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寿县人民医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700
【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收治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32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接受西医治疗的16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16例患者为治疗组,比较临床万效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1.25%,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69,P<0.05)。治疗组的腹胀、腹痛、便秘及呕吐等消退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万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提高临床万效,促使患者快速康复。
【关键词】腹部手术;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81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154-01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由于腹部手术创伤和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机械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它既有肠梗阻的共性,更有其特殊性。临床上若处理不当则极易引起
多发肠瘘、腹腔感染、短肠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1],甚至使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故如何对该病给予预防、治疗及预后是临床上探讨的课题之一。目前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西医治疗,但获得的治疗效果欠佳。本研究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l月一2015年12月收治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32例,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各16例。治疗组中男10例,女6例;年龄17~82岁,平均38.7岁,行肠道手术、胆道手术、阑尾切除术和其他腹部手术的例数分别为7例、5例、3例、1例;对照组中男5例,女11例;年龄20~62岁,平均33.5岁,行肠道手术、胆道手术、阑尾切除术和其他腹部手术的例数分别为6例、5例、4例、1例。平均发生时间10.8d,术后7d以内共8例,8~14d共6例,15~28d共2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腹部手术后肠功能已恢复,但进食后肠梗阻复发,临床症状均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肠鸣音变弱甚至消失,经X线检查、CT检查确诊为肠梗阻,均无患神经系统疾病者、存在交流障碍者、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者。
1.2方法
①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预防术后感染,让患者术后禁食,行肠外营养支持,并适当补液,以纠正维持患者机体水电解质平衡;采用生长抑制素抑制患者胃酸分泌,为炎症消失创造条件;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如
果患者出现肠绞窄坏死、呕吐症状加重等情况,立即遵医嘱对症治疗。②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治疗法与对照组相同,中药治疗给予复方大承气汤加减,药方:莱菔子20g、大黄15g、枳实15g、川朴15g、赤芍12g、桃仁12g、芒硝9g。痰湿内结者加半夏、猪茯苓;气滞血瘀者加丹参、木香[2];湿热壅滞者加黄柏、苍术、茵陈;每天1剂,水煎,由胃管注入,入药后闭胃管2h后放开。
1.3疗效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临床疗效判定标准:①无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或者恶化;②有效:床体征、症状明显缓解,肛门有排气排便出现;③显效:临床体征、症状恢复正常,饮食恢复后无梗阻症状出现。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包括肛门排气时间、肠鸣回复时间和腹胀消失时间,时间越短,说明患者恢复越快,治疗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以[例(%)]、(x士s)表示,进行比较时分别以x2、t检验,均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16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16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1.2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5)。两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治疗组肛排气时间、肠鸣回复时间和腹胀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肠梗阻是外科急腹症,既有肠内异物、肠套叠、肠道内息肉等机械性肠梗阻因素,又有手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电解质紊乱、重金属中毒等运动障碍性肠梗阻因素。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于术后1~2周内,检查时,患者肠蠕动不明显,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除此之外,,还有其特殊性,如多发生在手术的住院期间,腹痛多为持续性胀痛,体温多在38.5℃以下,听诊可有肠鸣音亢进或减弱等。根据其特性及临床CT、B超与X线片检查,可对其进行早期的诊断。其发生因素除因肠麻痹以及内疝、肠扭转、吻合口狭窄等引起外,还因手术中创伤重、炎性渗出及操作范围广等而造成腹腔内炎症、广泛粘连[3]。其中肠粘连为80%以上,切口下方粘连、肠管扭折成锐角;肠壁狭窄,使得其扩张或蠕动受到影响;肠管紧密粘连成团固定于腹壁或粘连索带压迫肠管;因腹内疝造成的肠梗阻多见于盆腔手术后盆底腹膜缝闭不紧密处、肠切除后系膜裂孔封闭不全或未缝合处等。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本文研究中均给予非手术治疗,但若患者给予非手术治疗时出现腹胀腹痛进行性加剧,体温上升及肠坏死征象时,则需给予手术治疗。西医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方法包括禁食、禁饮,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抑制胃酸分泌,预防感染,营养支持治疗等,但单用西医治疗腹腔感染、肠间脓肿等并发症发生比例高,且部分患者对西药过敏,治疗效果不十分理想。而中医认为,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因术后湿阻化热,湿热内蕴,腑气不通,气血耗伤,脾胃不足,气血瘀滞而致,有标实本虚、虚实夹杂及湿重于热的特点,本着通里攻下、泻火解毒、清热利胆这一基本原则,治疗组中药选用复方大承气汤加减,可通里攻下,行气活血。本组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25%,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鑫.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80例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230.
[2]周怀胜.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36(6):145-146
[3]顾红波.58例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19):3995-3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