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学报》总目录,2002年第19卷

《果树学报》总目录,2002年第19卷

一、《果树学报》2002年第19卷总目次(论文文献综述)

牛思莉[1](2016)在《运城地区苹果园土壤管理模式与效益调查分析》文中提出苹果产业在促进山西省农业发展和推动经济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成为山西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运城市凭借其优越的自然条件优势,苹果产业迅猛发展。但依旧存在一些与可持续发展概念不相符的问题,例如果园密度较大、土壤管理薄弱、果园常规管理技术落后等。本文以不同的土壤管理方式为切入点,通过对运城市重点县区的苹果园进行实地调查统计,选取运城的盐湖区,临猗、夏县、闻喜等地的具有代表性的11户果园,对其苹果园的土壤管理方式、树龄、种植面积、栽植密度、产量、经济效益等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同时,对不同土壤管理的果园土样及其果实品质进行检测分析,探讨果园管理的经济效益及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其果实品质的影响,旨在为运城市苹果产业发展提供建议依据。调研结果如下:运城地区的土壤管理方式主要以自然生草为主,占到55%,对果园进行清耕管理的目前还有9%左右。人工种草这种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方式占到18%。通过对不同土壤管理下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得出:(1)清耕园的pH最高,自然生草园的pH最低,自然生草园较之于清耕园的pH差异显着。说明生草确实对土壤的pH有很大的影响,使土壤pH值明显降低。(2)生草使土壤Ec值降低,降低了土壤中盐分含量。(3)生草模式管理下的土壤结构较好,不易板结。生草对于疏松土壤,降低土壤容重有很大的影响。(4)生草园的有机质含量明显比清耕园的高,能提高果园的土壤有机质,显着提升土壤肥力。(5)生草有利于果品品质的不断提高,对于提高果品的市场竞争力有重要作用。运城36%果园的土壤有机质甚至不到1%。果农对地下管理方面薄弱,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土壤肥力下降的趋势并未得到缓解。生草虽然不能直接给果园带来经济效益,但可以改良土壤,降低土壤容重,蓄水保墒、改善果园小气候、果实品质有明显的提升,是一项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技术,以后还需开发适合运城地区的生草模式,并将其大力推广。同时加大间伐力度和产后管理体系,对密闭果园改造的工程也需要进一步去完成,才能使运城的苹果产业更上一个平台。

周瑞金[2](2007)在《外源CpTI基因在转基因苹果中的表达及特性》文中研究说明苹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果树树种之一。苹果转基因研究开始于1989年,随后相继有苹果砧木、品种基因转化成功报道,但研究多集中于基因转化,关于外源基因在转化植株中的表达、特性以及外源基因在转化系中的遗传规律等研究尚少,开展此方面研究将加速转基因苹果在生产中的应用和推广。本试验以转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owpea Trypsin Inhibitor,CpTI)基因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包括皇家嘎拉、王林、乔纳金和红富士60个株系)为试材,应用PCR、RT-PCR、荧光原位杂交、室内虫试等方法,研究了外源CpTI基因在苹果转化组培苗中DNA、RNA和蛋白等水平的表达;应用转基因花粉培养、果实蛋白毛细管区带电泳等方法,研究了转基因苹果花粉和果实的特性;通过杂交授粉试验,研究了外源基因在转基因苹果中的遗传规律;通过试管微嫁接方法,研究了标记基因在苹果砧穗间的传导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60个常规继代培养6~8年的转CpTI基因苹果转化株系中均可检测出CpTI特异基因片断;除2个转化株系在50 mg/L卡那霉素浓度下出现花叶现象,表现缺乏卡那霉素抗性外,其他株系在含相同浓度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中生长正常。2通过对FISH的相关技术参数研究,初步建立了苹果染色体制备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体系。以CpTI基因片断为探针,利用该体系在苹果细胞核上成功检出了荧光杂交信号,表明外源基因整合到了转基因苹果的基因组中。