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油储量价值评估方法及其参数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娜,褚王涛[1](2020)在《我国石油资源资产经济价值估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石油资源资产是矿产资源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石油资源资产经济价值估算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我国石油资源的特点,结合前人研究,分矿业权有偿取得和有偿开采两个阶段阐述了我国石油资源资产经济价值估算的思路和方法。有偿取得阶段采用矿业权出让市场基准价乘以对应矿区面积和调节系数的方法估算经济价值;有偿开采阶段采用"净价法"估算原油井口价格乘以对应的探明技术可采储量、减去成本后再乘以行业利润率的方法估算经济价值。同时针对有偿取得阶段理论与实践估算结果的差异性和有偿开采阶段部分数据获取难度较大等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一是建立经济价值估算价格体系;二是调整目标单元,提高估算结果精度;三是必要时政府适度调控国内原油价格,尽量减小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原油价格的影响。
陈璐,陈民锋,王兆琪,张琪琛,李春明[2](2017)在《基于成本级差分析的油气储量等级评价方法研究》文中提出储量资源是油气公司的重要资产,对油气储量价值进行合理评估,有利于科学开采油气资源以及优化投资组合.科学地评价油气资源价值就是对油气资源进行价值分级.由于储量资源受地质、所处地理位置、交通运输和油藏开发等不同条件的影响,各储量资源会形成不同的级差成本.基于级差成本原理以及油气田勘探开发生产过程的条件,对储量价值评估指标进行选取,构建指标样本集.采用多元回归和德尔菲法对初步选取的21个储量价值评估指标的特征值进行量化表征,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构成总成本的5类成本级差即外部成本级差、集输成本级差、投资成本级差、开采成本级差和生产成本级差,建立了各成本级差与单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储量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三级分层结构,进而可以确定不同评价指标的影响权重,最终得到对油气储量的优劣等级进行评价.通过基于成本级差的评价体系建立,可定量表征油气储量的价值等级,为合理评估油田储量价值提供有利的支持.
彭武珍[3](2014)在《基于净现值法的矿产和能源资源价值评估研究——以浙江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时环境资产进行价值评估是环境价值核算中的技术难点之一,也是环境价值核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现有评估方法中的净现值法及其衍生方法的假设条件、优缺点和适用情况进行详细比较分析后,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经价格修正的净现值法。根据此方法,得到浙江省2010年矿产和能源资源的耗减价值和年末存量价值。结果显示,相对于简化净现值法和净租法,此改进方法充分考虑了不同资源的真实价格变化,评估结果更接近于实际的价值水平。
王建宁[4](2013)在《SPE石油资源管理系统和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对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油气资源管理上,各个国家都有相应的标准,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是SPE或者SEC标准。国内油田依据《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标准号:GB/T 19492-2004)对石油天然气资源量和储量进行管理。随着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开展海外油气开发工作,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量和储量的划分和计算标准也逐渐与国际接轨,SPE和SEC等石油资源管理系统得到国内油气公司的认可和接受。不乏一些石油公司在石油资源管理中采用SPE和SEC标准,但对SPE标准中资源量储量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叫法,以及分级分类的界限等方面都不够准确。本文着重从资源量/储量的定义、分级和分类方面分析SPE石油资源管理系统和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的区别。
张朋程,丁浩,霍国辉[5](2012)在《盐家深层砂砾岩低品位储量开采价值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确定了盐家深层砂砾岩低品位储量开发项目的经济评价期、剩余控制储量的累计产量、开发数据、总投资、总成本费用、销售收入、税金及附加和所得税等基础数据;然后依据基础数据,利用净现值法和非风险中性条件下B~S的定价法确定盐家深层砂砾岩低品位储量的全部开采价值;最后给出评价结论,即盐家深层砂砾岩低品位储量的全部开采价值313 393×104元,达到中石化基准收益率要求,具有较高开采价值.
