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组分论文_宋彩红,张亚丽,李鸣晓,齐辉,夏训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垃圾组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组分,垃圾,生活垃圾,腐殖质,堆肥,因素,居住小区。

垃圾组分论文文献综述

宋彩红,张亚丽,李鸣晓,齐辉,夏训峰[1](2019)在《抗酸化微生物复合菌系对餐厨垃圾堆肥腐殖质组分光谱学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抗酸化微生物复合菌系(AAMC)通过多种耐酸、嗜酸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在克服由于酸化抑制导致的餐厨垃圾堆肥发酵崩溃问题方面效果显着,接种AAMC可明显加速有机物质降解。然而生物堆肥存在有机物彻底降解和碳重新固定(形成稳定的腐殖质类物质)两种途径,有机质降解与腐殖质形成具有互动关系,为腐殖质形成提供原材料。为探究接种AAMC对餐厨垃圾堆肥腐殖质品质的影响,采用树脂柱法进行腐殖质分组,分别研究接种AAMC对富里酸、亲水性组分和胡敏酸3个组分分子结构复杂度和稳定性的影响。设接种组(AAMC)、加碱组(MgO和K_2HPO_4)和自然堆肥组3个处理,采用叁维荧光技术(EEM)结合两种定量表征方法区域体积积分(FRI)和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实现对富里酸、亲水性组分和胡敏酸3个组分光谱学性质定量表征的准确性和完整性。FRI结果显示,堆肥结束后3个腐殖质组分中表征简单分子结构组分例如羧基或蛋白源结构区域的P_(i,n)值均降低,接种组降低幅度显着大于对照组,降低幅度大小排序为:接种组>加碱组>对照组。表征高芳香度和缩聚程度的胡敏酸类物质区域的P_(i,n)值均上升,且接种组上升幅度显着高于其他两处理,上升幅度排序也为:接种组>加碱组>对照组。PARAFAC结果显示,富里酸和胡敏酸组分又可分成短波长胡敏酸、长波长胡敏酸和色氨酸或类蛋白类物质3个组分,亲水性组分又可分为短波长胡敏酸、色氨酸和酪氨酸3个组分。堆肥结束后,表征短波胡敏酸和长波胡敏酸组分的F_(max)升高,而表征色氨酸等类蛋白类物质组分的F_(max)降低,升高或降低的幅度接种组最高,显着高于加碱组和对照组。综上结果说明接种AAMC可明显促进腐殖质组分子结构复杂化、稳定化,提高腐殖质组分高芳香度和缩聚程度,改善餐厨垃圾堆肥腐殖质品质,利于施用堆肥土壤保水保肥。这可能与AAMC具有高的小分子有机酸降解、转化能力,可规避酸累积对堆肥微生物活性的抑制导致的堆肥腐殖化效率低的问题密切相关。添加化学缓冲剂也能一定程度促进腐殖质组分稳定化、结构复杂化和提高堆肥腐殖化程度。这可能与堆料pH的改善,使得小分子有机酸可被持续降解和转化,有利于堆肥腐殖化进程有关。(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11期)

张丽,王桂琴,白亚璇,陈日晖,程伟[2](2019)在《北京市居住小区生活垃圾组分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北京市不同类型的居住小区生活垃圾组分开展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同时,为进一步掌握生活垃圾中厨余含量的影响因素大小,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得出显着影响因素为地区类型>不同功能区>小区档次>季节。该调查分析结果可为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期刊2019年10期)

王桂琴,张丽,陈日晖,白亚璇[3](2019)在《北京市居住小区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物组分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北京市典型居住小区进入垃圾桶中的可回收物组分进行调研,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考虑到可回收物主要以纸类为主,通过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得出影响纸类含量的因素大小依次为:不同功能区、小区档次、地区类型、新旧小区和季节。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可为北京市生活垃圾减量提供政策性建议。(本文来源于《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期刊2019年09期)

王健[4](2019)在《生活垃圾可燃组分的分选及干基制备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生活垃圾以可燃组分干基形态入焚烧炉的垃圾焚烧发电预处理工艺,包括密度分选、压榨烘干两部分,通过密度分选去除不可燃烧垃圾,通过压榨和烘干降低可燃垃圾含水率,提高可燃垃圾入炉温度,增加其易燃性,达到提高垃圾焚烧发电效率、实现控污减排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环保产业》期刊2019年05期)

