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组织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丝素,蛋白,组织,工程,纺丝,股骨,软骨。
复合组织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李东,张振辉,孙凯,年争好,张西正[1](2015)在《基于低温叁维打印技术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胶原蛋白复合组织工程支架的结构及其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充分模拟人体骨组织中有机物与无机物成分,实现骨组织工程材料形态结构和生物力学的仿生,采用低温快速成型技术构建叁维多孔仿生骨支架材料,精确控制支架材料内部结构,并进行其理化及生物性能分析,力求为骨缺损治疗提供初步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设计大小为10×10×3mm、孔径为400 um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模型,低温叁维打印设备及冷冻干燥技术构建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胶原蛋白复合支架,采用(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叁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5-10-10)
李赵波[2](2014)在《静电纺丝素蛋白/BAMG搭载VEGF构建复合组织工程支架》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织工程是指将人工制备的具有生物组织特性的仿生材料植入动物或人机体内,达到机体组织损伤修复或替代的目的。静电纺丝技术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在组织工程学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丝素蛋白作为一种天然生物材料以其优越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静电纺制备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由于静电纺丝素支架材料力学性能不足,为了制备得到符合组织工程使用的支架材料,人们进行了很多尝试:例如使用有机溶剂、添加增强组分或者进行多种形式的后处理以及改变纤维的收集方式(由平板接收改成取向度高的辊筒等装置接收)。这些做法起到了一定的增强效果,但在某些场合中仍难以满足组织工程的要求。膀胱黏膜脱细胞基质移植物BAMG(bladder acellularmatrix graft)作为一种天然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同时也有一些应用缺陷,如支撑能力较弱、载药能力差等。本实验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利用静电纺技术将丝素蛋白(Regenerated silk fibroin,SF)与BAMG复合起来制备力学性能强、可用于载药的复合支架材料。此外,了解到血管再生在组织修复中的重要作用,本实验采用共混和同轴两种纺丝形式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药物搭载释放实验。实验采用了平板和辊筒接收两种方式,分别制备了无序纤维和有序纤维两种类型的载药支架材料。与常规方法制备的丝素支架材料相比,复合支架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了大幅提高。本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广角X射线衍射(WAX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孔径分布测试仪、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等方法对丝素蛋白纤维毡的形貌、结构、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进行表征,并利用Elisa试剂盒对VEGF的释放进行了检测。为确定同轴静电纺纤维制备的最佳条件,本论文主要研究了纺丝液质量分数、皮芯层纺丝液流速比等参数对静电纺纤维支架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皮层溶液浓度为39wt%、皮芯层流速分别为1.2和0.3mL/h的条件下可获得皮芯结构明显的纤维。制备有序支架材料辊筒转速为2000r/min,其他条件和无序支架材料的制备条件一致:纺丝电压为20kV、喷丝孔到接收器间的距离为10cm、纺丝温度为5±5oC、相对湿度为50±5%。此外,实验表明湿处理的最佳时间为36h。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干态下湿处理的无序共混和同轴复合支架材料的断裂强度分别达14.4和12.9MPa,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2.0%和10.7%;湿态下二者相应的断裂强度分别为3.9和3.3MPa,断裂伸长率分别为53.7%和48.2%。干态下经乙醇处理的无序共混和同轴复合支架材料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0.3MPa和12.5%、10.2MPa和14.0%,湿态下二者相应的力学性能则为2.9MPa和58.2%、2.6MPa和49.6%;这些优于相同条件下制备的无序纯丝素蛋白支架材料的力学性能(干态下最高为4.4MPa和2.6%)。