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编码论文_梁猷

导读:本文包含了神经编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神经,针法,加味,能量,障碍,视觉,弱视。

神经编码论文文献综述

梁猷[1](2019)在《条件化抉择行为下鸽子NCL区神经编码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脑在外界感知刺激输入到抉择行为输出过程中的神经编码机制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鸽子具有较好的反应与抉择能力,是动物大脑神经编码机制研究的理想模型。已有研究发现,鸽子的NCL区能够整合上游感知信息输入与下游的抉择信息输出,在感知-运动耦合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所依赖的神经信息编码机制以及神经编码活动之间的时序关系还尚不明确。因此,本文以鸽子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基于视觉线索的条件化抉择行为实验范式,通过检测实验过程中鸽子NCL区的多通道LFP神经信号,并对不同实验阶段中的LFP神经信号能量进行差异分析,探究鸽子NCL区在外界刺激输入到抉择行为输出过程中的神经信息编码机制。本研究结果有利于进一步揭示大脑的信息处理机制,对于人工智能领域建立类脑计算模型,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本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有:(1)设计了基于视觉线索的条件化抉择行为实验范式,根据鸽子在实验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将实验划分为不同的阶段(诱导期、习得期、消退期),并同步记录鸽子在实验过程中的行为学数据与多通道LFP神经信号数据。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相关预处理操作,提高分析的可靠性。(2)确定了与条件化抉择行为实验相关的响应时间窗与响应频带。通过对5只鸽子实验过程中的行为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灯光刺激出现后的0.5~1s为与任务相关的响应时间窗。对LFP神经信号进行连续小波变换,并对比任务状态与基线状态信号能量间的差异,确定了30~60Hz频带为与任务相关的响应频带。(3)通过对不同实验阶段的LFP神经信号能量曲线进行差异分析,探讨了鸽子NCL区在条件化抉择行为过程中的神经信息编码机制。结果表明:鸽子能够在通过学习对灯光刺激所具有的含义进行编码;NCL区不仅能够对灯光刺激与啄键意图进行编码,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两者之间存在精细的时序关系;并且灯光刺激编码与啄键意图编码之间存在一定的时程相倚性,能够通过学习训练产生,也能够在灯光刺激不再对自身产生有意义的影响后消失。(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金培清,周涛,丁鼐[2](2018)在《感知与运动系统对高级语言结构的神经编码》一文中研究指出感知-运动整合是大脑的核心功能。本实验研究运动系统是否参与语音感知,特别是无运动任务条件下对高级语言结构的感知加工。实验中,被试聆听一系列汉语音节,这些单音节在声学上相互独立,但是相邻单音节可以按照语法规则组成短语、句子等层级语言结构。在实验一发现不仅在脑电信号(EEG)中存在对音节、短语、句子等层级语言结构的同步跟踪响应,在眼电信号(EOG)中也存在对句子结构的跟踪响应。为了研究这种眼电信号是由何种眼部运动引起的,我们在实验二中使用眼动仪检测眨眼、瞳孔变化等眼动指标。实验二结果显示,竖直眼电信号中对句子结构的同步跟踪主要由眨眼引起。为了研究脑电和眼电中的句子跟踪响应是代表对句子语法结构的加工还是代表对句子内不同音节的注意分配,实验叁中令被试注意在句子中的不同音节。实验叁结果显示眼电信号主要跟踪注意焦点。上述叁项实验表明眨眼活动可以跟踪非视觉的语音信息,特别是句子这种高级语言结构,而且代表了句子内的注意分配。该结果也表明大脑的感觉区和运动区之间存在同步神经振荡,这种机制可能在注意分配和跨脑区神经活动协调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赵中亭,张奥,张彦峰,朱田田,赵怡坤[3](2018)在《疏肝调神针法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大鼠海马CA1及CA3区神经编码时空模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疏肝调神"针法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大鼠海马CA1、CA3区异常神经编码时空模式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抓取组、西药组和针刺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以复合应激法造模同时对应组分别以盐酸帕罗西汀、"疏肝调神"针法干预和抓取固定治疗。在体多通道记录海马CA1、CA3区神经元集群电活动,分析放电频率和波形幅值,留取图谱。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和抓取组CA1、CA3区放电频率缩短,集中分布频带降低,呈阵发性;放电波稀疏、凌乱,波形变窄,波形幅值减小(P<0.01)。与抓取组相比,西药组和针刺组CA1、CA3区放电频率延长,集中分布频带升高,呈断续性;放电波规则、整齐,波形幅值增大(P<0.01);两组CA1区波形增宽,但CA3区仅针刺组增宽。与西药组相比,针刺组CA3区波形幅值较宽,平均波形幅值较高(P<0.05)。结论:复合应激法可使大鼠海马CA1、CA3区神经编码时空模式异常改变,相关治疗均可显着调节部分异常改变,但"疏肝调神"针法整体效应更明显,这可能是针刺干预PTSD的重要中枢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傅晓婕,顾东袁[4](2017)在《基于神经编码的生物回声定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蝙蝠等动物的神经系统能完成回声定位,从而确定障碍物方位。为了研究神经系统的实现过程,以单个神经元的信息编码为基础,从Izhikevich神经元模型出发,将经过神经元模型作用后得到的神经脉冲序列,经过圆映射理论和符号动力学分析,转换成符号序列。通过分析输入两耳的有相位差的脉冲与输出的符号序列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生物回声定位的机理。(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7年09期)