李磊[6](2010)在《油田企业探明储量经济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改革开发力度的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国际挑战。然而,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过去纯粹的向技术和效率要效益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足以应付。我们必须树立向管理、向科学决策要经济效益的竞争观念。因为,只有有了科学的管理和有效的决策才能保证一开始就占据优势,才能保证企业的长足稳定地发展。对于石油行业而言,探明储量经济评价研究有助于油田企业作好合理的规划,制定科学的决策,让科学管理和正确决策在经济效益的增长上发挥其应用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本文以探明储量经济评价的理论基础为起点,在对探明储量及其经济评价的内涵界定的基础上,介绍了经济评价的常用分析评价方法。然后,对地质条件、地理政治、油品质量、技术水平、经济因素、开发各阶段特点和管理水平等影响探明储量经济评价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依据探明储量经济评价参数的选取原则,选取了探明储量经济评价参数。第三,建立了探明储量经济评价体系,依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和经济下限产量为评价指标,分别建立了基于贴现现金流的经济评价模型和经济下限产量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模型科学有效,为油田企业实施探明储量经济评价工作提供了有效途径。最后,文章还给出了更好的实施探明储量经济评价工作的保障措施及建议。此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探明储量为媒介对前经济评价和后经济评价两个过程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
毕翠霞[7](2009)在《低品位储量开采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旨在探索适合低品位储量自身特征的价值评价方法,给出科学实用的价值分析结果,为储量开发提供决策支持。文中充分分析了储量价值研究的现状及进展,结合低品位储量的划分及特征,对四种价值经济评价方法进行比选,通过分析对比发现净现值法在不确定性决策时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而实物期权法可以弥补这种局限性造成的缺陷,故本文最终选定最为科学的实物期权法为主体;建立了低品位储量价值研究体系,从实物期权的定价公式入手,通过对净现值核算,得出储量内在价值,然后计算期权价值,最终得到产量全部价值,并结合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形成完整的评价思路;文中还以胜利油田坨21断层的典型单元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对该区块进行价值评价,得出评价结果,根据判断原则得知该区块值得进行开采,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找出敏感性因子,最为敏感的为油价和产量,并结合经济评价结果为油田区块的高效开发生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性建议;最后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低品位储量开发在政策、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在结论中对本文值得借鉴和有待完善的地方作了总结。
杜长海[8](2009)在《计算智能及其在城市交通诱导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和机动车辆日益增加,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世界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现象,由此带来的交通事故、能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不仅严重地制约着城市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严重地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运用智能交通系统来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了交通工程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本学位论文研究的交通诱导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重要子系统之一,它能够有效地引导车辆在路网中运行,减少车辆在道路上的行驶时间,并最终实现交通量在整个路网中均匀分配。