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化仪表与企业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刘树豪[1](2020)在《S黄金冶炼公司的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升级改造》文中提出数字化工厂作为实现智能工厂的关键技术,是未来冶金领域工程设计与管理的发展方向。本文阐述了数字化工厂的概念及其内涵,总结了信息技术发展下的数字化冶炼企业建设的系统理论和控制理论等;并通过对黄金冶炼企业的调研,分析了我国黄金冶炼企业目前数字化建设的现状,探讨了数字化冶炼企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确定了技术及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以上突出问题,本文首先提出了规划设计视频监控,结合网络化的数据采集方法搜集整理数据并搭建数据采集平台;以物理架构拓扑设计图为框架来实现数据大脑的设计;设计智能控制以及协同控制系统,实现生产工艺指标的智能化控制与决策,进而得到一个较为完备的生产解决方案。利用仿真技术,对所提出的方案进行优化与可行性的验证。并结合精益生产的思想在生产调度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建设精益生产管控平台,实现了企业生产管理的数字化。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实现了S黄金冶炼公司冶炼生产的数字化管理,提高了效率和效益,降低了成本;同时,为黄金冶炼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整体规划,以及生产管理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孙学凯[2](2020)在《车辆自动化称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在很多企业中,车辆的称重是整个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益等各个方面。但如今仍有不少企业在车辆的称重环节上没有采用自动化称重的方式,并且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车辆称重管理系统。这使得企业不得不在车辆称重环节上投入人力、物力资源,给企业增加了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此外还造成了人工记录称重数据易出错、查询统计不方便的问题。本课题以青岛某再生能源公司的实际需求为背景,设计了一套车辆自动化称重管理系统,以达到提升企业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目的。本课题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通过分析行业背景与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设计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包括对系统硬件架构、软件架构、车辆自动化称重业务流程的设计以及系统功能划分。(2)以企业需求为基础,完成了系统硬件的选型与配置。这些硬件包括PLC控制器、称重仪表、RFID读卡器、语音控制器、监控设备等,对这些设备进行选型与配置使它们达到了系统的使用要求。(3)开发一套在车辆自动化称重管理软件。软件通过Visual Studio开发平台,以C#作为开发语言,结合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软件实现了系统用户登录、用户管理、系统设置、数据查询统计等功能。上位机也可以与PLC、称重仪表、RFID读卡器等各类硬件通信。上位机通过与PLC的通信,操控PLC对挡杆、信号灯、语音控制器等的动作控制,完成车辆自动化称重过程。(4)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基于Modbus_RTU协议开发了向DCS远传数据的程序。可将数据库中的称重数据通过RS485通信远传到DCS中,以便DCS实时监视称重数据。车辆自动化称重管理系统经过安装调试,已经应用于青岛某再生能源公司并平稳运行,在一年多的实际使用过程中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张远[3](2020)在《徐州GH燃气公司调度信息化项目优化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管道天然气是城市中的一种常用能源。方便、稳定、安全和优质服务是天然气供应的重要指标。作为国内中等偏上规模的燃气企业,徐州GH燃气公司近年建立了涉及生产、供应、服务的多个调度信息系统,以完善企业生产、服务管理流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有的调度信息化系统在日常应用中,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亟待进行优化解决。为优化调度信息化系统,满足公司的发展需要,本文对徐州GH燃气公司调度信息化的优化项目进行了研究。通过梳理行业内文献及GH燃气集团的信息化建设,明确项目优化方向。利用调查法收集调度信息化系统使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现状分析,发现系统缺乏直观性、操作繁琐、功能重复、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对苏浙区域规模较大的14家公司的调查,了解各家公司对系统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徐州GH调度信息化项目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公司各部门探讨制定优化方案。本文认为,信息化项目优化方案的确定,应在根据讨论确定的安全、开放、适度先进的原则基础上,列出需要整合的信息系统清单,进而进行系统架构优化设计,形成设计方案。对于信息化系统的优化,应成立项目小组,将调度信息化优化工作以项目方式进行管理。设置项目主管人员,建立强矩阵式组织机构,明确职能分工,确定项目进度计划。以各系统的优化工作为独立子项目与服务商展开优化升级合作,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打通系统间的数据阻隔。本文认为,信息化项目优化的效果,应分别通过实验法对生产运营系统和客户服务系统的优化项目进行测试,对比优化后系统的提升,预测信息化优化项目对整合现有信息资源、提升调度工作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对调度系统的优化项目研究,制定和完善了企业信息化标准;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人员投入;提升了信息化实施队伍的水平。在保障企业安全营运及优质服务的同时,对全面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也对与徐州GH情况相类似的燃气公司,有着一定指导和借鉴的意义。该论文有图26幅,表8个,参考文献123篇。
