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积累论文_张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氮积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植被,细菌,生物量,氮素,滨海,冬小麦。

氮积累论文文献综述

张超[1](2019)在《稀土镧和铈对东北大豆荚果干物质和氮积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作者以东北特有的大豆东农42、东农47和东农52为试验材料,选用盆栽方式种植,在苗期和开花期分别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LaCl3、CeCl3和LaCl3+CeCl3溶液,研究初荚至成熟期稀土镧和铈对大豆荚果干物质和氮积累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LaCl3、CeCl3和LaCl3+CeCl3溶液均可促进大豆成熟后荚果干物质含量和氮积累量,稀土的种类和喷施浓度对大豆荚果干物质含量和氮积累量有影响,且存在品种间的差异性。大豆荚果氮积累趋势与大豆荚果干物质积累趋势一致,基本呈现"S"型增长,大豆东农42、东农47和东农52分别在60 mg/L CeCl3溶液、30 mg/L CeCl3溶液和30 mg/L CeCl3溶液处理下达最大。(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10期)

李强,武文明,彭晨,王世济[2](2019)在《增施氮肥对玉米植株氮积累量和器官氮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玉米品种隆平206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不同器官氮素吸收积累量、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夏玉米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不同器官氮含量、氮积累量和干物质量显着提高;施氮量高于300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含量和干物质积累量不再显着增加。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产量显着增加,不同处理较对照产量提高30.7%~104.3%;施肥量达225 kg/hm~2后,产量无显着增加;氮肥施用量与产量存在线性加平台的关系。氮肥用量提高,氮素偏生产力显着下降,较对照下降34.7%~70.9%。(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9期)