无序共混复合支架干湿态下缝合强力高达4.4N和2.3N,同轴复合支架干湿态下的缝合强力达4.3N和2.0N;两种复合支架缝合强力远高于无序纯丝素蛋白支架材料(干态下1.3N),满足组织工程缝合需要(2N)。为进一步提高复合支架材料的力学性能,本论文采用辊筒接收制备了多层有序复合支架材料。干态下湿处理的有序共混和同轴复合支架材料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22.7MPa和18.8%、21.0MPa和13.2%,湿态下二者相应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则为5.9MPa和87.2%、5.5MPa和84.5%;相比于无序复合支架,有序复合支架材料的力学性能显着提高。干湿态下,有序共混复合支架材料的缝合强力最高达4.3N和1.9N;同轴复合支架材料的缝合强力则为4.1N和1.8N,两种支架材料的缝合强力均已接近或超出了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应用标准(2N)。VEGF缓释实验表明共混和同轴两种纺丝方式均可以成功搭载药物,并进行释放;释放时间达两周以上,且MTT增殖实验表明释放的VEGF可保持活性7天以上。此外,相比于乙醇浸泡,湿处理更有利于保持VEGF其活性以及提高复合支架力学性能。细胞增殖实验表明,无序和有序支架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猪髋动脉内皮细胞PIECs(porcine iliac endothelial cells)在载药支架材料的生长、增殖比非载药支架上好;有序纤维支架材料还可以有效诱导细胞沿着纤维取向方向生长。此外,细胞不仅可以粘附在支架表面上生长,还可以深入材料内部生长,更有利于组织的修复。这些说明载药复合支架材料有望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中。(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4-12-30)
张晓燕,李正强,孙莹,王冠勋,郑璐[3](2014)在《丝素蛋白/左旋聚乳酸复合组织工程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新型组织工程纳米材料丝素蛋白/左旋聚乳酸(SF/PLLA)无纺网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探讨其作为生物植入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SF/PLLA复合组织工程纳米材料,制备浸提液,并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注射入小鼠体内,观察2周内小鼠的一般情况和不良反应;将材料植入小鼠背部,以3-0缝线作为对照,于术后1、2、3和4周分别取材,HE染色并拍照,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情况;培养兔膝关节软骨细胞,传代后接种至材料表面,在体外继续培养,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黏附和生长情况。将关节软骨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空白培养液)、实验组(含材料的培养液)和阳性对照组(含苯酚培养液),不同组材料浸提液与细胞共培养24和48h,MTT法检测材料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注射浸提液后小鼠的全身状况与注射生理盐水后无差别;材料植入小鼠背部后,开始有少量成纤维细胞长入材料中,伴随出现少量的淋巴细胞及异物巨细胞,随后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加,淋巴细胞及异物巨细胞无明显增多,材料慢慢降解,直至第4周时材料出现明显的降解;材料周围组织炎症反应,第2周时最严重,然后逐渐减轻,其周围组织炎症反应与缝线周围组织一致或略轻;将细胞接种于支架上24h后有细胞贴附于材料纤维上,48h后贴附于纤维上的细胞数量增多。MTT法检测,实验组24和48h细胞毒性均为Ⅰ级。除阳性对照组外,其他各组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吸光度(A)值均增加;同一时间点,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A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SF/PLLA无纺网支架材料属于安全植入性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张晓燕[4](2014)在《丝素蛋白/左旋聚乳酸复合组织工程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组织工程修复缺损的软骨已成为关节软骨缺损修复与再生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组织工程支架的选择是这一修复治疗中,我们最先遇到的难题。目前急需开发出物理性能良好,生物相容性良好,而且适合细胞生长和组织形成的支架。吉林大学化学院通过多年实验研究,运用静电纺丝技术,以生物相容性均优良的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与左旋聚乳酸(poly L-lactic acid,PLLA)为原料,制备出了物理性能优良的SF/PLLA复合纳米级材料。本实验组通过动物皮下埋植实验、兔膝关节软骨细胞与支架材料体外复合培养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体外细胞毒性实验,来评价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并以此来探讨其作为生物植入材料的可行性。本研究的具体内容如下:1、将材料植入小鼠背部,以3-0缝线作为对照,于术后1、2、3、4周分别取材,HE染色,拍照。