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贝西斜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级坡折带,岩性地层圈闭,贝西斜坡,下白垩统
贝西斜坡论文文献综述
王夏斌,姜在兴,袁帅[1](2016)在《海拉尔盆地贝西斜坡多级坡折带对油气圈闭的控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坡折带对陆相湖盆岩性地层圈闭的发育具有控制作用。海拉尔盆地贝西斜坡具有坡折带地貌特点,研究其特征和成因以及对沉积相和岩性地层圈闭的控制模式对该区的下步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贝西斜坡坡折带的成因机制,将其划分为断裂坡折、挠曲坡折、沉积坡折和侵蚀坡折。根据坡折带位置与洼槽区的关系,将贝西坡折带坡折分为:内坡折带、中坡折带和外坡折带。外坡折带主要发育侵蚀坡折,控制着地层超覆圈闭带;中坡折带主要发育断裂坡折和挠曲坡折,控制着断块-岩性复合圈闭带;内坡折带主要发育沉积坡折,控制着透镜状岩性圈闭带。(本文来源于《高校地质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田野[2](2014)在《贝尔凹陷贝西斜坡沉积层序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陆相盆地层序的形成和演化主要受控于区域性构造事件或幕式构造旋回,断陷湖盆则主要受盆地边缘的断裂控制。构造沉降级次控制着层序的级别,同时也控制着盆地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通过对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南屯组的研究可知,一次完整的继承性构造沉降形成一个Ⅱ级层序,整体显示由细变粗的水退旋回;该沉降期内部又以稳定的湖平面为界分为两个沉降旋回,分别形成3个叁级层序,各层序都是由粗—细—粗的水进水退旋回组成;每一个层序自下而上发育LST、TST、HST叁个体系域,各体系域在叁维地震剖面上呈现不同的反射结构,岩性和电性曲线都有所变化。(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14年02期)
陈方举,齐玉林[3](2013)在《贝尔凹陷贝西斜坡带油藏主控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贝西斜坡带构造位置有利,成藏条件优越,油气富集,已经成为近几年贝尔凹陷乃至海拉尔盆地勘探热点,是规模增储的现实领域。通过对斜坡带油藏主控因素和成藏规律的分析认为,斜坡带主要发育构造及构造-岩性油藏,局部发育岩性油藏,具有平面分带、纵向多层位的分布特点,斜坡带中、下带反向断层控制形成的构造高点油气最为富集。总体上,贝西斜坡带体现了洼槽控油、相带控储、构造控藏的油气聚集模式。以此建立了贝西斜坡带油气成藏模式,有效地指导了贝70、贝66等井区的新突破。(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3年17期)
赵亮[4](2010)在《贝西斜坡地区断裂及不整合面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贝西斜坡地区的成藏条件整体研究,研究区已发现的圈闭集中在主断裂附近,并与主断裂方向一致延北东东向分布,局部构造以断块和断鼻为主,伴有构造一岩性圈闭和岩性圈闭,圈闭形成后,主要的运移通道是断裂和不整合面。从断裂分布特征、形成时间以及对油水的控制作用基础上,综合分析断裂对断裂在成藏方面的控制作用,总结了不整合面对地区油气的运移作用和保存作用。(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10年04期)
李军辉,卢双舫,柳成志,李占东,肖佃师[5](2009)在《贝尔凹陷贝西斜坡南屯组层序特征及其油气成藏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层序地层学指导油气藏勘探,是目前油气勘探的热门课题和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采用井—震对比综合分析,波阻抗反演来验证的方法,在贝尔凹陷贝西斜坡南屯组中共识别出2个主要由扇叁角洲—湖泊体系组成的叁级层序:层序Ⅰ相当于南一段,层序Ⅱ相当于南二段。每个层序发育完整,分别由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针对研究区目的层段所划分层序发育的特点,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基础上,对不同类型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特征和层序地层模式进行了总结,并建立了相应的油气成藏模式。(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李占东,卢双舫,周件林[6](2009)在《海拉尔盆地贝西斜坡北部白垩系南屯组层序界面识别与地层格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陆相断陷湖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芯等资料,对海拉尔盆地贝西斜坡北部地区层序界面、叁级层序内的最大湖泛面和首次湖泛面进行识别,建立了南屯组层序地层格架,划分出两个叁级层序(层序I、层序Ⅱ),每个叁级层序又划分为3个体系域,其识别标志为地震、露头、测井等资料上的特征,层序I的体系域为N1-HST、N1-TST、N1-LST,层序Ⅱ的体系域为N2-HST、N2-TST、N2-LST,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南屯组层序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即构造断裂活动、气候条件、湖平面升降和物源供应。(本文来源于《地层学杂志》期刊2009年02期)
孙海雷[7](2008)在《贝尔凹陷贝西斜坡南屯组沉积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详细研究岩心、测井以及室内化验分析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运用现代沉积学理论和方法,对贝尔凹陷贝西斜坡南屯组地层进行沉积体系类型、特征进行分析。确定该区为扇叁角洲—湖泊—湖底扇沉积体系,最后应用层序地层学的观点对本区沉积相带的时空演化规律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石油化工》期刊2008年24期)
