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优化论文_陈璀,邓华,姜晓东,诸德熙

导读:本文包含了预应力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预应力,刚度,桥梁,公路,筒仓,竖井,参数。

预应力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陈璀,邓华,姜晓东,诸德熙[1](2019)在《同时考虑构件刚度和预应力的索网结构刚度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时以单元轴向线刚度和力密度为设计变量,提出一种结构整体刚度的优化方法,使索网在特定荷载作用下能够满足多点位移限值的约束条件.针对索网结构的切线刚度矩阵,建立了以上两类设计变量分别与结构线弹性刚度和几何刚度的解析关系式.不考虑外荷载变化,推导了两类设计变量与结构位移的近似增量关系,并给出其灵敏度矩阵的解析表达式.针对给定荷载下的索网多点变形约束条件,借助灵敏度矩阵的特征空间性质,提出了一种结构刚度优化的数值策略,并指出优化设计变量与目标位移间存在的效率评价问题.以一个梯形平面马鞍形索网为算例,利用该方法对结构刚度进行优化以使索网在给定荷载下能够满足预先设定的位移场限值要求.计算结果不仅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也反映出进行优化结果的效率评价是必要的.(本文来源于《空间结构》期刊2019年04期)

郭增伟,朱华,谢新龙,刘兵[2](2019)在《先张法折线预应力钢束放张工序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精细化分析折线先张法混凝土T梁分批次放张过程中混凝土梁体应力变化,缓解折线先张法混凝土T梁预应力钢束弯折位置的应力集中现象.方法基于ANSYS中SOLID65钢筋混凝土整体式模型,建立折线预应力混凝土T梁的非线性有限元实体分析模型,分析和探讨分次放张预应力钢束过程中折线钢束弯折点附近混凝土主压应力、主拉应力、应力集中系数的变化.结果相比一次放张而言,钢束分批次放张后预应力筋弯折点处混凝土主压应力波峰数量和应力极值均有明显减小,但主拉应力波峰数量和应力极值却有明显增大;钢束分批放张时折线钢束弯折点位置处的最大拉应力、平均应力随着放张的预应力钢束的增多而逐渐增大,应力集中系数前期变化较大,后期逐渐减小趋于平稳.结论先将所有直线筋张拉然后再张拉折线筋对于减小弯折点附近最大拉应力和应力集中系数有显着作用,能够明显缓解弯折位置的应力集中现象.(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田磊,曲军彪[3](2019)在《大直径预应力混凝土煤筒仓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大直径煤筒仓筒仓壁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对结构分析结果进行了研究,优化预应力强度比对预应力配筋设计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有助于其他类似工程参考使用。(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期刊2019-10-18)

崔青海,燕友良[4](2019)在《预应力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优化应用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建筑技术的进步。随着公路桥梁工程的增多,施工的技术性要求越来越高,力求通过先进的技术实现良好的施工效果。公路桥梁施工具有工程周期长、工程投资大等特点,使得其施工中需要重视施工技术的应用。预应力技术是近年来公路桥梁工程中应用较多的技术,保证了工程的质量。文章分析了公路桥梁工程中预应力技术的具体应用、施工难点、应用要点等,对于提高其应用效果、实现工程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工程技术研究》期刊2019年19期)

张国军,孙博[5](2019)在《基于地震作用的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边坡加固应用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边坡防护的滑坡推力计算方法,通过找出作用在潜在滑坡面抗滑桩结构上的受力荷载,测算出作用于锚索抗滑桩上的滑坡推力,提出以锚索抗滑桩正负弯矩相等的控制方法和K法来设计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边坡防护结构。通过对比不同方法说明所提出的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边坡加固的设计方法符合工程实际。以汶川地震中某滑坡工程为对象,研究其稳定性问题。结果表明,采用桩身相等的正负弯矩控制法时,锚索抗滑桩的受力更合理,桩顶位移变化量最小,其抗震加固能力最好,在具体工程中,更有利于锚索抗滑桩桩身配筋设置。实践证明,利用预应力锚索结构原理进行边坡抗滑桩设计,可以保证设计的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结构的安全经济性。(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施瑞欣,叶锡钧,陈学帅,成凯,陈湘华[6](2019)在《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盖梁主动托换参数分析与结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结构参数对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盖梁托换后的影响和盖梁截面的优化设计,对截面优化方法的比较和不同计算参数下截面的受力特性进行研究。以广河高速公路春岗互通主线桥右幅82~#墩为依托,采用MIDAS Civil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墩梁连接方式、盖梁跨高比、墩刚度比和预应力钢束数量对盖梁挠度和内力的影响规律,结合ANSYS和MATLAB对盖梁进行截面优化。结果表明:在设计截面不变时,盖梁与墩的连接方式对挠度值的影响较小;在相同的连接方式下,盖梁跨高比对跨中截面的挠度和弯矩影响较大,墩刚度比对跨中截面的挠度和弯矩影响较小,预应力钢束数量对其跨中截面处的挠度和弯矩影响较大;两端固结的连接方式引起的挠度值和弯矩值略优于其它连接方式。ANSYS有限元软件和遗传算法优化的最终结果相接近,两者优化后的截面宽度相对误差为5%,高度相对误差为3%。(本文来源于《广东公路交通》期刊2019年04期)