结果:材料植入小鼠背部后,开始有少量成纤维细胞长入材料中,伴随出现少量的淋巴细胞及异物巨细胞,随后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加,淋巴细胞及异物巨细胞无明显增多,材料慢慢降解,直至第4周时,材料出现明显的降解;材料周围组织炎症反应,第2周时最严重,然后逐渐减轻,其周围组织炎症反应与缝线周围组织一致或略轻;将细胞接种于支架上24h后,有细胞贴附于材料纤维上,48h后贴附于纤维上的细胞数量增多。2、成功分离、培养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将细胞接种至材料表面,在体外继续培养,倒置光学显微镜及电镜下观察细胞的黏附和生长情况。结果:将细胞接种于支架上24h后,有细胞贴附于材料纤维上,48h后贴附于纤维上的细胞数量增多。3、制备浸提液,并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注射入小鼠体内,观察72h内小鼠的一般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注射浸提液后,小鼠的全身状况与注射生理盐水后无差别。4、将关节软骨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空白培养液)、实验组(含材料的培养液)及阳性对照组(含苯酚培养液)3个组,不同组材料浸提液与细胞共培养24和48h,MTT法检测材料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实验组24和48h细胞毒性均为Ⅰ级。除阳性对照组外,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吸光度(Absorbance,A)值均有增加,同一时间点,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A值明显升高(P<0.01)。综上所述,运用静电纺丝工艺,以丝素蛋白与左旋聚乳酸为原料制备的复合纳米材料,适合细胞生长和组织形成,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属于安全植入性材料。为今后应用此支架,修复缺损的关节软骨,提供了一定的生物学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4-05-01)
张丽斯[5](2012)在《丝素蛋白/聚乳酸复合组织工程纤维支架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织工程是从工程学和生命科学的角度来构建组织器官或具备组织器官功能的替代物,是一种新兴的交叉学科,已经吸引了众多科学家和医生的关注,希望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创伤。组织工程的核心是建立一种叁维空间复合材料,可以使细胞与生物材料相互结合,形成有生命力的活体组织,从而重建或替代病损组织。因此,研究出适合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是组织工程发展的重要部分。静电纺丝是一种把聚合物溶液制备成纳米级直径的连续超细纤维的处理方法,这种方法制备出的纳米纤维具有很多优点,价格低廉,应用范围广泛可靠。许多不同的聚合物都可以混合溶解在一起成功的纺丝,静电纺丝支架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可以控制的,材料的应用也很广泛,包括过滤设备、纺织品、电气和光学元件、传感器等,其中生物医用材料是静电纺丝最有前景的应用之一。本文以组织工程学为理论基础,通过静电纺丝的方法,选用广泛应用的生物医用材料聚乳酸、丝素蛋白为原料,制备出了丝素蛋白/聚乳酸复合纳米纤维,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探讨了静电纺丝成型的影响因素,并成功制备出了再生丝素膜。考察了溶液浓度、纺丝电压、湿度和溶液表面张力对纤维形貌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溶液浓度越大,纤维的强度越好;纤维的平均直径随着纺丝电压的增高而增大;湿度较低时利于纺丝成型。(2)我们以叁氟乙酸(TFA)和六氟异丙醇(HFIP)为溶剂,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了不同配比的丝素蛋白/聚乳酸纤维膜。通过SEM可以观察到所有配比的纤维都具有光滑平直的形貌。制备的纤维支架具有叁维结构,有较高的孔隙率和较好的孔道连通,孔隙率可达90%左右。随着聚乳酸含量的增加,丝素蛋白/聚乳酸材料的直径逐渐变大;纤维膜的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和断裂伸长率都变大,力学性能逐渐提高;接触角逐渐增大,降低了纤维膜的溶失率。(3)通过PLLA的加入,解决了单组份丝素蛋白纤维膜在水中溶失量高,力学性能较差的问题,且丝素蛋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PLLA支架降解速率快的问题,这两种材料的结合,改善了单组分各自的缺点,制备出了性能优越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4)通过对不同组分不同溶剂制备出的SF/PLLA纳米纤维支架进行降解实验,掌握了材料降解的性质,对其在细胞培养、动物实验及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降解实验的结果表明,调节丝素蛋白与聚乳酸的不同组分配比实现了纤维膜的可控降解。总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纤维支架材料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方法,通过调整材料的配比共混纺丝,我们可以获得不同孔径、孔隙率及力学性能的支架材料,可以制得相对理想的支架材料;通过在纤维中引入特定的有益元素,可以修饰单组分材料各自的缺点,从而纺制出具有优异性能的支架材料,使其在组织工程日后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2-05-01)