杨封科,何宝林,张国平,张立功,高应平[3](2019)在《膜下秸秆还田添加腐解剂对旱地土壤碳氮积累及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索全膜双垄膜下秸秆还田添加腐解剂对旱地耕层土壤碳氮积累及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2015-2017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庄浪试验站,实施了以常规种植(CP)、常规种植+秸秆还田(CP_S)、常规种植+秸秆还田+腐解剂(CP_(SD))、全膜双垄种植(FMRF)、全膜双垄种植+秸秆还田(FMRF_S)和全膜双垄种植+秸秆还田+腐解剂(FMRF_(SD))为处理的田间定位试验。测定了耕层0~30 cm土壤有机质(SOM)、土壤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和速效氮(AN)、速效磷(AP)、速效钾(AK)、土壤容重(BD)和土壤pH,计算了耕层秸秆固存率(CSE)和碳氮积累量。结果表明,FMRF_(SD)通过改善水热环境协同秸秆微生物腐解剂生产增效作用,加速了还田秸秆腐解与养分释放,产生的有机物抵消了土壤有机氮矿化损失,释放的养分补充了作物生长对土壤养分的消耗;改善后的水热肥条件又促进作物旺盛生长,使更多的有机物(落叶、根茬)回归土壤,从而显着促进了耕层SOC和TN的积累、提高了土壤TN、TP、TK和AN、AP、AK的含量,尤其是显着提高AP和AK的含量(P<0.05)。与CP比,FMRF_(SD) 3年累计固存了41.17%的秸秆碳,耕层年均增加SOC和TN贮量0.79 mg C·hm~(-2)和0.04 mg N·hm~(-2);使耕层TN、TP、TK和AN、AP、AK含量提高了0.05、0.03、3.05 g·kg~(-1)和10.80、8.90、101.50 mg·kg~(-1),相应地增加了6.87%、6.94%、15.28%、10.24%、56.69%、55.34%。同时,FMRF_(SD)使土壤BD和pH值分别降低了3.9%和0.2%。土壤碳氮贮量、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增加以及土壤BD和pH值的降低,增加了土壤供肥能力、改善了土壤结构和性状,从而显着提高了肥力。因此,FMRF_(SD)是适合当地的最有效的农田碳氮库土壤肥力管理模式。(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吴亚鹏,贺利,王洋洋,刘北城,王永华[4](2019)在《冬小麦生物量及氮积累量的植被指数动态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遥感技术实时监测小麦生长状况,依据监测结果适时促控,可提高产量。本研究以高产小麦品种周麦27为试验材料,在不同试验地点设置了水氮耦合的大田试验,筛选出了适宜监测冬小麦地上部氮积累量和生物量的植被指数,并构建了不同产量水平下优选植被指数的动态模型。结果表明,(1)不同的水氮耦合模式显着影响小麦冠层光谱变化,在350~700nm和750~900nm表现相反的反应特征;(2)对2个农学生长指标反应敏感且兼容性好的植被指数主要有修正型红边比率(mRER)、土壤调整植被指数[SAVI(825,735)]、红边叶绿素指数(CI_(red-edge))和归一化差异光谱指数(NDSI),其与产量间相关性较好的时期为拔节至灌浆中期;(3)双Logistic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植被指数的动态变化,高产和超高产水平下拟合精度较高(R~2>0.82),而低产水平下相对较低(R~2=0.608~0.736)。比较而言,CI_(red-edge)和SAVI (825, 735)用于评价小麦长势较为适宜。研究结果对作物因地定产、以苗管理、分类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原亚琦,孙敏,林文,高志强,张锦朝[5](2019)在《旱地麦田夏覆盖和磷肥调控对小麦籽粒碳氮积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覆盖保水增产但会降低籽粒含氮量问题,以休闲期深翻后全覆盖、半覆盖和不覆盖(对照)为主区,以播前配施磷肥(P2O5) 75(低磷,LP),135(中磷,MP),180 kg/hm~2(高磷,HP)为副区,在山西省南部开展试验,以期为该地区旱地小麦提供产量与品质同步提升的耕作栽培技术。结果表明,与不覆盖相比,夏覆盖播种期土壤蓄水量显着提高,达27. 47~43. 09 mm,休闲期蓄水效率显着提高,达7. 51%~11. 79%,且全覆盖显着高于半覆盖;夏覆盖配施磷肥有利于增加花前土壤蓄水量,降低开花期土壤蓄水量,全覆盖配施135 kg/hm~2磷肥幅度最大;同等磷肥条件下,夏覆盖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7%~51%和18%~29%,全覆盖产量高于半覆盖;全覆盖条件下,135 kg/hm~2磷肥可促进灌浆初期和中期籽粒淀粉积累、灌浆初期蛋白质积累;夏覆盖配施135 kg/hm~2磷肥成熟期籽粒的淀粉含量、淀粉和蛋白质产量提高,但籽粒蛋白质含量降低,且全覆盖高于半覆盖,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反。此外,旱地麦田夏覆盖配施磷肥条件下,籽粒产量与播种期、返青期、拔节期土壤蓄水量呈显着正相关,与淀粉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开花期土壤蓄水量与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籽粒产量、淀粉和蛋白质产量回归方程拟合曲线为线性函数,最高点是全覆盖配施135 kg/hm~2磷肥处理。可见,休闲期深翻后覆盖能够显着提高播前底墒,配施磷肥有利于返青期和拔节期土壤蓄水量增加,开花期土壤蓄水量降低,促进营养器官前期生长发育和灌浆前期的籽粒碳氮积累,最终达到产量和品质同步提升的目的。综合而言,山西省南部旱地小麦采用休闲期深翻后全覆盖配施135 kg/hm~2磷肥是实现产量和品质同步提高的耕作栽培技术。(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韩丛蔚,徐程扬[6](2019)在《多效唑和叁碘苯甲酸对大叶黄杨根系和叶片氮积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多效唑(PP333)和叁碘苯甲酸(TIBA)是植物生长延缓剂,因其对植株矮化的显着效果,广泛应用于绿篱植物的化学修剪中,本研究使用此两种激素对苗木进行叶面喷施,探讨其对大叶黄杨根系和叶片氮代谢的影响。【方法】以叁年生扦插大叶黄杨(Buxus megistophylla)苗为试验材料,在北京林业大学实验林场苗圃地内进行了叶面喷施田间试验。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PP333 0、20、50、80 mg/L四个浓度水平,TIBA为0、50、100 mg/L叁个浓度水平,共12个处理组合。自2017年4月5日起,每隔25天在每个小区喷施1 L备好的溶液。第叁次喷施25天后取扦插苗全株样,分别测定了根系、叶片全氮、硝态氮、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光合色素含量。【结果】1)单施高浓度PP333对细、中根全氮、硝态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显着提升作用,而单施TIBA仅对细根全氮、硝态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显着影响。PP333和TIBA及二者的交互效应对大叶黄杨细根的全氮、硝态氮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有极显着提升作用。2) PP333、TIBA及其交互作用均能极显着促进叶片全氮、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光合色素含量提升,50或80 mg/L PP333能够促进游离氨基酸含量提升,且仅在80 mg/L时对硝态氮含量有显着影响。3) PP333对不同径级根系全氮、游离氨基酸、硝态氮以及叶片全氮、硝态氮、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和光合色素含量的促进作用较TIBA更为显着。【结论】PP333和TIBA对大叶黄杨氮代谢有显着影响,且相对于TIBA, PP333更能影响大叶黄杨氮的生理代谢过程。