将自然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工程技术的最新方法引入城市交通诱导系统,不仅有利于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而且关系到土地资源与能源的合理利用、环境污染与噪声的改善,这对满足社会需求、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以及学科的发展,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交通系统集成了人、车、路和环境等各种因素,具有高度的复杂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精确的数学模型和方法难以有效解决复杂的现代城市交通问题,而计算智能是一种仿生计算方法,它从生物底层对智能行为进行模拟和研究,拓展了传统的计算模式,不需要建立问题本身的精确模型,具有智能性、并行性、自适应性等优点,为复杂问题的求解提供了卓有成效的解决途径。因此,本学位论文依托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智能交通系统重点项目“城市交通路网拥堵动态预警与疏导决策技术研究”(项目编号:CSTC,2006BA6016),在总结该领域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入新兴起的计算智能理论,对交通诱导系统研究中应解决的若干关键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试图解决目前城市交通诱导领域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本文主要的创新性工作如下:①针对支持向量回归机(SVR)的拟合精度和泛化能力取决于相关参数的选取问题,提出了基于灾变FS算法的SVR参数选择方法,并应用于交通流预测的研究。通过提出基于尖点模型的灾变策略来改进FS算法的个体迭代位置选择机制,以降低设置搜索半径的依赖性,从而扩大搜索空间,提高全局搜索能力。对实测交通流量进行滚动预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优化SVR参数是有效、可行的,与经验估计法相比,得到的SVR模型具有更好的泛化性能和预测精度。②针对基本蚁群算法存在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出现早熟停滞的缺点,提出了基于混沌选择策略的蚁群算法,并应用于城市交通路径寻优的研究。在基本蚁群算法的概率转移中引入混沌扰动的策略,以使解易于跳出局部极值区间,加快收敛速度。以重庆市渝中半岛的路网为实例计算以行程时间为目标的最优路径,结果表明该算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与基本蚁群算法相比,提高了全局搜索能力。③针对牛顿法初始值要求严格、易产生局部收敛并含有矩阵求逆的不足和粒子群算法存在收敛速度慢和局部最优的问题,引入粒子间相对位置改进基于抗体浓度的概率选择公式,提出了一种带免疫机理的粒子群算法,并将其用于由路段流量反推OD矩阵的极大熵模型求解研究。粒子不仅根据个体极值和全局极值更新速度和位置,而且按一定概率以轮盘赌法选择某个粒子进行学习,以保持种群多样性,降低了算法过早收敛于局部最优解的几率。以重庆市某交叉路口为实例进行实验,粒子群算法求解成功率高于牛顿法,表明粒子群算法推算OD矩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改进的粒子群算法比基本粒子群算法和基本遗传算法具有更好的全局寻优能力。④针对城市交通状态的不确定性和模糊C均值聚类(FCM)算法存在的初值敏感性和局部搜索性问题,提出了基于混合蛙跳算法(SFLA)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SFLA-FCM),并应用于城市交通状态识别研究。SFLA-FCM使用SFLA的优化过程代替FCM的基于梯度下降的迭代过程,有效地避免了FCM对初值敏感及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的缺陷。实验结果表明,与FCM相比,SFLA-FCM在收敛速度和精度上均有所提高,结果更为合理、稳定;而且,能够有效地对交通状态进行识别,为交通状态实时识别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总之,本文对计算智能的理论和方法在城市交通诱导系统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对进一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邴绍献,李志学,王兴科,蔡建宏,赵小军[9](2008)在《基于储量价值的油田井网密度优化模型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通过探索油藏井网密度与区块储量价值的关系,建立了基于储量价值的最优井网密度计算模型,从而将反映石油储量开发动态的地质参数引入价值评估模型中.最后以胜利油区的采收率公式为基础,将该模型应用到胜利油区典型区块,对典型区块在价值量下的井网密度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两个区块都处于过度加密状态.