3部分转CpTI基因苹果株系有较强的杀虫和抑虫作用。60个转化株系中有2个株系虫试校正死亡率为100%;28个株系校正死亡率为正值,其中11个株系校正死亡率大于等于50%,经秩合检验分析,有4个转化株系的虫重与对照虫重相比差异显着,表明其有明显抑制幼虫生长发育的作用。4喂食转CpTI基因苹果组培苗叶片的棉蛉虫体内类胰凝乳蛋白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转基因株系对虫体内类胰凝乳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分别表现为抑制能力较强、较弱或没有抑制能力。其中有9个株系能显着抑制棉蛉虫幼虫体内类胰凝乳蛋白酶活力,表明这些株系具有较好的抑制幼虫生长发育的作用。5对60个转化株系苹果组培苗进行RT-PCR检测,结果表明转入的外源CpTI基因在43个株系中得到了较高水平的表达,在17个株系中表达强度低。外源基因在转化株系(嘎拉32)中高效表达,经RT-PCR扩增,片断回收,克隆,测序,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核苷酸表达与Phaseolus vulgaris trypsin proteinase inhibitor gene和Tieganqing Irypsin inhibitor(TI)gene有100%同源性,蛋白表达与proteinase inhibitor-cowpea有100%同源性。6优化的适宜苹果叶片蛋白质毛细管电泳程序为:采用改良丙酮沉淀法提取蛋白质,电泳过程中温度为25℃,电压为20 kV,0.5 psi进样5 s,电泳时间为17 min,检测波长在280 nm处的蛋白质区带。电泳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有4个嘎拉转化株系在第7.65 min分别出现一条特异吸收峰带。7转基因苹果花粉离体萌发率(24.47%)低于对照(62.05%),但转基因花粉对卡那霉素的抗性高于对照。扫描电镜观察未发现外源基因的导入对苹果花粉粒形态、大小、纹饰等方面产生明显的影响。8转基因嘎拉大部分果实中可以检测到nptⅡ酶活性,但不同果实中的nptⅡ酶活性强度有差异,其中nptⅡ酶活性较强的占71.43%,较弱的占21.43%,检测不到的占7.14%;果实蛋白毛细管区带电泳检测结果显示,转基因苹果嘎拉果实中蛋白种类少于对照。9以嘎拉转化株系与未转化富士苹果进行杂交,对果实种胚培养并利用卡那霉素抗性和PCR检测外源基因存在状况,结果表明杂交实生后代外源基因分离比例1:1,符合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的自由分离规律,表明外源基因为一显性基因,呈单点显性遗传。10转基因组培苗微嫁接接穗以选用继代培养30 d左右,带有2~4片叶片的新梢为宜;适当提高BA浓度有利于提高嫁接成活率,其中以MS+BA 1.0 mg/L+NAA 0.05 mg/L培养基中嫁接成活率最高,达83.3%。以转基因嘎拉、王林、乔纳金和富士作为接穗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嫁接成活率差异不显着。外源nptⅡ基因只在转化植株体内表达,未通过微嫁接在砧穗间产生基因效应。

满红[3](2007)在《菜心—芥蓝种间杂种的获得及鉴定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二倍体菜心(2n=2x=AA-20)、四倍体菜心(2n=4x=AAAA=40)、二倍体芥蓝(2n-2x=CC=18)和四倍体芥蓝(2n=4x=CCCC=36)为材料,采用人工授粉和子房离体培养等方法进行了种间异源四倍体(2n=4x=AACC=38)和异源三倍体(2n=3x=AAC=29)新种质的创建研究,并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种间杂交的授粉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采用核型分析、流式细胞仪DNA相对含量分析、减数分裂观察和形态学观察等手段,对种间杂种进行了系统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石蜡切片观察表明,4x菜心×2x芥蓝胚胎发生败育的时期约为授粉后10d左右,引起杂种幼胚败育的原因主要是由胚乳提前发生败育所致。2.子房离体培养研究表明,适合杂种幼胚离体培养的培养基为:Nitsch+VB10.5mg/l+VB60.5mg/l+VH0.01mg/l+BA0.5mg/l+IAA0.1mg/l+蔗糖70g/l;适合杂种幼胚离体培养的时间为授粉后的7-8d。3.流式细胞仪DNA相对含量分析及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获得的种间异源四倍体和异源三倍体为真实的种间杂种,其染色体组成为分别为AACC和AAC。4.异源四倍体和异源三倍体的保卫细胞大小、气孔密度及保卫细胞内的叶绿体数与二倍亲本差异不大,不能作为鉴定其种间杂种染色体倍性的参考依据。