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应允许学生入学后选择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应允许学生入学后选择专业

一、中职校应允许学生入学后再选择专业(论文文献综述)

徐梦然[1](2021)在《西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音乐专业教学研究 ——以三所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吴俊峰[2](2021)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职生心理健康管理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职学生面临的学习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加上社会对中职学生的过低评价和中职学生因为长期学习成绩较差而形成的自卑心理,使他们心理问题越来越严峻。目前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心理疾病的发现和矫正,但是对问题的过分关注并没有使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重点关注中职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帮助他们准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重塑自信,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为中职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实现就业打下基础。本文以广东省M中职学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开展M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心理品质和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现状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中职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学习兴趣下降、个性自责自卑、人际敏感焦虑、职业素养偏低。另外,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但各维度发展并不一致,中职学生发展最好的三项分别是超越维度的信念与希望品质、节制维度的宽容和谦虚品质,发展最差的是认知维度的创造力品质、人际维度的领导力品质和勇敢维度的真诚品质。与全国高中生常模相比,中职生在认知、公正、节制维度高于全国高中生,而在勇敢、人际、超越维度低于全国高中生。相关分析表明,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与专业满意度、人际支持、学校对其积极心理品质的关注程度、积极心理品质均存在显着性负相关;中职学生自杀想法与人际支持、积极心理品质水平之间存在显着性负相关,说明中职生获得的人际支持程度和积极心理品质水平对自杀想法的产生有影响,且人际支持越多,积极心理品质水平越高,越不会产生自杀想法;中职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与人际支持、学校对其积极心理品质的关注程度存在显着性正相关。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存在专职管理机构缺失、管理者专业素养不足、管理内容片面等特点。影响M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和积极品质发展有学校、社会、家庭、学生自身四个方面的因素。本文以积极心理学理论和人本管理理论为指导,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探讨了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的提升策略:成立心理健康管理中心,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分级管理体系,实施分层管理;完善管理内容,开展积极心理管理,包括创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档案、营造积极心理环境、强化心理调节技能训练、加强积极心理品质的开发和训练以及对影响中职学生生心理健康的风险因子进行主动识别和积极管控等;构建积极支持系统等对策建议。

李诗琪[3](2020)在《陕西艺术类中职学校与当地民间艺术的融合研究》文中认为

靳亚东[4](2020)在《翻转课堂模式在中职教学的应用研究 ——以《植物及生态基础》课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教育部[5](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认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张玉婷[6](2020)在《西南联大的研究生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离乱纷杂的环境下仍然保持着一流的教育水准、自由的学术风气及坚毅的民族精神,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赞誉其“物质上得不了,精神上了不得”。作为民国研究院所的中坚力量,西南联大继承和发扬了此前就颇具名望的清华、北大、南开三所高等学府的兴学传统,形成了研究生教育特色,培育出了众多闻名中外的专家学者,为中华民族储存了抗战建国的力量。西南联大的研究生教育模式不仅成为民国高级人才培育的典范,也为当今的高等教育提供了极富价值的案例参考。因此,本文以西南联大的研究生教育为研究对象,力求对其形成基础、管理体系及培养过程等进行系统、深入研究,探究其特色和教育价值。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第一,回溯西南联大研究生教育体系形成的背景。通过对组成西南联大的三所学校在合校前各自研究生教育的历史沿革和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溯源,以对联大建校时研究生教育的背景有一个基础性的把握。第二,梳理西南联大研究生的管理体系。从组织结构、招考选拔、奖励资助体系、科研经费和留学交流等方面对西南联大的研究生管理情况作出系统的阐释,力求明晰研究生的组织管理情形。第三,剖析西南联大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在培养模式上,联大构成了联合一体下的院所独立培养体系,形成了以“教学科研型”为培养导向的学、教、研一体化培养模式;在课程与教学上,教师结合个人研究和前沿理论开设了数量不多但内容精深的课程,并将研究生参与学术报告、学术演讲及专题讨论作为主要教学方式,兼顾中、西学的研究方法;在学生的研究训练上,文、理、工、法、商各科结合着学科发展、国家需要和地域资源,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方向;在师生互动上,教师与研究生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关系,并在学习和生活上都给予了学生热心真切的指导与关照。