罗德燕[10](2006)在《可持续发展中的石油资源资产化管理研究》文中提出石油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资源资产,对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由于人们对石油资源的价值不够重视,造成了对石油资源“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也使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同时,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加大,如何使石油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了迫在眉睫的事。人们在面对“我们共同的未来”时对石油资源的管理也进行了观念更新和发展——就是要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下,按照系统原理、效益放大原理、动态原理把石油资源当作资产来进行管理,以促使石油资源在质量和数量上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坚持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对石油资源资产化管理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首先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石油资源资产化管理理论。然后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分析了石油资源的价值系统,进而对石油资源的储量价值进行了探讨。随后,探讨了石油资源资产的评估管理、权属管理和监督管理。 本文取得了如下成果:首先,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系统理论的指导下,放弃了传统的资源价值观,构建了石油资源的价值系统;其次,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于石油资源资产化管理的理念中,即对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放大,扩大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后,丰富和完善了石油资源资产化管理理论和体制。运用动态原理,对石油资源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规划和协调,促进人类、资源、自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石油储量价值评估方法及其参数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石油储量价值评估方法及其参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石油资源资产经济价值估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现状 |
2 石油资源资产经济价值估算 |
2.1 有偿取得阶段 |
2.2 有偿开采阶段 |
2.2.1 资产范围界定 |
2.2.2 估算方法 |
2.2.3 实例测算 |
3 结论及问题 |
3.1 有偿取得阶段方法可行易操作,测算结果待验证 |
3.2 有偿开采阶段数据获取有难度,数据精度需提高 |
4 建议 |
4.1 建立经济价值估算价格体系 |
4.2 调整目标单元,提高估算结果精度 |
4.3 必要时政府适度调控国内原油价格 |
(2)基于成本级差分析的油气储量等级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油气储量价值分级评价量化矩阵的建立 |
1.1 油气储量价值等级评价的步骤 |
1.2 渗流方程及其基本解 |
1.3 评估指标量化处理的特征值表征方法 |
1.3.1 确定非数量因子的特征值 |
1.3.2 确定数量因子的特征值 |
2 油气储量等级评价体系的建立 |
2.1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油气储量分级评价 |
2.2 储量等级影响因素的权重确定 |
2.3 油气储量等级评价体系 |
3 结论 |
(4)SPE石油资源管理系统和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两个标准中“储量”定义的对比 |
2 两个标准中资源量和储量的分级分类对比 |
2.1 SPE标准中资源量和储量的分级分类 |
2.2 国标中资源量和储量的分级分类 |
2.3 两个标准中的资源量和储量级别或类别的对应关系 |
3 对SPE标准中若干术语的不合理叫法 |
4 结论与建议 |
(5)盐家深层砂砾岩低品位储量开采价值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评价方法选择 |
2 确定基础数据 |
2.1 经济评价期 |
2.2 剩余产能估算 |
2.3 开发数据估算 |
2.3.1 年产油量预测 |
2.3.2 年注水量预测 |
2.3.3 年产液量预测 |
2.3.4 井组规划预测 |
2.3.5 定员人数估算 |
2.4 总投资估算 |
2.4.1 钻井工程投资估算 |
2.4.2 采油工程投资估算 |
2.4.3 地面工程投资估算 |
2.5 总成本费用估算 |
2.6 销售收入、税金及附加、所得税估算 |
3 盐家深层砂砾岩低品位储量开采价值计算 |
3.1 内在价值计算 |
3.2 期权价值计算 |
3.3 全部开采价值计算 |
4 结语 |
(6)油田企业探明储量经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2章 油田企业探明储量经济评价理论综述 |
2.1 探明储量的内涵 |
2.2 探明储量经济评价的内涵 |
2.2.1 探明储量前经济评价的内涵 |
2.2.2 探明储量后经济评价的内涵 |
2.2.3 探明储量经济评价的特点 |
2.3 贴现现金流量法 |
2.4 不确定性分析法 |
2.4.1 敏感性分析 |
2.4.2 盈亏平衡分析 |
