表明Bouc-Wen模型及相应的参数辨识方法能较好地模拟WTYD型压电陶瓷微位移器的迟滞特性。(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0年01期)
王广林,王慧峰,邵东向,卢泽生[7](2005)在《一种闭环控制的压电陶瓷微位移器驱动电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压电陶瓷微位移器驱动电源的闭环反馈控制驱动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对控制器的硬件系统构成进行了说明。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实际工作场合通过软件设定为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在数字控制算法d(t)和可控输出稳压电压源的设计上有所突破。通过合理地设计软件算法d(t)来补偿电致伸缩陶瓷h(t)特性上的缺陷。(本文来源于《压电与声光》期刊2005年02期)
陈学锋[8](2004)在《多自由度压电陶瓷微位移器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利用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设计并制备一种主要通过利用压电陶瓷的d_(31)产生弯曲形变来实现多维运动的微位移驱动器,为此开展了以下工作: 首先,设计了一种由五个压电陶瓷片组成的微位移器结构,并建立了一个近似的、简单的物理模型,利用弹性力学和板壳理论的有关知识,试图对其多维运动进行理论分析。 其次,以Pb(NO_3)_3—Zr(NO_3)_4·5H_2O—C_(16)H_(36)O_4Ti—柠檬酸/乙二醇溶液为反应体系,利用柠檬酸盐聚合燃烧法合成了PZT(Pb((Zr_(0.52)Ti_(0.48))O_3)、PZTS(Pb_(0.95)Sr_(0.05)(Zr_(0.52)Ti_(0.48))O_3)和PZTSM(Pb_(0.95)Sr_(0.05)(Zr_(0.52)Ti_(0.48))O_3+0.75mol%MnO_2)粉料,测试了其介电和压电性能。根据器件对性能的要求,选择了硬性的PZTSM配方作为制备多自由度压电陶瓷微位移器的材料。另外还对粉料合成过程中溶液混合时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了研究。 研究了烧结温度和极化电压对PZTSM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半干压成型法制得扇形和圆环形陶瓷片,经粗磨、细磨得到所需厚度的薄片。 最后,测量了组装的驱动机构在施加不同的电压下的位移情况,并对运动与电压的关系作了讨论。(本文来源于《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期刊2004-06-01)
乌兰图雅,陈磊[9](2003)在《非对称式压电陶瓷微位移器驱动电源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新的压电陶瓷微位移器(PZT)驱动电源设计方案,该电源采用非对称供电方式,具有线性度好、纹波小、带负载能力强、频率响应高、重复性好等特点,这种电源克服了传统的PZT驱动电源的频率响应低、输出低电压时出现饱和失真等缺陷,满足了自适应移相干涉测量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06期)
雷勇,徐礼钜,涂国强[10](2002)在《基于混沌PID的压电陶瓷微位移器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混沌运动的遍历性、随机性、"规律性"等特点,提出混沌优化 PID 控制参数的方法,并结合压电陶瓷特性,建立了微位移器控制系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混沌优化方法的 PID 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较好。(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2-08-01)
压电陶瓷微位移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工业工程的发展,微定位技术已成为科研人员从宏观领域向微观领域扩展研究的一项关键技术。压电陶瓷材料凭借位移分辨力高、不产热、不易受电磁干扰等优点,已成为微定位系统中理想的驱动元件。本论文针对数字散斑干涉测量中相移技术需要的压电陶瓷微位移器驱动电源进行了设计和研究工作:首先,在对压电陶瓷微位移器驱动电源控制方式及其优缺点和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采用电压控制型直流放大式结构作为驱动电源的设计结构;同时,论文提出了能够实现直流电压输出和交流正弦波、叁角波幅值及频率均可调的控制策略的设计目标,完成驱动电源的整体结构设计方案,包括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其次,对驱动电源硬件和软件设计进行分析。硬件电路主要由微处理器及其外围工作模块、波形产生模块、D/A转换模块、稳压电源模块、线性放大模块、人机交互模块组成。硬件电路中主控芯片收到上位机指令后控制D/A转换模块得到0.3V~4.7V的模拟电压输出,线性放大后,得到-110V~110V的压电陶瓷直流驱动电压;控制波形产生模块实现幅值及频率可调的正弦波、叁角波电压输出,同时微处理器读取电压采集模块的实际电压并与理想输出电压比较,以提高输出电压精度和稳定性;另外,微处理器也可通过人机交互模块实现上述操作。完成驱动电源相应模块软件设计,包括上位机界面、微处理器初始化、虚拟USB通信响应程序、D/A控制程序、波形产生控制程序、电压信号采集程序、人机交互程序等。最后,制作完成驱动电源并为其搭建性能测试实验平台,对电源的静态特性包括线性度、稳定性及重复性进行相关测试,并对电源纹波、频率响应特性等参数进行相关实验。测试结果表明,驱动电源运行稳定,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压电陶瓷微位移器论文参考文献
[1].朱婷.一种压电陶瓷微位移器驱动电源研究[J].电子科技.2016
[2].王硕.压电陶瓷微位移器驱动电源设计及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
[3].王永红,王硕,马蛟,梁恒.压电陶瓷微位移器及其驱动电源的研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
[4].程继兴,刘霞.一种单片机控制的压电陶瓷微位移器的驱动电路设计[J].电子测量技术.2012
[5].赵佩凤,林子贺.刀具磨损补偿用压电陶瓷微位移器的特性分析与实现方案[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11
[6].王代华,朱炜.WTYD型压电陶瓷微位移器的迟滞特性建模与实验验证[J].光学精密工程.2010
[7].王广林,王慧峰,邵东向,卢泽生.一种闭环控制的压电陶瓷微位移器驱动电源[J].压电与声光.2005
[8].陈学锋.多自由度压电陶瓷微位移器的研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2004
[9].乌兰图雅,陈磊.非对称式压电陶瓷微位移器驱动电源设计[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10].雷勇,徐礼钜,涂国强.基于混沌PID的压电陶瓷微位移器控制[C].第十叁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