5.异源三倍体的减数分裂观察表明,至少有一条芥蓝的染色体与菜心染色体组的某个染色体存在同源或部分同源关系。6.植株性状调查和分析表明,种间杂种的多数性状介于双亲之间,载有白花基因和花药顶端带紫点基因的芥蓝染色体(C染色体组),与菜心染色体组(A染色体组)的任何一对同源染色体均没有同源性。7.异源四倍体自交子代性状整齐,生长旺盛,显示出较强的种间杂种优势和良好的应用价值。8.异源三倍体能形成约2.5%的n+1配子,与二倍体菜心回交的结籽率为25.79%,为异附加系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王玖瑞[4](2004)在《枣树雄性不育和胚败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解决枣树杂交育种的两个关键性障碍——人工去雄困难和胚败育严重,以冬枣和临猗梨枣等多个品种为试材,在调查筛选枣树自然群体中花粉和胚败育品种(类型)的基础上,从细胞学和生理生化水平上揭示枣树雄性不育和胚败育的机理,并初步进行了胚轻度可育品种“雄性不育1号(MSN1)”的胚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I2-IK和TTC染色法鉴定的枣树花粉育性与离体培养结果显着正相关。I2-IK染色简便易行,可用于大量群体花粉育性的快速初筛;离体培养法适宜用来进一步验证染色观察结果。 2枣树品种间花粉育性差异显着。根据I2-IK花粉染色鉴定结果,枣树不同品种的花粉育性呈近似正态分布,但分布向低育性方向偏移。枣树品种可划分为花粉高度可育(花粉生活力≥54%)、中度可育(43%≤花粉生活力<54%)、可育(28%≤花粉生活力<43%)、中度不育(17%≤花粉生活力<28%)、和高度不育(花粉生活力<17%)五类。 3枣树花粉育性在花期不同阶段和单花开放不同阶段及枣吊不同部位存在差异。在长达2个多月花期中,初花期至盛花初期花粉育性最高;在同一个枣吊中,以中部节位花的花粉育性最高;在单花的不同发育阶段,以萼片展平期的花粉育性最高。 4根据花药的细胞学观察和花粉离体培养,枣树雄性不育品种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花粉功能缺陷型,即花药含有花粉,但花粉高度不育,如冬枣(花粉发芽率低于3%);另一种是花药空囊型,即小孢子在发育后期聚集解体,黄蕾期花药空瘪,花粉粒仅见残迹,如新发现的雄性不育材料“雄性不育1号(MSN1)”和“雄性不育2号(MSN2)”。 5不同花粉育性品种间花蕾中的激素、营养成分和酶的活性存在明显差异。花粉高度不育品种冬枣自黄蕾期乙烯开始积累,在初开期和办离期出现两次高峰,其值大于花粉可育品种湖南鸡蛋枣。自黄蕾期后,冬枣Z含量始终低于鸡蛋枣,办离期后均检测不出。冬枣GA含量黄蕾期后下降,初开后回升,萼片展平期出现最大值,但低于湖南鸡蛋枣。此外,冬枣单花初开至萼片展平期蛋白质、脯氨酸、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及POD活性均低于同期的鸡蛋枣。同一品种单花不同发育阶段花蕾中的激素、营养成分和酶的活性存在明显差异。花粉可育品种湖南鸡蛋枣单花乙烯释放量在花粉育性最高的萼片展平期维持较低水平。GA含量在花粉育性最高的萼片展平期出现最大值。Z和Z/CA虽然从黄蕾期开始下降,但初至萼片展平期仍维持较高水平。冬枣花粉育性最高的初开期花蕾Z/GA和乙烯释放量出现最大值,Z含量也维持较高水平,但GA含量出现低值。此外,湖南鸡蛋枣花粉育性最高的萼片展平期总糖、POD和CAT活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出现峰值。而冬枣花粉育性最高的初开期总糖、还原糖、脯氨酸含量和CAT活性出现峰值。以上结果表明,枣树雄性不育与单花激素、营养成分和酶的活性有关,冬枣花粉高度不育与其单花早期乙烯的异常累积及GA和Z亏缺有关。 6枣树品种普遍存在严重的胚败育问题,不同品种的含仁率呈向低值方向的偏态分布。根据硬核后的观察结果,枣品种可分为胚高度可育(含仁率)50%)、中度可育 (35W0共含仁率<50%)、轻度可育(20%簇含仁率<35%)、中度败育(5%蕊含仁率<20%)、高度败育(含仁率<5%)五类。“雄性不育1号”属于胚轻度可育品种,其胚珠在果实硬核前后生长迅速,硬核前后为败育关键时期。梨枣属于胚高度败育品种. 7在胚轻度可育品种“雄性不育1号”的正常种子发育过程中,早期Z含量较高并持续下降;工AA和GA在硬核前上升,工从含量高于GA,硬核期后两者均下降,但后期GA回升;Z/I AA、Z/GA持续下降,I从/GA在硬核前后出现两峰值,且大于果肉。ABA在种子发育中后期开始累积,含量大于同期果肉。硬核前冬枣、“雄性不育1号”和梨枣果实不同部分Z、GA和工AA含量由高至低是种子、无种子果肉(胚退化)和有种子果肉。仅在高度败育品种梨枣种子和有种子果肉中检测到了ABA。硬核后“雄性不育1号”和梨枣无种子果肉Z、GA、工从和ABA含量大于有种子果肉。胚发育后期“雄性不育1号”正常的果肉和种子、含瘪种子果的果肉和瘪种子、无种子果的果肉比较显示,瘪种子Z含量及Z/GA异常增大。此外,与有种子果肉相比,“雄性不育l号”无种子果肉N、P、Ca、Fe、Mn和Cu在硬核期异常累积,而梨枣无种子果肉内较“雄性不育1号”含更高量的N、P、Ca、Fe、Cu、Mn。由以上结果分析,枣树胚败育与激素和营养条件有关。果肉内激素含量过高,营养竞争占优势,造成果实速长期胚珠养分供应亏缺可能是早期种胚败育的原因,而Z含量及Z/GA异常增大,可能是后期瘪种子形成的原因。 8胚发育时期是枣胚培养成功的关键,极早期幼胚难以培养。“雄性不育1号”硬核期以前幼胚离体发育中途败育,未获得完整植株。后期胚易于培养,成苗率达到33%。剥去珠被接种可以有效克服早期幼胚培养中的褐化问题。