第四,阐述西南联大研究生的培养成效与教育局限。从研究生的毕业去向看,学生大都进入大学或研究所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推动着学术理论和学科体系的发展,并养成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优秀的做人品质。虽然联大的研究生教育成绩斐然,但战争的环境、西方移植的教学模式,以及西南联大以本科为人才培养重心的教育取向,也使得当时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受到了许多限制。最后,基于前文的分析,对西南联大研究生教育的特点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分析其教育颇具成效的原因,以为当前的研究生教育提供借鉴。

王哲[7](2020)在《国立第六中学研究(1937-1945)》文中指出在民族危亡的历史背景下,国立六中的建校过程充满艰辛,是中华民族苦难历史的缩影。国立六中的建校史是一部苦难师生的流亡史,充满浓重的战时色彩。“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流亡学生纷纷涌入关内平津等地,此为流亡学生之嚆矢。迨至“七七”事变爆发后,平津陷入日军敌手,华北危急,大量中等学校学生南下流亡,迁至后方地区安置。山东部分中等学校师生在教育厅及教职员的带领下,南下迁至河南赊旗镇,成立山东省联合中学(即国立第六中学前身)。在这之后,国立六中先后落脚河南、湖北,后转经陕西,最后到达绵阳,流亡师生们在此度过余下的战时时光。国立六中的建校也是充满生机的历史,为国育才的教育理念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国立六中落户四川绵阳之后,开始其战时教育新阶段。以国立六中为代表的国立中学团体确立起校务会议决策机制,学校教职员以民主协商的方式参与到国立中学的管理过程中。国立六中的教职员在战前便有密切的联系,或是求学时期的同学关系,或是任职一校或机关的同事关系,或是师生关系。教职员之间错综复杂而又密切的人际关系网络,形成一个坚实的战前山东教育界团体力量,坚守其教育宗旨。救亡与启蒙,成为国立六中教学中的两个主要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看到以民族国家复兴为主流叙事的附加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过程中,教职员所强调的民族危亡意识。与此同时,启蒙课程和教育并未缺失。教员在课程中将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冶于一炉,而难解难分。学生仍然能够在贷金中保证其人格上的独立,而担负其工作后的偿还责任。贷金意在培育人才,不失国家保育人才之美意,非为养成徒劳寄生之辈。学校为保障学生享受贷金之利而与教育部几番博弈,试图为学生争取到最大的利益。学校成为保障师生利益的法团,而向国家争取最大利益。在医疗活动中,国家强调学生身体的健康,是以为国效劳为目的,强调对于学生身体的规训和使用。健康的体魄与国家的强盛结合起来,身体成为国家富强的重要保障。与国家的目的不同,国立六中教职员关注学生身体各方面,尽量保障学生的生活和健康。六中强调对于乡梓父老请托和诺言的践行,是出于一种为人父母的感同身受。国立六中教员既是学生求学路上的指路明灯,又是他们生活上的保姆。在国立六中所藏图书中,既藏有有关党化教育的着作,也收藏其他类型的着作。国立六中师生阅读世界之丰富,而这种多元开放自由的阅读条件,开阔师生眼界,有利于其自由主义品格的养成。在国立六中的校园纪念日活动中,学校当局对于南京国民政府纪念日秩序的遵循和安排,将政治纪念活动楔入学校教育秩序之中,这也是意识形态教育活动中的一部分。在国立六中的纪念实践中,校园虽然有相关的纪念活动,但与社会上的纪念相比,其纪念日数目、纪念活动范围等规模都大大缩小。教育对于政治侵入存在一定抵制,而强调其相对独立自主的自由主义教育空间。此外,从党团冲突和学生参军等问题上看到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往往夹杂在党团、民族大义问题之中。教育支配党团和党团支配教育之间的冲突,学生往往成为这些冲突的牺牲品而被推到前台,其背后是行政当局与党团代表之间的利益博弈。抗战时期,中学生是参军的主力,而研究一直受到忽略。与以往对于抗战时期学生参军的颂扬不同,从国立六中学生参军活动中看到,参军成为部分贫穷学生的出路所在,有助于纾解其所面对的困境。国立六中的生存和发展与地方社会密切相关,国立六中在遵照国家政策而带动地方教育复兴的同时,也在服务地方社会的互动中寻求生存空间。国立六中因其国立身份,既是地方教育发展的引擎,又成为拦阻与地方社会融合的隔断。国立六中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地方社会原有的自治秩序,而呼求新的管理方式的出现。在一些经济利益上,国立六中与地方社会产生角逐。面对民族国家要求与自身秉持的自由主义教育之间的冲突,国立六中是民族危机下孕育出的产物,但在其内核仍然是自由主义的教育理念。国立六中面对强势国家意志的管制,并没有展开激烈的对抗,而是将国家的意志创造性的转化成其发展的资源和凭借。民族主义的确进入国立六中,但已不再是原有的状态,而是得到消解。战前,山东教育界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而培育起一批秉持自由主义教育理念的教职员群体,这一群体成为战时国立六中教职员群体的基干力量。在国立六中教职员的保育之下,自由主义之花并未夭折,反得欣欣向荣之象。国立六中在抗战时期培育几千名学生,有很多学生成长为各行业的优秀人才,为海峡两岸的发展和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王家好[8](2020)在《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路径研究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文中认为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将各级各类教育进行深化改革,向着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现代化教育努力。然而高中阶段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上存在严重不均衡。尤其是在集中表现“老、少、边、山、穷”的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落后且不均衡的问题严重。由此,从“让职业教育成为带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的角度思考:在国内高中阶段普职融通政策支持和国内外普职融通实践支持的背景下,如何将高中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发挥合力作用;如何带动国家最边境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发挥国家教育整体发展的木桶效应;如何以普职融通为契机带动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构建民族地区边境县普职融通的路径。