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碳离子论文_付佳,冯翔,刘熠斌,杨朝合

导读:本文包含了正碳离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离子,自由基,稳定性,氢原子,分子,芳烃,抑制剂。

正碳离子论文文献综述

付佳,冯翔,刘熠斌,杨朝合[1](2018)在《Br?nsted酸强度对正碳离子转化方向影响的分子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系统地研究了Br?nsted酸强度与催化反应过程中正碳离子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通过调整B酸模型电子分布构建5种酸强度模型,其酸强度范围覆盖弱酸、强酸以及超强酸。将C4正碳离子作为模型化合物,计算其氢转移、异构化、脱氢、β断裂4种反应。计算结果表明氢转移的反应能垒与酸强度呈指数关系,其他3个反应能垒与酸强度呈线性关系。在弱酸范围内各反应对酸的敏感度由高到低排列如下:氢转移反应>异构化反应>β断裂反应>脱氢反应,而在强酸范围内氢转移的酸敏感度最低。通过计算过渡态离子携带的电荷可知,反应活性对酸的敏感度与过渡态离子携带的Mulliken电荷有关。过渡态离子携带电荷越多,与酸性位的相互作用越强,所以提高酸强度时能更有效地降低反应能垒。该反应规律与实验结论相匹配,并且从原子层面解释了不同酸强度时实验产率变化的原因,对开发新型催化材料或者催化剂改性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宋宁宁[2](2017)在《芳基自由基与芳基正碳离子结构与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芳烃是石油工业中一类非常重要的反应物,其结构特点和反应规律对于各类石油加工工艺特别是催化裂化和催化重整等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计算化学为研究工具,结合反应化学的基本原理,分别研究了芳烃分子、芳基自由基和芳基正碳离子的结构特点和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芳基自由基和芳基正碳离子的结构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不同,在热裂化反应中,芳烃主要在烷基侧链发生断裂,主要生成物为低碳烷基芳烃和烯烃。在催化裂化反应中,芳基正碳离子容易在芳环α位发生断裂,主要生成物为苯和烯烃。(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期刊2017年05期)

刘俊,龙军,贺振富[3](2011)在《自由基和正碳离子结构方面的异同(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由基机理和正碳离子机理是烃类分子发生裂化时的主要机理。通过量子化学密度泛函(DFT)的计算方法,研究了按这2种裂化机理进行的反应所得中间产物自由基和正碳离子的结构与特性,从而解释它们均易发生β断裂的原因,并对两者的反应条件进行了比较。(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1年02期)

陶海桥,龙军,周涵,谢朝钢,代振宇[4](2011)在《正十六烷CHH和CHC五配位正碳离子之间转化反应的分子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催化裂化过程中,烷烃分子中的C-H键和C-C键质子化产生具有叁中心两电子键结构的CHH和CHC五配位正碳离子之间的转化反应。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的量子化学从头算法,计算了正十六烷分子链中C_4-H键和与之相邻的C_3-C_4键和C_4-C_5键质子化形成的C_4HH、C_3HC_4和C_4HC_5五配位正碳离子的结构和能量。结果表明,正十六烷质子化产生的CHH五配位正碳离子能量高于C_3HC_4和C_4HC_5五配位正碳离子。表明CHH五配位正碳离子能够转化为CHC五配位正碳离子。以C_4HH、C_3HC_4和C_4HC_5五配位正碳离子为起点进行过渡态搜索,得到了C_4HH五配位正碳离子转化为C_3HC_4和C_4HC_5五配位正碳离子的过渡态,并对过渡态进行了确认。计算得到的C_4HH五配位正碳离子转化为C_3HC_4和C_4HC_5五配位正碳离子的能垒分别为16.6kJ/mol和13.9 kJ/mol,表明CHH五配位正碳离子很容易转化为CHC五配位正碳离子。(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期刊2011年03期)

寇栓虎[5](2008)在《正碳离子氢原子移位重排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正碳离子是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中间产物,而氢原子移位则是正碳离子异构化的主要反应途径。本文利用量子化学方法对丙基伯正碳离子和仲正碳离子的结构和生成热进行了研究,优化了丙基伯正碳离子和仲正碳离子的结构,计算得到了这两种正碳离子的能量。结果表明,丙基伯正碳离子的生成热为214.4kcal/mol,丙基仲正碳离子的生成热为197.3kcal/mol,伯正碳离子的生成热比仲正碳离子的生成热高17.1kcal/mol,表明丙基伯正碳离子能够通过氢原子移位转变为丙基仲正碳离子。以丙基伯正碳离子和仲正碳离子的结构为起点进行过渡态搜索,得到了丙基伯正碳离子通过氢原子移位转化为丙基仲正碳离子,从而进行正碳离子重排反应的过渡态,并通过振动方式分析,对过渡态进行了确认。计算得到的丙基正碳离子通过氢原子移位进行重排反应的能垒为3.5kcal/mol,表明丙基伯正碳离子很容易转化为仲正碳离子。(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期刊2008年02期)

