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环氧树脂论文_刘晨,郑玉婴

导读:本文包含了丙烯酸环氧树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环氧树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阻尼,丙烯酸酯,树脂,复合材料。

丙烯酸环氧树脂论文文献综述

刘晨,郑玉婴[1](2018)在《环氧树脂/丙烯酸锌潜伏性固化体系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潜伏型固化剂丙烯酸锌(ZDA)和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为主要原料,经过物理共混的方法制备了环氧树脂混合物,并用红外光谱对混合物固化前后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ZDA的含量对环氧树脂/ZDA耐高温固化体系的固化行为和性能的影响,通过Kissinger和Ozawa法来计算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结果表明,随着ZDA含量的增加,固化反应的活化能降低,反应更容易进行;随着ZDA含量的增加,环氧树脂固化物的热稳定性随之降低;当ZDA的含量为15份时,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拉伸强度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8.82 MPa、2.64GPa和46.70 MPa;逐步增加固化剂的含量,固化物会出现脆性的转变,材料的韧性得到了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8年07期)

宋子强[2](2018)在《聚乙二醇/磷酸酯/甲基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性环氧树脂乳液兼具环氧树脂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能、防腐性能、附着性能、耐水性能、热稳定性能与水性乳液经济环保的优点,是目前涂料用乳液的研究热点与发展方向之一。本论文通过化学改性法,选用聚乙二醇(PEG)、磷酸酯(PM1500)和甲基丙烯酸(MAA)对环氧树脂进行了水性化与功能化改性,并制备了改性环氧树脂乳液。首先用PEG改性环氧树脂得到改性环氧树脂(EP20),在环氧树脂分子链中引入了羟基,增加了环氧树脂的亲水性;然后将EP20与环氧树脂按一定比例复配,以MAA与PM1500为功能单体,通过化学接枝法向环氧树脂分子链中引入极性基团羧基与磷酸酯基团,提高了环氧树脂的亲水性和防腐蚀性能;最后中和成盐,利用相反转法得到稳定的改性环氧树脂乳液,本论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通过实验探讨了 PEG分子量、环氧树脂分子量、催化剂的选择与用量、聚合温度、聚合时间等工艺条件对反应及产物的影响。选用中等分子量的PEG2000来改性环氧树脂E20,按n(环氧基):n(-OH)=1:1投料,以用量为E20质量3%的BF3·乙醚络合物为催化剂,聚合温度90℃,聚合时间6 h,制得的EP20性能较优。通过溶解性测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可初步判断PEG2000与E20发生的是醚化反应,EP20分子中至少包含一段E20分子链和一段PEG2000分子链,产物亲水性优良。第二部分,通过实验探讨了 EP20与E20的投料比、溶剂的选择及用量、接枝聚合温度、接枝聚合时间、中和度等工艺条件对反应及产物的影响。以m(E20):m(EP20)=1:2投料,选取丙二醇单甲醚(PM)和丙酮为溶剂,混合溶剂与E20的质量比为15:16,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6 h,中和度为45%时,得到的改性环氧树脂乳液性能最好。第叁部分,通过实验探讨了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MAA和PM1500的用量对改性环氧树脂乳液性能的影响。随BPO用量的增加,乳液粒径、粒径分散指数(PDI)先减小后增大,乳液粘度先增大后减小;随MAA用量的增加,乳液粒径、PDI、表面张力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乳胶膜的吸水率随MAA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随PM1500用量的增加,乳液粒径、PDI呈减小的趋势,乳液的表面张力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防闪锈的时间逐渐延长;加入PM1500后,乳液的湿态附着力有了明显提高。当BPO用量为4.5%,MAA用量为19%,PM1500用量为19%时,乳液粒径为116.67nm,PDI为0.083,粒径小,单分散性好,粘度适中,湿态附着力与防闪锈效果好,稳定性高;乳胶粒子形貌规则,近乎球形。第四部分,通过实验探讨了固化剂(WH260)用量、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对改性环氧树脂乳液漆膜性能的影响,并对漆膜进行了扫描电镜(SEM)观察与电化学测试。当WH260用量为17%,固化温度为110℃,固化时间为4h时,所得漆膜固化完全;漆膜表面光滑平整,无明显缺陷;且漆膜耐水性、附着力和抗冲击性好,柔韧性较好。在3.5%NaCl溶液中,浸泡初期漆膜电极的腐蚀电位(Ecorr)为-0.602 V,大于金属电极的Ecorr,漆膜对金属电极起到了较好的防护作用。随浸泡时间的延长,漆膜电极的Ecorr逐渐下降,极化电阻(Rp)逐渐减小,腐蚀电流(Icorr)逐渐升高,腐蚀速率逐渐变大,电极逐渐被腐蚀。浸泡336小时后,漆膜的Ecorr下降至-0.923 V,Rp减小为3362 Ω,Icorr升高至3.499×10-6 A/cm2,与未漆膜电极相比,Ecorr与Rp略大,Icorr达到同一数量级,漆膜对金属电极的防护作用失效。(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8-04-08)