研究致力于在我国高中阶段双轨制的框架下,基于新教育公平理论和协同学理论,探寻构建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普职融通发展路径。具体来说是采用混合研究法,将文献研究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研究路线为:第一,通过查阅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相关政策文件、论文资料,了解民族地区边境县在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总体情况;第二,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县为例开展实地调研,对广西边境县的教育部门相关领导、当地高中阶段的普高和中职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开展访谈,对当地中职和普高学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当地高中阶段普职融通开展情况,提出问题并做出归因分析。第三,搜集国内外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理论与实践经验,选取英国,日本,江苏,浙江温州第21中学,宁波北仑中学五个案例进行进一步分析。第四,结合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普职融通整体情况、广西实地调研分析结果和选取的国内外高中阶段普职融通开展经验,构建适配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的特色普职融通路径。本研究由以下七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理论基础以及研究设计。研究背景缘起于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教育落后和普职融通对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国内外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界定了普职融通、民族地区边境县、县域中职教育的概念,确定了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教育文献法,设计了普职融通访谈提纲,编制并检验了普职融通学生问卷。第二部分,普职融通——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教育探索新方向。主要阐述在民族地区边境县开展普职融通的意义,包括呈现高中阶段开展普职融通的政策和实践依据,进一步分析在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开展普职融通发展方向、发展水平和发展规模上的前景,最后概述了民族地区边境县在高中阶段开展普职融通面临的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保障机制上的挑战。第三部分,政策与实践——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举措。从政策支持和实践举措两个方面了解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普职融通开展情况,对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云南、广西9个省、自治区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政策文件和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对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教育和普职融通的关注很少,且形式单一,多为综合中学形式。第四部分,调研与分析——广西边境县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现状。详细调研广西A、B边境县教育局、学校、教师的做法和对普职融通的理解,以及当地学生对于开展普职融通的评价,得出边境县普高和中职学校曾经尝试开展的借普高办中职、综合中学形式的普职融通未取得成功,边境县教师关注学生未来发展认可普职融通但难以采取实际行动,边境县学生对普职融通需求较大的现状。第五部分,问题与原因——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分析。基于对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普职融通开展在政策与实践上的了解,和广西2县调研资料,分析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普职融通出现的问题,表现在普职融通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对象单一和不贴切学生需求的问题,普职融通教学内容上缺乏教材与普职融通教育意识较弱的问题,以及普职融通保障机制上缺乏顶层设计的推进方案和普职学校未达成深度合作协议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得出民族地边境县对普职融通理念认识不到位、普职融通改革条件复杂、忽视普职融通长远综合效益、缺乏普职融通系统规划、脱离学生发展需求和缺失特色发展路径的规划的原因。第六部分,经验与启示——国内外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借鉴。研究对英国,日本,江苏,浙江温州第21中学,宁波北仑中学在高中阶段普职融通开展经验进行呈现,总结国内外高中阶段普职融通微观或中观层面的亮点做法。第七部分,定位与构建——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实现路径。基于新教育公平和协同学理论的支撑,利用现有资源因地制宜的制定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普职融通方案,注重学生整体发展和地区特色发展的路径,在政策、培养目标、办学方式、课程、工作组和宣传上进行定位。最后对构建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路径提出建议,从地方教育职能部门到具体实施的教师进行规划,加强政府行为,重视学校行为,保障教师行为。研究通过增加路径的可操作性,明确各个层面的任务和分工,促进边境县政府发挥顶层设计的根基作用,边境学校发挥策划保障的主导作用,边境教师发挥教学开展的主体作用。