朱田田,马重兵,严兴科,杨燕萍[5](2017)在《针刺对单眼剥夺大鼠视皮层17区神经元异常神经编码的干预机制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敏感期内针刺干预视皮层可塑性的电生理机制。方法:将50只2周龄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早期针刺组、中期针刺组和末期针刺组,每组10只。正常组不予任何处理,模型组和各针刺组采用单侧眼睑缝合的方法复制单眼剥夺弱视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各针刺组选取双侧睛明、攒竹、风池和光明分别在造模后第3 d、12 d和21 d开始针刺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9 d。采用在体多通道微电极阵列神经信号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视皮层17区神经元放电频率及动作电位峰-峰间期(ISI)。结果:模型组大鼠视皮层神经元放电次数较空白组显着减少(P<0.05);治疗后早、中期针刺组放电次数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末期针刺组放电次数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针刺组放电次数低于早期针刺组(P<0.05),末期针刺组放电次数低于中期针刺组(P<0.05)。空白组大鼠视皮层神经元ISI序列集中分布在0.3 s以下,模型组在15 s以下,早期针刺组在1 s以下,中期针刺组在4 s以下,末期针刺组在10 s以下,各组均呈发散状。结论:单眼剥夺后大鼠视皮层17区神经元出现神经编码异常改变,表明敏感期内视皮层神经元存在可塑性变化;而针刺对异常的神经编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且针刺疗效与治疗时机密切相关,敏感期内早期治疗是取得疗效的关键。(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期刊2017年04期)