在生产应用中,80 mg/L PP333与100 mg/L TIBA结合喷施会加速根系中细根的氮代谢过程,并对叶片中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的提升有显着促进作用,单施80 mg/L PP333显着促进叶片硝态氮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健,董星晨,张鹤,邓德雷,罗超越[7](2019)在《长期施氮对马铃薯田土壤剖面硝态氮积累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揭示长期连续施氮对半干旱地区马铃薯田土壤剖面中硝态氮积累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通过大田试验设置了6个不同的施氮水平:N_0(不施氮,对照)、N_(75)(施氮量75 kg/hm~2)、N_(150)(施氮量150 kg/hm~2)、N_(225)(施氮量225 kg/hm~2)、N_(300)(施氮量300 kg/hm~2)和N_(375)(施氮量375 kg/hm~2),研究连续4年施氮对旱地马铃薯田土壤剖面中硝态氮的积累以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随着施氮量增加,0~100 cm土壤剖面内NO_3~--N含量显着增加(P<0.05),尤其0~20 cm土壤表层各施氮处理的NO_3~--N含量分别比对照N_0增加了55.8%,113.9%,162.8%,365.1%和988.4%.Miseq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连续施氮显着改变了0~20 cm表层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在门水平上的土壤优势细菌类群中,随着施氮量增加,各施氮处理土壤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细菌的丰度分别比对照N0处理增加了6.1%~17.4%和16.4%~46.8%,酸杆菌门的丰度比对照降低了7.8%~26.4%;在纲水平上的土壤优势细菌类群中,与对照N_0相比,各施氮处理拟杆菌纲细菌的丰度增加了33.8%~173.3%,AcidobacterGp4和Anaerolineae的相对丰度分别降低16.3%~33.8%、8.1%~22.7%;在属水平上的土壤优势细菌类群中,各施氮处理的Ohtaekwangia和Streptomyces细菌的丰度分别比对照增加了33.6%~173.1%和3.4%~66.4%,而Gaiella和Solirubrobacter细菌的丰度分别比对照N_0降低了6.9%~30.8%和4.5%~27.6%.连续4 a过量施氮也显着降低了土壤细菌的群落多样性.RDA冗余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NO_3~--N含量与放线菌门、拟杆菌门、拟杆菌纲、Ohtaekwangia、Streptomyces(链霉菌属)和Lysobacter(溶杆菌属)的细菌的丰度显着正相关,与酸杆菌门、Gaiella、Solirubrobacter(土壤红杆菌属)、Gemmatimonas(芽单胞菌属)的细菌的丰度显着负相关.【结论】连续4 a施氮,随着施氮量增加,显着地提高了土壤剖面中硝态氮的含量,与对照N_0相比,0~20 cm表层土壤细菌丰度随着施氮量增加显着增加,细菌群落结构发生改变,且过量施氮降低了土壤细菌的多样性.RDA分析及pe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长期施氮引起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变化是造成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发生改变的主效土壤环境因子.(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陈威[8](2018)在《崇明东滩湿地原生植被恢复后土壤碳、氮积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滨海湿地作为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被认为是巨大的碳汇和氮库,丰富的植被对缓解区域CO_2浓度升高和全球变暖有一定作用。长江口崇明东滩湿地是典型的河口淤涨型湿地,是我国滨海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叁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是中国海岸带的特有种,也是长江口滨海湿地的重要建群种,具有促淤固碳、防浪保堤等重要的生态功能。然而过去叁十年间,围垦活动以及外来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入侵严重威胁了海叁棱藨草的生境。2010年起,基于崇明东滩湿地互花米草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重大工程,互花米草得到有效控制。目前急需对海叁棱藨草种群进行恢复,并评估其生态效益,而海叁棱藨草种群恢复后的湿地碳、氮储量提升是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本研究在海叁棱藨草种植恢复实验的基础上对比了不同种植密度、恢复年限(新恢复和原生种群)、区域特征(沉积物特性及冲淤动态)条件下,植被生长指标、土壤营养盐含量、土壤有机碳(SOC,soil organic carbon)和总氮(SN,soil nitrogen)累积的差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崇明东滩湿地东部与南部恢复区的沉积物特性差异较大,东部潮滩以粒径较小的淤泥质颗粒沉积物为主(Muddy site,M样地),土壤容重较小。而南部潮滩可能受水文扰动影响较大,主要以粒径较大的粉砂质颗粒沉积物为主(Silty site,S样地),土壤容重较大。根据土壤营养盐测定结果,东部M样地潮滩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高于南部S样地潮滩。往年长期的冲淤动态监测显示,东部M样地潮滩表现为泥沙平缓淤积状态,而南部S样地潮滩泥沙沉积率较低,通常表现为轻微侵蚀态势。(2)M样地的高密度(M-Y_H,newly restored S.mariqueter marsh with a high planting density in M-site)和中密度种植恢复区(M-Y_M,newly restored S.mariqueter marsh with a medium planting density in M-site)新生海叁棱藨草植被密度与生物量显着高于低密度种植恢复区(M-Y_L,newly restored S.mariqueter marsh with a low planting density in M-site)。S样地新生海叁棱藨草区(S-Y_H,newly restored S.mariqueter marsh with a high planting density in S-site)植被密度与生物量均显着小于M样地各密度种植区。在M样地,M-Y_H区植被恢复后的植物密度及地上生物量达到临近原生海叁棱藨草群落(M-O,mature S.mariqueter marsh in M-site)的80%左右;而在S样地,S-Y_H区植被密度与地上生物量仅为原生海叁棱藨草群落(S-O,mature S.mariqueter marsh in S-site)的28%与14%。这可能是因为东部潮滩土壤粒径较小而有利于植被生长与建群,较为平稳的泥沙淤积也为植被恢复提供了更好的生境条件。研究还发现,植被生物量与土壤速效氮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与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之间呈现微弱的负相关关系。(3)随着海叁棱藨草的恢复与地下生物量积累,SOC储量逐渐增大,其增加速率大于SN储量。各层次SOC和SN储量与海叁棱藨草地下生物量均主要分布于20 cm深度左右,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这说明植被根系在土壤中的生长和纵向分布可能影响SOC和SN储量及其在土壤中的分布。M-Y_H恢复区SOC储量显着高于M-Y_M与M-Y_L区,但M-Y_L与M-Y_M区SOC储量之间差异不显着。SN储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叁种植被种植密度条件下的差异不显着。M样地中各密度种植恢复区的SOC及SN储量均显着大于S-Y_H区。SOC和SN储量均随着海叁棱藨草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大,且该趋势在M样地中更为明显。在M样地,海叁棱藨草恢复后的SOC储量为无植被区(光滩)的1.14-1.52倍,SN储量为光滩的1.17-1.22倍,且M-Y_H恢复区的SOC储量已达到M-O区的75%。然而,S-Y_H区新生海叁棱藨草区SOC与SN储量均仅为光滩的1.05倍,S-Y_H区SOC储量仅为S-O区的59%,显着低于M样地的SOC增加趋势。综上所述,随着新生海叁棱藨草群落的形成,SOC和SN储量以及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营养盐含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受不同生长区域和初始种植密度的影响。海叁棱藨草恢复初期的成功对于SOC和SN的积累至关重要。在淤泥质且沉积条件有利于海叁棱藨草定居生长的潮滩SOC储量迅速增加,而粉砂质且沉积条件较差的潮滩可能不利于海叁棱藨草的生长,且难以实现土壤碳、氮的快速积累。(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12-01)