陈仙[9](2020)在《基于创客教育的中职UG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创客教育是最近几年兴起的新教学理念,该理念倡导造物,鼓励分享,以培养学习者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UG是Unigraphics NX的简称,是一款适用于产品设计与加工的软件,中职UG课程是一门面向机械类专业开设的设计软件应用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完成基础的零件建模。目前,中职UG课程的教学以学生的技能训练为主,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度不高,在中小学课程中基于创客教育培养学习者创新意识和能力方面的教学改革广泛且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在中职校的应用范围不广。本研究分析了国内外创客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教学理论,在学者们先前提出的系列创客教学法基础上,结合中职UG课程教学和中职学生的特点,完善了创客教学的环节,包括启发(Inspire)—思考(Think)—学习(Learn)—创作(Create)—分享(Share)—评价(Evaluate)六个核心教学环节,并命名为ITLCSE创客教学法,同时倡导“用以致学”的学习理念,帮助学生在操作练习时不仅要“会做”“敢做”,更让其学会“创新做”。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调查研究以及实证研究。首先,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创客教育在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现状及其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其次,采用调查研究法调查现有教学方式在UG课程教学的问题及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情况,并分析困境与原因。继而,阐述创客教育与中职UG课程融合方法,在分析教学资源、创客教育空间、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有关条件及相关教学元素后,在现有创客教学法的基础上进行完善,整合“ITLCSE创客教学法”,设计适用于中职UG课程对应的教学流程。最后,以UG课程第三模块的《实体建模》内容开展为期两个多月的教学实践,在实验班试用“ITLCSE创客教学法”开展教学,并与采用其他教学方法的其他班级进行比较,通过收集学生填写的《威廉斯创造力测验量表》前后测试表,学生作品和第三方评价表,蓝墨云班课系统记录的课堂过程数据及课后对教师、学生的访谈,分析两个班级学生专业技能与创新意识提升情况,以此验证应用“ITLCSE创客教学法”的创客式UG课堂的教学效果。经过实践,结果表明“ITLCSE创客教学法”在中职UG课程的应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和专业实践能力,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张德荣[10](2020)在《中职生自主管理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研究 ——以江苏省D中等职业学校为例》文中提出互联网+、工业4.0的新时代,学生管理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教育者管理观念的转变、管理方法的革新和管理模式的优化上。中职生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并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外,更需要规划人生、自我控制等方面的自主管理能力。学生自主管理是对学生组织和学生本人充分授权,从而激发学生组织和个人学习、生活、交往、工作自觉性和创造性的管理方式。自主管理充分注重中职学生的潜能的发挥与个性的张扬,注重中职学生的个人目标与中职校培养目标的统一。本文的研究通过分析目前中职生自主管理的现状,结合人本主义理论、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维克托.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从理论层面进行梳理和分析自主管理的现状并提出改进策略。本文研究选取中职生自主管理现状及对策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江苏省D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主管理的实际情况调查,主要分析了师生对自主管理的认识和学生自我认知、自主学习、交往、生活、情绪、时间等维度的自主管理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职生自主管理中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即管理者观念落后;管理方法陈旧,未形成教育合力;组织架构和制度不够系统、不够明晰;中职生自主管理能力欠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制约中职生自主管理水平的因素有外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学校环境、社区环境、家庭环境属于外部制约因素,而中职生自身素质、自主管理意识与能力则属于内部因素。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等进行研究。前期主要采用文献法进行资源信息积累、梳理和充分的理论分析,为后续深度研究奠定基础。中后期主要围绕江苏省D中等职业学校自主管理情况对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资料进行科学量化分析并进行分类整理。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其专业化的五条对策,即改变管理理念,发挥学生管理的主体性;改善管理方法,激发自主管理潜能;完善管理制度;保障中职生自主管理;家校合作、校企合作,形成自主管理合力;提升中职生素质,激发中职生自主管理潜能。学生自主管理要通过机制完善、人格培育、过程渗透、情感润泽等途径加以促进,通过行为激励、榜样示范、同伴互助、自我省察等方式加以内化,坚持他律与自律相结合、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凸显人本关怀,为学生提供价值引导和行为导向,寻求管理中效率逻辑与情感逻辑的动态平衡,达到知行合一、情理交融的管理育人效果。

二、中职校应允许学生入学后再选择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职校应允许学生入学后再选择专业(论文提纲范文)

(2)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职生心理健康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教育部关于加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要求
        (二)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管理需要积极心理学的介入
