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雷电闪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架空线路,年平均雷击次数,等效截收面积,雷击大地密度
雷电闪击论文文献综述
冯鹤,扈勇[1](2015)在《架空线路年平均雷电闪击频数计算方法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规范推荐的架空线路年平均雷击次数计算方法,提出方法中存在截收面积与雷击大地密度对应的雷电流幅值不匹配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文章以某一具体架空线路为例,介绍了针对全部雷电流幅值,应用积分法计算年平均雷击次数的方法,计算结果与规范推荐方法计算结果的比较说明了积分方法的精密性及结果的合理性。具体的分析、计算方法为:基于电气-几何模型推导出与雷电流幅值有关的架空线路截收闪电宽度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对雷电流幅值频率分布规律的多项式拟合确定任意雷电流幅值的雷击大地密度,任一雷电流幅值对应的截收面积及对应的雷击大地密度的乘积即为该雷电流对应的年平均雷击次数,在该区域雷电流幅值的分布范围内对得到的雷击次数进行积分,即可得到考虑雷电流幅值分布特征的架空线路年平均雷击次数计算结果。(本文来源于《气象科技》期刊2015年05期)
张科杰,江平,成勤[2](2011)在《2010年武汉城市圈雷电闪击与灾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武汉城市圈发展的需要,本文对区域雷电活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武汉城市圈全年各月均有雷电闪击发生;全年共探测到雷电闪击303770次,其中,正闪10361次,负闪293409次,负闪占总闪数的96.6%;最大正闪强度为442.3kA,最大负闪强度为-477.6kA。1月份雷电闪击次数最少,仅13次;7月份雷电闪击次数最多,达到152620次;7月和8月雷电活动频繁,这2个月的雷电闪击次数占全年雷电闪击总次数的75.4%以上。闪电强度主要集中在20~50kA,此强度等级的雷电闪击次数占总次数的62%以上。武汉城市圈总闪数相对于2008年有所减少,相对于2009年有所增加。相对于2008年、2009年,2010年天门和仙桃的闪电密度均有所降低,黄石、鄂州和咸宁2010年闪电密度均有所升高;武汉、黄冈、孝感和潜江2010年闪电密度相对于2008年有所降低,而相对于2009年则有所升高。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武汉城市圈共发生雷电灾害31次,其中人身伤亡事故9起,死亡10人,受伤2人,直接经济损失188.2万元,间接经济损失118.5万元。武汉城市圈全年因雷击引起火灾2起,建(构)筑物受损4起,办公电子设备受损48件,家用电子设备受损95件。武汉城市圈的闪电次数月变化从2~9月和10~1月有一个明显的分界线,且分界线的两个时间段其正负闪的比例相差甚远。武汉城市圈2010年总闪数相对于2008年有所减少,相对于2009年有所增加。武汉、黄冈、孝感近叁年的总闪次数变化与武汉城市圈相同,而其他6市的总闪次数变化呈现出差异。而城市圈各市的闪电总次数与雷暴天数有着一定的相关性。2010年武汉城市圈的闪电密度分布较为均匀,无明显分界线。咸宁通山县、鄂州等部分地区闪电密度相对较高,在9次/(km2.a)以上;黄冈北部、黄石南部、孝感北部、仙桃和潜江部分地区雷电密度相对较低。电力行业和石化行业遭受雷电灾害次数最多,其原因可能是电力行业的输变电设备露天分布较广、遭受雷击的概率较大所致。雷灾次数与各市的雷击密度的关联性不大,且雷电灾害伤亡人员大多分布在农村,城市无人员伤亡。各项雷灾事故的调查结果表明,农村伤亡人数较多与农村居民防雷知识欠缺、在田间或野外躲避雷雨天气时躲避方法失当、房屋在建设时未采取相应防雷措施等因素有关。(本文来源于《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3雷电物理、监测预警和防护》期刊2011-11-01)
曹宇阳,王眉灵[3](2010)在《晓得不?又“雷”出了新纪录》一文中研究指出前天晚上到昨日早上,我市出现了一场区域性暴雨天气,全市普降雷阵雨,多地出现暴雨或大雨,个别地方还出现了大暴雨,最大降雨量达到了108.4毫米。同时,我市还遭遇了今年次数最多的一次雷电天气,前夜昨晨全市共出现雷电闪击7848次,刷新了今年的雷电次数纪录。本(本文来源于《成都日报》期刊2010-08-06)
雷电闪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武汉城市圈发展的需要,本文对区域雷电活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武汉城市圈全年各月均有雷电闪击发生;全年共探测到雷电闪击303770次,其中,正闪10361次,负闪293409次,负闪占总闪数的96.6%;最大正闪强度为442.3kA,最大负闪强度为-477.6kA。1月份雷电闪击次数最少,仅13次;7月份雷电闪击次数最多,达到152620次;7月和8月雷电活动频繁,这2个月的雷电闪击次数占全年雷电闪击总次数的75.4%以上。闪电强度主要集中在20~50kA,此强度等级的雷电闪击次数占总次数的62%以上。武汉城市圈总闪数相对于2008年有所减少,相对于2009年有所增加。相对于2008年、2009年,2010年天门和仙桃的闪电密度均有所降低,黄石、鄂州和咸宁2010年闪电密度均有所升高;武汉、黄冈、孝感和潜江2010年闪电密度相对于2008年有所降低,而相对于2009年则有所升高。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武汉城市圈共发生雷电灾害31次,其中人身伤亡事故9起,死亡10人,受伤2人,直接经济损失188.2万元,间接经济损失118.5万元。武汉城市圈全年因雷击引起火灾2起,建(构)筑物受损4起,办公电子设备受损48件,家用电子设备受损95件。武汉城市圈的闪电次数月变化从2~9月和10~1月有一个明显的分界线,且分界线的两个时间段其正负闪的比例相差甚远。武汉城市圈2010年总闪数相对于2008年有所减少,相对于2009年有所增加。武汉、黄冈、孝感近叁年的总闪次数变化与武汉城市圈相同,而其他6市的总闪次数变化呈现出差异。而城市圈各市的闪电总次数与雷暴天数有着一定的相关性。2010年武汉城市圈的闪电密度分布较为均匀,无明显分界线。咸宁通山县、鄂州等部分地区闪电密度相对较高,在9次/(km2.a)以上;黄冈北部、黄石南部、孝感北部、仙桃和潜江部分地区雷电密度相对较低。电力行业和石化行业遭受雷电灾害次数最多,其原因可能是电力行业的输变电设备露天分布较广、遭受雷击的概率较大所致。雷灾次数与各市的雷击密度的关联性不大,且雷电灾害伤亡人员大多分布在农村,城市无人员伤亡。各项雷灾事故的调查结果表明,农村伤亡人数较多与农村居民防雷知识欠缺、在田间或野外躲避雷雨天气时躲避方法失当、房屋在建设时未采取相应防雷措施等因素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雷电闪击论文参考文献
[1].冯鹤,扈勇.架空线路年平均雷电闪击频数计算方法探析[J].气象科技.2015
[2].张科杰,江平,成勤.2010年武汉城市圈雷电闪击与灾害分析[C].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3雷电物理、监测预警和防护.2011
[3].曹宇阳,王眉灵.晓得不?又“雷”出了新纪录[N].成都日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