王文江[5](2004)在《柿(Diospyros kaki Thunb.)优良品种AFLP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柿是原产于我国的重要果树,品种繁多,栽培历史悠久,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由于缺乏统一的命名标准,在长期引种和栽培过程中,柿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现象十分普遍,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不明。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是一种新的DNA分子标记技术,具有高效、稳定、可靠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品种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等方面。为给柿的品种鉴定,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利用提供依据,本研究在建立柿AFLP分析的银染技术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109个柿优良品种的DNA指纹图谱,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构建了柿优良品种的核心种质。 1 柿树组织中富含单宁、多糖、酚及色素等物质,适于AFLP分析的柿基因组DNA提取方法为改良CTAB法,提取液为100mmol/L Tris-HCl,pH8.0;20mmol/L EDTA;1.4mol/L NaCl;2% CTAB;1%PVP40;10mmol/LNa2S2O5;100mmol/Lβ—巯基乙醇(用前加入)。采用该方法提取的柿叶片DNA,经纯化后质量和纯度较高,可用于AFLP分析。 2 通过对各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建立了适于柿树AFLP分析的银染技术体系。 酶切体系总体积中含纯化后的DNA450ng,EcoR Ⅰ和Mse Ⅰ各3U,37℃酶切3h以上;酶切完成后加入连接液,37℃连接10h以上(或过夜),然后65℃变性10min;连接产物稀释5倍用于预扩增,预扩增体系中EcoRⅠ和MseⅠ引物均不含选择性碱基;预扩增产物稀释5倍用于选择性扩增,选择性扩增体系中EcoRⅠ和MseⅠ引物均含3个选择性碱基,选择性扩增完成后,加入10μL Loading buffer,95℃变性10min,立即冰浴,置于-20℃下备用;取6.5μL变性后的选择性扩增产物在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上进行电泳,电泳完毕后,对胶板进行固定、脱色、水洗、银染、冲洗、显影、定影及干燥等银染程序。 3 从64对引物组合(EcoRⅠ引物和MseⅠ引物个8个)中筛选出20对多态性高、谱带清晰的引物组合用于供试材料的AFLP分析。20对引物共扩增出1000条清晰可辨的谱带,其中多态性带887条,占88.7%。供试材料不同种和类型(涩柿、甜柿、君迁子、油柿和浙江柿)间多态性带所占比例不同。 4 用20对引物组合构建了120份供试材料的基因型指纹,采用二岐分类法可以将供试的120份材料一一区分开,并且部分材料基因型分别拥有自己的特征带,可以作为该材料基因型鉴定的依据。5根据研究结果确定了品种划分的遗传距离,并确定五峰牛心柿、干帽盔和舟曲牛心柿为同一品种:暑黄柿与灰柿为同一品种,老皮革与舟曲火柿为同一品种,而磨盘柿和帽儿柿也为同一个品种,以上品种均为同物异名。6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两大类群和六个亚类,结果表明甜柿品种与涩柿品种在聚类结果上没有明显界限,聚类结果与品种地理来源也没有明显的联系,君迁子、油柿和浙江柿单独聚为一个亚类,与柿品种亲缘关系较远。7采用逐步聚类分组法,以多态性带为主要指标,结合形态分类学指标及地理来源,构建了供试品种的核心种质,包括襄阳牛心柿、襄汾扁柿、老皮革、小广团柿、八月红、磨盘柿、罗田甜柿、五花柿、鲁山牛心柿、火晶柿和南化牛心柿等11个品种,遗传多样性与形态分类学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核心种质符合核心种质的要求。

