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超临界丙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丙烷,超临界,氟化,卟啉,溶解度,聚苯乙烯,苯基。
超临界丙烷论文文献综述
刘依农,许志明,孙学文,赵锁奇,王仁安[1](2007)在《四(五氟化苯基)-六,七溴-卟啉氯化铁选择性催化氧化超临界丙烷的反应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为自由基捕捉剂,研究了四(五氟化苯基)-六,七溴-卟啉氯化铁选择性催化氧化超临界丙烷为丙醇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添加少量的BHT能促进反应进行,过量的BHT则抑制反应进行.反应产物中除有丙基自由基外,还有异丙氧自由基及其他微量反应产物(如异己烷、正己烷、双丙基过氧化物)存在.超临界丙烷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形成更多的丙基自由基,进一步证明金属卟啉催化氧化超临界丙烷是链式自由基自氧化反应机理.对于其他微量反应产物如乙醇、乙酸和丙酸的存在,不能用链式自由基自氧化反应机理进行解释.(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王靖岱,陈纪忠,阳永荣[2](2004)在《超临界丙烷分级聚苯乙烯》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剂强度随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和超临界流体泄压至常压时溶质完全析出的特点 ,采用超临界丙烷取代常规溶剂对聚苯乙烯进行分级研究 ,以期柔性地调节操作温度和压力 ,获得分子量分布较窄的聚合物级分 .结果表明 ,对多分散系数为 4 2 2 5的聚苯乙烯进行等温超临界分级和等压超临界分级实验能够得到多分散系数分别为 1 0~ 2 0和 1 3~ 2 0的级分 .并且发现 ,压力和温度越高 ,溶剂的溶解能力越大 ,分级得到的级分分子量越大 .同时 ,从高聚物溶液理论出发 ,结合超临界溶液的溶解特性 ,建立了超临界流体分级高聚物的级分分子量的预测模型 .利用实验数据对模型参数优化结果表明 ,当压力大于 2 5MPa时 ,超临界等温分级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 5 32 % ;当温度大于 4 13 15K时 ,超临界等压分级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 18 0 3% .(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王靖岱,吕淼华,陈纪忠,阳永荣[3](2004)在《聚苯乙烯在超临界丙烷中的溶解度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A static equilibrium apparatus was built for determining solid solubility in supercritical fluid. Solubilities of polystyrene in supercritical propane were determined by the static equilibrium method at temperature from 383.15 K to 408.15 K and pressure from 10.0 MPa to 35.0 MPa.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n the solubility of polystyrene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lubility of polystyrene in supercritical propan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It was also shown that retrograde area could not exist within th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range. Furthermore,the solubility data of polystyrene in supercritical propane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fairly good accuracy by a solution model presented in literature. The average absolute relative deviation (AARD) was 4.93%.(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刘依农,李红旗,赵锁奇,王仁安[4](2003)在《四(五氟化苯基)卟啉氯化铁选择催化氧化超临界丙烷的反应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BHT为自由基捕捉剂 ,研究了四 (五氟化苯基 )卟啉氯化铁 (Ⅲ )将超临界丙烷高选择性催化氧化为丙醇的反应机理 .通过GC MS分析发现 ,反应产物中有PBHT ,故可认为在超临界丙烷氧化反应过程中有丙基自由基存在 ,初步推断反应涉及自由基机理 .同时发现高浓度BHT抑制反应 ,低浓度BHT促进反应的现象 ,而以戊烷为底物时没有促进作用 .这是由于BHT的位阻效应所致 .并对BHT存在时超临界丙烷氧化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推断 .(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03年07期)
