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残疾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氧锻炼,振动训练,老年人,功能性适能
残疾者论文文献综述
杜稳定[1](2019)在《有氧结合振动训练对老年下肢残疾者功能性体适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功能性体适能是指身体心肺、肌肉系统及柔软素质和平衡素质的综合生理机能,除可以评价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发生障碍的程度,还可以反映老年人身体功能的衰退情况,是衡量老年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老年下肢残疾者作为一种特殊社会群体,传统的锻炼方式如慢跑和力量训练等存在较高的损伤风险。有氧运动可增强身体代谢能力,振动训练作为一种新型的锻炼方式,具有风险低、耐受性好、不受场地环境制约等优点,更适用于老年人,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市杨浦区30名老年下肢残疾者进行有氧结合振动训练干预,分析和比较有氧结合振动训练前后受试者功能性体适能的变化,旨在探讨为期24周的有氧结合振动训练对老年下肢残疾者功能性体适能的影响,为改善老年下肢残疾者功能性体适能状况以及选择合理的运动方式进行科学的锻炼,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证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共招募老年下肢残疾者42人,干预前对受试者进行基本情况问卷调查,排除运动禁忌者。将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30名老年下肢残疾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有氧结合振动组)、对照组(振动组)和空白组各10人。实验组通过四肢联动器械和振动平台进行有氧结合振动训练干预;对照组只进行振动训练干预;空白组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不变,干预持续24周、每周3次、每次45分钟。实验前后分别测试叁组受试者的30秒臂屈伸、30秒立坐、双手后勾、坐椅体前屈、8英尺立走、2min踏步等功能性体适能指标,将实验前后测试的数据在SPSS22.0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方法对实验组、对照组和控制组的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平均值±标准差(M±SD)来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心肺耐力方面:在2分钟原地踏步指标上,实验组较干预前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0.01),对照组干预后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05)但较干预前有改善的趋势,空白组干预前后则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实验组较对照组和无干预组都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空白组间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05)。(2)上肢力量方面:在30s臂屈伸指标上,实验组干预后呈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空白组较干预前虽有提高,但差异不具有显着性。组间比较:实验组较对照组和空白组都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空白组间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05)。(3)下肢力量方面:在30s立坐指标上,实验组较干预前呈极显着性差异(P<0.001);对照组较干预前也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空白组实验前后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实验组较空白组差异呈非常显着性(P<0.01),较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与空白组间差异也具有显着性(P<0.05)。(4)肢体柔韧方面:在双手后勾指标上,实验组和对照组较干预前虽有提高,但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05),空白组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甚至该项指标略有下降趋势。叁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在坐椅体前屈指标上,实验组较干预前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也呈显着性(P<0.05),空白组测试前后的差异不具显着性(P>0.05)。组间比较:实验组较对照组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较空白组差异呈极显着性(P<0.001),对照组较空白组也有显着性差异(P<0.05)。(5)行走及动态平衡方面:在8英尺立走指标上,实验组较干预前有极显着性差异(P<0.001)。