        (三)个人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持续关注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述评
    四、概念界定
        (一)中职生
        (二)积极心理品质
        (三)心理健康
        (四)心理健康管理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调查研究法
        (三)观察法
第一章 中职生心理健康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积极心理学理论
        (一)积极心理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二)积极心理学理论与中职生心理健康管理的关系
    二、人本管理理论
        (一)人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二)人本管理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关系
        (三)人本管理理论与中职生心理健康管理的关系
第二章 广东省M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对象
        (二)问卷设计
        (三)访谈设计
    二、调查实施
        (一)对象的抽取与人口学特征
        (二)施测与数据处理
    三、调查结果
        (一)人口学差异
        (二)描述性统计结果和相关性分析
第三章 广东省M中职学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中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学习兴趣匮乏,学习动机较弱
        (二)个性自责自卑,缺乏恒心和毅力
        (三)人际交往敏感焦虑,主动交往意识较差
        (四)职业素养提升缓慢,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二、中职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原因
        (二)社会原因
        (三)家庭原因
        (四)学生自身原因
第四章 中职生心理健康管理提升策略与建议
    一、成立心理健康管理中心,完善管理机制
        (一)设置不同功能机构,明确各自职责
        (二)组建专业团队,提升管理者管理意识和能力
        (三)完善监督和评价机制,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二、建立分级管理体系,对不同对象实行分层管理
        (一)面向全体学生的初级预防体系
        (二)针对有心理问题倾向学生的二级预防体系
        (三)针对严重心理和行为异常学生的三级预防体系
    三、开展积极心理管理,完善管理内容
        (一)创建中职生心理档案
        (二)创设有利条件,营造积极心理环境
        (三)加强学生心理问题调适,强化心理调节技能训练
        (四)激发学生潜能,开发和培养中职生积极心理品质
        (五)防微杜渐,加强对心理健康风险因子的识别与干预
    四、家校社区联动,构建促进中职生心理健康的积极支持系统
        (一)开展专业兴趣活动,提升专业满意度
        (二)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升社会支持度
        (三)加强家校沟通,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四)加强社区管理,营造和谐社区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一)着作
        (二)期刊
        (三)学位论文
        (四)其他
    二、外文文献
附录1 中职生积极心理品质问卷
附录2 中职生心理健康状态问卷
附录3 中职生人际支持现状及积极心理品质被关注度问卷
附录4 学校心理健康管理访谈提纲1:(学校心理老师和班主任)
附录5 学校心理健康管理访谈提纲2:(学校领导)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西南联大的研究生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历史认识的需要
        (二)现实改革的需要
    二、文献综述
        (一)文献资料
        (二)研究述评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价值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价值
    四、核心概念
        (一)研究生教育
        (二)研究生培养模式
    五、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一章 西南联大研究生教育形成的基础
    第一节 抗战前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发展
        一、清朝末期研究生教育的萌芽
        二、民国初年研究生教育的起步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
    第二节 西南联大建校前三校的研究生教育
        一、国立北京大学的研究生教育
        二、国立清华大学的研究生教育
        三、私立南开大学的研究生教育
        四、三校培养模式的特点小结
第二章 西南联大的研究生管理体系
    第一节 三足分立的教育组织机构
    第二节 严格要求的学生招考选拔
        一、高标准的专业分组招生考试
        二、高质量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源
    第三节 鼓励研学的奖励资助体系
    第四节 政府与社会的科研经费支持
    第五节 公费择优的留学交流管理
第三章 西南联大的研究生培养过程
    第一节 培养模式
        一、联大一体下的各院所独立培养体系
        二、以科研为导向的“学、教、研”一体模式
    第二节 课程教学
        一、各专业教师自定开设的课程科目
        二、联系前沿并融汇西学的教学内容
        三、由通至专且本硕衔接的课程体系
        四、重视学术讨论和报告的教学方式
        五、欧美教材与外语授课的普遍应用
    第三节 科学研究
        一、注重国学文化的文科
        二、因时制宜的理、工科
        三、结合社会实际的法科
        四、联系战时经济的商科
    第四节 师生互动
        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严谨求真的学术指导
        三、热心真切的人生关照
        四、学术救国的价值追求
第四章 西南联大的研究生培养成效与局限