朱雅婷[6](2017)在《关于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编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习与记忆作为大脑的高级认知功能,得到神经科学领域的广泛关注。事实上,认知的本质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而信息加工的本质则是神经编码。神经编码旨在研究刺激与单个或总体神经元响应之间的联系,以及所有神经元电活动之间的联系。神经编码模式的选取对于实现脑功能的判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分析脑皮层信息整合与学习记忆功能之间的关系。但是,不同的神经编码模式所揭示的神经活动以及适用范围都是具有局限性的。这就需要我们探索适用于不同层次研究的编码特性,并通过性能比较总结出对于所研究领域有效的神经编码模式。因此,本文的研究主题就是如何选取适当的神经编码和解码理论来探讨有关学习与记忆功能的判定方法与生理学机制分析。本文首先概述了神经编码的现状,并且探索了对不同层次以及多层次结合上的有效的神经编码模式。按照大脑对于信息处理的过程,从感受器中的编码、发放率编码与时间编码、群编码、能量编码这四个方面入手探索不同层次上的编码特性。接着运用群编码中相位编码的思想提出了一种研究脑皮层之间同步化现象的方法——Spike-LFP的相干性分析法。该方法的适用过程是首先通过频谱分析了解局部场电位(LFP:local field potential)中所有频率成份的分布情况,从而确定含有较高频率成份的频段,接着通过滤波来获取该频段,从而确保LFP与spikes分析的有效性。然后对预处理后的LFP与Spikes的数据进行相干性分析,从而精确定位到两者之间在某一频段存在高度的相干性。Spike-LFP相干性的强弱能够进一步对神经编码、神经竞争、神经可塑性产生影响,从而能够更深入的揭示神经信息处理以及认知功能等形成的动力学机制。由于学习与记忆需要多个脑区之间的信息沟通与相互协作来实现功能,因而我们所提出的编码分析方法可以识别与功能相关的信息交流脑区,并且探究信息交流的特征所对应的生理学机制。运用相位编码定位了与记忆功能相关的区域之后,接着运用发放率编码来进一步研究记忆系统的功能是如何从工作记忆向长期记忆转化的。研究中我们基于由Ca2+子系统控制的具有双稳定性的C-W模型中所得到的神经元高频发放率的维持模式。将所用模型的初始刺激电流修正为可诱发长时程增强(LTP:long-term potential)的Theta节律刺激TBS(Theta burst stimulation)与HFS(High frequency stimulation),通过控制变量法来评估这两类初始刺激电流的特性(周期、幅值、占空比)对于模型记忆机制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刺激周期、幅值、占空比的增加,神经元联合响应的最高发放率会随之增大,记忆的维持时间会随之延长,并且两类刺激都可以使模型实现从工作记忆到长期记忆的转化。但是通过比较激发产生长期记忆时两类刺激特性的临界值,可以发现两类刺激在相同pulse数和占空比的前提下,HFS的刺激幅值更小,刺激成本更低,更易激发工作记忆模型产生长期记忆的效果。在工作记忆模型中运用可诱发LTP的两类刺激成功激发产生长期记忆,并利用发放率编码呈现记忆模式的改变,这一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了解工作记忆与长期记忆之间的联系。接着我们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引入能量编码思想来探讨工作记忆与长期记忆的相互作用,研究运用TBS和HFS分别激发工作记忆模型产生长期记忆过程中的刺激能耗变化。能量指标可以更加具体的刻画出刺激的某个特定要素(pulse数、幅值、占空比)在变化过程中,对于叁要素的综合效果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将控制变量法所得到的结论通过能量这一载体更加直观的呈现。可以发现对于TBS和HFS而言,随着刺激叁要素的分别增长,叁要素综合效果的相对能耗也会随之增长。两类刺激对于记忆模型的作用都能够诱发工作记忆模型产生类似的长期记忆效果,但HFS刺激给予记忆系统的能量更少、能量利用率更高。研究有助于了解工作记忆在两类可诱发LTP的刺激作用下形成长期记忆的过程,以及两类记忆相互作用的神经能量机制。在研究了记忆功能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最后我们探索了学习与记忆功能指导下的导航行为。我们基于位置细胞与网格细胞交互作用的定位导航模型,引入能量编码的思想定义了高能比来定量刻画位置细胞和网格细胞在学习目标位置后的高能比差异,从而反应导航功能形成过程中所依赖的机制。研究发现随着细胞分布均值的增加,两类细胞的高能比明显增加。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前期位置细胞的高能比大于网格细胞的高能比,但最终网格细胞的高能比超过了位置细胞。位置细胞的高能比变化率会随着高能比的增加而有所减小,然而网格细胞的高能比变化率始终在增加。高能比只有达到某一恰当的值,能够权衡大脑神经活动中所服从的能量最小化原则和信号传输效率最大化原则时,才更有益于开展后期高效的导航。运用能量编码进行导航学习过程的高能比分析,可以揭示具有导航功能的细胞在支持导航功能形成过程中的机制差异,有助于提升导航的性能。(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7-03-30)

