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携带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携带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乙型肝炎,肝功能,碱基对,化学键,筛查。
携带者论文文献综述
吴海义,陈建新[1](2019)在《四种诊断模型诊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纤维化的效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基于4因子模型(FIB-4)、肝脏瞬时弹性探测仪(FS)、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率(AAR)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诊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肝纤维化的效能。方法 2015年7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203例慢性HBV携带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使用FS行肝硬度测定(LSM),并根据临床检测结果,获得FIB-4、APRI和AAR计算结果。常规行肝活检,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将≥S2定义为显着肝纤维化。应用ROC曲线分析4种指标诊断显着肝纤维化的效能。结果在203例慢性HBV携带者中,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S0期24例(11.8%),S1期143例(70.4%),S2期32例(15.8%),S3期3例(1.48%),S4期1例(0.5%),其中≥S2期者36例(17.7%);36例≥S2期患者FIB-4为(2.2±1.6),显着大于167例<S2期的(1.3±0.9),显着肝纤维化人群LSM、AAR和APRI均显着大于无显着肝纤维化人群[分别为(15.3±5.1)对(6.3±4.2)、(0.8±0.4)对(0.5±0.1)、(1.0±0.6)对(0.5±0.2),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LSM诊断显着肝纤维化的AUC为0.967(95%CI 0.945~0.990),其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86.0%,AAR诊断的AUC为0.8(95%CI 0.821~0.966),其灵敏度为72.2%,特异度为99.4%,APRI诊断的AUC为0.884(95%CI0.810~0.958),其灵敏度为72.2%,特异度为99.8%,FIB4诊断的AUC为0.792(95%CI 0.689~0.895),其灵敏度为69.4%,特异度为90.1%。结论应用无创诊断模型诊断HBV携带者显着性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意义,对指导临床处理有帮助,但还需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证实。(本文来源于《实用肝脏病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庄彩霞,蒋宇林,刘俊涛[2](2019)在《单基因病携带者筛查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单基因病是儿童畸形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单基因病的筛查开始于1963年对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的筛查。理想情况下,从降低出生缺陷和生育选择权的角度,携带者筛查在孕前或产前进行以提示生育患儿的风险、指导生育。近年,携带者筛查在分子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应用更广泛,同时也更加复杂。本文中,我们回顾了单基因病携带者筛查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未来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生殖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荆晓晴,姚丽,谢妍,王立齐,吴海雪[3](2019)在《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iR-122表达与病毒增殖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微小RNA(microRNA,miR)-122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毒增殖的关系,目前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检测乙肝病毒携带者PBMC中miR-122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病毒增殖的关系。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石嘴山中心医院内科门诊的58例乙肝病毒携带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按HBeAg的状态将其分为:HBeAg阳性(+)组31例,HBeAg阴性(-)组27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3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imed-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TRFIA)定量检测乙肝两对半,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中HBV DNA拷贝数,采用qRT-PCR法检测PBMC中miR-122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乙肝病毒携带者PBMC中miR-122水平与血清HBV DNA拷贝数的关系。结果显示,HBeAg(+)组HBV DNA拷贝数显着高于HBeAg(-)组(P<0.05);观察组PBMC中miR-122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1);HBeAg(+)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122表达水平显着高于HBeAg(-)组(P<0.001);乙肝病毒携带者PBMC中miR-122水平与HBV DNA拷贝数呈正相关(r=0.501,P<0.001)。本研究中,与HBeAg(-)乙肝病毒携带者相比,HBeAg(+)乙肝病毒携带者病毒复制活跃,HBV DNA拷贝数升高,miR-122表达上调,提示乙肝病毒携带者PBMC中miR-122表达异常可能与病毒增殖有关。(本文来源于《病毒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学军[4](2019)在《老年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营养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营养风险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筛选基于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作为前提,抽选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共选取老年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且存在营养风险患者45例,为观察组;于相同时间段另选老年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且无营养风险患者45例,为参照组。通过两组相关因素对比,对营养风险影响因素予以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的低蛋白饮食、功能性消化不良、年龄与参照组差异明显,统计处理显示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多因素分析显示,低蛋白饮食、年龄为老年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营养风险的影响因素。结论对于老年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临床上需要重点关注高龄患者,同时予以饮食指导,防止出现营养风险。(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7期)