陈思奇,牛明芬,黄斌[9](2018)在《尾菜发酵液对设施土壤硝氮积累和蔬菜生长的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设施土壤硝氮调控成本并拓宽尾菜利用方式,大棚环境(15~30℃)下厌氧发酵(水解酸化)处理大白菜尾菜(水菜比2.4∶1),转化其有机组分为水溶性有机碳(SOC),活化矿质养分,用于调控设施土壤硝氮积累和蔬菜生长。研究发现,尾莱发酵5 d后pH<5.0,18 d后添加氧化镁短时间提高pH至5.0以上可以促进SOC形成。发酵30 d后趋于稳定,发酵液中SOC含量10.0g·kg~(-1)化学需氧量(COD)左右,C/N>40,并含有适量的速效矿质养分。高硝土壤还原处理模拟试验中,发酵液SOC脱硝能力强,只比白糖低11.7%。盆栽生菜试验中,在生菜生长早期和中期土壤水分短时间饱和情况下各添加1次发酵液,低剂量发酵液SOC(90~180 mg·kg~(-1)COD)促进低硝土壤硝氮累积少量增加,中剂量发酵液SOC(360~720 mg·kg~(-1)COD)显着削减中硝土壤硝氮积累(14.6%~33.3%),但两种剂量均能促进蔬菜增产(4.8%~14.1%),降低其硝氮含量(6.8%~33.2%)。厌氧发酵处理尾菜控制要求低,但可同步利用其有机和矿质组分用于调控设施土壤硝氮积累和蔬菜生长,改善环境质量。(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王益明,李瑞瑞,张慧,鞠昌华,裴文明[10](2018)在《指数施肥对美国山核桃幼苗生物量及氮积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施肥对美国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幼苗生长和氮素积累的影响,以一年生美国山核桃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共设置0(CK)、100、200、400、600和800 mg·株~(-1)6个供氮水平,运用指数施肥法研究了6个供氮水平处理下美国山核桃生物量和氮积累的变化。结果表明:美国山核桃幼苗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均在600 mg·株~(-1)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30、4.39和9.33 g,是CK组的2.30、4.99和2.17倍,而根生物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递减的趋势;与CK组相比,各指数施肥处理的美国山核桃幼苗根、茎、叶氮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0.79~6.40、1.01~3.52和0.43~1.03倍,而根、茎、叶氮积累量分别提高了1.84~6.66、2.40~9.35和4.02~8.23倍;当施氮量为≤600 mg·株~(-1)时,美国山核桃幼苗的总生物量和总氮累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当施氮量达到800 mg·株~(-1)时,其幼苗的总生物量和总氮累积量出现明显下降,总氮质量分数始终保持上升趋势。因此,施氮量600 mg·株~(-1)左右为美国山核桃幼苗温室培育的最适施氮量。(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氮积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玉米品种隆平206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不同器官氮素吸收积累量、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夏玉米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不同器官氮含量、氮积累量和干物质量显着提高;施氮量高于300 kg/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含量和干物质积累量不再显着增加。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产量显着增加,不同处理较对照产量提高30.7%~104.3%;施肥量达225 kg/hm~2后,产量无显着增加;氮肥施用量与产量存在线性加平台的关系。氮肥用量提高,氮素偏生产力显着下降,较对照下降34.7%~70.9%。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氮积累论文参考文献