2.5 其他经济评价方法 |
2.6 小结 |
第3章 油田企业探明储量经济评价参数的选取 |
3.1 油田企业探明储量经济评价参数的选取思路 |
3.2 油田企业探明储量经济评价参数的选取原则 |
3.3 油田企业探明储量经济评价影响要素分析 |
3.3.1 地质条件对探明储量经济评价的影响分析 |
3.3.2 地理政治因素对探明储量经济评价的影响分析 |
3.3.3 油品质量对探明储量经济评价的影响分析 |
3.3.4 开发各阶段特点对探明储量评价的影响分析 |
3.3.5 勘探开发技术对探明储量经济评价的影响分析 |
3.3.6 经济因素对探明储量经济评价的影响分析 |
3.3.7 管理水平对探明储量经济评价的影响分析 |
3.4 油田企业探明储量经济评价参数的确定 |
3.4.1 投资参数及其核算 |
3.4.2 成本和费用参数及其核算 |
3.4.3 相关税种及其核算 |
3.4.4 现金流入及其核算 |
3.5 小结 |
第4章 油田企业探明储量经济评价体系的构建 |
4.1 油田企业探明储量经济评价方法的比选 |
4.2 模型建立的前提条件 |
4.3 基于贴现现金流法的探明储量经济评价模型的构建 |
4.3.1 评价指标的构建 |
4.3.2 决策分析 |
4.4 基于经济下限产量的探明储量经济评价模型的构建 |
4.4.1 评价指标的构建 |
4.4.2 决策分析 |
4.5 风险分析 |
4.6 小结 |
第5章 油田企业探明储量经济评价实证分析 |
5.1 探明储量前经济评价实证分析 |
5.1.1 基于贴现现金流的动态经济评价模型实证分析 |
5.1.2 基于经济下限产量分析模型的实证分析 |
5.2 探明储量后经济评价实证分析 |
5.2.1 案例基本情况简介 |
5.2.2 数据选取及处理 |
5.2.3 数据分析与评价 |
5.2.4 项目灵敏度分析 |
5.3 小结 |
第6章 油田企业探明储量经济评价的对策建议及保障措施 |
6.1 探明储量经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
6.2 探明储量经济评价的保障措施 |
6.3 小结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低品位储量开采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低品位储量相关概念 |
2.1 低品位储量概念及特点 |
2.2 低品位储量的分类 |
2.3 低品位储量开发现状 |
第3章 低品位储量开采价值经济评价方法及比选 |
3.1 低品位储量开采价值传统经济评价方法 |
3.1.1 现金流法 |
3.1.2 价值分级法 |
3.1.3 级差地租法 |
3.2 基于实物期权的评价方法 |
3.2.1 实物期权概念及特点 |
3.2.2 实物期权类型 |
3.2.3 实物期权法的程序、基本要素及适用条件 |
3.3 各评价方法比选 |
第4章 基于实物期权法的低品位储量开采价值评价 |
4.1 实物期权法定价公式 |
4.2 低品位储量开发项目内在价值的核算 |
4.2.1 低品位储量内在价值评价的基础数据 |
4.2.2 投入、产出指标及计算方法 |
4.2.3 净现值的计算 |
4.3 低品位储量期权价值计算 |
4.4 敏感性分析 |
第5章 基于实物期权的低品位储量开采价值实证研究 |
5.1 胜利油田坨21 断块概况 |
5.1.1 坨21 断块地质概况 |
5.1.2 坨21 断层开发状况及存在问题 |
5.2 T21S1-2 单元内在价值核算(NPV 法) |
5.2.1 确定评价的基础数据 |
5.2.2 净现值核算 |
5.3 T21S1-2 单元全部价值核算 |
5.3.1 期权价值计算 |
5.3.2 全部开采价值核算 |
5.4 T21S1-2 单元相关因素敏感性分析 |
第6章 低品位储量高效开采的保障措施 |
6.1 低品位储量开采中存在的问题 |
6.1.1 国家政策对低品位储量开采的限制 |
6.1.2 企业管理机制及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
6.2 低品位储量高效开采的保障措施 |
6.2.1 国外成功经验借鉴 |
6.2.2 油田企业建立灵活经营机制保证低品位石油储量的有效开发利用 |
6.2.3 国家政策的支持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计算智能及其在城市交通诱导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依托课题 |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1 作为复杂系统的城市交通系统 |
1.2.2 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现状与成因 |
1.2.3 城市交通问题的常规缓解策略及其局限性 |
1.2.4 智能交通系统——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 |
1.2.5 研究城市交通诱导系统的意义 |
1.3 城市交通诱导系统简述及研究现状 |
1.3.1 主要功能 |
1.3.2 结构框架 |
1.3.3 系统分类 |
1.3.4 关键技术 |
1.3.5 研究现状 |
1.4 计算智能简介及其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研究现状 |
1.4.1 最优化问题 |
1.4.2 计算智能的历史渊源 |
1.4.3 计算智能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情况 |
1.4.4 计算智能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研究现状 |
