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态,文学,人民文学,英美,水杉,杉树,作协。
生态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伊子依[1](2020)在《生态文学的一次发现之旅》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民文学杂志社与利川市委、市政府联合举办的生态文学采风创作活动落地生根,就是眼下朴素而茂盛的《人民文学》“生态文学·水杉树”增刊。40余位国内知名作家参与并创作出一批以水杉等为主题的优秀生态文学作品,集中在同一舞台亮相,展示出姿态万千的水杉。19(本文来源于《中华读书报》期刊2020-01-01)
策划,利川市委宣传部,整理,赵龙,何泽勋,陈亮[2](2019)在《打造“水杉树”文化IP 书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一文中研究指出12月20日,利川市委、市政府与人民文学杂志社在北京成功举办“生态文学·水杉树”研讨会。今年9月上旬,人民文学杂志社与利川市委、市政府联合举办了一次“生态文学·水杉树”采风活动。随后,《人民文学》在今年第12期对这次活动的成果进行专题展示,并出版(本文来源于《湖北日报》期刊2019-12-24)
曹梦娇[3](2019)在《从生态文学作品浅探共同体思想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时间为线,以数位生态学家的着作为点,以求梳理出环境生态学中共同体思想的发展脉络,为人类的永续发展做出贡献。人类的发展对于资源的掠夺有增无减,对于环境的破坏更加严重,同时,伴随着生态科学的日趋成熟,在前人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新概念被提出,例如"生态系统"、"食物链"、"小生境"等,这些充满了共同体思想概念的提出为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21期)
赵清荣,陈爱琴[4](2019)在《大时代背景下的美国和日本生态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美国与日本生态文学的发展中,时代背景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战争或是经济发展,生态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于是人们对保护自然的意识开始觉醒,一步步地开始关注自然。文章简述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态度改变以及生态文学的发展过程。(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21期)
于明清[5](2019)在《俄罗斯生态文学发展态势及其叁维构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文学是俄罗斯文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古代生态文学具有质朴的天人合一精神。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生态文学表现出回归自然的主动性和文明批判倾向,塑造出具有代表性的文明人与自然人系列形象。20世纪生态文学极具理性精神,对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叁个维度的问题给予普遍关注,在建立整体主义生态伦理观的同时,对自然生态问题引起的社会失衡、精神危机以及叁者相互关联加以探讨,以寻求解决生态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河北学刊》期刊2019年06期)
柯耿珺,陈爱琴[6](2019)在《日美文学作品中在动物描写中展现的生态关系——日本作家加藤幸子和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生态文学的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通过对比日本作家加藤幸子的作品《池边的住所》和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作品《海风下》中的动物描写,来了解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理解的异同。并从其中思考在不同社会背景下人在生态环境中的位置和关系。(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20期)
奚敏洁[7](2019)在《网络创作环境下的生态文学思潮》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生态文化思想,创作的很多作品可视为自发状态的生态文学作品。自工业革命以来,在全球化生态危机的影响下,生态化写作已经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流。通过生态文学的写作和文学生态化的建构,当代作家们建立了生态整体观,摒弃人类中心主义,将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利益。即,评判人类生活方式、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终极标准是,是否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这种处于自觉阶段的生态文学,于20世纪60年代兴于欧美,80年代中期在中国起步,应被称为狭义的生态文学。《欧美生态(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30期)
陈艳芳[8](2019)在《英美生态文学研究——评《文学里的生态——英美生态文学赏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文学"虽是当代的概念,但文学作品中对生态问题的关切却贯穿英美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里的生态——英美生态文学赏读》以古代西方对于自然的认识为开篇,继而突出展现英美经典文学中的自然书写和生态情怀,最后以探讨当代英美生态文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结束,表现出人类对于自然认识地不断提升,以及与之和谐相处的探索和追求。《文学里的生态——英美生态文学赏读》一书分为4个部分,选文28篇。每个部分均有背景介绍,每篇选文包括作家/作品简介、注释、作(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毛郭平[9](2019)在《哲夫及其生态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哲夫是着名的生态文学作家,他力图揭示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企图引发全社会的关注。在近40年的创作历程中,他的创作实现了从"生态小说"到"生态报告"的转变;在创作中,他主要采用了虚构与写实两种方式来表达他的生态理念,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生态问题的方法。哲夫认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除了要揭示,更重要的是要人们增强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警觉性以及提升相关道德素养。(本文来源于《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姜鸿玉[10](2019)在《重读英美文学经典,开启学生绿色之思——谈《英美生态文学作品赏析》课程的生态教化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英美生态文学作品赏析》是笔者开设的校级通识课,旨在从生态美学和生态批评的视角引导学生阅读英美文学作品,挖掘作品中的生态内涵,增强学生对英美文学、文化及生态批评理论的了解,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及综合人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使英美生态文学课欣赏兼具审美性和教化功能,达到课程思政的效果。(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40期)
生态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2月20日,利川市委、市政府与人民文学杂志社在北京成功举办“生态文学·水杉树”研讨会。今年9月上旬,人民文学杂志社与利川市委、市政府联合举办了一次“生态文学·水杉树”采风活动。随后,《人民文学》在今年第12期对这次活动的成果进行专题展示,并出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文学论文参考文献
[1].伊子依.生态文学的一次发现之旅[N].中华读书报.2020
[2].策划,利川市委宣传部,整理,赵龙,何泽勋,陈亮.打造“水杉树”文化IP书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N].湖北日报.2019
[3].曹梦娇.从生态文学作品浅探共同体思想发展[J].大众文艺.2019
[4].赵清荣,陈爱琴.大时代背景下的美国和日本生态文学[J].大众文艺.2019
[5].于明清.俄罗斯生态文学发展态势及其叁维构成[J].河北学刊.2019
[6].柯耿珺,陈爱琴.日美文学作品中在动物描写中展现的生态关系——日本作家加藤幸子和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生态文学的对比[J].大众文艺.2019
[7].奚敏洁.网络创作环境下的生态文学思潮[J].北方文学.2019
[8].陈艳芳.英美生态文学研究——评《文学里的生态——英美生态文学赏读》[J].环境工程.2019
[9].毛郭平.哲夫及其生态文学[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10].姜鸿玉.重读英美文学经典,开启学生绿色之思——谈《英美生态文学作品赏析》课程的生态教化意义[J].校园英语.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