徐丽莎,刘文晶,申少波,杨照,陈蕊蕊[6](2011)在《蚕丝蛋白和明胶复合组织工程材料与肝细胞相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蚕丝蛋白-明胶叁维材料支架对人永生化肝细胞系QZG贴附及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氮唑盐比色法(MTT)、细胞计数法检测QZG细胞在纯蚕丝生物材料上与在蚕丝蛋白-明胶复合材料上的增殖情况,用扫描电镜观察QZG细胞在两种叁维生物材料上的贴附与增殖情况。结果:QZG细胞可以在蚕丝蛋白生物材料贴附及增殖,在引入明胶的蚕丝蛋白材料上细胞贴附更紧密,增殖更明显。结论:蚕丝蛋白与明胶复合材料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贴附性能,通过改进在肝组织工程应用方面将具有一定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1年08期)
杨照,申少波,刘文晶,徐丽莎,赵倩[7](2011)在《蚕丝蛋白和明胶复合组织工程材料的组织相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蚕丝蛋白-明胶叁维材料支架,在SD大鼠体内所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以及随着时间的降解情况。方法将3种不同比例总共90个蚕丝蛋白-明胶叁维材料支架,植入3组共45只雄性SD大鼠(200~250g)背部皮下,每组15只大鼠,每只大鼠背部均匀植入3个同种比例材料,分别于植入后第7天、第14天、第30天处死各组内5只大鼠,取出被皮下纤维包裹的材料,4%多聚甲醛固定后行蜡块包埋,切片后进行HE染色。结果随着明胶成份在复合材料中所占比例增加,材料在大鼠体内的降解明显增快,3种比例材料第7天HE切片染色均显示较少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渗出;第14天HE切片染色显示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伴少量成纤维细胞渗出,材料开始出现降解;第30天材料大部分被组织机化、降解,大量成纤维细胞包绕材料残片。结论蚕丝蛋白与明胶复合材料支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一定的降解能力,通过改进,在肝组织工程应用方面将具有一定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华南国防医学杂志》期刊2011年01期)
黄鑫,刘建,孟国林[8](2010)在《骨形态发生蛋白-2壳聚糖微球复合组织工程支架修复兔股骨髁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壳聚糖缓释微球复合聚乳酸—聚羟乙酸/磷酸叁钙(PLGA/TCP)支架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乳化交联方法制备rhBMP—2壳聚糖缓释微球,通过纤维蛋白胶将rhBMP—2壳聚糖缓释微球复合于PLGA/TCP支架。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5只,用牙科钻在40只实验动物股骨髁部制备0.6 cm(直径)×1.0 cm(深度)松质骨缺损。实验分4组:A组:缺损组,B组:用PLGA/TCP空白支架修复骨缺损,C组:用等量rhBMP—2因子复合PLGA/TCP支架修复骨缺损,D组:用rhBMP—2壳聚糖微球复合PLGA/TCP支架修复骨缺损,每组10只动物。另5只动物为正常组(E组,n=5)。应用X线、Micro—CT和组织病理学等方法检测术后4、12周A、B、C、D组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术后4周X线片示:A组无新骨形成,B组有少量新生骨影像形成,C、D组骨缺损部位均有新骨影像形成。术后12周,Micro—CT结果显示:D组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骨小梁间隙等指标均显着优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未检测到上述指标。术后4周,D组可见大量骨组织形成,有部分成熟的骨小梁,PLGA/TCP支架大部分被降解、吸收;B、C、D组骨长入率分别为2.63%±0.71%、23.95%±5.28%、42.63%±8.52%,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D组支架和微球完全降解,骨缺损被成熟骨取代;B、C、D组骨长入率分别为5.78%±1.21%、37.26%±6.45%、74.25%±8.91%,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rhBMP—2壳聚糖微球的PLGA/TCP支架具有良好的骨缺损修复效果,临床应用前景较好。(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期刊2010-09-18)
