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脑组织靶向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靶向,组织,纳米,高效,色谱,注射液,液相。
脑组织靶向性论文文献综述
朱琳,赵瑞利,刘珊珊,马吉飞,金天明[1](2016)在《牛蛙凝集素生物学活性及其小鼠体内组织靶向性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筛选牛蛙皮肤cDNA文库得到牛蛙凝集素Catesbeianalectin,相对分子质量仅为1 465.8,是目前已知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凝集素,且具有很强的凝集红细胞及病原细菌作用。利用CD检测牛蛙凝集素的二级结构为典型的PPⅡ螺旋。为了探究牛蛙凝集素Catesbeianalectin的体内组织靶向性分布规律,对其进行了放射性同位素125I标记,通过尾静脉注射、腹腔注射及灌胃3种方式给药,并于随后进行既定时间点动态显像、采血及各组织中放射性强度的测量。同位素标记Catesbeianalectin的标记率为97.3%,放化纯度为99.3%,在体外和体内模拟试验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理想的体内分布特征。采用尾静脉注射125I-Catesbeianalectin时,肝脏、脾脏和肺脏中放射性凝集量最高,且主要通过肝脏代谢;采用灌胃及腹腔注射125I-Catesbeianalectin时,胃及脾脏中放射性凝集量最高且,主要通过胃代谢;3种途径给予125I-Catesbeianalectin后,均不能通过血脑屏障,静脉注射是该药物较好的给药途径,为进一步研究牛蛙凝集素Catesbeianalectin的靶向载体作用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陈莽昆[2](2015)在《牙龈卟啉单胞菌促凝血功能域Hgp44的表达纯化与生物学功能初步研究及减毒沙门氏菌VNP20009的脂肪组织靶向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牙银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gingivalis,P.g)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厌氧菌,与慢性牙周病密切相关,并可以导致人类红细胞凝集。一般而言,红细胞凝集被认为和细菌黏附宿主细胞有关,但牙龈卟啉单胞菌介导的红细胞凝集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血红素能够显着加快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生长速度。一系列研究表明,牙龈卟啉单胞菌红细胞凝集素位于rgpA,kgp以及hagA基因上。rgpA基因编码的是精氨酸特性蛋白酶(Arg-gingipains,Rgps),而kgp基因编码的是赖氨酸特异性蛋白酶(Lys-gingipains,Kgp),这两种蛋白酶均为分泌蛋白酶,是牙银卟啉单胞菌主要的毒力因子,又称为牙龈素(gingipains)。它们共同特点是,均含有一个N-末端前肽区、一个蛋白酶区和一个C-末端黏附区[Hgp15(Hb勒,Hgp17,Hgp27and Hgp44]。此外,血凝素A-编码基因hagA也含有类似的黏附区。Hgp44就是rgpA和kgp共有的一段黏附素区域。进一步研究表明,Hgp44是其中的促凝血结构域。本研究中,我们克隆了截短的Hgp44基因,并将其与ELPs融合,构建融合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可溶性表达,并通过可逆相变循环纯化到了 tHgp44-ELPs融合蛋白。通过红细胞凝集试验证明,tHgp44-ELPs融合蛋白具有促进红细胞凝集的能力。在论文的第二部分,我们研究了减毒沙门氏菌VNP20009靶向脂肪组织的能力。减毒沙门氏菌VNP20009能够特异性地靶向肿瘤组织,并在肿瘤组织的乏氧区大量繁殖,并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疗效,是细菌介导的肿瘤治疗的典型代表,目前被广泛地用作抗肿瘤载体。同时,很多研究表明过度肥胖的脂肪组织同样属于乏氧组织,能够表达多种乏氧标记物,这和肿瘤组织的乏氧区有一定相似之处。我们的研究表明VNP20009能够靶向过度肥胖的脂肪组织,且不受限于特定肥胖模型。但脂肪组织中的细菌滴度低于肿瘤组织。进一步研究表明,脂肪匀浆对沙门氏菌生长存在一定抑制作用。这说明,VNP20009靶向脂肪组织的过程中受到正负两种力量的影响,乏氧环境促进沙门氏菌靶向脂肪组织,但脂肪特殊的生化水平抑制沙门氏菌大量繁殖。这提示我们,如果想进一步提高VNP20009靶向脂肪组织的能力,需要进行一定的基因改造。(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5-08-27)
蒋红丽,杨红梅,董守金,毛兵[3](2015)在《痰热清注射液有效成分在大鼠肺组织靶向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清热化痰法的代表方痰热清注射液有效成分在大鼠肺组织的靶向性研究,初步探讨清热化痰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机制。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二级质谱联用方法对痰热清注射液制剂中的有效成分及其在大鼠血浆与组织中能够检测的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比较。结果:痰热清注射液制剂中能够检测出黄芩、金银花、连翘、熊胆粉4味配伍中药的有效成分,其中黄芩苷、绿原酸、咖啡酸、汉黄芩素、野黄芩苷能够进行定量检测。