刘标,毛慧文,高延敏,李梦[3](2017)在《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共混物涂层褶皱的影响因素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环氧树脂E-51和热塑性丙烯酸树脂为原料,分别以二氨基二苯甲烷(DDM)、二乙烯叁胺(DETA)、二氰二胺(DICY)为固化剂制备皱纹涂料,并用于涂布冷轧钢板。采用数显螺旋测微仪、超景深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涂层进行表征,研究树脂配比、涂层厚度、固化剂种类以及固化温度对涂层褶皱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氧树脂和丙烯酸树脂的配比为3∶2时,共混体系中能产生较多的双连续相结构,涂层起皱最明显,褶皱波长最大为1.726mm;在所设定的工艺条件下,涂层厚度和褶皱波长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3种固化剂中,反应活性高的脂肪胺固化剂DETA更容易使涂层出现褶皱;涂层固化时产生褶皱需要高于一定的临界温度,环氧树脂和丙烯酸树脂的配比为1∶1、以DETA为固化剂的情况下,产生褶皱的临界固化温度为80℃。(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范田水,李昌诚,李翠苹,郑同同[4](2017)在《丙烯酸树脂改性环氧树脂防腐涂料防腐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树脂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将合成的丙烯酸树脂与环氧树脂以质量比1∶5混合,并与防锈颜料、填料、助剂、溶剂复配成环氧防腐涂料,测试了漆膜的性能;用电化学阻抗技术(EIS)和Tafel极化曲线技术评价了其防腐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单体完全聚合,合成的丙烯酸树脂中带有环氧基;与纯环氧树脂防腐涂料相比,改性后的环氧防腐涂料层间附着力更高、柔韧性有所改善;带环氧基团丙烯酸树脂改性后的环氧防腐涂料防腐性能优异。(本文来源于《涂料工业》期刊2017年04期)

杨元,王建月,赵云峰[5](2016)在《丙烯酸酯基环氧树脂碳纤维结构阻尼复合材料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扩链改性环氧树脂获得阻尼性能优异的环氧树脂(AE),并作为复合材料基体,制备阻尼预浸料,并将此作为阻尼铺层,嵌入碳纤维MT300/环氧树脂结构层内,共固化制备结构/阻尼复合材料,分别研究阻尼层厚度对所制备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嵌入阻尼层,结构/阻尼复合材料的损耗因子增大;随着嵌入阻尼层厚度增大,损耗因(本文来源于《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11-01)

杨元,王建月,赵川,刘通,王硕珏[6](2016)在《低粘度丙烯酸酯基环氧树脂及其阻尼复合材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丙烯酸酯预聚物扩链改性双酚A型环氧树脂,通过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GDE)制备一系列低粘度丙烯酸酯型环氧树脂(AE),研究GDE用量对AE体系的粘度、固化特性、阻尼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备MT300/AE阻尼复合材料。结果显示,所得结构复合材料的损耗因子可以达到0.74以上,同时其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可达192MPa和428MPa,兼具优异的阻尼性能和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玻璃钢/复合材料》2016增刊)》期刊2016-09-22)