张荣旋[4](2020)在《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优化研究》文中指出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化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高度和应用水平,人们一直试图通过制造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来减轻人工劳动强度、提升产品质量、节能降耗,随着全球范围内智能制造热潮的兴起,生产管理信息化也必然呈现数字化、智能化的特征。银光公司不甘在信息化日新月异的潮流中落后,参照国内外同业企业先进管理模式,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手段提升企业生产管理效率是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的关键,也是企业生产制造向智能工厂方向大步迈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本文以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优化研究为主线,对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融合生产管理、信息集成、流程管理等领域的相关内容,以优化生产管理信息化方案为目标,根据基于企业架构的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方法,以公司企业愿景为指导提出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优化的指导思想、目标及原则,从过程控制管理、运行管理、经营决策不同层面管理需求出发,通过信息系统架构重构、重要业务管理模块流程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等信息化建设内容来实现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优化。同时提出配套管理业务优化的应用系统资源及基础设施优化策略,制定实施策略及保障措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预期评价,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有效性。经过信息化优化方案的实施,银光公司正在朝着智能制造方向大步迈进,这也为企业的信息化规划和建设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5](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指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刘奕[6](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田野[7](2019)在《面向钢铁企业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在制造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迈向工业化和信息化相结合的“两化融合”道路,各企业都在不断提升生产制造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并应对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针对龙钢公司称重管理系统存在的称重效率低、人员投入多、作弊现象严重和数据回查难的问题,本文设计和开发了一种面向钢铁企业的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系统,旨在以信息化手段来提升龙钢公司的称重管理水平。首先,基于面向服务的系统设计理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S和B/S混合架构模式的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系统设计与开发的解决方案。其次,基于“三流统一”的智能称重需求分析理论,通过对系统业务流程的梳理与优化,确定了系统应当具备的功能和设计原则。并在此基础上,依据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的设计方法,对系统的总体结构和技术结构进行了设计,确定了系统的硬件部分、软件部分和数据库部分的功能要求,并采用PLC设备连接的方式以保证系统的高度可靠性和稳定性。最后,通过对系统功能模块界面的展示和运行后达到的经济效益的分析,验证了开发的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系统实现了龙钢公司称重业务从生产计划、进场、排队称重皮重、装卸物料、称重、结算到最终出厂的全过程的少人、无人化作业,达到了称重业务远程集中一体化管控和数据的自动流转与共享的目的,极大地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节省了投入成本,提升了企业称重效率和管理水平,为企业后续的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图56幅,表3个,参考文献69篇。