何奕工,舒兴田,龙军[6](2007)在《正碳离子和相关的反应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正碳离子是有机化学反应过程中一种活泼的反应中间体,对于它的研究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在酸催化反应领域中,大多数烃转化反应,如催化裂化、异构化、烷基化、迭合等,都是按照正碳离子反应机理进行的。正碳离子反应机理是已经被催化研究领域所公认的、描述烃转化反应机理最有效的工具。笔者根据对正碳离子的认识,详述了正碳离子的发现历史、正碳离子的定义及其结构和性质、正碳离子的生成途径以及与正碳离子相关的反应机理。(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07年04期)

廖桂红,贺红武[7](2005)在《正碳离子样的过渡态类似物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应用酶催化过渡态理论设计的几类正碳离子样的过渡态类似物作为酶的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类异戊二烯的正离子过渡态类似物,唾液酸转移酶的过渡态类似物,3-脱氧-D-甘露糖-2-辛酮糖酸酯-8-磷酸酯(KDO8P)合成酶的过渡态类似物,尿苷二磷酸酯葡糖醛酸基转移酶(UGT)的过渡态类似物。(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05年06期)

李改枝[8](2002)在《正碳离子的稳定性与反应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正碳离子的稳定性与反应活性的关系,任何能分散缺电子碳上正电荷的因素,都能使正碳离子稳定.越稳定的正碳离子越易形成,反应活性越高.(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期刊2002年03期)

赵留周,周涵,施至诚[9](2002)在《C_6~+正碳离子异构化的分子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考察了C+ 6正碳离子的异构化反应历程。结果表明 ,在催化裂化 (FCC)条件下 ,正碳离子的骨架异构化是通过叁元环的过渡态进行的 ,异构化反应的中间物为伯正碳离子。根据C+ 6正碳离子的生成热数据 ,判断催化反应体系中C+ 6正碳离子的分布 ,得出的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吻合。(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02年04期)

周建峰[10](2000)在《运用等键反应能估算自由基和正碳离子的相对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In this paper the relative stabilities of some free redicals and carbouinm ions were estimated by the energy of isodesmic reaction ( E ir ).(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00年03期)

正碳离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芳烃是石油工业中一类非常重要的反应物,其结构特点和反应规律对于各类石油加工工艺特别是催化裂化和催化重整等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计算化学为研究工具,结合反应化学的基本原理,分别研究了芳烃分子、芳基自由基和芳基正碳离子的结构特点和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芳基自由基和芳基正碳离子的结构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不同,在热裂化反应中,芳烃主要在烷基侧链发生断裂,主要生成物为低碳烷基芳烃和烯烃。在催化裂化反应中,芳基正碳离子容易在芳环α位发生断裂,主要生成物为苯和烯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正碳离子论文参考文献

[1].付佳,冯翔,刘熠斌,杨朝合.Br?nsted酸强度对正碳离子转化方向影响的分子模拟[J].化工学报.2018

[2].宋宁宁.芳基自由基与芳基正碳离子结构与反应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7

[3].刘俊,龙军,贺振富.自由基和正碳离子结构方面的异同(英文)[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1

[4].陶海桥,龙军,周涵,谢朝钢,代振宇.正十六烷CHH和CHC五配位正碳离子之间转化反应的分子模拟[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1

[5].寇栓虎.正碳离子氢原子移位重排反应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8

[6].何奕工,舒兴田,龙军.正碳离子和相关的反应机理[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7

[7].廖桂红,贺红武.正碳离子样的过渡态类似物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5

[8].李改枝.正碳离子的稳定性与反应活性[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2

[9].赵留周,周涵,施至诚.C_6~+正碳离子异构化的分子模拟[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2

[10].周建峰.运用等键反应能估算自由基和正碳离子的相对稳定性[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0

论文知识图

反应机理图化合物(26)进行特殊氯化反应机理吡啶在γ-Al2O3(100)表面的稳定吸附构...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催化机理正碳离子能量示意图分子模拟中正碳离子构象

标签:;  ;  ;  ;  ;  ;  ;  

正碳离子论文_付佳,冯翔,刘熠斌,杨朝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