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真菌木聚糖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木聚糖酶,定点突变,分子模拟,热稳定性
真菌木聚糖酶论文文献综述
马瑜,韩楠玉,慕悦林,唐湘华,李俊俊[1](2019)在《基于B因子分析和多重序列比对提高真菌GH11木聚糖酶的耐热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木聚糖酶具有水解自然界丰富的木聚糖的能力,在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被用作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具有优良性能,特别是热稳定性好的木聚糖酶在工业上有很高的需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在B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了具有显着灵活性的87-QNSS-90残基,并通过多重序列比对了GH11木聚糖酶中高度保守的87-RGHT-90残基,利用定点突变技术直接将87-90残基替换为4个单突变体。结果显示,4个单突变体的耐热性都有很好的提高。4个单突变体在最适温度60℃耐受1h后均保持高于50%的活性,而XyncDBFV在相同条件下的保留活性仅为20.94%。N88G在65℃耐受1h后残留活性大于60%,XyncDBFV的残留活性迅速下降,45分钟后全部丧失活性。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结构分析,我们探讨了突变体的耐热机制:Cα波动减少,β-片形成倾向增加,发现了新的氢键相互作用,并解释了突变体热稳定性提高的分子机制。本研究证实,结合B因子分析和多重序列比对是获得耐热酶的有效策略。(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8-08)
吴晶晶[2](2017)在《红树林真菌来源的新木聚糖酶基因克隆、表达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内切木聚糖酶是一类能够随机水解木聚糖主链的糖苷水解酶,为木聚糖降解酶系中的关键酶,在食品和饲料等众多行业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红树林位于海陆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蕴含着亟待开发的丰富特殊的微生物资源。本课题首先从广西红树林底泥中筛选得到6株产木聚糖酶的真菌,并利用简并引物克隆到9条木聚糖酶基因片段,随后通过TAIL-PCR方法获得3个木聚糖酶基因的全长。其次对获得全长的木聚糖酶基因构建毕赤酵母表达载体并转化X33菌株中,3个木聚糖酶基因成功表达。最后,对叁个重组木聚糖酶蛋白分别进行纯化和酶学特性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使用木聚糖为唯一碳源的筛选培养基从红树林底泥中分离到6株形态不一并具有明显透明圈的真菌;利用简并引物从中克隆到3条GH10和6条GH11木聚糖酶基因片段,这些片段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木聚糖酶的最高一致性范围为78%~94%。2、基于获得的保守区序列,采用TAIL-PCR方法获得3个木聚糖酶基因全长(1个GH10家族和2个GH11家族),再分别克隆全长基因的cDNA,进行基本生物信息学分析:xynMF13-GH1O、xynM他 3-GHllxy///1 O的长度分别为 1332bp、696bp和663bp,分别编码444、232和221个氨基酸,与已知木聚糖酶的最高一致性分别为67%、91%和83%。3、纯化后的重组木聚糖酶rXynMFl3-GH10的主要酶学性质如下:该酶的比活为1697.03 ± 3.55 U/mg;最适反应pH和温度分别为5.5和55℃;对不可溶性底物具有一定的结合和降解作用;在4 mol/L的NaCI溶液中稳定;Km和Vm分别为7.85 ± 0.05 mg/mL、4166.67 ±1.54μmol/(mg-min);酶解-产物主要是木二糖和木叁糖。4、纯化后的重组木聚糖酶rXynMF10-GHll的主要酶学性质如下:该酶的比活力为4376.97 ± 5.17 U/n-mg;最适反应pH和温度分别为6.0和50°C;能够抵抗反应体系中高浓度的NaCl并在4 mol/L的NaCl溶液中稳定;Km和Vm分别为5.38 ± 0.22 mg/mL、9615.38 ± 0.09 μmol/(mg-min);酶解产物是以木二糖为主的一系列木寡糖。5、纯化后的重组木聚糖酶rXynMF13-GHll的主要酶学性质如下:该酶的比活力为1322.82 ± 4.86 U/mg;最适反应pH和温度分别为5.0和45℃;能够抵抗反应体系中高浓度的NaCl并在4 mol/L的NaCl溶液中稳定;Km和Vm分别为3.16 ± 0.33 mg/mL、2688.17 ± 1.98 μmol/(mg-min);酶解产物是产量相近的一系列木寡糖。本研究从红树林来源的真菌中克隆了 3个新的木聚糖酶基因,并在毕赤酵母中实现了异源表达。这叁个木聚糖酶均为弱酸性嗜温木聚糖酶,并有很高的比活力,可为该特殊环境微生物来源的木聚糖酶基因的深入研究及其不同行业工业应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7-06-01)