在大鼠血浆及肺组织中,能够同时定性定量分析痰热清注射液中首入肺经的黄芩、金银花两味中药的有效成分,其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绿原酸在肺组织的峰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组织。结论:大鼠血浆及肺组织中能够检测到清热化痰方剂痰热清注射液中的有效成分;痰热清注射液对肺组织具有一定的靶向性和中药归经作用;可通过方剂有效物质基础及组织靶向性的研究方式探讨清热化痰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机制。(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Tan,R,王盈[4](2014)在《载硫酸长春新碱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粒的制备及其淋巴组织靶向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载硫酸长春新碱(VCR)的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粒(VCR-PBCA-NPs),再用Pluronic F127表面修饰得到F127-VCR-PBCA-NPs。两者的平均粒径为(98.9±3.05)和(115.6±2.24)nm,包封率为(55.23±0.96)%和(57.58±0.77)%,载药量为(7.87±0.11)%和(7.24±0.15)%。体外释放试验中,两种纳米粒中VCR的释放速率均比VCR溶液减慢。采用人Burkitt淋巴瘤(Raji)细胞为模型的体外淋巴靶向(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2014年05期)
徐雄波,潘育方,黄志军,李桃,舒雅俊[5](2012)在《鼻腔给药尼莫地平纳米乳的制备及脑组织靶向性初步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制鼻腔给药尼莫地平(Nim)纳米乳制剂,并对其理化性质及脑组织靶向性作出初步评价。方法采用滴加水法制备纳米乳,考察空白纳米乳和尼莫地平纳米乳(NimNE)的黏度、pH、粒径、粒径分布、ξ电位和电导率;用蟾蜍上颚黏膜考察尼莫地平纳米乳的黏膜刺激性;大鼠鼻腔给予尼莫地平纳米乳与尾静脉注射尼莫地平纳米乳注射液对照,用HPLC测定给药后血浆和脑组织中尼莫地平纳米乳的浓度。结果制备的纳米乳黏度和pH均适合鼻腔给药,粒径均在20~30 nm之间,黏膜刺激性小;在240 min内,鼻腔给药的AUCbrain/AUCplasma高于静脉给药的AUCbrain/AUCplasma。结论尼莫地平纳米乳给药方便,刺激性小,适宜鼻腔给药,与尼莫地平纳米乳注射液相比更具有脑组织靶向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2012年08期)
赵高峰[6](2011)在《舒芬太尼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外周炎症组织靶向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十八世纪,Serturner从阿片中分离出吗啡。到十九世纪中叶,纯生物碱而不是天然吗啡制品广泛应用于临床。阿片类药物除了有显着的优点外,它的毒副作用以及潜在成瘾性多年来也已经为人们所熟知。免疫组化及在体杂交分析证实,阿片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各个区域均有表达。这些区域包括杏仁核、中脑网状结构、导水管周围灰质、延脑头端腹内侧。但是,脑内不同部位阿片受体的表达同样与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息息相关。呼吸抑制是阿片类药最严重的副作用,在人体所有作用于μ受体的阿片类药通过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产生剂量依赖性呼吸抑制。蓝斑是存在于大脑的主要非肾上腺素核,长期应用阿片类药能导致腺苷酸环化酶抑制、蛋白激酶A活性降低,CAMP途径上调。阿片类药耐受性的发生机制可能涉及蛋白激酶信号转导级联反应,通过调节靶基因表达将细胞外信号与细胞的改变联系起来。研究显示,阿片类药物也可通过外周机制产生镇痛作用。在炎症部位浸润的免疫细胞可释放内源性阿片样物质,这些物质对位于初级感觉神经元的阿片受体产生作用。以上研究提示阿片类镇痛药可以对外周的阿片受体产生特异性抗伤害效应,且其外周作用可以避免药物中枢性副作用,如呕吐、呼吸抑制、成瘾等。外周阿片活性在炎性组织中特别明显,考虑到许多疼痛情况都与炎症相关(创伤、术后疼痛、肿瘤疼痛、关节炎),这一事实启发我们能否开发出理想的药物,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中枢作用的同时增加阿片类药物的外周作用。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 SLN)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纳米胶体载药系统。它以固态的天然或合成的脂类为载体,制成粒径约为50~1000m的胶体给药体系,将药物包裹在纳米颗粒之中或吸附在其表面,靶向运输至特定部位,具有物理稳定性高、药物泄漏慢、毒性低等优点,提高了药物生物利用度、减少了药剂用量,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由于其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又具备固体聚合物纳米粒的靶向和缓控释特性,同时其规模化生产的技术已经成熟且成本较低,此外还在可降解性和长期稳定性等多个方面显示出优势,因此是一种极有发展前景的新型药物载体制剂,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做为药物新剂型研发的基础。