二、《果树学报》2002年第19卷总目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果树学报》2002年第19卷总目次(论文提纲范文)

(1)运城地区苹果园土壤管理模式与效益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前言
    1.1 国内外苹果发展现状
        1.1.1 国外苹果发展现状
        1.1.2 国内苹果发展现状
    1.2 目前我国苹果产业面临的危机
    1.3 土壤管理制度研究
        1.3.1 重视土壤管理是提升果实品质的根本
        1.3.2 土壤管理方式
    1.4 果园生草对果树生产的影响
        1.4.1 果园生草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1.4.2 果园生草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1.4.3 果园生草对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1.5 果园生草发展趋势
    1.6 我国果园生草栽培管理存在的问题
    1.7 本调研的目的与意义
2 运城市苹果园土壤管理调研
    2.1 调研背景
    2.2 调研内容
    2.3 调研方法
    2.4 调查技术路线图
    2.5 调查结果与分析
        2.5.1 运城地区主要土壤管理模式
        2.5.2 不同土壤管理的苹果园产量情况
        2.5.3 不同苹果园投入与产出的情况
        2.5.4 其他因素对果园经济效益的影响
    2.6 小结
3 不同土壤管理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指标测定
    3.2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
    3.3 结果分析
        3.3.1 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pH的影响
        3.3.2 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Ec值的影响
        3.3.3 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容重的影响
        3.3.4 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3.3.5 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3.4 小结
4 运城市苹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 存在的问题
    4.2 建议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2)外源CpTI基因在转基因苹果中的表达及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苹果遗传转化研究
        1.1 苹果遗传转化研究主要进展
        1.2 影响苹果遗传转化效率的因素
        1.2.1 转化方法
        1.2.2 叶片再生能力
        1.2.3 菌株类型
        1.2.4 农杆菌侵染条件
        1.3 存在问题
    2 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
        2.1 转化方法对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
        2.2 拷贝数对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
        2.3 外源基因和内源基因的同源性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2.4 启动子对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
        2.5 环境因子对外源基因表达的影响
    3 转基因安全性评价
        3.1 转基因植物的食用安全性
        3.2 转基因植物的生态环境安全性
        3.2.1 基因漂流
        3.2.2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2.3 对非靶生物的影响