[1].张超.稀土镧和铈对东北大豆荚果干物质和氮积累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9

[2].李强,武文明,彭晨,王世济.增施氮肥对玉米植株氮积累量和器官氮含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9

[3].杨封科,何宝林,张国平,张立功,高应平.膜下秸秆还田添加腐解剂对旱地土壤碳氮积累及土壤肥力性状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9

[4].吴亚鹏,贺利,王洋洋,刘北城,王永华.冬小麦生物量及氮积累量的植被指数动态模型研究[J].作物学报.2019

[5].原亚琦,孙敏,林文,高志强,张锦朝.旱地麦田夏覆盖和磷肥调控对小麦籽粒碳氮积累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9

[6].韩丛蔚,徐程扬.多效唑和叁碘苯甲酸对大叶黄杨根系和叶片氮积累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

[7].张健,董星晨,张鹤,邓德雷,罗超越.长期施氮对马铃薯田土壤剖面硝态氮积累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9

[8].陈威.崇明东滩湿地原生植被恢复后土壤碳、氮积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9].陈思奇,牛明芬,黄斌.尾菜发酵液对设施土壤硝氮积累和蔬菜生长的调控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8

[10].王益明,李瑞瑞,张慧,鞠昌华,裴文明.指数施肥对美国山核桃幼苗生物量及氮积累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8

论文知识图

地笋根状茎膨大期间全株总氮积累不同肥料施用条件下草墓器官的氮素分...不同组合湿地工艺下各湿地氮素组成情...3 不同外阻下的硝氮去除和亚硝氮积累10 SAVI 与水稻叶片氮积累量线性...5 不同起始浓度下硝氮去除与亚硝氮积

标签:;  ;  ;  ;  ;  ;  ;  

氮积累论文_张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