居艳[5](2002)在《超临界丙烷—乙醇—水体系的相平衡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用PR1、PR2及PR—HVLC模型 ,分别计算了超临界丙烷—乙醇—水体系的二元汽液相平衡数据 ,结果表明 :PR2和PR—HVLC模型显示了良好的关联精度 ,PR1模型的关联精度欠佳。同时 ,用PR2和PR—HVLC模型能较好地关联该体系的叁元汽液相平衡数据(本文来源于《江西化工》期刊2002年03期)
张民,冯亮,王愚,胡云翔[6](2001)在《超临界丙烷萃取玉米黄色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开发了一种提取高色价玉米黄色素的新方法,并成功地应用于工业生产。(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01年03期)
刘彦奇,王文英[7](1999)在《超临界丙烷生产PE工艺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述了用丙烷代替异丁烷作稀释剂的超临界淤浆环管反应生产聚乙烯的最新工艺,介绍了该工艺的工业状况、工艺技术特点及设计基础,阐述了聚合过程中混合物的物理性能,并对超临界丙烷生产聚乙烯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评价。(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石油化工》期刊1999年03期)
居艳,张立麒,黄文瀛[8](1998)在《超临界丙烷分离乙醇水溶液的相平衡模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用PR方程模型(PR1)、修正了混合规则的PR方程模型(PR2)以及基团贡献状态方程模型(GC-EOS),分别计算了超临界丙烷-乙醇-水体系的二元汽液相平衡数据结果表明:PR2和GC-EOS模型显示了良好的关联精度,PR1模型的关联精度欠佳同时,用PR2和GC-EOS模型能较好地关联该体系的叁元汽液相平衡数据,证实了GC-EOS模型是模化和仿真超临界丙烷-乙醇-水体系相平衡的首选模型(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期刊1998年04期)
汪朝晖,董军航,徐南平,时钧[9](1997)在《异丙醇铝在超临界丙烷中的溶解度与粒子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丙烷作溶剂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超临界溶液快速膨胀(Rapid Expansion of Su-percritical Solution-RESS)制备异丙醇铝超细粒子的实验研究。同时用流动法装置测定了温度为388.15K和403.15K、压力为(21.5~30.5)MPa条件下异丙醇铝在超临界丙烷中的溶解度,并对其进行了关联计算。(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1997年03期)
程健,范耀华,战玉富,程丽丽[10](1993)在《沈北渣油超临界丙烷精密分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超临界丙烷精密分离方法对沈北渣油进行分离研究,通过改变压力将沈北渣油分离为许多馏分,考察了脱沥青油(DAO)馏分的性质及DAO馏分脱油后脱油蜡的性质,结果表明超临界丙烷精密分离方法具有很高的选择性,DAO馏分脱油后可获得高质量的脱油蜡.提出了这种方法用于微晶蜡生产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1993年01期)
超临界丙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剂强度随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和超临界流体泄压至常压时溶质完全析出的特点 ,采用超临界丙烷取代常规溶剂对聚苯乙烯进行分级研究 ,以期柔性地调节操作温度和压力 ,获得分子量分布较窄的聚合物级分 .结果表明 ,对多分散系数为 4 2 2 5的聚苯乙烯进行等温超临界分级和等压超临界分级实验能够得到多分散系数分别为 1 0~ 2 0和 1 3~ 2 0的级分 .并且发现 ,压力和温度越高 ,溶剂的溶解能力越大 ,分级得到的级分分子量越大 .同时 ,从高聚物溶液理论出发 ,结合超临界溶液的溶解特性 ,建立了超临界流体分级高聚物的级分分子量的预测模型 .利用实验数据对模型参数优化结果表明 ,当压力大于 2 5MPa时 ,超临界等温分级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 5 32 % ;当温度大于 4 13 15K时 ,超临界等压分级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 18 0 3% .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临界丙烷论文参考文献
[1].刘依农,许志明,孙学文,赵锁奇,王仁安.四(五氟化苯基)-六,七溴-卟啉氯化铁选择性催化氧化超临界丙烷的反应机理[J].催化学报.2007
[2].王靖岱,陈纪忠,阳永荣.超临界丙烷分级聚苯乙烯[J].化工学报.2004
[3].王靖岱,吕淼华,陈纪忠,阳永荣.聚苯乙烯在超临界丙烷中的溶解度测定[J].化工学报.2004
[4].刘依农,李红旗,赵锁奇,王仁安.四(五氟化苯基)卟啉氯化铁选择催化氧化超临界丙烷的反应机理[J].催化学报.2003
[5].居艳.超临界丙烷—乙醇—水体系的相平衡模型[J].江西化工.2002
[6].张民,冯亮,王愚,胡云翔.超临界丙烷萃取玉米黄色素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1
[7].刘彦奇,王文英.超临界丙烷生产PE工艺技术[J].黑龙江石油化工.1999
[8].居艳,张立麒,黄文瀛.超临界丙烷分离乙醇水溶液的相平衡模化[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1998
[9].汪朝晖,董军航,徐南平,时钧.异丙醇铝在超临界丙烷中的溶解度与粒子制备[J].化工学报.1997
[10].程健,范耀华,战玉富,程丽丽.沈北渣油超临界丙烷精密分离的研究[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