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钟步行实验论文-杨仕钰,薛岑

分钟步行实验论文-杨仕钰,薛岑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钟步行实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6分钟步行实验,血氧饱和度下降,慢阻肺

分钟步行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杨仕钰,薛岑[1](2019)在《6分钟步行实验中血氧饱和度下降对慢阻肺预后影响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性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本实验采用六分钟步行试验结合血氧饱和度检测,研究六分钟步行试验中慢阻肺血氧饱和度下降和慢阻肺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32期)

郭彤,王浩彦,徐秋芬,聂姗,杨小丽[2](2015)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分钟步行实验与最大摄氧量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6分钟步行实验(6MWT)与最大摄氧量(VO2max)关系,进一步评价6分钟步行实验的客观性。方法 27例稳定期COPD(轻到极重度)患者进行心肺运动实验(CPET)测定、6MWT、静态肺功能测定,计算体重指数(BMI)。比较6MWT与VO2max相关性。结果VO2max/kg与6MWD呈正相关(r=0.821,P=0.000),得出与6MWD相关线性回归方程。结论 VO2max作为运动功能评定金标准,它与6MWT有较强相关性,进一步证实6MWT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生杂志》期刊2015年01期)

冷秀玉,曾武涛,陈国伟,杜志民,胡承恒[3](2003)在《6分钟步行实验与慢性心力衰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评价 6分钟步行法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以及 6分钟步行距离与其他心力衰竭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本文对 33例正常对照组与 6 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组的 6分钟步行距离、纽约心功能分级、EF、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对照组与各心力衰竭组之间步行距离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 3)。心力衰竭患者中 ,NYHA 与 及 之间的步行距离差异也有统计学差异。心力衰竭患者中 6 MWT与 NYHA分级、EF及 L HFQ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4 90 (P<0 .0 1) ,0 .2 6 6 (P<0 .0 3) ,- 0 .6 5 8(P<0 .0 1)。 6 MWT与 L HFQ之间的相关性在 NYHA , 患者中明显高于 NYHA 患者。结论  6 MWT与 NYHA心功能分级呈显着正相关 ,与其他临床常用反映心功能的指标合用可提高心功能评估的准确性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评估心功能的客观检测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血管杂志》期刊2003年06期)

王卫,魏静蓉,张德昌,肖守中,王方畅[4](2003)在《六分钟步行实验心率和心力变化测试及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在6min步行试验中加入心力变化趋势和心率变化趋势测试和评估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心血管病患者25人和无心血管病者25人自愿加入该对照研究。完成6min步行试验运动后S1幅值对安静时S1幅值增加的相应倍数定义为心力变化趋势CCCT(6')。结果:两组受试者6min步行试验中步行的总距离、心力和心率数据间都有非常显着的差异。结论:提示该项研究所用方法能克服单纯用6min步行试验中步行距离来评估心功能所存在的问题,具有无创、安全、简便、快速、费用低、可重复采用和客观等特点,能用于病室和门诊测评心脏储备。(本文来源于《医疗卫生装备》期刊2003年06期)

惠海鹏,许顶立,刘煜,李琦,侯玉清[5](2001)在《6分钟步行实验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6min步行实验在国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2例正常对照者和50例CHF患者进行了6min步行实验(6-MWT),其中随机选取的12例患者于第二日进行了重复实验。对未行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6-MWT安全性及重复性良好;CHF患者6min内步行距离明显短于正常对照者(P< 0.001),心功能Ⅱ级患者6min内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心功能Ⅲ、Ⅳ患者(P< 0.001);按照Vera Bitter 报道的分级方法,Level 1、2患者再入院时间明显长于Level 3、4患者(P< 0.001)。结论对于国人中的CHF患者,6min步行实验是一种简便、无创、便宜、安全、重复性良好的运动实验,具有可行性强及临床应用价值高的特点。(本文来源于《现代康复》期刊2001年11期)