石玲玲,丁真奇,康两期,叶文斌[9](2010)在《异种脱蛋白皮质骨管复合组织工程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异种脱蛋白皮质骨管复合组织工程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力学作用及成骨效果。方法 36只成年猪,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植入异种脱蛋白皮质骨管复合骨基质明胶、骨形态发生蛋白及骨膜细胞,对照组植入异种脱蛋白骨皮质骨管复合自体髂骨微粒,空白对照组植入单纯异种脱蛋白骨管,叁组均采用锁定钢板及异种皮质骨板固定。通过X线检查、病理组织学、生物力学及灰量测定检查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术后24周,实验组及对照组骨缺损处新生骨生长良好,骨小梁排列整齐,空白对照组骨缺损新生骨较少,且与断端部分相连。植入后24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生物力学及骨矿含量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且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异种脱蛋白皮质骨管复合骨基质明胶、骨形态发生蛋白及骨膜细胞修复大段骨缺损具有良好的应力支撑作用,其成骨效果与自体松质骨相当。(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期刊2010年09期)
黄鑫,刘建,孟国林[10](2010)在《骨形态发生蛋白—2壳聚糖微球复合组织工程支架修复兔股骨髁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壳聚糖缓释微球复合聚乳酸—聚羟乙酸/磷酸叁钙(PLGA/TCP)支架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乳化交联方法制备rhBMP—2壳聚糖缓释微球,通过纤维蛋白胶将rhBMP—2壳聚糖缓释微球复合于PLGA/TCP支架。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5只,用牙科钻在40只实验动物股骨髁部制备0.6 cm(直径)×1.0 cm(深度)松质骨缺损。实验分4组:A组:缺损组,B组:用PLGA/TCP空白支架修复骨缺损,C组:用等量rhBMP—2因子复合PLGA/TCP支架修复骨缺损,D组:用rhBMP—2壳聚糖微球复合PLGA/TCP支架修复骨缺损,每组10只动物。另5只动物为正常组(E组,n=5)。应用X线、Micro—CT和组织病理学等方法检测术后4、12周A、B、C、D组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术后4周X线片示:A组无新骨形成,B组有少量新生骨影像形成,C、D组骨缺损部位均有新骨影像形成。术后12周,Micro—CT结果显示:D组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骨小梁间隙等指标均显着优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未检测到上述指标。术后4周,D组可见大量骨组织形成,有部分成熟的骨小梁,PLGA/TCP支架大部分被降解、吸收;B、C、D组骨长入率分别为2.63%±0.71%、23.95%±5.28%、42.63%±8.52%,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D组支架和微球完全降解,骨缺损被成熟骨取代;B、C、D组骨长入率分别为5.78%±1.21%、37.26%±6.45%、74.25%±8.91%,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rhBMP—2壳聚糖微球的PLGA/TCP支架具有良好的骨缺损修复效果,临床应用前景较好。(本文来源于《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0-07-16)
复合组织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组织工程是指将人工制备的具有生物组织特性的仿生材料植入动物或人机体内,达到机体组织损伤修复或替代的目的。静电纺丝技术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在组织工程学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丝素蛋白作为一种天然生物材料以其优越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静电纺制备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由于静电纺丝素支架材料力学性能不足,为了制备得到符合组织工程使用的支架材料,人们进行了很多尝试:例如使用有机溶剂、添加增强组分或者进行多种形式的后处理以及改变纤维的收集方式(由平板接收改成取向度高的辊筒等装置接收)。这些做法起到了一定的增强效果,但在某些场合中仍难以满足组织工程的要求。膀胱黏膜脱细胞基质移植物BAMG(bladder acellularmatrix graft)作为一种天然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同时也有一些应用缺陷,如支撑能力较弱、载药能力差等。本实验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利用静电纺技术将丝素蛋白(Regenerated silk fibroin,SF)与BAMG复合起来制备力学性能强、可用于载药的复合支架材料。此外,了解到血管再生在组织修复中的重要作用,本实验采用共混和同轴两种纺丝形式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药物搭载释放实验。实验采用了平板和辊筒接收两种方式,分别制备了无序纤维和有序纤维两种类型的载药支架材料。与常规方法制备的丝素支架材料相比,复合支架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了大幅提高。本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广角X射线衍射(WAXD)、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孔径分布测试仪、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等方法对丝素蛋白纤维毡的形貌、结构、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进行表征,并利用Elisa试剂盒对VEGF的释放进行了检测。