刘畅[8](2018)在《信息化提升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及实证研究》文中指出全球信息资源网络化的背景下,工业企业受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冲击,制造业受互联网经济的影响逐渐摒弃“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生产模式,向大规模定制生产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信息化为制造业企业带来信息技术及网络化管理,对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深入分析信息化提升创新能力的内在机理是增强企业进行信息化实践的信心,也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然要求。从总体来看,基于当前信息技术发展形势下,企业的信息化实践较多,有关两者关系的理论论述相对也较多,但信息化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及实证分析的相关研究仍有待完善。基于信息技术能够促进企业创新产出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揭示信息化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从价值链信息化的理论基础及企业创新能力内容出发,构建两者之间的机理模型。基于文献研究,选择研发设计信息化、生产制造信息化、销售信息化、供应链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及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的综合产出衡量指标分别作为本文信息化及企业创新能力的测度指标,利用面板数据的混合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此外,以海尔近5年的信息化发展实践作为案例,阐述海尔在提升企业技术、管理、制度创新方面的信息化举措及实现效果,以进一步论证两者之间的正向促进关系。本文通过数据模型和案例分析论证了信息化通过与价值链环节相结合,作用于企业的技术、管理及制度等方面的创新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为全面认识信息化和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我国企业开展信息化实践提供思路。
穆小超[9](2017)在《联通公司A子公司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文中指出2006年A公司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的重组对中国联通A子公司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尽管中国联通A子公司原有信息化系统一直在进行优化、改进以满足企业不断变化的需要,但在上述新形式的要求下,需以中国联通的信息化IT架构为指导,以中国联通A子公司的实际业务需求为依据,进行新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以适应中国联通A子公司新的组织架构。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理论思辨研究等方法对中国联通A子公司信息化建设策略进行研究,通过搜集、分析当前国内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现状,分析中国联通A子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利用软件成熟度模型理论和业务流程再造理论,针对联通公司A子公司信息化原系统存在的问题,从建立支撑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项目管理一体化体系;完善综合信息决策系统各模块的主要功能;搭建公司与联通集团信息化建设的集中平台和支撑方案;完善外部科研项目和内部科研项目的管理等方面提出联通公司A子公司信息化建设策略。并从信息化建设规划、建设资金投入、专业人才队伍、网络与信息安全处置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信息化建设保障措施。本文对中国联通A子公司的信息化建设策略进行研究,不仅在现实意义上有助于提升中国联通A子公司的信息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对通信行业的运营商和相关设计行业等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王守信,方天选,李丽萍,刘小平,刘增钢[10](2011)在《山西省“十二五”期间推进两化融合及发展软件服务业的战略研究 第一篇 山西省“十二五”期间推进两化融合的战略思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章由"山西省‘十二五’期间推进两化融合的战略思路研究"与"发展软件服务业促进山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研究"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既是独立的篇章,又有紧密的内在联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网络化仪表与企业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化仪表与企业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S黄金冶炼公司的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升级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依据 |
2.1 数字化工厂 |
2.2 精益管控理论 |
2.3 计算机仿真理论 |
3 S黄金冶炼公司冶炼工厂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公司情况简介 |
3.2 数字化冶炼工厂发展现状 |
3.3 存在问题 |
4 数字化工厂建设的思路与关键技术 |
4.1 数据采集技术 |
4.2 数据大脑智能运算技术 |
4.3 网络化智能控制智能决策技术 |
5 数字化工厂精益管控 |
5.1 精益管控框架的提出 |
5.2 精益管控平台的搭建 |
5.3 管理体系与人才培养规划 |
6 数字化工厂的模拟仿真 |
6.1 仿真优化技术的提出 |
6.2 仿真优化模型的建立 |
6.3 仿真的结果的说明 |
7 主要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成果结论 |
7.2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2)车辆自动化称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历程以及现状 |
