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庆双(黑龙江哈尔滨阿城区中医院150300)
【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4-0222-02
【摘要】为了探讨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对13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采用以手法复位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表明:治疗后半年随访有效率为97.0%。说明腰3横突综合征的发生与腰椎生物力学及解剖结构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手法复位疗法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有又称之为“腰3横突周围炎”或“腰3横突滑囊炎”。本病多发生在青壮年体力劳动者,在骨伤科门诊尤为常见,其治疗方法也很多,自2006元月至2008年三月,本人在门诊工作期间采用以手法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这类病人,共观察13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1临床资料
1.1本组共130例,其中男76例,女54例;年令最大56岁,最小者16岁;病程最长的12年,最短的2天;脊柱左侧横突痛甚者63例,右侧痛甚者44例,双侧均痛且无明显差别者23例;棘突触诊及脊柱划痕试验显示腰3棘突在棘突尖连线上明显左偏者47例,右偏者40例,不偏者43例;X线正位片显示腰3棘突在棘突尖连线上明显左偏者45例,右偏者31例,不偏者54例。
1.2症状与体征:腰部一例或者双例疼痛,晨起或弯腰时疼痛加重,弯腰直起时困难,稍活动后略有减轻,疼痛多呈持续性,少数患者主诉腰部慢性和间歇性酸胀,疼痛,乏力,其疼痛向臀部或大腿外侧乃膝关节平面放射。脊柱划痕试验大多可发现划痕在第三腰椎棘突向一侧弯曲。用双手拇指作相对触诊时可感到腰3横突向一侧偏歪划倾斜,往往在偏歪方的腰3横突尖端压痛较为明显,此侧腰肌的紧张度较高,本病在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压颈试验,坐骨神经紧张试验时均可为阴性。多数病人的正位X线片上可显示腰3椎体棘突偏离正常位置。
1.3治法与疗效
1.3.1后关节复位法:可采用坐位旋转复位法或侧扳法。坐位旋转复位法即让患者坐一方凳上,腰部放松稍前屈,助手立于前方,一手扶住患者肩部,另一手拇指协同双膝固定患者下肢及骨盆。术者立于患者后侧,用一手拇指顶推第三腰椎棘突,另一手经患者腋下扳于患者颈部、嘱患者放松、前屈,侧转最大限度时,然后各方协调动作,使患者腰椎作进一步旋转扳动,此时常可听到或指尖感觉到关节复位的响声。侧扳法即先确定腰3椎体棘突偏斜的方向,再嘱病人面向术者侧卧于治疗床上,使偏歪的棘突偏向上方,术者面对病人,两肘分别挟按于患者肩部前侧及臀部,在腰部被动旋转到最大角度时,趁病人放松之机,同时加以适当外力作相反方向扳动,此时可听到“喀喀”的响声,这样紊乱的后关节便可复位,经手法复位后,触诊时可见腰3棘突回复到正常位置,然后再用掌根按揉或滚推两侧腰肌,沿膀胱经的循行路线而下,经臀部、大腿后侧上下往返3—5次,按压肾俞、秩边、居、环跳、委中等穴,最后在第三腰椎棘突尖处先用指按弹拨的手法,做与条状硬结相垂直方向的弹拨,弹拨与上下按揉手法交替进行,再以擦法沿骶棘肌纤维方向治疗,以透热为度,然后按压横突尖阿是穴,结束手法。
1.3.2封闭方法:对于病程较长或横突尖压痛尤为明显者,我们再用醋酸曲安奈德50mg,2%利多卡因4mg,维生素B12注射液500ug,加适量盐水稀释到20ml,在病变横突尖处,在无菌操作下作扇形快速注药。
1.3.3疗效评定上:采用下列标准,优:症状和体征消失,胜任原工作;良:症状和体征消失,劳累后偶可发作;可: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但不能胜任重体力劳动;差:多次治疗后疼痛仍无明显减轻。治疗半年随访评定,优82例,占63.1%;良33例,占25.4%;可11例,占8.5%;差4例,占3.0%;其中一次治愈者45例,占34.6%;一次未愈但有明显症状减轻者51例,占39.2%。
2讨论
2.1发病机理:第三腰椎横突征原属慢性腰肌劳损范畴,在祖国医学上亦在痹症之例。第三腰椎在其解剖上位于腰椎生理前凸的顶点,是腰椎活动的中心,在各腰椎横突中第三腰椎横突最长,其横突顶端附有腰方肌、横突间肌、横突间韧带、横突棘肌、胸腰筋膜的深层,骶棘肌等软组织。两侧横突所对应的肌肉相互拮抗或协同作用维持人体重心的相对稳定,腰部任何方向的活动均可使腰3横突顶端受到反复牵拉的磨动,所以受伤机会较多。
在正常情况下,第三腰椎横突处不会出现症状,但由于人们在受不良动作的影响时,如扭伤、闪伤、摔伤、长期持续弯腰,单手提重物、体位不良等,在这些不良因素作用下,使得3.4后关节紊乱,此时腰3横突位移,横突上附着的软组织受拉或受压力量加剧,甚至出现中医所讲的:“筋错槽”。另外这些不良因素亦使得腰部肌肉收缩牵拉不协调,受力不均,附着于横突上的深筋膜被撕裂,造成纤维组织无菌性改变或出现肌疝,而产生疼痛,若未太及时得到正确的治疗,反复损伤、就会出现局部渗出,粘连、软组织发生变性,疤痕粘连,筋膜增厚,肌腱挛缩等改变,压迫的刺激脊神经后支而产生疼痛。
2.2本病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往往不难诊断,同时大部在分这类病人的X线正位片上显示棘突处有轻微或明显侧偏,轻微者往往容易被忽视,应引起注意,在腰3横突尖端触压时,若患者病程长时还可触及条索状或结节状物,该病在诊断时也应与坐骨神经、腰椎骨质癌,泌尿系疾病、妇科疾病、脊髓马尾神经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结核、肾周围脓肿等相签别。
2.3本病若有腰椎后关节紊乱时,在治疗上首先整复紊乱的后关节,解除两侧不对称的因素,以达到对因治疗,这类患者中大多数有腰扭伤等病史,因此在治疗上先除病因而施以手法,对腰椎进行正骨,使“筋错槽”得以复位,再点按经穴,疏通经络,舒筋理气,以达到“通则不痛”。对病程较长者、除用以上治疗外再佐以封闭疗法,达到局部消炎,松解粘连、镇痛之功效。
本病早期治疗、效果好,疗程短,病人痛苦少,治疗后嘱病人长期注意正确地作业姿式,疗效更加肯定。
参考文献
[1]胥少汀[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年.
[2]张有寓[中国按摩大全]天津大学出版社1993年.
[3]宋文阁[临床疼痛鉴别诊断学]济南出版社1993年.
[4]宋文阁[疼痛诊疗手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