    4 本项研究的背景、内容和目的
第一章 外源CpTI基因在苹果转化株系中的表达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材料
        1.1.2 试剂及主要仪器设备
        1.2 试验方法
        1.2.1 npt Ⅱ基因的检测
        1.2.2 外源CpTI基因的PCR检测
        1.2.3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外源CpTI基因在苹果染色体初步定位
        1.2.4 转基因株系抗虫性检测
        1.2.5 外源CpTI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研究
        1.2.6 转基因植株叶片蛋白毛细管区带电泳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源基因在常规离体继代培养植株中的稳定性
        2.1.1 npt Ⅱ基因的卡那霉素抗性检测
        2.1.2 外源CpTI基因的PCR检测
        2.2 外源CpTI基因在苹果细胞核上的杂交
        2.2.1 苹果染色体制片技术体系的建立
        2.2.2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参数筛选
        2.2.3 苹果FISH体系的初步建立
        2.2.4 外源CpTI基因在苹果细胞核上的杂交
        2.3 转基因植株抗虫株系的筛选
        2.3.1 不同转化株系抗虫性分析
        2.3.2 不同转化株系对棉铃虫体内类胰凝乳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2.4 外源CpTI基因在转化株系mRNA水平表达
        2.4.1 RNA的提取及cDNA第一链的合成
        2.4.2 RT-PCR检测外源基因在苹果组培苗中的表达
        2.4.3 目的基因的克隆、测序和同源性比较
        2.5 毛细管区带电泳对转化株系蛋白质表达检测
    3 讨论
        3.1 外源基因在转化株系中的稳定性
        3.2 植物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探讨
        3.3 外源基因在不同转化株系中的表达
        3.4 外源基因在不同水平表达的相关性
    4 小结
第二章 苹果转基因株系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内容及方法
        1.2.1 花粉的采集与贮藏
        1.2.2 苹果花粉畸形率测定
        1.2.3 苹果花粉离体萌发率测定
        1.2.4 苹果单花药花粉量测定
        1.2.5 苹果单花不同开放阶段内源激素的测定
        1.2.6 苹果花粉结构观察
        1.2.7 苹果花粉萌发动态观察
        1.2.8 转基因嘎拉果实npt Ⅱ酶活性测定
        1.2.9 转基因苹果嘎拉果实蛋白质毛细管区带电泳
        1.2.10 外源基因在转化株系F_1代中的表现
    2 结果与分析
        2.1 花粉萌发率、畸形率和花粉量
        2.2 转基因苹果花粉对Kan抗性研究
        2.3 外源基因对单花不同开放阶段内源激素的影响
        2.4 转基因苹果花粉形态观察
        2.5 转基因苹果花粉萌发动态观察
        2.6 转基因嘎拉果实npt Ⅱ酶活性测定
        2.7 果实蛋白质毛细管区带电泳
        2.8 外源CpTI基因在转化株系F_1代中的表现
        2.8.1 转化株系F_1代植株的获得
        2.8.2 卡那霉素抗性鉴定杂交后代分离规律
        2.8.3 转化株系后代外源基因的分子检测
    3 讨论
        3.1 转基因苹果花粉特性
        3.2 关于转基因苹果果实安全性的探讨
        3.3 外源基因在苹果转化株系F_1代中的表现
    4 结论
第三章 外源基因在砧穗间传导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嫁接方法
        1.2.2 培养方法
        1.2.3 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组培苗质量对苹果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2.2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苹果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2.3 接穗叶片数对苹果微嫁接成活的影响