1.2.1 国外发展沿革与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发展沿革与研究现状 |
1.2.3 对比分析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系统设计 |
2.1 问题分析与需求确定 |
2.1.1 问题分析 |
2.1.2 系统功能需求 |
2.1.3 系统运行需求 |
2.2 系统功能与业务设计 |
2.2.1 系统功能划分 |
2.2.2 自动化称重流程设计 |
2.2.3 系统防作弊措施 |
2.3 系统硬件架构 |
2.3.1 架构体系选定 |
2.3.2 系统硬件架构设计 |
2.3.3 系统设备布局设计 |
2.4 客户端软件架构设计 |
第三章 系统硬件配置 |
3.1 PLC选型与IO分配 |
3.1.1 PLC选型 |
3.1.2 PLC的IO分配 |
3.2 RFID读卡器选型与设置 |
3.3 称重仪表选型与设置 |
3.3.1 称重仪表选型 |
3.3.2 称重仪表设置 |
3.4 监控视频采集硬件选型与配置 |
3.5 语音控制器选型与配置 |
3.6 服务器称重数据远传至DCS硬件配置 |
3.7 其他硬件选定 |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1.1 数据库选用 |
4.1.2 数据库E_R图设计 |
4.1.3 数据库表设计 |
4.2 上位机管理软件设计 |
4.2.1 系统登录 |
4.2.2 系统状态监视 |
4.2.3 系统硬件设置 |
4.2.4 数据库设置 |
4.2.5 系统信息维护 |
4.2.6 称重数据查询与统计 |
4.3 上位机与PLC的 Fins TCP协议通信程序设计 |
4.3.1 PLC与上位机通信目的 |
4.3.2 Fins TCP协议简介 |
4.3.3 基于Fins TCP协议的通信实现 |
4.4 上位机与称重仪表的Ether Net/IP通信程序设计 |
4.4.1 Ethernet/IP通信建立 |
4.4.2 称重仪表数据输出格式 |
4.4.3 重量数据处理 |
4.5 上位机与RFID读卡器的RS485 通信设计 |
4.5.1 RS485通信建立 |
4.5.2 RFID卡号读取 |
4.6 监控视频信息采集 |
4.7 PLC程序设计 |
4.8 服务器称重数据远传至DCS软件设计 |
4.8.1 DCS系统与Modbus_RTU协议 |
4.8.2 数据远传方案 |
4.8.3 数据远传软件实现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徐州GH燃气公司调度信息化项目优化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主要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2.1 关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
2.2 关于信息化在城市燃气运营管理中应用的相关研究 |
2.3 关于项目管理理论与信息化系统项目管理的相关研究 |
2.4 文献述评 |
2.5 本章小结 |
3 徐州GH燃气公司调度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分析 |
3.1 GH燃气集团信息化建设简述 |
3.2 徐州GH燃气公司调度信息化建设简述 |
3.3 GH燃气集团信息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
3.4 徐州GH燃气公司调度信息化项目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徐州GH燃气公司调度信息化项目的优化设计与项目管理 |
4.1 优化的基本思想与原则 |
4.2 信息系统架构优化设计 |
4.3 任务目标与方案设计 |
4.4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与职能分工 |
4.5 调度信息化优化项目进度计划 |
4.6 本章小结 |
5 徐州GH燃气公司调度信息化优化项目方案应用效果预测 |
5.1 生产营运系统项目的优化应用与效果预测 |
5.2 客户服务系统项目的优化应用与效果预测 |
5.3 项目的系统对接与应用展望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局限性和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的内容及思路 |
1.2.1 研究的内容 |
1.2.2 研究的思路 |
1.2.3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 信息化及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概念 |
2.1.1 信息化概念 |
2.1.2 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内涵 |
2.1.3 国内外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研究现状 |
2.2 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相关理论 |
2.2.1 智能制造的内涵、现状及发展趋势 |
2.2.2 现代集成制造理论 |
2.2.3 企业架构理论 |
2.3 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整体优化的方法步骤 |
2.3.1 企业信息化整体方案的含义 |
2.3.2 企业信息化整体方案设计方法介绍 |
2.3.3 企业信息化整体方案优化步骤 |
第三章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
3.1 银光公司基本情况 |
3.1.1 银光公司概况 |
3.1.2 银光公司组织机构 |
3.2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 |
3.2.1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发展环境状况 |
3.2.2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应用现状 |
3.3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分析 |
3.3.1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在生产过程控制管理上的需求分析 |