朱凤云,王如彬,潘晓川[7](2016)在《视知觉条件下步态运动的神经编码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编码理论的研究,对于了解大脑内部工作机制以及对于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技术的应用前景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目前常用的几种视知觉神经编码的原理、方法,评价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发现无论是单个神经元层次上还是多个神经元层次上,甚至是网络层次上的编码方式,由于神经元之间复杂的非线性耦合方式,用计算模型来描述视知觉功能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基于这样一种研究现状,进一步分析了一种新的简单有效的编码方式-神经能量编码,此编码与现有的其他编码相互结合,有望解决原有编码所无法解决或无法解释的问题。在应用方面介绍了视知觉条件下的步态运动输出控制,分析讨论了目前人体步态运动控制的原理、研究方法及其面临的挑战。(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6年21期)

赵中亭[8](2016)在《“疏肝调神”针法对PTSD睡眠障碍大鼠海马神经编码与功能重构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与盐酸帕罗西汀比较,观察“疏肝调神”针法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睡眠障碍模型大鼠异常睡眠脑电的调节作用,以及对海马CA1、CA3区异常神经信息编码时空模式与受损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本研究旨在验证“疏肝调神”针法干预PTSD睡眠障碍的有效性,并从修复海马神经元结构以及重构神经网络动作电位发放功能角度,揭示“疏肝调神”针法影响PTSD睡眠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为“疏肝调神”针法治疗PTSD睡眠障碍的有效性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选取120只SD大鼠,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70只,按实验要求随机分为空白组、手术组、模型组、抓取组、针刺组和西药组,先后用于实验一、叁;第二组50只,按实验要求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抓取组、针刺组和西药组,用于实验二。各实验均以复合应激法复制PTSD睡眠障碍大鼠模型,并在造模开始同时对西药组大鼠以盐酸帕罗西汀灌胃治疗,对针刺组选取百会、内关、神门、太冲四穴以“疏肝调神”针法针刺治疗,并对抓取组采用与各治疗组相同的抓取法固定,而第一组大鼠还需在造模前行脑电电极埋置并术后恢复。上述干预结束后,按以下方法进行采集、分析。卖验一对大鼠连接电缆进行8:00~20:00脑电记录,通过脑电区分,获得各组大鼠昼间12h睡眠潜伏期、觉醒—睡眠周期和睡眠时相特征。实验二以在体多通道技术记录海马CA1、CA3区动作电位,以软件计算动作电位发放量、放电频率、波形幅值、峰—峰间期(ISI)和功率谱密度(PSD),并绘制相应图谱。实验叁对大鼠进行心脏灌注,取海马CA1、CA3区制备组织切片,并以透谢电镜观察神经元数量、细胞核、细胞器及突触超微结构。对上述资料通过组间比较,获得实验结果,阐明研究结论。结果1.睡眠脑电特征模型组与手术组相比,非快速动眼睡眠(NREMs)和快速动眼睡眠(REMs)潜伏期、觉醒期延长,总睡眠期、NREMs和REMs缩短,8:00~9:00、15:00~18:00觉醒期(总睡眠期)延长(缩短),NREMs在8:00~9:00、15:00~16:00和REMs.在9:00~10:00、11:00~18:00缩短,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其余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抓取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西药组与抓取组相比,NREMs潜伏期、总睡眠期、NREMs和REM8延长,觉醒期缩短,8:00~10:00、14:00~16:00觉醒期(总睡眠期)缩短(延长),NREMs在8:00~10:00、15:00~17:00和REMs在9:00~1 