    第一节 学生毕业及三校复员
        一、研究生的毕业或离校去向
        二、联大解散后三校研究生教育体系的恢复
    第二节 教育成效
        一、推进学术理论的深化与创造
        二、引领学科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三、塑造学子的治学方向与品质
    第三节 教育局限
        一、战争环境对科研条件的约束
        二、西方教学模式的移植缺陷
        三、有限的研究生培养规模
第五章 西南联大研究生教育的特点总结
    第一节 科研为主与精化课程的教研体系
    第二节 自由包容与多元导引的教学理念
    第三节 融会中西与紧跟前沿的国际化教育
    第四节 联系国情与结合地域的研究训练
    第五节 德学并重与言传身教的教师指导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国立第六中学研究(1937-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本文框架、创新点及不足
第一章 民族危机与联校自保:行政运作探析
    第一节 国立六中流亡简史
    第二节 国立中学校务会议研究
    第三节 国立六中行政办事人员考察
    第四节 国立六中德阳分校裁并问题研究
    小结
第二章 民族情感与教育团体:教职员关系网络研究
    第一节 同乡: 国立六中教职员的地缘关系
    第二节 同学: 国立六中教员间关系之一
    第三节 同事/师生: 国立六中教员间关系之二
    第四节 同事/师生: 国立六中教员与职员关系
    小结
第三章 启蒙与救亡: 国立六中教学主题探析
    第一节 国立六中教科书荒及其应对
    第二节 启蒙教育: 国立六中的人文和科学教育
    第三节 救亡教育: 国立六中的战时教育色彩
    小结
第四章 贷金、卫生、阅读: 生活史视野下的国立六中师生
    第一节 国家扶持与人格独立: 贷金与学生生活
    第二节 为国保育与视若己出: 国立六中师生健康
    第三节 党化教育与自由阅读: 国立六中阅读世界
    小结
第五章 政治意志与教育实践: 以党团冲突和校园纪念为例
    第一节 党团冲突与教育统合: “校党团合一
    第二节 国立六中的中共组织力量
    第三节 国家纪念与教育秩序: 校园中的纪念日
    小结
第六章 报效国家与纾解困境: 国立六中参军问题研究
    第一节 抗战时期关于青年学生从军问题的讨论
    第二节 “从军运动”前的学生参军情况
    第三节 从军运动的兴起及发展
    第四节 从军运动的余音
    小结
第七章 国家襁褓与地方引擎: 国立六中与地方社会
    第一节 政策管道与文化代表: 地方中的“国家”和“大学”
    第二节 地方引擎: 国立六中与地方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挟校自重: 与地方社会的冲突
    小结
结语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交缠下的战时教育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路径研究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1.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教育落后
        2.普职融通对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广西边境县高中阶段教育未找到合适的普职融通路径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1.国内关于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研究
        2.国外关于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研究
        3.研究述评
    (四)核心概念界定
        1.普职融通
        2.民族地区边境县
        3.县域中职教育
    (五)理论基础
        1.新教育公平理论
        2.协同学理论
    (六)研究方法与设计
        1.研究思路
        2.研究对象
        3.研究方法
        4.研究工具
一、普职融通——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教育探索新方向
    (一)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推行依据
        1.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政策支持
        2.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实践支持
    (二)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发展前景
        1.发展方向——助力民族地区边境县有限普、职资源的整合
        2.发展水平——推动国家层面普、职教育协调发展
        3.发展规模——促进民族地区边境县区域整体特色发展
    (三)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普职融通面临的挑战
        1.构建以人为本的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普职融通培养目标的挑战
        2.创建本土化的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普职融通教学内容的挑战
        3.搭建健全的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普职融通保障机制的挑战
二、政策与实践——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举措
    (一)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政策支持
        1.有普职融通政策的边境县地区
        2.无普职融通政策的边境县地区
        3.小结
    (二)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实践举措
        1.借普高办中职
        2.普职共存综合中学
        3.小结
三、调研与分析——广西边境县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现状
    (一)广西边境县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情况
        1.广西边境县高中阶段学校概况
        2.广西边境县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体验
    (二)广西边境县高中阶段普职融通调研情况
        1.广西边境县高中阶段学校层面普职融通的开展
