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地方产业网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客户端,地方广电,媒体融合
地方产业网络论文文献综述
徐超[1](2019)在《地方广电新媒体:“新闻+服务+产业”打造强势主流网络平台——以嘉兴广电“禾点点”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年来,通过整合集团内部资源、强化政务和民生服务、拓展智慧产业,"禾点点"大力推进"新闻+服务+产业"融媒体平台新模式,成为嘉兴本地影响力最大的主流新媒体平台。受益于"禾点点"的快速崛起,嘉兴市广播电视集团负责该平台运营的嘉兴广电报社(嘉兴人网)扭转了过去亏损乃至"活不下去"的不利局面,迅速扭亏为盈,到目前已连续叁年实现收入较大幅度增长。(本文来源于《电视指南》期刊2019年19期)
李冠青,李成友,王希希[2](2019)在《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投向及有效性分析——基于产业网络效应视角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城投债作为地方债的代理变量,在考虑了产业网络效应基础上,采用2009—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债务资金不同产业投向的有效性。结果表明:(1)债务资金投向不同产业所带来的产业拉动效应不同;(2)交通运输、建筑等基础建设类行业及金融、卫生等具有较强网络效应的行业投资更能带动实际产出增长;(3)分样本回归发现,东部地区房地产、卫生、文体等第叁产业拉动效应较为显着,中部地区制造、建筑等第二产业拉动效应较为显着,西部地区农、林、牧、渔业拉动效应较为显着,东、中、西部呈现叁次产业梯次布局。文章认为地方债可成为地方政府拉动实体经济的财政手段,但其有效性取决于是否投向相宜的产业、地区。(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期刊2019年05期)
贺林波,邓书彬,李赛君[3](2019)在《地方政府产业扶贫:合作质量与网络结构——基于自我中心网的理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方政府主导,企业、科研院所和农户等主体共同参与产业扶贫对实现产业兴旺有重要意义,如何提高产业扶贫过程中的合作质量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基于自我中心网理论,选取地方政府产业扶贫合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区分为自由型、引导型和强制型等叁种合作类型,进而探究地方政府产业扶贫合作过程中网络结构对合作质量的影响方式。研究发现,互动频率、非零关系与合作质量正相关,互惠关系和内聚程度与合作质量的关系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华东经济管理》期刊2019年06期)
曹贤忠,曾刚[4](2018)在《基于全球—地方视角的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网络效率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上海高新技术产业为案例,从全球、地方、全球—地方等不同空间层面探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创新网络效率差异。结果表明:企业创新网络的空间尺度可划分为全球、本国、本市、全球—地方4类,且本国创新网络创新效率最高,其次是全球—地方创新网络,本市创新网络和全球创新网络创新效率相对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网络效率受到产业特性与空间距离的综合影响,上海各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网络效率差异显着。(本文来源于《软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何金廖,黄贤金,司月芳[5](2018)在《产业集群的地方嵌入与全球生产网络链接——以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全球生产网络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法,再现了上海创意产业集群在地方—区域—全球叁个不同地理维度的产业链接网络结构和联系强度,运用叁角坐标法分别考察上海创意产业在劳动力市场、外部供给、消费市场、合作关系四个产业链环节的地方嵌入性和全球链接性,探讨学习和创新网络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首先,上海创意产业集群在各个产业链环节都表现出很强的地方黏性,尤其是在地方劳动力市场方面,上海创意产业集群的地方嵌入性最为显着。其次,上海创意产业集群的外部链接存在异质性,其中技术类创意部门与文化类创意部门在劳动力市场、消费市场和合作关系等方面均表现出较大差异,本文从知识分化视角出发对以上异质性进行了解释。最后,总结了上海创意产业集群全球生产网络的基本特征及其地方—全球互动关系,为揭示中国大都市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地方嵌入和全球网络形成机理提供了详实的案例分析。(本文来源于《地理研究》期刊2018年07期)
陶锋,杨文婷,孙大卫[6](2018)在《地方产业集群、全球生产网络与企业生产率——基于双重网络嵌入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开放经济体系下,地方生产网络的培育和发展与全球生产网络的演变密切相连。文章拓展"地方集群-全球通道"模型,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检验双重网络嵌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生产网络对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依赖于企业嵌入全球生产网络的程度。由于国内外市场经济发育程度的差异,产业集聚不利于纯内销企业的生产率增长,但有利于经常出口型企业的生产率增长。双重网络嵌入效果还依赖于地区市场化进程和行业异质性。文章结论提示,国家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的"双链融合"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本文来源于《国际经贸探索》期刊2018年05期)