对照组较干预前有显着差异(P<0.05),空白组前后差异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实验组较对照组呈显着性差异(P<0.05),较空白组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0.01),对照组较空白组差异也具有显着性(P<0.05)。研究结论:(1)实验组受试者2min踏步数值都有显着优化,对心肺耐力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说明有氧结合振动训练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老年下肢残疾者的心肺耐力素质。(2)实验组受试者的上肢力量干预效果强与对照组和空白组,表明有氧结合振动训练可以增强其上肢力量。(3)实验组受试者下肢力量干预效果较对照组提升更多,表明有氧结合振动训练比单纯振动训练更益于增强下肢力量。(4)实验组坐椅体前屈数值都得到相当大的提升,对下肢柔韧素质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说明有氧结合振动训练有助于改善老年下肢残疾者的下肢柔韧素质。(5)干预后叁组的双手后勾无差异性,表明本研究有氧结合振动训练方案对老年下肢残疾者上肢柔韧性的干预效果不大。(6)实验组和对照组受试者的行走速度和动态平衡能力都有提升,但有氧结合振动训练较单纯振动对老年下肢残疾者行走速度和动态平衡的干预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孙媛媛,王志亮[2](2019)在《面向视觉残疾者的室内空间无障碍助行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帮助视觉残疾者独立行走,提出面向视觉残疾者的室内空间无障碍助行系统设计方法。室内空间与设施助行系统设计包括合理的空间、简化的流线、铺地引导与盲道、连续的扶手。根据无障碍电子助行系统整体功能,以TMS320DM642为核心,设计视频解码器,利用视频解码芯片TVP5150PBS对接收到的空间图像信息进行解码,使结果以数字信号形式输出。采用型号为TLV320AIC23BPW的音频处理芯片设计音频处理器,将该芯片与DM642端口相连接,可完成系统音频高效导入。根据软件程序加载流程,设计数字信号处理模块图像声音映射方案,达到图像与音频之间有效转换的目的,实现室内空间无障碍电子助行系统设计。由实验结果可知,该系统最高助行效率可达到87%,可有效帮助视觉残疾者独立行走。(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郑宏,鞠康[3](2018)在《严重精神障碍残疾者“医院-社区一体化”职业康复规范化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作为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的创新项目,长宁区组建多学科服务团队介入严重精神障碍残疾者"医院-社区一体化"职业康复服务。目的分析严重精神障碍残疾者"医院-社区一体化"职业康复规范化建设的实施状况。方法从团队组织、服务路径、培训模块、日常运作等方面阐述规范化建设运行状况,评价规范康复率、肇事肇祸率、满意度等指标完成情况。结果长宁区初步形成了由政府部门及街镇提供社会支持,由专业机构和高校提供技术支撑、由多学科服务团队提供专业干预和指导,由社会组织和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医院-社区一体化"职业康复规范化建设模式。这一模式为严重精神障碍残疾者建立了职业康复路径和培训模块,提供了职业康复训练、精神健康社会服务、心理疏导为一体的综合干预。截至2017年累计接受服务的严重精神障碍残疾者62例,2016—2017年年均服务人次数2 124例次,严重精神障碍残疾者抽样满意度从96.7%(60/62例次)提高至99.3%(142/143例次),家属抽样满意度从95.1%(78/82例次)提高至98.6%(140/142例次),年均规范康复率为99.5%(4 227/4 248例次),年均疾病复发率和再住院率为4.8%(3/62),肇事肇祸事件发生率为0。结论长宁区开展的"医院-社区一体化"职业康复规范化建设一定程度上补充了现有体系中对严重精神障碍残疾者及其家属的服务,满足了多元康复需求,推进辅助性就业,为完善相关服务提供了政策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8年35期)
邵洁冰[4](2018)在《城市精神残疾者康复模式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社会经济的不断繁荣和发展中,社会竞争的压力不断地加大,精神健康保障机制滞后,患有精神疾病甚至导致精神残疾的人群数量不断增加。精神疾病病情反复且情绪不定,不仅会给家人及朋友带来心理上的负担,也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所以涉及精神残疾一类的社会相关问题,已在全球引起重视。治疗精神疾病不仅仅要通过吃药、住院治疗等缓解其症状,更重要的是出院治疗结束回归社会、回归家庭之后的继续康复问题。现有的精神残疾康复研究及实践中,主要有精神残疾者的机构康复、家庭康复以及社区康复这叁大康复治疗模式。本篇论文运用社会工作相关原理,如优势视角理论、赋权增能理论及社会支持理论,以现有的精神残疾相关政策及学术研究为基础,立足于西安市精神残疾现状,根据在西安市L区某康复机构的机构调查及与精神残疾者家属面对面访谈情况,结合本土化特点,整合各康复模式之优劣,旨在精神残疾者能力视角下探索出一套综合性的、针对城市精神残疾者的康复治疗模式。本文中所提出的精神残疾综合性康复治疗模式,包含针对不同残疾程度而选择的康复治疗管理模式、精神残疾康复的干预方法以及精神残疾者的“后续康复”介入叁方面构成的一套治疗模式。该模式从合理治疗及管理不同残疾程度的精神残疾者,到由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社工实务理论基础上开展辅助性康复治疗干预,直至最后帮助精神残疾者重回正常的家庭及社会生活,达到全面康复的目标。不同于以往仅聚焦于精神残疾者康复的某一阶段或某一单一模式,综合性康复治疗模式涵盖精神残疾者康复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形成一整套完整且全面的康复系统模式而非康复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6-01)