3.3.2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在生产运行管理上的需求分析 |
3.3.3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在生产经营决策上的需求分析 |
第四章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优化研究 |
4.1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优化目标及原则 |
4.1.1 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 |
4.1.2 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化目标 |
4.1.3 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化原则 |
4.2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整体架构优化方案 |
4.2.1 信息系统整体架构及功能说明 |
4.2.2 生产管理信息化信息架构优化方案 |
4.3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管理集成优化方案 |
4.3.1 银光公司生产过程控制管理集成优化 |
4.3.2 银光公司生产运行管理集成优化 |
4.3.3 银光公司生产经营决策管理集成优化 |
4.4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核心业务流程优化 |
4.4.1 银光公司生产过程控制管理流程优化 |
4.4.2 银光公司生产运行管理流程优化 |
4.4.3 银光公司生产经营决策流程优化 |
4.5 银光公司信息资源优化方案 |
4.5.1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 |
4.5.2 信息资源优化方案 |
4.6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优化方案 |
4.6.1 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
4.6.2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的智能制造拓展 |
第五章 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的实施策略及保障措施 |
5.1 生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
5.1.1 阶段化实施策略 |
5.1.2 风险识别及规避措施 |
5.2 实施保障 |
5.2.1 组织保障 |
5.2.2 资金保障 |
5.2.3 制度保障 |
5.2.4 技术持续优化 |
5.3 实施效果评价 |
5.3.1 经济效益分析 |
5.3.2 社会效益分析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6)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7)面向钢铁企业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 |
1.2.1 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
1.2.2 国外钢铁企业信息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钢铁企业信息化研究现状 |
1.2.4 称重系统发展现状 |
1.3 龙钢公司称重系统发展现状 |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
2 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系统基础理论与技术 |
2.1 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系统简介 |
2.2 .NET开发技术 |
2.3 J2EE开发技术 |
2.4 XML概述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三流统一的智能称重系统需求分析 |
3.1 需求分析理论基础 |
3.2 系统目标需求分析 |
3.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3.1 业务流程梳理与优化 |
3.3.2 系统功能 |
3.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系统设计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1.1 系统设计原则及思路 |
4.1.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4.1.3 系统技术架构设计 |
4.2 系统硬件设计 |
4.2.1 系统硬件设备连接设计 |
4.2.2 门禁系统设计 |
4.2.3 汽车衡现场布局设计 |
4.2.4 业务制证管理 |
4.2.5 远程称重监控功能设计 |
4.2.6 网络链路设计 |
4.2.7 装卸货点 |
4.3 软件系统设计 |
4.3.1 业务流程与功能设计 |
4.3.2 防作弊设计 |
4.3.3 与其他系统接口 |
4.3.4 系统异常处理及应急预案设计 |
4.4 数据库设计 |
4.4.1 逻辑模型数据库设计 |
4.4.2 物理数据库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系统的实现 |
5.1 系统开发环境 |
5.1.1 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 |
5.1.2 中间件 |
5.1.3 开发工具 |
5.1.4 主机系统配置方案 |
5.2 系统功能实现 |
5.2.1 基础信息管理功能实现 |
5.2.2 称重管理功能实现 |
5.2.3 统计分析功能实现 |
5.2.4 系统维护管理功能实现 |
5.3 系统应用效果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致谢 |
(8)信息化提升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制造业面临的困境 |
1.1.2 信息技术革命 |
1.1.3 制造业升级亟需信息技术融合提升创新能力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图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