0:00、11:00~13:00、14:00~15:00延长,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其余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针刺组与抓取组相比,NREMs潜伏期、总睡眠期、NREMs和REMs延长,觉醒期缩短,8:00~9:00、12:00~13:00、15:00~18:00觉醒期(总睡眠期)缩短(延长),NREMs在8:00~9:00、12:00~13:00、15:00~17:00和REMs在12:00~13:00、15:00~17:.00延长,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其余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针刺组与西药组相比,觉醒期(总睡眠期)在9:00~10:00较长(较短),在16:00~17:00较短(较长),NREMs在9:00~1 0:00和REMs在11:00~12:00、14:00~15:00较短,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2.海马神经编码时空模式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CA1、CA3区动作电位发放量减少,放电频率缩短,集中分布频带降低,由连续性转为阵发性;放电波稀疏、凌乱,波形变窄,波形幅值均减小,放电间隔序列(ISI)延长;PSD下降,谱功率集中分布区域下移,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抓取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西药组与抓取组相比,CA1、CA3区动作电位发放量增多,放电频率延长,集中分布频带升高,由阵发性转为断续性;放电波规则、整齐,波形幅值增大,放电间隔序列(ISI)缩短;PSD上升,谱功率集中分布区域上移,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CA1区波形变宽,但CA3区波形宽度无变化。针刺组与抓取组相比,CAl、CA3区动作电位发放量增多,放电频率延长,集中分布频带升高,由阵发性状态转为断续性;放电波规则、整齐,波形变宽,波形幅值增大,放电间隔序列(ISI)缩短;PSD上升,谱功率集中分布区域上移,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针刺组与西药组相比,CA1、CA3区动作电位发放量、放电频率、放电频率集中分布频带及状态,放电波形态,以及CA1区波形幅值宽度,放电间隔序列(ISI)、PSD和谱功率集中分布区域相近,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针刺组大鼠CA3区波形幅值较宽,平均波形幅值较高,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3.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手术组与空白组相比,除CA3区神经元数量减少,细胞核略不规则,突触间隙不够明显外,其余均未见明显差异。模型组与手术组相比,细胞肿胀,电子密度低,细胞核不规则,核内染色质结构松散;细胞质内结构空旷或松散,线粒体肿胀,部分线粒体膜及嵴结构消失,粗面内质网扩张;突触不清晰,结构空旷,突触小泡减少。抓取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未见明显差异。西药组与抓取组相比,神经元数量增多,细胞核呈圆形,常染色质丰富;CA1区粗面内质网、核糖体增多;突触清晰,突触结构趋于正常,突触小泡增多可见。针刺组与抓取组相比,神经元数量增多,结构清晰,核内染色质均匀且常染色质丰富;除CA3区仍有部分线粒体轻度肿胀外,细胞器增多,线粒体结构清晰,粗面内置网条索样分布,核糖体丰富,高尔基体常见;突触清晰,突触结构趋于正常,突触小泡增多且丰富。针刺组与西药组相比,CA1区神经元数量较多,体积较大,线粒体圆形或杆状,结构清晰,粗面内质网条索样分布,高尔基复合体常见;CA3区神经元结构清晰,电子密度较高,细胞核形状尚不规则,核内染色质分布基本均匀;细胞器丰富,粗面内质网条索样分布,核糖体丰富,高尔基复合体常见,突触小泡更丰富。其余未见明显差异。结论第一,复合应激法可使大鼠睡眠脑电发生异常变化,引起PTSD睡眠障碍; PTSD睡眠障碍模型大鼠海马CA1、CA3区神经信息编码时空模式异常改变可能是PTSD睡眠障碍发生的重要中枢机制,而这种改变可能与该脑区神经元形态结构损伤有关。第二,“疏肝调神”针法可明显改变PTSD睡眠障碍大鼠异常睡眠脑电,促使睡眠好转;“疏肝调神”针法还能恢复动作电位发放特征,调节海马CA1、CA3区异常的神经信息编码时空模式,这可能是其治疗PTSD睡眠障碍的重要中枢机制,而相应脑区神经元修复可能是促进海马功能重构的主要原因。第叁,与盐酸帕罗西汀治疗相比,应用“疏肝调神”针法治疗,对异常睡眠脑电、海马神经编码时空模式的影响和神经元修复的调节作用整体较好,且不会引起嗜睡等副反应,进一步说明“疏肝调神”针法干预PTSD睡眠障碍可发挥更好的治疗效应。综上,本研究认为,“疏肝调神”针法可能通过修复海马神经元结构促进神经网络功能重构,从而发挥对PTSD睡眠障碍的治疗效应。(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16-05-01)