为此,我们在广东省科技计划基金的资助下,以固体脂质纳米粒为药物载体,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优化处方及工艺条件,利用改良的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技术,将舒芬太尼吸附或包裹于固体脂质中,制备成舒芬太尼固体脂质纳米粒(Sufentanil-loaded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SUF-SLN)。在确定舒芬太尼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工艺的最优方案后,我们以外观、粒径、电位、包封率及体外稳定性作为质量考察指标对该制剂表征进行了初步考察。建立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大鼠脑组织中舒芬太尼浓度的方法,以炎性大鼠的炎性组织为靶器官,观察舒芬太尼和舒芬太尼脂质纳米粒在大鼠体内脑、肝、炎性皮肤等重要脏器的不同分布,探讨舒芬太尼固体脂质纳米粒的靶向性。目的硬脂酸作为固体脂质材料,以F68和卵磷脂为混合表面活性剂,利用改良的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技术,制备舒芬太尼固体脂质纳米粒(Sufentanil-loaded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SUF-SLN),并对该制剂表征进行质量考察。建立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大鼠脑组织中舒芬太尼浓度的方法,为舒芬太尼在机体全身各器官分布的研究提供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建立炎性大鼠模型,静脉输注舒芬太尼和舒芬太尼脂质纳米粒,观察药物在大鼠体内脑、肝、炎性皮肤等重要脏器的不同分布,探讨舒芬太尼固体脂质纳米粒的靶向性。方法1、舒芬太尼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和表征:在制备工艺研究上,根据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处方,采用硬脂酸作为固体脂质材料,以F68和卵磷脂为混合表面活性剂,利用改良的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技术,制备成舒芬太尼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外观、粒径、电位、包封率及体外稳定性作为质量考察指标对该制剂表征进行了初步考察。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粒粒径大小和形态;用Zeta-sizer粒径分析仪检测纳米粒粒径大小和电位;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纳米粒中舒芬太尼的包封率。2、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舒芬太尼浓度检测方法的建立:按舒芬太尼试剂盒说明,用测定稀释液分别稀释酶标舒芬太尼及清洗液,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催化底物四甲基联苯胺(tetramethyl benzidine, TMB)及重水(H202)显色测定大鼠脑组织中舒芬太尼浓度,并考察日内与日间变异系数、回收率、精密度及稳定性。3、舒芬太尼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大鼠炎性组织中的分布:(1)大鼠左后足底皮下注射福尔马林建立炎性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福尔马林炎性大鼠组(A组)和空白对照组(B组),A组又分为舒芬太尼固体脂质纳米粒组(A1组)和舒芬太尼组(A2组),B组也分为舒芬太尼固体脂质纳米粒组(B1组)和舒芬太尼组(B2组)。(2)A1组和B1组静脉输注含5μg/kg舒芬太尼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生理盐水10ml,速率为40ml/h; A2组和B2组静脉输注含5μg/kg舒芬太尼的生理盐水10ml,速率为40ml/h。(3)根据取标本时间点的不同,各组分别于15min、30min和60min于心脏抽血3ml后处死大鼠,取大鼠脑组织、肝组织、炎性组织(B组取皮下组织)1g,-80℃冰箱保存。血液标本高速离心5min(3000r.min-1),取上层血浆,于-80℃冰箱保存。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脑组织、肝组织、炎性组织(B组取皮下组织)和血浆的药物浓度。(4)统计学处理:以SPSS17.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方差齐时,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方差不齐时,采用Welch校正F检验,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s T3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各处理方式的主效应及交互效应采用析因分析;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制备的SUF-SLN混悬液呈外观均一、稳定的半透明胶体状分散体系,略带淡蓝色乳光。电镜下基本呈圆形或类圆形,经Zeta-siser3000HS型粒径分析仪检测SUF-SLN混悬液平均粒径为115.4±1.6nm, Zeta电位为-27.3±1.4mv。酶联免疫法测定纳米粒中舒芬太尼的平均包封率为80.21±2.44%,稳定性好。2、舒芬太尼浓度与吸光度值的回归方程为y=1.9684e-1.0789x,R2=0.9937,标准曲线线性范围0.0625~2μg/L,检测限为0.061μg/L。回收率范围在(81.8±11.9)%~(86.9±7.1)%之间,日内与日间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5.0~6.6)%和(4.8~9.6)%,稳定性好。