王丹,徐流龙,霍莉,高俊刚[7](2016)在《甲基丙烯酸马来海松环氧树脂/聚氨酯丙烯酸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保护环境和利用可再生资源,文中合成了甲基丙烯酸马来海松酸环氧树脂(MREMA)和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将MREMA和PUA按质量比1∶1进行UV固化反应,并用羟基多壁碳纳米管(HCNTs)改性制备纳米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动态力学谱仪和漆膜测试仪等研究了碳纳米管对MREMA/PUA材料的热性能、动态力学性能以及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HCNTs可以明显改善材料的热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加入0.5%HCNTs,材料的玻璃转化温度Tg达到173.4℃,与纯组分相比提高了64.6℃;加入0.7%HCNTs,材料的起始热分解温度提高了38.2℃。UV-光固化涂膜的硬度也因加入HCNTs而提高,且涂膜具有很好的物理化学性能。(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6年06期)

吴信[8](2016)在《光固化水性丙烯酸接枝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水性光固化环氧丙烯酸的制备几乎是采用“酯化再酯化”的二步法合成工序,先酯化引入双键(C=C),再酯化引入亲水性羧基(—COOH)。此法虽合成步骤简单,可靠性强,但最大的弊端是合成预聚物分子量较小,主体性质依然只表现出环氧树脂的一些特性,并没有解决环氧树脂固化后涂膜硬度过大、脆性差等弊端。本文尝试采用“先接枝再酯化”的工序,先在环氧树脂侧链接枝不同分子量的聚丙烯酸酯,实现聚合物分子量的可控可调,增大树脂分子量同时实现水性化;再酯化引入光固化双键,由于双键的后引入,可有效降低合成过程中双键的损耗,提高后续固化效率。(1)在接枝阶段,原理上利用环氧树脂主链上重复性出现的醚键(—O—)及羟基(—OH)上O的电负性大于C的特性,使电子云发生偏移,致使周边C—H键活泼性增强,在夺H型引发剂的诱导下,夺取此“活泼H”,使环氧树脂大分子上生成C自由基,引发双键类单体自由基聚合。工艺上通过分步控温、阶段滴加、“饥渴式”BPO补偿工序。产物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与凝胶渗透色谱仪(GPC)进行表征。结果发现:当引发剂用量占环氧树脂及混合单体总体质量3.3%、酸值60mg KOH/g、环氧丙烯酸质量比为7:3(或6:4)时,待混合单体滴加完成后继续反应3~4 h,可以合成一种以小分子环氧树脂为主体、较低酸值、极低环氧基消耗的水性环氧丙烯酸接枝改性体系。(2)在酯化阶段,通过研究催化剂、阻聚剂的种类及添加量、温度、原料配比等因素对酯化程度、树脂外观性能的影响,以及与环氧基酯化的羧基种类。结果发现:工艺上采用先将加阻聚剂与预聚物混合,再将和引发剂混合的丙烯酸单体一次加入,分步控温反应3 h左右,合成预聚物体系较好。确定最佳原料配比:当n(环氧基):n(羧基)=1:0.95、阻聚剂4-羟基哌啶醇氧自由基(ZJ-701)用量为0.1~0.2%、催化剂N,N-二甲基苯胺(DMA)用量1%,可得到色浅、酯化率达98%以上的水性光固化环氧丙烯酸接枝共聚物体系。采用FT-IR表征发现,聚合物在1650 cm-1出现了C=C双键的不饱和吸收峰,同时,908 cm-1处环氧基特征吸收峰消失。(3)采用热失重分析(TG)、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常规涂膜测试方法对光固化涂膜性能分析。结果发现合成的新型的水性光固化环氧丙烯酸酯在热稳定性、附着力、耐碱性等力学性能上都表现出较优异性能。同时,从TG、DSC分析数据可以发现,接枝引入的丙烯酸类单体的确对固化膜性能造成了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五邑大学》期刊2016-06-07)