朱凤云,王如彬[9](2015)在《视知觉神经编码条件下运动输出控制的一个简要评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目前常用于研究产生视知觉的几种不同编码模式,分析总结现阶段在视知觉条件下的运动输出理论,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介绍一种新的可用于研究大脑的全局编码-神经能量编码。(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8-16)

徐富菊,张泽国,李越峰[10](2015)在《加味四逆散干预PTSD睡眠紊乱的海马神经编码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了解加味四逆散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睡眠紊乱干预的研究进展,试图应用在体多通道微阵列神经信号技术(M-NEMEA)检测应激损害后海马神经元集群时空模式和信息编码。从应激中枢海马神经网络信息编码角度,揭示和探讨加味四逆散对PTSD大鼠睡眠紊乱的海马神经元时空特性、信息传递整合机制和功能重构的影响,为中医药防治PTSD及睡眠障碍的中枢机制研究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西部中医药》期刊2015年07期)

神经编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感知-运动整合是大脑的核心功能。本实验研究运动系统是否参与语音感知,特别是无运动任务条件下对高级语言结构的感知加工。实验中,被试聆听一系列汉语音节,这些单音节在声学上相互独立,但是相邻单音节可以按照语法规则组成短语、句子等层级语言结构。在实验一发现不仅在脑电信号(EEG)中存在对音节、短语、句子等层级语言结构的同步跟踪响应,在眼电信号(EOG)中也存在对句子结构的跟踪响应。为了研究这种眼电信号是由何种眼部运动引起的,我们在实验二中使用眼动仪检测眨眼、瞳孔变化等眼动指标。实验二结果显示,竖直眼电信号中对句子结构的同步跟踪主要由眨眼引起。为了研究脑电和眼电中的句子跟踪响应是代表对句子语法结构的加工还是代表对句子内不同音节的注意分配,实验叁中令被试注意在句子中的不同音节。实验叁结果显示眼电信号主要跟踪注意焦点。上述叁项实验表明眨眼活动可以跟踪非视觉的语音信息,特别是句子这种高级语言结构,而且代表了句子内的注意分配。该结果也表明大脑的感觉区和运动区之间存在同步神经振荡,这种机制可能在注意分配和跨脑区神经活动协调中起到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神经编码论文参考文献

[1].梁猷.条件化抉择行为下鸽子NCL区神经编码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9

[2].金培清,周涛,丁鼐.感知与运动系统对高级语言结构的神经编码[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3].赵中亭,张奥,张彦峰,朱田田,赵怡坤.疏肝调神针法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大鼠海马CA1及CA3区神经编码时空模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

[4].傅晓婕,顾东袁.基于神经编码的生物回声定位研究[J].科技通报.2017

[5].朱田田,马重兵,严兴科,杨燕萍.针刺对单眼剥夺大鼠视皮层17区神经元异常神经编码的干预机制研究(英文)[J].JournalofAcupunctureandTuinaScience.2017

[6].朱雅婷.关于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编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

[7].朱凤云,王如彬,潘晓川.视知觉条件下步态运动的神经编码综述[J].振动与冲击.2016

[8].赵中亭.“疏肝调神”针法对PTSD睡眠障碍大鼠海马神经编码与功能重构影响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

[9].朱凤云,王如彬.视知觉神经编码条件下运动输出控制的一个简要评论[C].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2015

[10].徐富菊,张泽国,李越峰.加味四逆散干预PTSD睡眠紊乱的海马神经编码机制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5

论文知识图

视觉传导神经通路Fig6.4Thediagramof...人耳解剖图对比度适应的机制基于疫苗接种的免疫遗传算法模型神经编码结构示意图植入式多电极阵列采集小鼠某脑区的sp...

标签:;  ;  ;  ;  ;  ;  ;  

神经编码论文_梁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