朱慧[5](2019)在《餐厨垃圾及组分对几种常见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餐厨垃圾的产生量迅速增长,由餐厨垃圾带来的一系列安全问题,如:“泔水猪”“地沟油”等日益严重。餐厨垃圾资源化及无害化已经显示出其重要意义。为了探究餐厨垃圾的理化性质对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影响,本论文先检索了万方数据库、维普网数据库、中国知网、NCBI、Scopus及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大量收集国内外发表的涉及到餐厨垃圾与微生物生长繁殖相关的文献;检索的文献时间跨度从建库到2019年3月;然后通过散点图和趋势线来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共纳入23篇相关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微生物生长量与餐厨垃圾的pH和总固体含量呈负相关;微生物生长量与餐厨垃圾C/N和湿度及反应的温度大致呈正相关。同时对餐厨垃圾的理化性质对相关微生物的生长的最适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微生物生长的最适pH集中于5.8—6.6之间,最适温度在25℃—37℃之间,最适C/N在20—25之间,最佳固含率为80%—85%之间,最佳湿度为80%左右。在此基础上,选取南京大学食堂的餐厨垃圾为实验材料,并以四种常见的微生物(酿酒酵母、大肠杆微生物、枯草芽孢杆微生物和乳链球微生物)为实验对象,利用餐厨垃圾的各种组分及其相应的比例来制成微生物培养基,并与市面上的特定培养基对比,通过比较来分析出培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只要设置适宜的比例,在等质量的情况下,利用餐厨垃圾及组分制得的培养基的培养效果可以与标准培养基(即市面上的专门培养基)差异不显着,有些餐厨垃圾组合完全可以替代市面上的培养基。总之,利用餐厨垃圾及其组分可以制作出优良的微生物培养基,这对于餐厨垃圾资源化培养微生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9-05-01)

焦秀瑶,黄康祎,王小铭,魏潇潇,谷娟[6](2019)在《有机生活垃圾多组分联合厌氧降解产甲烷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阐明生活垃圾多组分的混合对其厌氧降解产气性能的影响,通过在中温(37±1)℃下对餐厨类、纸类和园林类垃圾组分进行单独和联合厌氧降解产甲烷实验,研究接种物来源对单组分和多组分物料厌氧降解产甲烷性能的影响,应用修正的Gompertz模型拟合和分析物料产甲烷过程动力学特征,并借鉴和发展评价混合物料联合厌氧降解性能的量化指标方法.试验与模型拟合结果均表明:接种物来源对各组分及其组合的厌氧生物可降解程度无显着影响,但对其降解速率存在明显影响.此外,尽管物料的混合对试验初期物料降解产甲烷速率存在促进作用,但仅有3组分混合试验组在最终累计甲烷产率方面表现出显着的协同促进,在2种接种物条件下,相比于3组分单独降解的甲烷产率分别增长了16%和14%.(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李祺[7](2019)在《不同垃圾组分在热转化过程中NO_x释放规律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逐年攀升,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已成为垃圾处理方式中发展最快的技术。在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污染物,其中,NO_x危害较大。生活垃圾含氮较高,氮在垃圾焚烧炉中的转化过程和机理与燃煤锅炉差异较大,燃烧过程中产生的NO_x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也会破坏生态。目前已有的脱硝技术存在资金投入大、氨逃逸量大、催化剂易中毒等问题,因此选择燃烧过程中控氮是较为经济和方便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在燃烧过程中控制NO_x的排放,必须对不同燃料氮的转化机理进行研究。虽然有一些研究对于氮转化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垃圾氮转化为NO_x的机理研究较少,尚不够完善。本文选取了4种典型的垃圾组分,从原料添加剂和气氛的变化对NO_x及其前驱物的生成开展了实验研究。选取O_2、CO_2和H_2O等3种不同的气氛(浓度分别为0%、2%、5%和10%),探究了纸张、木屑、豆粉和尼龙等4种材料在热转化过程中NO_x的释放规律。4种材料分别对应纸类、生物质、厨余和有机高分子组分。在不同气氛下的材料NO_x释放差异性较大,降低O_2浓度并适当增加CO_2浓度和H_2O浓度有利于抑制NO_x的生成,当O_2含量为5%、CO_2含量为5%、H_2O含量为2%时,对NO_x的释放的抑制效果最好。利用热重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联用的方法对木质素在热转化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测定NH_3、HCN和NO_x(以NO和NO_2计)含量的变化。豆粉在热解的过程中主要含氮气体为NH_3和HCN。NH_3主要来自于豆粉中氨基的直接裂解,HCN来自于挥发分二次裂解。添加木质素后,由于豆粉的蛋白质环化作用受阻,导致NH_3增加,而HCN受到竞争反应的关系,含量降低;尼龙由于氨基脱离受到抑制,NH_3含量较低,而HCN的含量大大增加。燃烧工况下,豆粉与木质素比例为3:1时,NO_x排放量仅为计算值的28.1%。利用管式炉-分光光度法对不同温度下豆粉热解含氮气体进行在线监测,同时对焦炭氮元素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发现温度越高,HCN/NH_3比越高,焦炭氮以N-6为主,随着温度的升高,N-X减少,OH自由基增多,HCN产量也增加。(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3-01)