为确定同轴静电纺纤维制备的最佳条件,本论文主要研究了纺丝液质量分数、皮芯层纺丝液流速比等参数对静电纺纤维支架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皮层溶液浓度为39wt%、皮芯层流速分别为1.2和0.3mL/h的条件下可获得皮芯结构明显的纤维。制备有序支架材料辊筒转速为2000r/min,其他条件和无序支架材料的制备条件一致:纺丝电压为20kV、喷丝孔到接收器间的距离为10cm、纺丝温度为5±5oC、相对湿度为50±5%。此外,实验表明湿处理的最佳时间为36h。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干态下湿处理的无序共混和同轴复合支架材料的断裂强度分别达14.4和12.9MPa,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2.0%和10.7%;湿态下二者相应的断裂强度分别为3.9和3.3MPa,断裂伸长率分别为53.7%和48.2%。干态下经乙醇处理的无序共混和同轴复合支架材料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0.3MPa和12.5%、10.2MPa和14.0%,湿态下二者相应的力学性能则为2.9MPa和58.2%、2.6MPa和49.6%;这些优于相同条件下制备的无序纯丝素蛋白支架材料的力学性能(干态下最高为4.4MPa和2.6%)。无序共混复合支架干湿态下缝合强力高达4.4N和2.3N,同轴复合支架干湿态下的缝合强力达4.3N和2.0N;两种复合支架缝合强力远高于无序纯丝素蛋白支架材料(干态下1.3N),满足组织工程缝合需要(2N)。为进一步提高复合支架材料的力学性能,本论文采用辊筒接收制备了多层有序复合支架材料。干态下湿处理的有序共混和同轴复合支架材料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22.7MPa和18.8%、21.0MPa和13.2%,湿态下二者相应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则为5.9MPa和87.2%、5.5MPa和84.5%;相比于无序复合支架,有序复合支架材料的力学性能显着提高。干湿态下,有序共混复合支架材料的缝合强力最高达4.3N和1.9N;同轴复合支架材料的缝合强力则为4.1N和1.8N,两种支架材料的缝合强力均已接近或超出了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应用标准(2N)。VEGF缓释实验表明共混和同轴两种纺丝方式均可以成功搭载药物,并进行释放;释放时间达两周以上,且MTT增殖实验表明释放的VEGF可保持活性7天以上。此外,相比于乙醇浸泡,湿处理更有利于保持VEGF其活性以及提高复合支架力学性能。细胞增殖实验表明,无序和有序支架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猪髋动脉内皮细胞PIECs(porcine iliac endothelial cells)在载药支架材料的生长、增殖比非载药支架上好;有序纤维支架材料还可以有效诱导细胞沿着纤维取向方向生长。此外,细胞不仅可以粘附在支架表面上生长,还可以深入材料内部生长,更有利于组织的修复。这些说明载药复合支架材料有望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组织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东,张振辉,孙凯,年争好,张西正.基于低温叁维打印技术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胶原蛋白复合组织工程支架的结构及其性能分析[C].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叁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15
[2].李赵波.静电纺丝素蛋白/BAMG搭载VEGF构建复合组织工程支架[D].东华大学.2014
[3].张晓燕,李正强,孙莹,王冠勋,郑璐.丝素蛋白/左旋聚乳酸复合组织工程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
[4].张晓燕.丝素蛋白/左旋聚乳酸复合组织工程纳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4
[5].张丽斯.丝素蛋白/聚乳酸复合组织工程纤维支架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2
[6].徐丽莎,刘文晶,申少波,杨照,陈蕊蕊.蚕丝蛋白和明胶复合组织工程材料与肝细胞相容性的实验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
[7].杨照,申少波,刘文晶,徐丽莎,赵倩.蚕丝蛋白和明胶复合组织工程材料的组织相容性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1
[8].黄鑫,刘建,孟国林.骨形态发生蛋白-2壳聚糖微球复合组织工程支架修复兔股骨髁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C].第十九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2010
[9].石玲玲,丁真奇,康两期,叶文斌.异种脱蛋白皮质骨管复合组织工程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实验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
[10].黄鑫,刘建,孟国林.骨形态发生蛋白—2壳聚糖微球复合组织工程支架修复兔股骨髁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C].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