于金凤,来水利,王晶丽,米笑飞[9](2016)在《环氧树脂/丙烯酸改性水性醇酸树脂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环氧树脂E-44与亚麻酸反应生成环氧酯,将其与亚麻酸、邻苯二甲酸酐、苯甲酸、叁羟甲基丙烷、顺丁烯二酸酐等进行酯化反应合成基础醇酸树脂,再用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对其进行改性,得到一种水性醇酸树脂。采用红外光谱、粒径分析、透射电镜和热重分析研究了产物的结构、粒径和热稳定性以及环氧树脂和丙烯酸用量、终点酸值、中和度对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水性醇酸树脂的最佳合成条件如下:环氧树脂E-44添加质量分数为9%~14%,丙烯酸质量分数7%,终点酸值(KOH)40~50 mg/g,中和度为80%。在该条件下制备出的水性醇酸树脂粒径分布均匀,具有良好的硬度、附着力、水溶性和耐水性。(本文来源于《热固性树脂》期刊2016年03期)

王晶丽,来水利,于金凤,段栋[10](2016)在《有机硅/环氧树脂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环氧树脂与丙烯酸酯类单体、有机硅接枝共聚,制得有机硅/环氧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在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聚合物结构表征的基础上,采用动态光散射粒径仪(DLS)、热重分析仪(TGA)及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共聚物的水分散体及其涂膜进行了分析表征;同时考察了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用量、环氧树脂加料方式及用量、有机硅用量等因素对乳液和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引发剂用量为3%(占丙烯酸单体总质量,下同),环氧树脂(E-44)用量为4%,有机硅用量为3%时,合成的水性树脂乳液呈白色泛蓝光,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且涂膜的附着力、硬度、耐水性及耐热性等良好。(本文来源于《涂料工业》期刊2016年03期)