1.5 小结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
2.1 信息化相关概述 |
2.1.1 信息化概念综述 |
2.1.2 信息化相关内容概述 |
2.1.3 企业信息化测度指标 |
2.2 创新能力相关概述 |
2.2.1 企业创新综述 |
2.2.2 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
2.3 小结 |
第3章 信息化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 |
3.1 信息化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理论基础 |
3.1.1 信息化重塑价值链结构 |
3.1.2 信息高度集成的价值链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
3.2 信息化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模型 |
3.2.1 网络研发数字设计提高技术创新产出 |
3.2.2 生产数字化、柔性化提升技术、管理创新效率 |
3.2.3 集成管理突破信息瓶颈,丰富制度创新内容 |
3.2.4 销售环节网络化推动创新营销 |
3.3 小结 |
第4章 信息化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数据模型 |
4.1 研究方法 |
4.1.1 混合最小二乘估计模型(PLS) |
4.1.2 面板数据的主成分分析 |
4.2 研究假设及数据模型 |
4.2.1 假设模型 |
4.2.2 变量说明 |
4.2.3 混合回归数据模型 |
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4.3.1 描述性统计 |
4.3.2 主成分分析及变量相关性 |
4.3.3 混合模型结果与分析 |
4.3.4 单位根检验 |
4.4 小结 |
第5章 信息化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案例分析 |
5.1 信息技术集成的互联工厂提升海尔技术创新能力 |
5.1.1 网络化设计提升企业创新产出及研究开发能力 |
5.1.2 生产网络化、模块化,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
5.1.3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网络交易平台提升客户认可度 |
5.2 信息平台化战略激发海尔管理创新能力 |
5.2.1 信息管理系统完善管理方法 |
5.2.2 扁平化组织构建促进海尔管理组织创新 |
5.3 共创共赢网络化组织生态圈完善海尔制度创新 |
5.3.1 顺应市场需求建立人单合一模式 |
5.3.2 构建信息资源集成的透明化薪酬制度 |
5.4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联通公司A子公司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关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现状 |
1.3.2 国内关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现状 |
1.3.3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内容 |
第2章 企业信息化建设理论基础概述 |
2.1 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信息化 |
2.1.2 企业信息化 |
2.2 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理论 |
2.2.1 软件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理论(CMMI) |
2.2.2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BPR) |
第3章 联通公司A子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
3.1 原系统的基本情况 |
3.2 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
3.2.1 现有系统功能建设情况 |
3.2.2 系统设备建设现状 |
3.2.3 部门系统应用现状 |
3.2.4 现有专业人才现状 |
3.3 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3.3.1 信息化建设目标不明确 |
3.3.2 信息化业务流程杂乱无序 |
3.3.3 网络与信息安全程度较差 |
3.3.4 信息化人才队伍素质较低 |
3.3.5 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较少 |
第4章 联通公司A子公司信息化建设目标与策略 |
4.1 信息化建设目标 |
4.1.1 实现项目管理一体化 |
4.1.2 实现主要工作自动化 |
4.2 信息化体系优化策略 |
4.2.1 加强信息化建设的规划 |
4.2.2 优化信息模块流程设计 |
4.2.3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素质建设 |
4.2.4 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 |
第5章 联通公司A子公司信息化建设措施及效果 |
5.1 信息化建设策略的落实措施 |
5.1.1 建立网络和硬件基础平台 |
5.1.2 建立项目管理一体化体系 |
5.1.3 建立集中平台和支撑方案 |
5.1.4 建立科研项目的管理系统 |
5.1.5 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处置机制 |
5.2 基于BPR的部分主要业务系统再造 |
5.2.1 公文管理系统再造 |
5.2.2 日常办公系统再造 |
5.2.3 档案管理系统再造 |
5.2.4 人员信息系统再造 |
5.2.5 市场经营系统再造 |
5.2.6 资产管理系统再造 |
5.2.7 财务管理系统再造 |
5.3 信息化建设策略的效果评价 |
5.3.1 集中平台支撑方案实施的效果 |
5.3.2 办公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的效果 |