        2.广西边境县高中阶段教师层面普职融通的认识
        3.广西边境县高中阶段学生层面普职融通的评价
        4.小结
四、问题与原因——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分析
    (一)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普职融通存在的问题
        1.普职融通培养目标层面
        2.普职融通教学内容层面
        3.普职融通保障机制层面
    (二)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普职融通原因分析
        1.对普职融通理念认识不到位
        2.普职融通改革的基础环境复杂
        3.忽视普职融通的长远综合效益
        4.缺乏系统的普职融通规划
        5.脱离学生普职融通的发展需求
        6.未能结合地区特色进行普职融通路径规划
五、经验与启示——国内外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借鉴
    (一)国外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借鉴
        1.英国高中普职融通情况
        2.日本高中阶段普职融通情况
        3.小结
    (二)国内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借鉴
        1.江苏综合高中普职融通开展亮点
        2.温州市第21中学普职融通开展亮点
        3.宁波北仑中学普职融通开展亮点
        4.小结
六、定位与构建——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实现路径
    (一)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普职融通路径定位
        1.系统全面制定普职融通的政策支持
        2.全程兼顾组建普职融通的工作小组
        3.全员参与规划普职融通的培养目标
        4.因地制宜开创独立且融通的办学方式
        5.联合资源开发多重需求的普职融通课程
        6.广泛深入开展普职融通的政策宣传
    (二)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普职融通路径构建
        1.边境县政府发挥普职融通顶层设计的根基作用
        2.边境县学校发挥普职融通策划推进的主导作用
        3.边境县教师发挥普职融通教学开发的主体作用
七、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件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9)基于创客教育的中职UG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研究述评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研究的目的
        2.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1.研究思路
        2.论文框架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创客教育
        2.ITLCSE创客教学法
        3.创客式UG课程
        4.“用以致学”的学法理念
    (二)相关理论基础
        1.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
        2.创新教育理论
        3.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4.布鲁姆的教育“三评价论”
三、中职UG课程教学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现状、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中职UG课程教学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现状的问卷调查
        1.注重技能训练,忽略创新思维培养
        2.解决问题思维固化,缺乏探索精神
        3.学生喜欢新事物,乐于接受挑战
        4.软件操作演示效率低,学生掌握情况不乐观
    (二)中职UG课程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面临的困境
        1.学生手机依赖性强,作业完成不理想
        2.教学活动单一,学生合作意识不强
        3.教学内容陈旧,学生不愿探索
        4.学生容易自我满足,创新意识薄弱
    (三)中职UG课堂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不足的原因分析
        1.学生自控成效差,手机管理缺方法
        2.教学过程单调,难以促成合作
        3.教学内容情境性弱,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
        4.教学评价单一,学生缺乏创新的动机
    (四)创客教育与中职UG课程教学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四、中职UG课程创新意识培养的创客教学设计
    (一)创客教育与中职UG课程教学融合的条件
        1.挖掘开放性教学资源,提供创造基础
        2.建立教学创客空间,营造实践创新氛围
        3.设计情境性任务,做学创乐一体化
        4.丰富教学活动,激发创新潜能
    (二)创客教育与中职UG课程融合的教学要素分析
        1.教学对象特征分析,借助优势促参与
        2.教学目标多元化,提升技能促创新
        3.教学方法有技巧,注重引导促探索
        4.教学评价重过程,重视过程促反馈
    (三)中职UG课程创新意识培养的创客教学方法与流程
        1.现有的创客教学法
        2.ITLCSE创客教学法与教学流程
五、中职UG课程创新意识培养的创客教学实践
    (一)教学实践的前期准备
        1.教学实践思路
        2.实验对象选取
        3.实验目的与变量设计
        4.实验流程
        5.实验内容
    (二)教学实践案例
        1.实验班的教学实施
        2.对照班的教学实施
    (三)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1.数据收集方法
        2.实验班教学前后对比分析