秦发祥,邬晓光,肖凯龙,李志峰,丁杰[7](2019)在《后张法预应力T梁钢束理论伸长量计算方法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现行规范公式在计算后张法预应力T梁钢束理论伸长量时,利用钢束直线段长度近似代替钢束的实际长度,给最终计算结果带来误差。本文根据微积分原理,利用钢束理论伸长量分段计算法,对后张法预应力T梁钢束理论伸长量进行优化计算,重点对部颁通用图中不同跨径T梁直线段钢束的常规计算方法进行优化,给出优化前后的误差大小,并发现传统计算方法对20 m和50 m跨径单片T梁钢束伸长量校核结果影响程度较大。建议采用张拉力与伸长量作为"双控指标",减小计算误差,以有效提高后张法预应力T梁钢束的张拉质量。(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9年08期)

吕照[8](2019)在《预应力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优化应用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领域得到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公路桥梁领域,对其有了更高的要求和需求。对于技术难度较高、施工难度较大的公路桥梁工程,往往都需要应用到预应力技术,从而才能够保证公路桥梁的质量,由此可以看出,想要进一步的确保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水平,就必须要深入的掌握预应力技术,确定预应力技术的应用流程,并且在原基础上,结合自身工程情况,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本文就预应力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之中的应用范围和应用类型进行了介绍,并且就预应力技术的应用措施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相关的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帮助。(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19期)

钟伟,李斌,孙钦刚[9](2019)在《基于空间优化折线法的连续刚构桥体外预应力加固关键技术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对于较小跨径桥梁加固应用已趋于成熟,但在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加固方面的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以贵州某连续刚构旧桥成功加固实例为背景,参考简支梁体外预应力加固的布束思路,提出了连续刚构桥体外预应力加固的"空间优化折线法",并实现了体外预应力加固布束的优化。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以及加固过程施工监控的主梁变形、应力对比分析,可得出:采用"空间优化折线法"对连续刚构桥进行体外预应力加固的方法是可行的,能适当恢复桥梁线形,阻止跨中持续下挠,提高应力储备,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结构承载能力,达到了加固目的,实现了设计目标。(本文来源于《施工技术》期刊2019年S1期)