王秋玉,尚勇敏,刘刚,曾刚[7](2018)在《跨国并购对全球—地方创新网络演化的作用研究——以中国工程机械产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借助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合作专利数据和实地调研,采取社会网络分析、核密度分析等方法,探讨并购前后全球—地方创新网络的演化及实现机制。研究表明:跨国并购之后,国有和民营企业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企业通过学习和共享被并企业的知识和人才使内部资源不断增加,合作建立的合资企业因汇聚双方的创新资源也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重要的创新源泉,集团内合作数量的增加导致创新网络呈现出等级性和"小世界"特征;科技资源不均匀空间分布驱使企业主体在更远尺度寻找合作伙伴,导致企业垂直合作网络不断向全球延伸,但水平自主创新合作却仍以国家尺度为主。(本文来源于《经济地理》期刊2018年02期)
刘小娟,金环[8](2018)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网络宣传对策——以沈阳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不再单单满足于物质消费,而且逐步追求文化消费。本文在经过对现代大数据分析以后,了解沈阳地方文化发展的现状,对于沈阳地方文化在发展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改善文化设施的建设、改善地方文化环境、提高对地方文化的宣传这几方面的建议,进一步提高在沈阳经济发展中地方文化所占据的地位。(本文来源于《数码世界》期刊2018年02期)
曹贤忠,曾刚[9](2017)在《基于全球—地方视角的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网络效率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创新效率是指企业在创新活动过程中将创新投入转化为创新产出的一种能力,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其中狭义上创新效率指企业将新产品投入市场的能力(Freeman and Soete,1997),而广义上创新效率包括新产品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投放到市场能力两个方面(Ahuja and Lampert,2001)。由于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合作创新(Chesbrough,2003),因而近年来关于创新合作网络的创新效率评估受到(本文来源于《“四个自信”:新起点、新思想、新作为——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17年度)》期刊2017-12-26)
曹贤忠[10](2017)在《基于全球—地方视角的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网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全球范围内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机构等创新主体之间的知识、技术流动和创新合作日益增多,企业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开展创新合作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经济学家通常将技术创新看作是企业层面的创新行为,而地理学家则更加关心区域创新效率和企业创新的影响因子。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本土创新(territorial innovation)"视角解释企业的创新活动和创新效率,也有许多学者从"外部创新(external innovation)"视角解释企业创新合作的影响因子。关于创新网络的影响因子和最佳空间尺度成为学界争议较大的难题。本文以上海高新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将高新技术产业界定为主要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检测,或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研发、生产、经营等科技与创新活动,R&D投入强度不低于5%的制造业和技术服务行业,并分为生物医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四类。综合运用上海市科委高科技企业年报系统数据库、上海市高技术产业联盟建设数据、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库、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工业企业调查数据、展讯通信等高新技术企业访谈数据等数据刻画了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网络的基本特征,并根据企业创新合作伙伴所在区域的不同,将样本企业分为全球、本国、本市和全球-地方四类。借助于社会网络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数据包络分析等方法,对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网络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全球-地方创新网络是新时期企业创新结网的必然。以全球生产网络、全球价值(商品)链为核心研究内容的曼彻斯特学派学者主要倡导企业创新网络建设中,全球联系占据主导地位;而以地方产业集群、区域创新系统等为代表的"新区域主义(newregionalism)"学派,主要以北欧经济地理学者为主,他们则主要倡导企业创新网络建设中,本地联系占据主导地位。实际上,企业如果过于强调全球联系,则会造成"水土不服"现象,如果过于强调本地联系,则会造成"过度根植性(embeddedness)"、"区域锁定(regionallock-in)"等问题。因此,全球-地方创新网络建设是新时期企业创新结网的必然。(2)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网络基本特征。创新网络主要包括水平和垂直结网两种形式,其中水平结网是指联合发明专利网络和产业联盟网络,垂直结网是指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开展创新合作形成的创新网络。第一,发明专利网络结构特征。上海55.7%的高新技术企业会通过申请专利的方式开展创新活动,其中34%的企业与其他机构联合开展专利申请。大学、科研机构、企业是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网络的主要主体,其中企业占比83.71%、大学和科研机构分别占比8.61%和6.75%、行业协会等其他主体仅占0.93%。发明专利创新网络的网络密度为0.468,低于0.5,表明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网络间节点联系紧密度总体还不高,创新合作水平仍有待进一步加强。网络中心势为3.47%,表明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网络一些核心节点发挥了重要作用。