陈凤鸣,陈清华,王雄,丁增辉[3](2016)在《真菌产与细菌产木聚糖酶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小肠绒毛形态和血液生化指标影响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探讨2种木聚糖酶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消化器官发育、小肠绒毛形态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1日龄健康黄羽肉鸡540羽随机分成3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30羽。对照组饲喂玉米-小麦-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A组、B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200 g/t真菌产木聚糖酶、基础饲粮+200 g/t细菌产木聚糖酶。试验期42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显着提高(P<0.05),料重比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其中试验A组显着降低(P<0.05);2)试验组血清葡萄糖含量及碱性磷酸酶和肌酸激酶活性显着提高(P<0.05),血清中甘油叁脂、尿素氮含量显着降低(P<0.05);3)试验组腺胃和胰腺相对重量显着降低(P<0.05);4)试验A组、B组空肠绒毛高度分别提高了14.81%和11.04%(P<0.05),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分别提高了16.61%和12.70%(P<0.05)。由此可知,在黄羽肉鸡饲粮中添加200 g/t真菌或细菌产木聚糖酶,均能改善小肠绒毛发育和机体的免疫力,提高生长性能,且2种酶之间效果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滕超,范园园,曲玲玉,查沛娜,肖林[4](2015)在《嗜热真菌Talaromyces thermophilus F1208产木聚糖酶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木聚糖酶嗜热真菌嗜热踝节菌F1208的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经单因素试验及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确定该菌液体发酵培养基,其组成是:碳源为玉米芯粉,碳源粒度24~40目,碳源质量分数5%;氮源为大豆蛋白胨与酵母膏复合氮源(质量比1∶3),氮源质量分数2%;辅助添加物甘油(0.2%);培养基初始pH 6.4。优化后最佳产酶条件是:装液量60 m L,培养温度48℃,摇床转速200 r/min。在此条件下发酵培养7 d,产酶量达3 026.65 U/m L,是初始酶活(960.39 U/m L)的3.15倍,为同类研究中较高水平,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5年08期)
汪艳,李晓,陈勇,武运[5](2015)在《来源于瘤胃厌氧真菌Neocallimastix frontalis木聚糖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厌氧真菌Neocallimastix frontalis是瘤胃中降解木聚糖和纤维素的主要微生物之一,其木聚糖酶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对来源于Neocallimastix frontalis木聚糖酶基因Xyn11B进行密码子优化;通过全基因合成优化后的木聚糖酶基因Xyn11Bm,构建该基因的酵母表达载体p PIC9K-Xyn11Bm,并在毕赤酵母GS115中诱导表达。摇瓶水平时,重组Xyn11Bm酶活性最高为4 874.8U/m L。在10 L发酵罐中诱导96 h后,重组Xyn11Bm的酶活性为5 139.7 U/m L,菌体湿重和干重达到216.7 g/L和117.3 g/L。酶学性质分析表明,重组Xyn11Bm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 H为5.0。在p H5.0-8.0时该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温度稳定性较差。底物特异性分析表明,重组Xyn11Bm可水解燕麦木聚糖、桦木木聚糖和可溶性木聚糖4-O-Me-D-glucurono-D-xylan,但不降解地衣多糖和大麦β-葡聚糖。结果表明重组Xyn11Bm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5年05期)