1.5 论文的研究思路、创新点与结构安排 |
1.5.1 研究思路 |
1.5.2 创新点 |
1.5.3 结构安排 |
1.6 本章小结 |
2 交通流基础理论 |
2.1 引言 |
2.2 交通流理论的发展概况 |
2.3 交通流理论的主要内容 |
2.4 交通流数据分析 |
2.4.1 交通流的特性 |
2.4.2 交通流的基本参数及其相互关系 |
2.4.3 交通流数据的采集技术 |
2.4.4 交通流数据的故障识别方法 |
2.4.5 交通流数据的故障修复方法 |
2.5 交通流理论的研究趋势 |
2.6 本章小结 |
3 基于灾变FS 算法的SVR 参数优选方法及交通流预测研究 |
3.1 引言 |
3.2 预测的数学基础 |
3.2.1 内积空间 |
3.2.2 柯西列 |
3.2.3 希尔伯特空间 |
3.2.4 闭线性子空间 |
3.2.5 预报方程 |
3.3 常规交通流预测方法简介 |
3.3.1 历史均值法 |
3.3.2 时间序列法 |
3.3.3 非参数回归法 |
3.3.4 灰色系统法 |
3.3.5 神经网络法 |
3.4 统计学习理论概述 |
3.4.1 VC 维 |
3.4.2 推广能力的界 |
3.4.3 结构风险最小化 |
3.5 支持向量回归机及其参数分析 |
3.5.1 SVR 基本原理 |
3.5.2 二次规划问题的求解 |
3.5.3 参数选取分析 |
3.6 基于灾变FS 算法的SVR 参数优选方法 |
3.6.1 基本FS 算法原理 |
3.6.2 基于灾变策略的FS 算法 |
3.6.3 适应度函数定义 |
3.6.4 灾变FS 算法优选SVR 参数的步骤 |
3.7 实例分析 |
3.7.1 交叉口交通流量预测模型结构 |
3.7.2 数据源及预处理 |
3.7.3 滚动预测机制 |
3.7.4 评价指标 |
3.7.5 参数设置 |
3.7.6 结果分析 |
3.8 本章小结 |
4 基于混沌选择策略的蚁群算法及路径优化研究 |
4.1 引言 |
4.2 城市交通路网的路径优化模型 |
4.2.1 城市交通路网模型 |
4.2.2 路径选择的最优目标 |
4.2.3 道路权重的标定 |
4.2.4 路网连通性的表达 |
4.2.5 最优路径模型 |
4.3 传统最短路径优化算法简介 |
4.3.1 Dijkstra 算法 |
4.3.2 Floyd 算法 |
4.3.3 Bellman-Ford-Moore 算法 |
4.3.4 启发式搜索算法——A*算法 |
4.4 基于蚁群算法的最优路径问题 |
4.4.1 蚁群算法基本原理 |
4.4.2 基于混沌选择策略的蚁群算法 |
4.4.3 最优路径求解的实现步骤 |
4.5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
4.5.1 路网实例 |
4.5.2 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基于免疫机理的粒子群算法及OD 矩阵反推研究 |
5.1 引言 |
5.2 OD 矩阵反推模型简介 |
5.2.1 重力模型 |
5.2.2 极大熵模型 |
5.2.3 广义最小二乘模型 |
5.2.4 极大似然模型 |
5.2.5 最小信息量模型 |
5.3 基于极大熵原理的OD 矩阵反推问题 |
5.3.1 极大熵原理简介 |
5.3.2 OD 反推的极大熵模型 |
5.3.3 模型的化简与求解 |
5.3.4 求解方法的不足 |
5.4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极大熵模型求解方法 |
5.4.1 粒子群算法基本原理 |
5.4.2 速度更新公式的改进 |
5.4.3 基于浓度概念的轮盘赌粒子选取方法 |
5.4.4 基于免疫机理的粒子群算法步骤 |
5.5 应用实例与结果分析 |
5.5.1 测试实例 |
5.5.2 确定搜索空间 |
5.5.3 结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基于混合蛙跳算法的模糊C 均值聚类及交通状态识别研究 |
6.1 引言 |
6.2 交通状态识别算法的研究情况 |
6.2.1 早期的研发历史 |
6.2.2 中期的研发状态 |
6.2.3 当前的研发现状 |
6.3 模糊理论基础知识 |
6.3.1 模糊集合 |
6.3.2 隶属函数 |
6.3.3 逻辑运算 |
6.3.4 模糊关系 |
6.4 基于混合蛙跳算法的模糊C 均值聚类 |
6.4.1 模糊C 均值聚类 |
6.4.2 混合蛙跳算法基本原理 |
6.4.3 编码方案 |
6.4.4 适应度函数 |
6.4.5 基于混合蛙跳算法的模糊C 均值聚类流程 |
6.5 基于模糊聚类的交通状态识别方法 |
6.5.1 交通状态识别的基本思路 |
6.5.2 交通参数的选择及标准化 |
6.5.3 道路交通状态的模糊聚类分析 |
6.5.4 实时道路交通状态的识别 |
6.6 实例分析 |
6.6.1 数据源 |
6.6.2 数据提取 |
6.6.3 参数设置 |
6.6.4 结果分析 |
6.7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项目 |
附录C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荣誉奖励 |
附录D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暑期学校 |
(9)基于储量价值的油田井网密度优化模型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已有开发决策模型研究评述 |
2 对区块储量价值评估模型的拓展 |
3 基于储量价值的措施投资决策模型的构建 |
3.1 井网加密带来的投资成本 |
3.2 最优井网密度计算模型的设计 |
4 最优井网密度计算模型的应用及有效性分析 |
4.1 计算参数说明 |