5.3.3 财务管理系统实施的效果 |
5.3.4 信息化业务流程管理改进的效果 |
5.3.5 公司运营管理效率改进的效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山西省“十二五”期间推进两化融合及发展软件服务业的战略研究 第一篇 山西省“十二五”期间推进两化融合的战略思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概论 |
1.1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概念 |
1.2 国内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背景情况 |
1.3 在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中实施两化融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
2 山西省两化融合现状分析 |
2.1 山西省第二产业的结构性问题 |
2.2“十一五”期间山西省主要产业实施两化融合所取得的成绩 |
2.2.1 大型制造业企业系统集成取得重大进展 |
2.2.2 通过产品创新改进原有工艺及管理创新大幅提高了企业效益 |
2.2.3 山西省的工业创新产品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2.2.4 提升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
2.2.5 取得了丰硕的专利、软件着作权等知识产权成果 |
2.2.6 信息化人才队伍逐步壮大 |
2.3 山西省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办公室在25年的企业信息化工作中起到了引导和支持的重要作用 |
2.3.1 采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
2.3.2 多种形式强化企业信息化意识扶持企业技术创新开发出一批应用软件 |
2.3.3 山西省电子信息办承担着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 (水平) 考试 |
2.3.4 组建了山西省电子信息应用专家委员会 |
2.4 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分析 |
2.4.1 项目资金多渠道投入缺乏统一管理 |
2.4.2 企业领导对信息化认识不深缺乏整体战略规划 |
2.4.3 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资金利用效率低 |
2.4.4 人力资源不足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 |
3“十二五”期间推进两化融合的思路 |
3.1 指导思想 |
3.2 基本原则 |
3.3 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 |
3.3.1 规划目标 |
3.3.2 主要任务 |
3.4 在全省八大支柱产业中的具体实现目标和任务[5, 8] |
3.4.1 冶金产业 |
3.4.2 煤炭产业[9-12] |
3.4.3 焦化产业 |
3.4.4 电力产业 |
3.4.5 装备制造业[14-19] |
3.4.6 煤化工产业 |
3.4.7 新型材料产业 |
3.4.8 食品产业 |
3.4.9 建材产业 |
3.5 对政府部门组织实施“两化融合”的建议 |
3.5.1 建立协调机构健全协调机制 |
3.5.2 抓好试点推广经验扩大示范效应 |
3.5.3 规范项目申报程序提高资金投入效率 |
3.5.4 发挥专家作用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
3.5.5 科学制定考核指标体系注重项目过程管理 |
3.5.6 树立榜样, 组织推广成功经验 |
3.6 推进山西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保障措施 |
3.6.1 加强组织领导, 统筹“两化融合”发展 |
3.6.2 制定优惠政策调动企业积极性 |
3.6.3 设立专项基金健全投融资激励机制 |
3.6.4 明确优先支持行业快速提升优势产业层次 |
3.6.5 提倡信息化工程外包服务解除企业后顾之忧 |
3.6.6 优化人才环境缓解人才资源匮乏局面 |
3.6.7 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形成两化融合多方合力 |
4 结束语 |
四、网络化仪表与企业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S黄金冶炼公司的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升级改造[D]. 刘树豪.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4)
- [2]车辆自动化称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D]. 孙学凯. 青岛大学, 2020(01)
- [3]徐州GH燃气公司调度信息化项目优化应用研究[D]. 张远.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4]银光公司生产管理信息化优化研究[D]. 张荣旋. 兰州大学, 2020(01)
- [5]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6]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7]面向钢铁企业无人值守智能称重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田野. 西安工程大学, 2019(02)
- [8]信息化提升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及实证研究[D]. 刘畅.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9]联通公司A子公司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D]. 穆小超. 北京理工大学, 2017(07)
- [10]山西省“十二五”期间推进两化融合及发展软件服务业的战略研究 第一篇 山西省“十二五”期间推进两化融合的战略思路研究[J]. 王守信,方天选,李丽萍,刘小平,刘增钢. 机械管理开发,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