杨德洪,吴雪萍,闻一鸣,孟杰[5](2018)在《坐位低频全身振动训练对老年下肢残疾者肌肉力量及行走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坐位低频全身振动训练(WBVT)对老年下肢残疾者肌肉力量及行走能力的影响。方法募集上海市杨浦区殷行街道自愿报名的老年下肢残疾者20例(因外伤致残,残疾等级为42~44),其中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66.6±4.8)岁,所有受试者接受每周3 d共计8周的WBVT,比较训练前后受试者膝关节屈、伸肌肌力、6分钟步行测试(6 MWT)、10米行走测试(10 MWT)和计时起立-行走(TUG)测试结果。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训练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受试者皆顺利完成振动训练及测量,无缺失及不适、不安全情况发生。受试者WBVT训练后相比训练前膝关节屈肌肌力[(39.36±16.09)vs(37.37±16.12)Nm]、伸肌肌力[(58.18±21.31)vs(56.49±21.69)Nm]增高,TUG[(7.73±2.17)vs(9.70±2.22)s]和10 MWT[(7.51±2.26)vs(7.86±2.30)s]水平降低,6 MWT[(438.74±125.10)vs(401.99±114.08)m]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周坐位低频WBVT可明显提高老年下肢残疾者膝关节屈、伸肌肌力,显着改善行走平衡能力和提高速度。(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关小芳,邓咏梅[6](2018)在《下肢残疾者裤装结构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下肢残疾者对裤装审美、功能和款式3方面需求设计出3种裤装款式,通过对3种款式外观、紧固件、合体程度、松紧程度等方面的评价优选出评分最高的裤装进行样衣制作。根据裤装样衣的宽松度、审美感、功能性、款式的评价,总结改进下肢残疾者裤装结构。结果表明,对裤装的结构形式、紧固件的选择、合体度的设计和面料性能的选择进行改进,既满足下肢残疾者对功能性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美观性需求。(本文来源于《天津纺织科技》期刊2018年01期)
李霞,刘彦琦[7](2017)在《精智残疾者在成年监护程序启动中的权利保障》一文中研究指出成年人被法院宣告"监护"后,本人的行为能力将被完全或部分剥夺,自此本人对所有事务的决定权由监护人来替代行使,本人丧失自我决定权这一基本人权。故监护的启动对本人影响重大,应慎之又慎。中国是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的签署国,但就成年监护启动程序而言,还存在着对本人程序权利保障不足、宣告认定依据混乱、本人救济途径缺失、裁判结果公开等诸多不足,极易造成监护启动程序中侵害本人权益现象的出现。未来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监护部分立法应废除民事诉讼法对诉权的限制,明确剥夺行为能力的裁判依据,引入法官综合独立判断机制,增设定期审查制度,判决结果采匿名制度。(本文来源于《中华女子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8](2017)在《芝麻开门:让视力残疾者重见光明的黑科技eSight3》一文中研究指出未来,科技或许能让每个人都拥有平等欣赏世界的权利。135年前,一岁半的海伦·凯勒在急性脑炎中失去了光明。之后的岁月里,她再也没能够亲眼见到这个彩色的世界。她曾经幻想拥有叁天光明,凝视身边那些重要的人,欣赏那些回环在脑海中的风景。她或许没有想到,135年后的今天,一部分盲人终于有机会在有生之年看到这个美丽新世界。前段时间Facebook上疯狂地传播着一则视频。视频重现了一场15年前的婚礼,从鲜花到宾客,再到每一个细节,都和当年一模一样。新郎名叫安德鲁,是一个盲人,他一出生便因"斯塔加特病"(黄色斑点状眼底合并黄斑变性)而几乎失去了全部视力,从此以后他看到的世界只是模糊的轮廓。(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7年13期)
段佳宾[9](2017)在《人本中心模式提升残疾人自我价值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残疾人数量庞大,如何提升残疾人的自我价值感,进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人本中心模式为指导,采用个案工作方法对一名自我价值感极低的轻微智力残疾人进行专业介入,探索人本中心模式对提高残疾人自我价值感的介入效果与适用性,为完善相关的干预实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在人本中心模式的指导下,结合影响自我价值感的因素,着重从如下四个方面改变案主的消极状态,提高自我价值感。第一,在纠正偏差认知方面,帮助案主了解先天因素难以改变,肯定已经学会的生活技能,发现自身的优点,表达渴望发展兴趣的想法。由此,案主能够正视自己,开始转变自己一无是处的想法。第二,在建立良好关系方面,促进案主与家人、组员及社区居民的良性互动,增进案主与他人的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情感支持。介入后,案主能主动与人沟通,在互动中获得乐趣与自信。