        2.4 不同品种对苹果微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2.5 外源基因对苹果微嫁接亲和力的影响
        2.6 转基因砧木外源npt Ⅱ基因对接穗卡那霉素抗性的影响
        2.7 转基因接穗外源npt Ⅱ基因对砧木卡那霉素抗性的影响
    3 讨论
        3.1 影响苹果试管微嫁接成活率的因素
        3.2 nptⅡ标记基因在苹果砧木基因转化中的利用
    4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附录

(3)菜心—芥蓝种间杂种的获得及鉴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芸薹属植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1.2.1 远缘杂交
        1.2.2 利用远缘杂交导入有益基因
        1.2.3 芸薹属植物育种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2.1 菜心-芥蓝异源四倍体、异源三倍体种间杂种的获得
        2.2.2 种间杂种的倍性鉴定
        2.2.3 种间杂种植株的特征特性观察
        2.2.4 种间杂种的减数分裂行为、花粉特性和结实性观察
        2.2.5 异源四倍体杂种的营养品质鉴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菜心和芥蓝种间杂交的授粉受精及胚胎发育观察
    3.2 菜心和芥蓝种间杂交的幼胚离体培养
        3.2.1 培养基对子房培养的影响
        3.2.2 不同授粉天数对子房培养的影响
    3.3 菜心和芥蓝种间杂种的倍性鉴定
        3.3.1 染色体数目鉴定
        3.3.2 核型分析
        3.3.3 DNA相对含量分析
    3.4 菜心和芥蓝种间杂种的生长特性及形态特征
        3.4.1 异源四倍体及亲本的特征特性比较
        3.4.2 异源三倍体及亲本的特征特性比较
    3.5 菜心和芥蓝种间杂种的细胞学特征
        3.5.1 保卫细胞大小、密度和叶绿体数目
        3.5.2 减数分裂行为
        3.5.3 花粉特性
    3.6 菜心和芥蓝种间杂种的结实性
        3.6.1 自交结实性比较
        3.6.2 异源三倍体与二倍体菜心回交的结实性
    3.7 菜心-芥蓝异源四倍体的营养品质
4 讨论
    4.1 获得异源四倍体杂种的途径
    4.2 获得异源三倍体的途径
    4.3 影响杂种幼胚培养的因素
        4.3.1 培养基的组成成分
        4.3.2 幼胚离体培养的时期
        4.3.3 杂交组配方式
    4.4 种间杂种的倍性鉴定
    4.5 种间杂种的性状表现
    4.6 种间杂种的减数分裂行为
    4.7 种间杂种的结实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附发表文章

(4)枣树雄性不育和胚败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部分 枣树雄性不育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花粉育性鉴定方法比较
        2.1.1 离体培养法适宜培养条件研究
        2.1.2 花粉育性鉴定不同方法比较
        2.2 枣树不同品种花粉育性的比较和育性分级
        2.2.1 离体培养结果与分级
        2.2.2 I_2-IK染色结果与分级
        2.3 枣树不同部位和发育阶段花粉的育性
        2.3.1 枣树单花开放不同阶段花粉的育性
        2.3.2 枣树不同花期花粉的育性
        2.3.3 枣吊不同节位花粉的育性
        2.4 枣树花粉败育的解剖观察
        2.4.1 枣树花粉败育观察适宜材料的选择
        2.4.2 枣树花粉败育过程的解剖观察
        2.5 枣树花粉育性相关生理生化因素分析
        2.5.1 枣树单花开放不同阶段内源激素变化
        2.5.2 枣树单花开放不同阶段营养物质变化
        2.5.3 枣树单花开放不同阶段酶活性变化
        2.5.4 枣树单花开放不同阶段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比较
        2.6 枣树MS2同源序列扩增