发明专利网络呈现出以"上海—北京—广州—重庆"为核心的"菱形"结构,在上海市内以浦东新区、闵行区等为主,在国内其他城市以北京、南通、广州、重庆、深圳、武汉、杭州、苏州、嘉兴、西安等为主,在海外以台湾、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或地区为主。第二,产业链垂直结网特征。垂直结网主要表现为与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结网,供应商与客户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国内采购原材料,并以国内客户为主,海外扩张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2350家样本企业中,90.10%的企业供应商来自于国内,82.09%的企业客户来自于国内。第叁,产业联盟网络结构特征。大学、科研机构、企业是上海高新技术产业联盟网络的主要主体,其中企业占比63.62%、大学和科研机构分别占比14.93%和18.55%、行业协会等其他主体占2.9%,相较于发明专利创新网络,联盟网络中科研机构的重要性显着上升。产业联盟网络的网络密度为0.104,远远低于0.5,联盟网络间节点联系紧密度总体较低,联盟各成员间合作水平提升空间巨大。网络中心势为0.33%,表明上海高新技术产业联盟网络重心不稳,一些核心节点尚未形成。上海高新技术产业联盟网络合作伙伴位于上海市内的最多,共有547家,占总量的92.6%,44家分布在国内其他城市,占总量的7.4%,没有海外合作伙伴。(3)企业发展阶段、企业规模和企业影响力是创新网络形成的主要因子。基于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及企业创新网络调查数据,总结发现企业创新网络主要受到所在区域制度安排、空间区位条件、企业规模、企业所有制类型、企业发展阶段、企业影响力、企业对其他创新主体的桥接能力等七大因子的影响。通过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案例分析发现,企业发展阶段、企业规模和企业影响力是创新网络形成的主要因子,且为正向促进作用,企业的人均工业总产值水平、主营业务收入和企业销售收入占行业总收入比重贡献较大。(4)本国和全球-地方创新网络的创新效率相对较高。从投入-产出视角构建了由企业研发人员与资金投入、专利产出、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产出构成的创新效率指标体系。结果显示,本国创新网络创新效率最高,其次是全球-地方创新网络,本市创新网络和全球创新网络创新效率相对较低。通过不同空间尺度的创新网络效率总结发现,研发资金和研发人员高投入的区域,全球、本国、本市和全球-地方创新网络创新效率均达到相对最优水平;研发资金投入高、研发人员投入低的区域,本国创新网络达到相对最优,本市、全球与全球-地方创新网络创新效率总体效率不高;研发资金投入低、研发人员投入高的区域,全球、全球-地方和本国创新网络效率相对较高,本市创新网络效率相对较低;研发资金和研发人员投入低的区域,全球-地方和全球创新网络效率相对较高,本国和本市创新网络效率相对较低。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和贡献有:(1)构建了包含全球、全国、全市以及全球-地方相互联系的创新网络分析框架;(2)上海本地创新网络的主体为企业,综合影响力超过六成,企业发展阶段、企业规模和企业影响力对创新网络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产业创新联盟是其重要组织方式;(3)从不同空间尺度对整个创新网络系统的贡献来看,国家尺度创新绩效最佳,上海、北京、广州、重庆等国内中心城市发挥着关键节点和枢纽作用。展望未来,建议发挥企业在创新网络主体作用,重视全国创新网络建设也就成为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战术选择。(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地方产业网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将城投债作为地方债的代理变量,在考虑了产业网络效应基础上,采用2009—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债务资金不同产业投向的有效性。结果表明:(1)债务资金投向不同产业所带来的产业拉动效应不同;(2)交通运输、建筑等基础建设类行业及金融、卫生等具有较强网络效应的行业投资更能带动实际产出增长;(3)分样本回归发现,东部地区房地产、卫生、文体等第叁产业拉动效应较为显着,中部地区制造、建筑等第二产业拉动效应较为显着,西部地区农、林、牧、渔业拉动效应较为显着,东、中、西部呈现叁次产业梯次布局。文章认为地方债可成为地方政府拉动实体经济的财政手段,但其有效性取决于是否投向相宜的产业、地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方产业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1].徐超.地方广电新媒体:“新闻+服务+产业”打造强势主流网络平台——以嘉兴广电“禾点点”为例[J].电视指南.2019
[2].李冠青,李成友,王希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投向及有效性分析——基于产业网络效应视角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9
[3].贺林波,邓书彬,李赛君.地方政府产业扶贫:合作质量与网络结构——基于自我中心网的理论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19
[4].曹贤忠,曾刚.基于全球—地方视角的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网络效率探讨[J].软科学.2018
[5].何金廖,黄贤金,司月芳.产业集群的地方嵌入与全球生产网络链接——以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8
[6].陶锋,杨文婷,孙大卫.地方产业集群、全球生产网络与企业生产率——基于双重网络嵌入视角[J].国际经贸探索.2018
[7].王秋玉,尚勇敏,刘刚,曾刚.跨国并购对全球—地方创新网络演化的作用研究——以中国工程机械产业为例[J].经济地理.2018
[8].刘小娟,金环.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网络宣传对策——以沈阳市为例[J].数码世界.2018
[9].曹贤忠,曾刚.基于全球—地方视角的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网络效率比较分析[C].“四个自信”:新起点、新思想、新作为——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17年度).2017
[10].曹贤忠.基于全球—地方视角的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网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