惠海鹏[6](2000)在《六分钟步行运动实验在心衰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细胞因子和QT离散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最近20多年来,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运动实验和运动训练逐渐发展起来并为人们所接受;其中六分钟步行运动实验在国外已经得到较深入研究及较广泛应用,而在国内研究较少。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很高,其中心脏性猝死是重要原因;QT离散度(QTd)能够反映心室复极时间的差异,是心肌电不稳定性的标志,可以预示猝死的发生;因此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QTd是非常有意义的。近十余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细胞因子在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中起到重要作用,关于运动对心衰患者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的研究较少。 目的:探讨六分钟步行运动实验在我国心衰患者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前后QTd的变化,探讨运动对QTd的影响;观察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以TNF-α为中心的细胞因子机制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运动对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22例正常对照者和49例心衰患者进行了六分钟步行运动实验,其中12例心衰患者于第二日进行了重复实验;运动前、后,做十二导心电图测量QTd、QTcd;并于运动前及运动后即刻抽取静脉血;另有15例加取运动后30、60、120分钟的血标本。7例不能进行运动实验的心功能Ⅳ级患者于入院第二日留取平静血。TNF-α、sFas和sICAM-1的含量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法;NO和MDA的含量测定采用比色法。 结果: 一、六分钟步行运动实验(6-MWT)的安全性及重复性良好,步行距离能够很好地反映CHF患者的心脏功能,随访发现再入院率及再入院时间与6-MWT的分级有密切关系。 二、无论运动前还是运动后,心衰组QTd、QTcd值均大于对照组。运动后 CHF患者的 QTd、QTCd较运动后明显缩短。正常对照组 QTd、QTcd值运动前后变化不明显。 叁、基础状态下,心衰组血浆hF-a、sEas、sICAM-l、MDA和NO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含量与心衰患者临床状态密切相关。CHF患者hF-口与其余四个指标间存在正相关关系,MDA和 sEas呈正相关。 四、6-分钟步行运动后,心衰组血浆TNF-a、sEas、sICAM-1、MDA和 NO的含量仍高于对照组。且运动后,心衰组上述指标都较基础状态时显着增加,NO及MDA的表达时间曲线显示运动后2小时基本恢复到运动前水平;运动后正常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变。 结论: 一、六分钟步行运动实验是一种简便、无创、经济、安全、重复性良好的运动实验,具有可行性强及临床应用价值高的特点;是适合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一种次级量运动实验;它可以作为制定CHF患者运动训练方案的标准。 二、心力衰竭患者的QTd明显延长;运动后QTd、QTcd较运动前明显缩短,提示接近心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运动能够改善患者心室复极的电不稳定性。临床测量心力衰竭患者的* 是非常有意义的:测量QT间期时,在无显着心率变化的情况下以采用QTd为宜,如存在显着心率变化,则需要加测QTcd。 叁、以hF·a为中心的炎性细胞因子、细胞凋亡、细胞粘附分子、一氧化氮和氧化应激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四、心力衰竭患者较正常人运动耐受性降低;接近心力衰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运动能够短时间增强细胞因子的表达。(本文来源于《第一军医大学》期刊2000-05-01)

分钟步行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6分钟步行实验(6MWT)与最大摄氧量(VO2max)关系,进一步评价6分钟步行实验的客观性。方法 27例稳定期COPD(轻到极重度)患者进行心肺运动实验(CPET)测定、6MWT、静态肺功能测定,计算体重指数(BMI)。比较6MWT与VO2max相关性。结果VO2max/kg与6MWD呈正相关(r=0.821,P=0.000),得出与6MWD相关线性回归方程。结论 VO2max作为运动功能评定金标准,它与6MWT有较强相关性,进一步证实6MWT的可靠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钟步行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1].杨仕钰,薛岑.6分钟步行实验中血氧饱和度下降对慢阻肺预后影响的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2].郭彤,王浩彦,徐秋芬,聂姗,杨小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分钟步行实验与最大摄氧量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

[3].冷秀玉,曾武涛,陈国伟,杜志民,胡承恒.6分钟步行实验与慢性心力衰竭[J].中国心血管杂志.2003

[4].王卫,魏静蓉,张德昌,肖守中,王方畅.六分钟步行实验心率和心力变化测试及临床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3

[5].惠海鹏,许顶立,刘煜,李琦,侯玉清.6分钟步行实验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康复.2001

[6].惠海鹏.六分钟步行运动实验在心衰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细胞因子和QT离散度的影响[D].第一军医大学.2000

标签:;  ;  ;  

分钟步行实验论文-杨仕钰,薛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