    3 讨论
        3.1 枣树花粉育性的鉴定方法
        3.2 枣树花粉败育的类型
        3.3 枣树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特点
        3.4 枣树花粉育性的影响因素
第二部分 枣树胚败育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花粉育性不同枣品种胚败育观察
        2.1.1 枣果实生长发育过程含仁率的变化
        2.1.2 枣果实生长发育过程胚珠和胚的生长变化
        2.1.3 枣树不同品种的胚败育比较
        2.2 胚败育不同枣品种果实发育过程生理生化变化
        2.2.1 枣果实发育过程内源激素的变化
        2.2.2 枣果实发育过程还原糖和总糖含量的变化
        2.2.3 枣果实发育过程矿质营养含量的变化
        2.3 雄性不育1号早期胚败育解剖观察及胚培养
        2.3.1 雄性不育1号早期胚败育解剖观察
        2.3.2 雄性不育1号胚培养
    3 讨论
        3.1 枣树早期胚败育及抢救培养的困难
        3.2 激素与枣树种子的正常发育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5)柿(Diospyros kaki Thunb.)优良品种AFLP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适于AFLP分析的柿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研究
        2.2.2 柿基因组DNA的鉴定方法
        2.2.3 柿AFLP分析银染技术体系的建立
        2.2.4 引物筛选
        2.2.5 电泳结果统计
        2.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7 供试柿品种核心种质的建立
        2.2.8 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评价
    2.3 主要试剂及配制
        2.3.1 主要试剂
        2.3.2 试剂配制
3 结果与分析
    3.1 适于AFLP分析的柿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3.1.1 不同处理的提取效果
        3.1.2 柿基因组DNA的提取效果
    3.2 柿AFLP分析银染技术体系的建立
        3.2.1 酶切
        3.2.2 连接
        3.2.3 预扩增体系
        3.2.4 选择性扩增体系
        3.2.5 柿AFLP分析银染技术体系
    3.3 引物筛选
    3.4 供试材料的AFLP指纹图谱
        3.4.1 多态性带
        3.4.2 特征带与种质鉴定
    3.5 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3.5.1 遗传距离
        3.5.2 聚类分析
    3.6 供试柿品种核心种质的构建及遗传多样性评价
4 讨论
    4.1 关于柿的AFLP分析银染技术体系
    4.2 柿优良品种的AFLP指纹图谱
    4.3 柿优良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品种鉴定
    4.4 关于柿树的核心种质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附录
8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 作者简历
10 致谢

四、《果树学报》2002年第19卷总目次(论文参考文献)

  • [1]运城地区苹果园土壤管理模式与效益调查分析[D]. 牛思莉. 山西农业大学, 2016(04)
  • [2]外源CpTI基因在转基因苹果中的表达及特性[D]. 周瑞金. 河北农业大学, 2007(01)
  • [3]菜心—芥蓝种间杂种的获得及鉴定研究[D]. 满红. 河北农业大学, 2007(06)
  • [4]枣树雄性不育和胚败育研究[D]. 王玖瑞. 河北农业大学, 2004(04)
  • [5]柿(Diospyros kaki Thunb.)优良品种AFLP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 王文江. 河北农业大学, 2004(04)

标签:;  ;  ;  ;  ;  

《果树学报》总目录,2002年第19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