4.2 动态开发决策模型在典型油区的实际应用 |
5 结 论 |
(10)可持续发展中的石油资源资产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现状 |
1.1.3 我国石油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1.1.4 研究意义 |
1.2 课题来源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1 石油资源的储量资产管理 |
1.4.2 石油资源资产的评估管理 |
1.4.3 石油资源资产的权属管理 |
1.4.4 石油资源资产的监督管理 |
1.5 论文主要成果 |
1.5.1 坚持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指导石油资源资产的管理 |
1.5.2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丰富和完善了石油资源资产化管理理论 |
1.5.3 石油资源资产化管理工作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的改革 |
1.5.4 实施石油资源资产化管理,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
第2章 可持续发展与石油资源资产化管理 |
2.1 石油资源资产化的概念 |
2.1.1 石油资源 |
2.1.2 石油资源资产概念 |
2.1.3 石油资源资产的特点 |
2.2 实施石油资源资产化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石油资源资产化管理历程 |
2.2.3 实施石油资源资产化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3章 可持续发展中的石油资源资产化管理理论 |
3.1 石油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指导思想 |
3.2 石油资源资产化管理的目标 |
3.3 石油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基本原则 |
3.4 石油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内容 |
第4章 石油资源资产的储量管理 |
4.1 石油资源资产的价值 |
4.1.1 石油资源资产的所有权价值 |
4.1.2 石油资源资产的自身价值 |
4.1.3 石油资源资产的劳动价值 |
4.1.4 石油资源资产的生态环境价值 |
4.2 石油资源储量资产的核算 |
4.2.1 石油资源储量资产的价值 |
4.2.2 石油资源储量资产的会计核算的特点 |
4.3 石油资源资产储量的会计处理 |
第5章 石油资源资产的评估管理 |
5.1 石油资源资产价值评估的实质 |
5.2 石油资源资产评估的目的 |
5.3 石油资源资产评估的原则 |
5.4 石油资源资产价值评估市场化 |
5.4.1 石油资源资产价值评估市场化的意义 |
5.4.2 石油资源资产价值评估市场化需要完善的方面 |
第6章 石油资源资产的权属管理 |
6.1 矿业权内容 |
6.1.1 探矿权 |
6.1.2 采矿权 |
6.1.3 探矿权和采矿权的关系 |
6.2 矿业权的流转 |
6.2.1 国外石油资源资产矿业权的流转概况 |
6.2.2 石油资源资产矿业权在我国流转的情况 |
6.3 石油资源资产矿业权的管理 |
第7章 石油资源资产的监督管理 |
7.1 石油资源的储量评审的监督管理 |
7.2 石油资源资产的财务监督管理 |
7.3 石油资源资产的环境监督管理 |
7.4 石油资源资产的地质资料的汇交监督管理 |
结论与建议 |
结论 |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石油储量价值评估方法及其参数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石油资源资产经济价值估算研究[J]. 李娜,褚王涛. 中国矿业, 2020(09)
- [2]基于成本级差分析的油气储量等级评价方法研究[J]. 陈璐,陈民锋,王兆琪,张琪琛,李春明.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3]基于净现值法的矿产和能源资源价值评估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 彭武珍. 资源与产业, 2014(02)
- [4]SPE石油资源管理系统和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对比[J]. 王建宁. 中国矿业, 2013(S1)
- [5]盐家深层砂砾岩低品位储量开采价值评价研究[J]. 张朋程,丁浩,霍国辉. 河南科学, 2012(09)
- [6]油田企业探明储量经济评价研究[D]. 李磊. 中国石油大学, 2010(04)
- [7]低品位储量开采价值研究[D]. 毕翠霞. 中国石油大学, 2009(03)
- [8]计算智能及其在城市交通诱导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杜长海. 重庆大学, 2009(12)
- [9]基于储量价值的油田井网密度优化模型及其应用[J]. 邴绍献,李志学,王兴科,蔡建宏,赵小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6)
- [10]可持续发展中的石油资源资产化管理研究[D]. 罗德燕. 成都理工大学,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