第叁,在感受自身价值方面,帮助案主意识到自身能力与价值,在发展兴趣与助人的过程中提高自我价值感。经过这个阶段,案主改变了自己“无价值”的低落状态,变得积极自信了。最后,在重新评价自我方面,通过借助外界积极评价、案主自身进步的反馈及自我价值强化,引导案主积极评价自我。此时的案主,已经完全认识到自己的变化,充满自信,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肯定了自身的优点与价值,获得了较高的自我价值感。通过总结发现,人本中心模式以当事人为中心及“正常化”的角色定位在提高残疾人自我价值感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人本中心模式缺乏明确的步骤指导,直接运用于实务有一定的难度,只有把握人本中心的核心理念,结合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灵活开展工作,才能取得较佳成效。(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李晓蔚[10](2017)在《社会工作介入轻度肢体残疾者就业服务的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残疾人就业不仅关乎到残疾人自身权利的实现,更是促进社会和谐、公平的重要方面。因此分析残疾人就业所面临的问题,并探索残疾人就业服务的对策,使适合就业、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都能实现就业,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成都市Y社区轻度肢体残疾者就业促进项目为例,旨在通过对项目全程回顾与总结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工作研究方法,研究社会工作介入轻度肢体残疾者就业服务的模式和具体实现方法。研究以优势视角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和增能理论为依据,综合运用文献检索、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等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在充分了解残疾人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后,制定了服务对象就业心理准备、职业技能提升和就业安置叁阶段的社会工作服务计划。拟通过社会工作小组、社区方法的介入,全面提升残疾人就业自信心、工作适应性、社会适应性方面的就业能力。再通过相关资源的协调与整合,以此构建残疾人的就业支持网络,最终协助服务对象就业。研究结果表明:为轻度肢体残疾人提供社会工作服务,协助其就业的成效是明显的;以小组工作、社区方法提升残疾人就业意识和技能的途径具有较强可行性和针对性;以"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为导引,在协助服务对象实现就业的同时,提升社会适应、参与能力,为他们长期适应工作、社会的环境,并实现自尊、自重、自立、自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7-05-01)
残疾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帮助视觉残疾者独立行走,提出面向视觉残疾者的室内空间无障碍助行系统设计方法。室内空间与设施助行系统设计包括合理的空间、简化的流线、铺地引导与盲道、连续的扶手。根据无障碍电子助行系统整体功能,以TMS320DM642为核心,设计视频解码器,利用视频解码芯片TVP5150PBS对接收到的空间图像信息进行解码,使结果以数字信号形式输出。采用型号为TLV320AIC23BPW的音频处理芯片设计音频处理器,将该芯片与DM642端口相连接,可完成系统音频高效导入。根据软件程序加载流程,设计数字信号处理模块图像声音映射方案,达到图像与音频之间有效转换的目的,实现室内空间无障碍电子助行系统设计。由实验结果可知,该系统最高助行效率可达到87%,可有效帮助视觉残疾者独立行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残疾者论文参考文献
[1].杜稳定.有氧结合振动训练对老年下肢残疾者功能性体适能的影响[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孙媛媛,王志亮.面向视觉残疾者的室内空间无障碍助行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9
[3].郑宏,鞠康.严重精神障碍残疾者“医院-社区一体化”职业康复规范化建设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
[4].邵洁冰.城市精神残疾者康复模式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8
[5].杨德洪,吴雪萍,闻一鸣,孟杰.坐位低频全身振动训练对老年下肢残疾者肌肉力量及行走能力的影响[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8
[6].关小芳,邓咏梅.下肢残疾者裤装结构设计研究[J].天津纺织科技.2018
[7].李霞,刘彦琦.精智残疾者在成年监护程序启动中的权利保障[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7
[8]..芝麻开门:让视力残疾者重见光明的黑科技eSight3[J].人人健康.2017
[9].段佳宾.人本中心模式提升残疾人自我价值感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10].李晓蔚.社会工作介入轻度肢体残疾者就业服务的实践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