张倩[10](2019)在《对拉式锚固竖井预应力闸墩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高坝水电站在水利工程中发展迅速,其泄水建筑物的工作水头、尺寸也愈来愈大,导致弧门承受较大的推力,为满足混凝土结构承载力极限状态要求,预应力技术的推广遂成必然。本文以某水电工程的对拉式锚固竖井预应力闸墩为研究载体,采用ANSYS软件的APDL参数化设计语言建立预应力闸墩参数化整体模型,研究在正常运行工况(两侧弧门正常挡水)与检修工况(左侧检修门挡水,右侧弧门正常挡水)下锚固竖井关键部位的应力分布;采用子模型分析技术,建立锚固竖井参数化子模型,优化锚固竖井尺寸,研究锚固竖井关键部位各向应力的变化。本文将子模型法与参数化建模优化尺寸技术相结合,为类似大体积复杂模型的局部结构尺寸优化提供参考。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预应力闸墩整体叁维有限元分析。利用APDL参数化设计语言对锚固竖井的几何尺寸进行参数化设置,建立对拉式锚固竖井预应力闸墩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分析在正常运行与检修工况下,锚固竖井顶面、底面以及上下游面的X、Y、Z叁个方向应力的分布规律。由于预应力作用,锚固竖井各关键部位的Y、Z向应力均较大,且Y、Z向最大拉应力分别出现在下游面与下游折坡面相交处、下游折坡面与底面相交处,导致该部位应力较大的原因,一方面是存在一定的应力集中,另一方面受锚固竖井几何尺寸的影响。因此本文对锚固竖井的尺寸进行优化,以降低最大拉应力值。(2)子模型技术可行性分析研究。采用ANSYS软件的优化模块对锚固竖井尺寸实现优化,利用整体模型对局部结构实现优化难以完成,本文采用子模型技术,建立锚固竖井参数化子模型。针对子模型选取合理的切割边界,并利用锚固竖井参数化子模型与整体模型在切割边界上各节点的X、Y、Z向的应力对比验证切割边界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锚固竖井子模型与预应力闸墩整体模型在切割边界上的各向应力基本相同,并对锚固竖井子模型关键部位的各向应力与整体模型相对应部位的应力进行比对,发现基本吻合,由此得出锚固竖井参数化子模型的切割边界选取合理。(3)预应力闸墩锚固竖井优化研究。锚固竖井尺寸优化以参数化子模型为载体,以正常运行工况为例,提取锚固竖井在正常运行工况下Z向最大应力为目标函数,以锚固竖井的体积为约束变量,采用零阶优化,对锚固竖井的参数尺寸实现优化,得到最优设计序列。将该组数据进行整理,代入锚固竖井尺寸参数设置预应力闸墩整体模型中,计算在正常运行与检修工况下,各向应力分布。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尺寸,主要降低了Y、Z向应力,正常运行工况,Y、Z向应力分别降低了0.6 MPa、1.1 MPa,检修工况,Y向应力变化不大,Z向应力也降低了1.1 MPa。结合工程实例,本文综合运用ANSYS软件的参数化语言APDL、子模型技术及结构优化分析模块,对预应力闸墩的锚固竖井结构进行尺寸优化,得到锚固竖井相对最优的尺寸,为该类工程锚固竖井尺寸设计提供依据。与此同时,本文将子模型技术与结构优化设计紧密地结合,实现了锚固竖井局部结构的参数化建模、加载、计算及优化全过程。该技术极大地降低了设计员的工作量,增强了优化结果的准确性,对复杂工程的局部结构尺寸优化设计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预应力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精细化分析折线先张法混凝土T梁分批次放张过程中混凝土梁体应力变化,缓解折线先张法混凝土T梁预应力钢束弯折位置的应力集中现象.方法基于ANSYS中SOLID65钢筋混凝土整体式模型,建立折线预应力混凝土T梁的非线性有限元实体分析模型,分析和探讨分次放张预应力钢束过程中折线钢束弯折点附近混凝土主压应力、主拉应力、应力集中系数的变化.结果相比一次放张而言,钢束分批次放张后预应力筋弯折点处混凝土主压应力波峰数量和应力极值均有明显减小,但主拉应力波峰数量和应力极值却有明显增大;钢束分批放张时折线钢束弯折点位置处的最大拉应力、平均应力随着放张的预应力钢束的增多而逐渐增大,应力集中系数前期变化较大,后期逐渐减小趋于平稳.结论先将所有直线筋张拉然后再张拉折线筋对于减小弯折点附近最大拉应力和应力集中系数有显着作用,能够明显缓解弯折位置的应力集中现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预应力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1].陈璀,邓华,姜晓东,诸德熙.同时考虑构件刚度和预应力的索网结构刚度优化[J].空间结构.2019

[2].郭增伟,朱华,谢新龙,刘兵.先张法折线预应力钢束放张工序优化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田磊,曲军彪.大直径预应力混凝土煤筒仓优化设计[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2019

[4].崔青海,燕友良.预应力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优化应用策略[J].工程技术研究.2019

[5].张国军,孙博.基于地震作用的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边坡加固应用优化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9

[6].施瑞欣,叶锡钧,陈学帅,成凯,陈湘华.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盖梁主动托换参数分析与结构优化设计[J].广东公路交通.2019

[7].秦发祥,邬晓光,肖凯龙,李志峰,丁杰.后张法预应力T梁钢束理论伸长量计算方法的优化[J].铁道建筑.2019

[8].吕照.预应力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优化应用策略[J].建材与装饰.2019

[9].钟伟,李斌,孙钦刚.基于空间优化折线法的连续刚构桥体外预应力加固关键技术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2019

[10].张倩.对拉式锚固竖井预应力闸墩优化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预应力优化方案一:上部单层网...预应力优化方案二:上部单层网...预应力优化方案一:结构竖向位...预应力优化方案叁:结构竖向位...预应力优化方案叁:上部单层网...预应力优化方案二:结构竖向位...

标签:;  ;  ;  ;  ;  ;  ;  

预应力优化论文_陈璀,邓华,姜晓东,诸德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