丙烯酸环氧树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性环氧树脂乳液兼具环氧树脂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能、防腐性能、附着性能、耐水性能、热稳定性能与水性乳液经济环保的优点,是目前涂料用乳液的研究热点与发展方向之一。本论文通过化学改性法,选用聚乙二醇(PEG)、磷酸酯(PM1500)和甲基丙烯酸(MAA)对环氧树脂进行了水性化与功能化改性,并制备了改性环氧树脂乳液。首先用PEG改性环氧树脂得到改性环氧树脂(EP20),在环氧树脂分子链中引入了羟基,增加了环氧树脂的亲水性;然后将EP20与环氧树脂按一定比例复配,以MAA与PM1500为功能单体,通过化学接枝法向环氧树脂分子链中引入极性基团羧基与磷酸酯基团,提高了环氧树脂的亲水性和防腐蚀性能;最后中和成盐,利用相反转法得到稳定的改性环氧树脂乳液,本论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通过实验探讨了 PEG分子量、环氧树脂分子量、催化剂的选择与用量、聚合温度、聚合时间等工艺条件对反应及产物的影响。选用中等分子量的PEG2000来改性环氧树脂E20,按n(环氧基):n(-OH)=1:1投料,以用量为E20质量3%的BF3·乙醚络合物为催化剂,聚合温度90℃,聚合时间6 h,制得的EP20性能较优。通过溶解性测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可初步判断PEG2000与E20发生的是醚化反应,EP20分子中至少包含一段E20分子链和一段PEG2000分子链,产物亲水性优良。第二部分,通过实验探讨了 EP20与E20的投料比、溶剂的选择及用量、接枝聚合温度、接枝聚合时间、中和度等工艺条件对反应及产物的影响。以m(E20):m(EP20)=1:2投料,选取丙二醇单甲醚(PM)和丙酮为溶剂,混合溶剂与E20的质量比为15:16,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6 h,中和度为45%时,得到的改性环氧树脂乳液性能最好。第叁部分,通过实验探讨了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MAA和PM1500的用量对改性环氧树脂乳液性能的影响。随BPO用量的增加,乳液粒径、粒径分散指数(PDI)先减小后增大,乳液粘度先增大后减小;随MAA用量的增加,乳液粒径、PDI、表面张力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乳胶膜的吸水率随MAA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随PM1500用量的增加,乳液粒径、PDI呈减小的趋势,乳液的表面张力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防闪锈的时间逐渐延长;加入PM1500后,乳液的湿态附着力有了明显提高。当BPO用量为4.5%,MAA用量为19%,PM1500用量为19%时,乳液粒径为116.67nm,PDI为0.083,粒径小,单分散性好,粘度适中,湿态附着力与防闪锈效果好,稳定性高;乳胶粒子形貌规则,近乎球形。第四部分,通过实验探讨了固化剂(WH260)用量、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对改性环氧树脂乳液漆膜性能的影响,并对漆膜进行了扫描电镜(SEM)观察与电化学测试。当WH260用量为17%,固化温度为110℃,固化时间为4h时,所得漆膜固化完全;漆膜表面光滑平整,无明显缺陷;且漆膜耐水性、附着力和抗冲击性好,柔韧性较好。在3.5%NaCl溶液中,浸泡初期漆膜电极的腐蚀电位(Ecorr)为-0.602 V,大于金属电极的Ecorr,漆膜对金属电极起到了较好的防护作用。随浸泡时间的延长,漆膜电极的Ecorr逐渐下降,极化电阻(Rp)逐渐减小,腐蚀电流(Icorr)逐渐升高,腐蚀速率逐渐变大,电极逐渐被腐蚀。浸泡336小时后,漆膜的Ecorr下降至-0.923 V,Rp减小为3362 Ω,Icorr升高至3.499×10-6 A/cm2,与未漆膜电极相比,Ecorr与Rp略大,Icorr达到同一数量级,漆膜对金属电极的防护作用失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丙烯酸环氧树脂论文参考文献

[1].刘晨,郑玉婴.环氧树脂/丙烯酸锌潜伏性固化体系制备及性能[J].中国塑料.2018

[2].宋子强.聚乙二醇/磷酸酯/甲基丙烯酸改性环氧树脂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湖北大学.2018

[3].刘标,毛慧文,高延敏,李梦.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共混物涂层褶皱的影响因素探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17

[4].范田水,李昌诚,李翠苹,郑同同.丙烯酸树脂改性环氧树脂防腐涂料防腐性能研究[J].涂料工业.2017

[5].杨元,王建月,赵云峰.丙烯酸酯基环氧树脂碳纤维结构阻尼复合材料性能研究[C].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6

[6].杨元,王建月,赵川,刘通,王硕珏.低粘度丙烯酸酯基环氧树脂及其阻尼复合材料的研究[C].第二十一届全国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玻璃钢/复合材料》2016增刊).2016

[7].王丹,徐流龙,霍莉,高俊刚.甲基丙烯酸马来海松环氧树脂/聚氨酯丙烯酸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6

[8].吴信.光固化水性丙烯酸接枝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D].五邑大学.2016

[9].于金凤,来水利,王晶丽,米笑飞.环氧树脂/丙烯酸改性水性醇酸树脂的制备及性能[J].热固性树脂.2016

[10].王晶丽,来水利,于金凤,段栋.有机硅/环氧树脂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涂料工业.2016

论文知识图

的制备示意图自由基体系UV固化机理Figure1-2Theme...紫外光固化的丙烯酸环氧树脂的红...丙烯酸环氧树脂(酸值0. 5)的红外...丙烯酸环氧树脂的红外谱图一5.不同纳米510:含量丙烯酸环氧树脂

标签:;  ;  ;  ;  ;  ;  ;  

丙烯酸环氧树脂论文_刘晨,郑玉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