邢振楠,臧海莲,王丹丽,范冬茹[6](2014)在《诱导食用真菌代谢生产木聚糖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木聚糖为诱导底物,对66株大型食用真菌进行液体发酵诱导培养,采用超薄层琼脂板扩散法和DNS测定法进行初筛、复筛,最终筛选出3株产木聚糖酶较高的菌株。检测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最终确定黑木耳LK8、玉田平菇、香菇236经木聚糖诱导,产木聚糖酶的最佳培养时间、pH值和底物木聚糖浓度分别为20d、7.5和1.0g/100mL;25d、7.0和1.0g/100mL;25d、5.0和0.75g/100mL,最佳条件组合时的酶活分别为:600.6IU/mL,672.5IU/mL,345IU/mL。并且,培养液pH值是影响诱导效果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林副特产》期刊2014年05期)
王伊,王梦晗,焦章君,李秀婷,滕超[7](2014)在《产食品级木聚糖酶真菌鉴定及对馒头品质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室筛选获得一株高产木聚糖酶真菌,通过鉴别培养基及显微镜形态观察初步鉴定为米曲霉原变种(菌株代号M00601)。对其发酵液关键指标(黄曲霉毒素和桔霉素含量)进行安全评价,结果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标准,证明其发酵液为食品级。考察此食品级木聚糖酶对馒头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酶活添加量为4000U/kg时效果最佳,可明显提高馒头比容、硬度等品质指标。(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4年14期)
芦光新,陈秀蓉,王军邦,吴楚[8](2014)在《一株筛选自高寒草地木聚糖酶产生真菌的鉴定及酶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一株分离、筛选自高寒草地土壤中的真菌,采用ITS-rDNA基因序列分析法、液体摇瓶发酵法和传统微生物培养法,对供试菌株的分类学地位进行了确定,并对该菌株产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及其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经ITS-rDNA基因序列分析法鉴定,供试菌株初步确定为Saccharicola bicolor。供试菌株S.bicolor可分泌木聚糖酶,且在pH为3.0-9.5时,酶活力相对稳定,表明S.bicolor所分泌的木聚糖酶具有一定的耐受碱性条件的能力。供试菌株S.bicolor在温度为35℃时生长较快,对5种碳源利用情况的先后顺序为:麦芽糖>淀粉>蔗糖>糊精>葡萄糖,对5种氮源利用情况的先后顺序为:蛋白质>磷酸铵>硫酸铵>硝酸钠>尿素。(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4年05期)
陈功,张巍,李思佳,熊海容[9](2014)在《耐热真菌产木聚糖酶的固体发酵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嗜热真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DSM 10635的固体培养基进行改良。设计的间歇通气的培养装置,简化掉补水操作后,简化了操作并降低了培养基成本,单瓶玉米芯干粉量为120 g/L,增大了培养瓶的利用率,第5天菌丝已基本充满整个培养体系,同时单批木聚糖酶活力最高为53 710 IU/g。(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10期)
龚燕燕,朱天地,殷欣,邬敏辰,吴静[10](2014)在《糖苷水解酶第10家族真菌木聚糖酶保守区及进化关系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糖苷水解酶第10家族(glucoside hydrolase family 10,GHF10)真菌木聚糖酶保守区及进化关系进行分析。方法应用CLUSTALW2软件对41条GHF10真菌木聚糖酶氨基酸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获得完全保守的氨基酸位点;应用Block Maker和Consensus软件对CLUSTALW2比对结果进一步分析,确定第10家族真菌木聚糖酶共有的保守区及保守氨基酸位点;应用Pymol软件对源于GenBank中登录的6种10家族木聚糖酶进行比对,并找到这41条序列中共有的β折叠和α螺旋;利用MEGA 4.0软件对CLUSTALW2比对结果构建系统进化树,并根据进化树进行分组。结果 41条序列长度虽然不等,但均包含E270和E405两个谷氨酸催化位点。通过序列比对,得到第10家族真菌木聚糖酶的5个高度保守区TPENSMK、RGHTLVWHSQLPSWV、WDVVEN、AKLYINDYYNL、TELDI以及20个完全保守的氨基酸位点,这些保守区和保守位点多数分布在木聚糖催化区域以及(β/α)8折迭桶的内壁上。根据木聚糖酶的亲缘关系,可将第10家族真菌木聚糖酶分为3个大组,其中第1和第3组的木聚糖酶分别有12和27种,且均来源于子囊菌门;第2组仅包含2种木聚糖酶序列,来源于Neocallimastigomycota和担子菌门。结论分析了GHF10真菌木聚糖酶的保守区及进化关系,为木聚糖酶的工程改造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4年01期)