任越,杨俊杰,曹洪军,张秋艳,刘乾[8](2019)在《农村生活垃圾全自动全组分分类处理技术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难题,研究了一种生活垃圾末端全自动全组分分类处置技术,通过生物酶液化方法能将生活垃圾中的有机成分首先分解、分离,再通过湿式自动分选系统,将混合生活垃圾中的金属、塑料、废纸、竹木、纺织物等全部有效分离,经清洗后可直接循环再利用,实现资源化率90%以上。应用该技术实际建成运营一年的垃圾处理厂的数据显示,处理1 t垃圾平均可得到有机肥65 kg、纸浆105 kg、塑料124 kg、垃圾衍生燃料133 kg、砂石135 kg、沼气55kg和金属11kg;需要成本约180元,产值约325元,投资成本较焚烧节约近40%,污水经处理后各项污染因子去除率平均达到88.76%,供系统循环使用。证明该技术能提高垃圾处置效率,经济效益可观,环境友好,有较高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余卓君,吴建会,张裕芬,张进生,冯银厂[9](2019)在《垃圾焚烧厂排放颗粒物组分粒径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静电低压撞击器(ELPI)采集垃圾焚烧厂排放颗粒物,分析颗粒物中元素和碳组分,对其中OC、EC和重金属元素在14个粒径段的粒径特征进行分析,并建立了垃圾焚烧厂源PM_1、PM_(2.5)和PM_(10)的元素和碳组分成分谱,以期为精细化来源解析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垃圾焚烧厂排放颗粒物的主要组分有Al、Si、S、Ca、Cr、Fe、OC和EC等(质量分数≥1%),其中OC和Ca的含量较高,在PM_(2.5)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 15%和12. 37%;重金属含量Cr> Pb> Zn> Mn> Cu> Cd> Ni,其中Cr和Pb在PM_(2.5)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 83%和0. 74%,Cr在PM_1中的质量分数达到3. 53%; OC在2. 39~3. 99μm和6. 68~9. 91μm这2个粒径段的含量达到峰值,分别占OC总含量的15. 02%和20. 45%,但在细颗粒物中的含量高于在粗颗粒物中的含量,EC在细颗粒物中的含量远高于在粗颗粒物中的含量,在0. 382~0. 613μm粒径段占14. 8%; Cr、Mn、Ni、Cu、Zn、Cd和Pb等重金属元素主要富集于细颗粒中.(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刘德江,侯凤兰,李瑜,马芳,陈宗轶[10](2018)在《餐厨垃圾中的不同组分厌氧消化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餐厨垃圾中各类组分的厌氧消化特性,对比其产气效率的高低,该试验对餐厨中的4种主要组成成分进行了中温厌氧消化研究。通过对比4种组分的累计产气量、每克挥发性固体的产气率、甲烷含量及消化液pH值的变化,研究餐厨垃圾不同组分厌氧消化的效率。结果表明:厌氧消化产气性能较好的组分为油脂类及蛋白质类,其次为碳水化合物类,最差的组分为蔬菜类。每克挥发性固体(VS)的累计产气量最高的为油脂类,达到了454 mL·g-1VS;最低的为蔬菜类,只有215 mL·g-1VS。4种餐厨组分在厌氧消化过程中所产沼气中的气体组成及含量差异不大,甲烷的含量均在45%~65%之间变化。在整个45 d的厌氧消化期间,各组分消化液的pH值基本保持稳定。(本文来源于《中国沼气》期刊2018年06期)

垃圾组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北京市不同类型的居住小区生活垃圾组分开展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同时,为进一步掌握生活垃圾中厨余含量的影响因素大小,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得出显着影响因素为地区类型>不同功能区>小区档次>季节。该调查分析结果可为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政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垃圾组分论文参考文献

[1].宋彩红,张亚丽,李鸣晓,齐辉,夏训峰.抗酸化微生物复合菌系对餐厨垃圾堆肥腐殖质组分光谱学性质的影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2].张丽,王桂琴,白亚璇,陈日晖,程伟.北京市居住小区生活垃圾组分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

[3].王桂琴,张丽,陈日晖,白亚璇.北京市居住小区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物组分影响因素分析[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9

[4].王健.生活垃圾可燃组分的分选及干基制备工艺研究[J].中国环保产业.2019

[5].朱慧.餐厨垃圾及组分对几种常见微生物生长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9

[6].焦秀瑶,黄康祎,王小铭,魏潇潇,谷娟.有机生活垃圾多组分联合厌氧降解产甲烷性能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9

[7].李祺.不同垃圾组分在热转化过程中NO_x释放规律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9

[8].任越,杨俊杰,曹洪军,张秋艳,刘乾.农村生活垃圾全自动全组分分类处理技术与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19

[9].余卓君,吴建会,张裕芬,张进生,冯银厂.垃圾焚烧厂排放颗粒物组分粒径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2019

[10].刘德江,侯凤兰,李瑜,马芳,陈宗轶.餐厨垃圾中的不同组分厌氧消化特性研究[J].中国沼气.2018

论文知识图

生活垃圾及其添加G1、G2、G3和G4时热...新建建筑建筑垃圾组分分析一24回转窑炉温度为700℃时6种垃圾组一28不同炉温下6种垃圾组分热解前...旧建筑物拆除建筑垃圾组分分析可燃性垃圾组分叁元图

标签:;  ;  ;  ;  ;  ;  ;  

垃圾组分论文_宋彩红,张亚丽,李鸣晓,齐辉,夏训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