张勇[5](2019)在《基于人体建模的“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共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叁个方面、18个基本要点,其中就包括"理性思维"这一基本要点,而生物学科作为与学生未来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学科,理性思维的培养成为生物科学教育的主要任务。"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叁节的内容。核酸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有机大分子物质,其结构和功能是高中生物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节内容既可以让学生初步了(本文来源于《好家长》期刊2019年85期)
王雪娟,龙富立,覃艳新,张建玲,马玉珍[6](2019)在《中医基于补肾疗法拟方治疗慢性HBV携带者疗效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中医基于补肾疗法拟方对治疗慢性HBV携带者的抗病毒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相应数据库。收集有关中医以补肾疗法为主拟方治疗慢性HBV携带者的RCTs,检索时限均为各库建库至2019年4月2日。由评价员收集数据,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最后采用RevMan5.3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个RCTs,共计192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基于补肾疗法拟方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提高HBV-DNA较基线下降>2log率[RR=4.72,95%CI(3.58,6.23),P<0.00001]、血清HBV-DNA转阴率[RR=3.24,95%CI(1.73,6.07),P=0.0002]、HBeAg阴转率[RR=2.14,95%CI(1.25,3.66),P=0.006]、HBeAg血清学转换率[RR=2.22,95%CI(1.29,3.82),P=0.004]均优于对照组,且各指标的亚组分析显示中医基于补肾疗法拟方在治疗48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提高HBs Ag阴转率[RR=1.53, 95%CI (0.24,9.63),P=0.64]的效果则与对照组安慰剂相当。结论:中医基于补肾疗法拟方对于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具有较强抑制病毒复制和实现HBeAg血清学转换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疾病的进展。本次研究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的限制,确切结论尚需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试验验证。(本文来源于《大众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万龙涛[7](2019)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健康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乙肝是一种慢性疾病,也是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但是因为公众对乙型肝炎的认知存在偏差,影响到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自我管理,那么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自我保护,同时避免病情发展以及影响他人呢?以下对上述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便于帮助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加强自我管理,保证自身健康。(本文来源于《家庭生活指南》期刊2019年10期)
刘炯,李姣萍[8](2019)在《HIV病毒携带者窗口期献血2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两例同性恋患者均在窗口期义务献血。窗口期是指感染后血清中检测不出抗HIV抗体的那一段时间。目前国内艾滋病检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简单经济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和金标法,但因窗口期的问题而具有局限性,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是检查不出来的。方法对所有HIV初筛阳性的患者仔细询问病史,特别是献血史。验室检查:HIV抗体检测阳性(金标法),随之采用酶联疫吸附法,检查结果HIV抗体弱阳性,血液样品随后送北朝阳区疾病控制中心鉴定,HIV病毒抗体弱阳性。半月后查,确诊HIV病毒抗体阳性。诊断:HIV抗体阳性。处理果:体检当日,通知该献血站,封闭此血液样品。(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麻风皮肤病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0)
王云飞[9](2019)在《科学史和模型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的教学中,笔者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补充科学史资料,以层层递进的问题为导向,通过构建核苷酸、核酸结构模型,引导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概念,提升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教学》期刊2019年10期)
蒋卫民[10](2019)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怀孕需不需要抗病毒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以及免疫耐受期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持续正常,HBV DNA升高者)正常情况下是不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但是,许多人担心一旦怀孕以后,会不会将病毒传染给下一代,对于上述患者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呢?(本文来源于《肝博士》期刊2019年05期)
携带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单基因病是儿童畸形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单基因病的筛查开始于1963年对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的筛查。理想情况下,从降低出生缺陷和生育选择权的角度,携带者筛查在孕前或产前进行以提示生育患儿的风险、指导生育。近年,携带者筛查在分子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应用更广泛,同时也更加复杂。本文中,我们回顾了单基因病携带者筛查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携带者论文参考文献
[1].吴海义,陈建新.四种诊断模型诊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纤维化的效能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9
[2].庄彩霞,蒋宇林,刘俊涛.单基因病携带者筛查研究进展[J].生殖医学杂志.2019
[3].荆晓晴,姚丽,谢妍,王立齐,吴海雪.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周血单核细胞miR-122表达与病毒增殖的关系研究[J].病毒学报.2019
[4].张学军.老年非活动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营养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5].张勇.基于人体建模的“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J].好家长.2019
[6].王雪娟,龙富立,覃艳新,张建玲,马玉珍.中医基于补肾疗法拟方治疗慢性HBV携带者疗效的meta分析[J].大众科技.2019
[7].万龙涛.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健康教育[J].家庭生活指南.2019
[8].刘炯,李姣萍.HIV病毒携带者窗口期献血2例报告[C].2019年全国麻风皮肤病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9].王云飞.科学史和模型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生物学教学.2019
[10].蒋卫民.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怀孕需不需要抗病毒治疗?[J].肝博士.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