真菌木聚糖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内切木聚糖酶是一类能够随机水解木聚糖主链的糖苷水解酶,为木聚糖降解酶系中的关键酶,在食品和饲料等众多行业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红树林位于海陆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蕴含着亟待开发的丰富特殊的微生物资源。本课题首先从广西红树林底泥中筛选得到6株产木聚糖酶的真菌,并利用简并引物克隆到9条木聚糖酶基因片段,随后通过TAIL-PCR方法获得3个木聚糖酶基因的全长。其次对获得全长的木聚糖酶基因构建毕赤酵母表达载体并转化X33菌株中,3个木聚糖酶基因成功表达。最后,对叁个重组木聚糖酶蛋白分别进行纯化和酶学特性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使用木聚糖为唯一碳源的筛选培养基从红树林底泥中分离到6株形态不一并具有明显透明圈的真菌;利用简并引物从中克隆到3条GH10和6条GH11木聚糖酶基因片段,这些片段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木聚糖酶的最高一致性范围为78%~94%。2、基于获得的保守区序列,采用TAIL-PCR方法获得3个木聚糖酶基因全长(1个GH10家族和2个GH11家族),再分别克隆全长基因的cDNA,进行基本生物信息学分析:xynMF13-GH1O、xynM他 3-GHllxy///1 O的长度分别为 1332bp、696bp和663bp,分别编码444、232和221个氨基酸,与已知木聚糖酶的最高一致性分别为67%、91%和83%。3、纯化后的重组木聚糖酶rXynMFl3-GH10的主要酶学性质如下:该酶的比活为1697.03 ± 3.55 U/mg;最适反应pH和温度分别为5.5和55℃;对不可溶性底物具有一定的结合和降解作用;在4 mol/L的NaCI溶液中稳定;Km和Vm分别为7.85 ± 0.05 mg/mL、4166.67 ±1.54μmol/(mg-min);酶解-产物主要是木二糖和木叁糖。4、纯化后的重组木聚糖酶rXynMF10-GHll的主要酶学性质如下:该酶的比活力为4376.97 ± 5.17 U/n-mg;最适反应pH和温度分别为6.0和50°C;能够抵抗反应体系中高浓度的NaCl并在4 mol/L的NaCl溶液中稳定;Km和Vm分别为5.38 ± 0.22 mg/mL、9615.38 ± 0.09 μmol/(mg-min);酶解产物是以木二糖为主的一系列木寡糖。5、纯化后的重组木聚糖酶rXynMF13-GHll的主要酶学性质如下:该酶的比活力为1322.82 ± 4.86 U/mg;最适反应pH和温度分别为5.0和45℃;能够抵抗反应体系中高浓度的NaCl并在4 mol/L的NaCl溶液中稳定;Km和Vm分别为3.16 ± 0.33 mg/mL、2688.17 ± 1.98 μmol/(mg-min);酶解产物是产量相近的一系列木寡糖。本研究从红树林来源的真菌中克隆了 3个新的木聚糖酶基因,并在毕赤酵母中实现了异源表达。这叁个木聚糖酶均为弱酸性嗜温木聚糖酶,并有很高的比活力,可为该特殊环境微生物来源的木聚糖酶基因的深入研究及其不同行业工业应用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真菌木聚糖酶论文参考文献
[1].马瑜,韩楠玉,慕悦林,唐湘华,李俊俊.基于B因子分析和多重序列比对提高真菌GH11木聚糖酶的耐热性[C].第十二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2].吴晶晶.红树林真菌来源的新木聚糖酶基因克隆、表达及性质研究[D].福州大学.2017
[3].陈凤鸣,陈清华,王雄,丁增辉.真菌产与细菌产木聚糖酶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小肠绒毛形态和血液生化指标影响的比较[J].动物营养学报.2016
[4].滕超,范园园,曲玲玉,查沛娜,肖林.嗜热真菌TalaromycesthermophilusF1208产木聚糖酶条件优化[J].中国食品学报.2015
[5].汪艳,李晓,陈勇,武运.来源于瘤胃厌氧真菌Neocallimastixfrontalis木聚糖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J].生物技术通报.2015
[6].邢振楠,臧海莲,王丹丽,范冬茹.诱导食用真菌代谢生产木聚糖酶的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14
[7].王伊,王梦晗,焦章君,李秀婷,滕超.产食品级木聚糖酶真菌鉴定及对馒头品质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4
[8].芦光新,陈秀蓉,王军邦,吴楚.一株筛选自高寒草地木聚糖酶产生真菌的鉴定及酶学特性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14
[9].陈功,张巍,李思佳,熊海容.耐热真菌产木聚糖酶的固体发酵条件[J].湖北农业科学.2014
[10].龚燕燕,朱天地,殷欣,邬敏辰,吴静.糖苷水解酶第10家族真菌木聚糖酶保守区及进化关系的分析[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