赵亮[8](2008)在《贝西斜坡北部地区南屯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综合采用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以地质、物探、测井、录井等多种资料的综合研究为途径,深入研究斜坡地区的生储盖层的时空分布规律,重点研究油气藏的源岩和油气疏导、储层和盖层特征、油藏形成的主控因素,优选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落实、评价有利勘探目标,对今后该区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贝尔凹陷主要烃源岩在纵向上主要是南屯组和大一段,暗色泥岩发育,有机质的演化也相对比较充分,从对贝尔凹陷原油色质分析结果对比看,贝西斜坡构造带中的原油与贝尔凹陷具有同源性,贝西洼槽应该是本区的主要源岩区,油气可直接沿断裂、砂体或不整合面运移至呼和诺仁构造、和苏乃诺尔构造带。对贝西斜坡地区南屯组储层评价得出:Ⅰ类储层分布在孔渗性较好和有利的油气聚集相带,南二段储层储集条件要好于南一段,储层整体延凹陷到斜坡处储层逐渐变好。从大一段和南二段泥岩盖层的微观和宏观封闭特征的评价来看,大一段泥岩盖层和南二段泥岩盖层是一套很好的区域盖层和局部盖层,封盖油气能力较强,对南屯组油气储集和保存较为有利。已发现的圈闭集中在主断裂附近,并与主断裂方向一致延北东东向分布。局部构造以断块和断鼻为主,伴有构造一岩性圈闭和岩性圈闭。通过对地区的成藏条件整体研究,本地区发育很好的烃源岩,较厚的储层和区域性与局部性盖层,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从这几方面来看具有形成良好油藏的基本条件。因此圈闭是否具备及其有效性是成藏最主要的控制因素。(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学院》期刊2008-03-27)
杜先芳[9](2008)在《贝西斜坡北部地区南屯组石油地质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石油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岩石学、测井地质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观点为指导,以叁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反演技术、储层综合评价技术为依托,在构造断层特征研究、构造发育史研究、储层反演及物性特征研究和油藏综合评价四个方面,开展了贝西斜坡北部地区南屯组石油地质特征综合研究。经过研究分析表明,研究区构造总体上呈NE向的条带状,主要受NEE或NE向断层控制,断层将贝西斜坡带划分为洼陷带—坡折带—斜坡带;南屯组下部沉积时北东向断裂控制沉积,上部沉积时断裂活动减弱,以大断陷缓坡沉积为主,在凸起部位形成超覆-披覆沉积;沉积后期,地层抬升遭受大剥蚀,在顶面形成大不整合界面。南屯组储层属中低孔渗储层,沿着斜坡带—坡折带—洼陷带的方向,物性由好变差;碎屑岩是主要的储集体,储集空间以粒间孔隙为主,发育一定的次生孔隙。储层反演方面结合各种地震属性,对比反演预测的剖面图、平面图和叁维立体显示图,储层砂体垂直凹陷轴向顺斜坡向前发育,洼槽内以贝35—贝59—贝31井一线最为发育。油气藏类型以断层控制下的断块油气藏和断鼻油气藏为主;主要的疏导通道为断裂系统、砂岩以及不整合面。从构造、储层、油气水分布规律等多方面考虑,预测有利勘探区块4个。(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学院》期刊2008-03-25)
杜先芳,李占东,柳成志[10](2008)在《贝西斜坡构造特征、油气分布规律及控油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贝西斜坡位于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西北部地区,目前处于勘探时期,勘探面积约700km2,目的层系主要为南屯组,为一套扇叁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在深入了解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区域构造背景的基础上,探讨了贝西斜坡的构造特征、构造演化过程及油气成藏条件,总结了贝西斜坡的油气聚集规律。(本文来源于《上海地质》期刊2008年01期)
贝西斜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陆相盆地层序的形成和演化主要受控于区域性构造事件或幕式构造旋回,断陷湖盆则主要受盆地边缘的断裂控制。构造沉降级次控制着层序的级别,同时也控制着盆地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通过对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南屯组的研究可知,一次完整的继承性构造沉降形成一个Ⅱ级层序,整体显示由细变粗的水退旋回;该沉降期内部又以稳定的湖平面为界分为两个沉降旋回,分别形成3个叁级层序,各层序都是由粗—细—粗的水进水退旋回组成;每一个层序自下而上发育LST、TST、HST叁个体系域,各体系域在叁维地震剖面上呈现不同的反射结构,岩性和电性曲线都有所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贝西斜坡论文参考文献
[1].王夏斌,姜在兴,袁帅.海拉尔盆地贝西斜坡多级坡折带对油气圈闭的控制作用[J].高校地质学报.2016
[2].田野.贝尔凹陷贝西斜坡沉积层序特征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14
[3].陈方举,齐玉林.贝尔凹陷贝西斜坡带油藏主控因素[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3
[4].赵亮.贝西斜坡地区断裂及不整合面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
[5].李军辉,卢双舫,柳成志,李占东,肖佃师.贝尔凹陷贝西斜坡南屯组层序特征及其油气成藏模式研究[J].沉积学报.2009
[6].李占东,卢双舫,周件林.海拉尔盆地贝西斜坡北部白垩系南屯组层序界面识别与地层格架研究[J].地层学杂志.2009
[7].孙海雷.贝尔凹陷贝西斜坡南屯组沉积特征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
[8].赵亮.贝西斜坡北部地区南屯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
[9].杜先芳.贝西斜坡北部地区南屯组石油地质特征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
[10].杜先芳,李占东,柳成志.贝西斜坡构造特征、油气分布规律及控油因素[J].上海地质.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