        3.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4.师生访谈情况分析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之处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在校中职生UG课程学习及创新意识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 中职UG课程教学及学生创新意识现状访谈提纲(教师版)
    附录3 威廉斯创造性倾向测试表
    附录4 UG课程教学课后调查问卷
    附录5 企业人员部分评价反馈
    附录6 学生考核作品展
    附录7 课后访谈提纲
    附录8 UG命令应用测试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10)中职生自主管理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研究 ——以江苏省D中等职业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
        1.2.2 国内文献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中职生自主管理的基本内涵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中职生
        2.1.2 自主管理
        2.1.3 中职生自主管理
    2.2 中职生自主管理的基本内涵
        2.2.1 自主管理是基于信任的民主管理
        2.2.2 自主管理是自我完善的行为管理
        2.2.3 自主管理是充分授权的动态管理
    2.3 中职生自主管理的具体意义
        2.3.1 提升中职生核心素养
        2.3.2 构建良好学习环境
        2.3.3 激发中职生的自信心、责任感、幸福感
    2.4 中职生自主管理的理论基础
        2.4.1 人本主义理论
        2.4.2 期望理论
第3章 中职生自主管理现状调查
    3.1 江苏省D中等职业学校概况
        3.1.1 总体情况简介
        3.1.2 管理情况与制度建设简介
    3.2 调查设计
        3.2.1 调查目的
        3.2.2 调查内容
        3.2.3 调查对象
        3.2.4 调查方法
    3.3 调查结果
        3.3.1 师生对自主管理的认识
        3.3.2 学生自我认知情况
        3.3.3 学习自主管理情况
        3.3.4 交往活动自主管理情况
        3.3.5 情绪自主管理情况
        3.3.6 生活自主管理情况
        3.3.7 时间自主管理情况
第4章 中职生自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中职生自主管理存在的问题
        4.1.1 管理理念层面: 因循守旧重管轻育
        4.1.2 管理实践层面: 方法滞后合力不足
        4.1.3 管理机制层面: 组织不健全制度不完善
        4.1.4 管理对象层面: 自主管理能力欠佳
    4.2 中职生自主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4.2.1 囿于传统管理思想
        4.2.2 管理方法缺乏创新
        4.2.3 管理机制保障不力
        4.2.4 学生自主管理意识与能力弱
第5章 改进中职生自主管理的途径与策略
    5.1 改变管理观念,发挥学生管理的主体性
        5.1.1 提供自主管理的平台,改变管理方式
        5.1.2 提高学生德育活动、学习行为的参与度
    5.2 改善管理方法,激发自主管理潜能
        5.2.1 提高学生班级管理、实训管理的参与度
        5.2.2 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参与度
    5.3 完善管理制度,保障学生自主管理
        5.3.1 激活管理机制,指导学生开展自主管理
        5.3.2 以激励措施引导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
    5.4 多方合作,形成自主管理合力
        5.4.1 家校合作,指导学生开展自主管理
        5.4.2 校企合作,引导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
        5.4.3 校内合作,促进学生自主管理
    5.5 提升学生素质,激发自主管理潜能
        5.5.1 明确人生方向,激发自主管理意识
        5.5.2 加强时间管理,规范自主管理行为
        5.5.3 加强情绪管理,培养积极向上品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中职校应允许学生入学后再选择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 [1]西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音乐专业教学研究 ——以三所学校为例[D]. 徐梦然. 西藏大学, 2021
  • [2]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职生心理健康管理策略研究[D]. 吴俊峰.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3]陕西艺术类中职学校与当地民间艺术的融合研究[D]. 李诗琪.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4]翻转课堂模式在中职教学的应用研究 ——以《植物及生态基础》课为例[D]. 靳亚东. 西北师范大学, 2020
  • [5]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6]西南联大的研究生教育研究[D]. 张玉婷. 云南师范大学, 2020(12)
  • [7]国立第六中学研究(1937-1945)[D]. 王哲. 山东大学, 2020(09)
  • [8]民族地区边境县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路径研究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D]. 王家好.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9]基于创客教育的中职UG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D]. 陈仙.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10]中职生自主管理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研究 ——以江苏省D中等职业学校为例[D]. 张德荣. 扬州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中等职业学校应允许学生入学后选择专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