3、不同组间脑匀浆舒芬太尼浓度比较:在15min时点,舒芬太尼在脑匀浆中的浓度,A1组显着低于A2组和B2组(P≤0.01), B1组显着低于A2和B2组P≤0.01);在30min时点,舒芬太尼在脑匀浆中的浓度,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0min时点,舒芬太尼在脑匀浆中的浓度,A1组显着低于A2组和B2组(P≤0.01),B1组显着低于A2和B2组(p<0.05=和(P≤0.01)。4、不同组间肝匀浆舒芬太尼浓度比较:在15min时点,舒芬太尼在肝匀浆中的浓度,A1组显着低于A2组、B1组和B2组(P≤0.01),A2组显着高于B1组和B2组差异(P≤0.01),B1组显着低于B2组(P<0.05);在30min时点,舒芬太尼在肝匀浆中的浓度,A1组显着低于A2组、B1组和B2组(P<0.05)或(P≤0.01);在60min时点,舒芬太尼在肝匀浆中的浓度,A1组显着低于B2组(P≤0.01),A2组显着低于B2组(P<0.05),B1组显着低于B2组(P<0.05)。5、不同组间舒芬太尼血浆浓度比较:在15min、30min和60min时点舒芬太尼血浆浓度各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不同组间炎性或皮下组织匀浆液舒芬太尼浓度比较:在15min、30min和60min时点舒芬太尼在炎性组织或皮下组织匀浆液中的浓度各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利用改良的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技术制备的舒芬太尼固体脂质纳米粒,经过粒径、电镜、包封率及稳定性考察,外观均一,大小符合要求,包封率及稳定性较好,从而可以获得质量更高的产品,为将来制剂的大规模生产奠定基础。2.用ELISA方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舒芬太尼浓度,具有灵敏度较高,简便、快捷的优点。3、大鼠在静脉输注舒芬太尼固体脂质纳米粒或舒芬太尼后,它在脑组织和肝脏中的分布浓度低于舒芬太尼,在血浆、炎性组织或皮下组织匀浆液中的分布在短时间内(1小时)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1-05-05)
郑立卿,刘建华,张丹参,杨建明,薛贵平[7](2011)在《蛇床子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和组织靶向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蛇床子素(osthol,Ost)具有抑制细菌增长,调节肝脏脂代谢,延缓脑缺血损伤,保肝[1-4]等活性。药代动力学是药效学的基础,本实验采用HPLC法首次系统性地研究蛇床子(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通报》期刊2011年04期)
毛兵,杨红梅,廖冬雪,秦永平[8](2009)在《从方剂体内有效物质基础及组织靶向性初步探讨清热化痰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清热化痰法的代表方剂痰热清方在肺组织中有效物质基础及其靶向性的研究,初步探讨清热化痰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机制。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二级质谱联用方法(HPLC-MS/MS,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对痰热清注射液制剂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大鼠尾静脉注射痰热清注射液后,于不同时间点取血、肺、肝、肾、胰腺、心脏组织,采用HPLC-MS/MS检测痰热清注射液在血浆与各组织中的有效成分,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痰热清注射液制剂中能够检测出黄芩苷,绿原酸,汉黄芩素、咖啡酸,野黄芩苷,芦丁,金丝桃苷,连翘苷,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等10个有效成分:其中黄芩苷、绿原酸、咖啡酸、汉黄芩素、野黄芩苷能够进行定量测定。在大鼠血浆及肺组织中,能够定量测定痰热清方中主要归肺经的黄芩、金银花两味中药的5个有效成分——黄芩苷、绿原酸、咖啡酸、汉黄芩素、野黄芩苷,并建立浓度—时间曲线。结果表明痰热清注射液的有效物质成分能够到达肺组织,且对肺组织具有一定的靶向性。结论能够在大鼠血浆及肺组织中检测到清热化痰方剂痰热清注射液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清热化痰方剂痰热清注射液对肺组织具有一定的靶向性和中药归经作用:可通过方剂有效物质基础及组织靶向性的研究方式探讨清热化痰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机制。(本文来源于《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9-10-16)
孙桦,李光明,李定国[9](2007)在《RNA干扰的组织靶向性》一文中研究指出RNA干扰是一种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可通过双链诱导使靶基因失活。为了增强对组织靶向性的治疗应用,目前研究有利用载体的特异性及基因重组构建进行调控作用于靶组织,也可以小分子基团特异性化学修饰小RNA双链或载体及其他微粒等方法提高组织靶向性。现已有部分RNA干扰治疗应用于临床,且通过组织靶向作用可拓展疾病治疗途径。(本文来源于《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期刊2007年04期)
张学农,张强,温浩,王国荃,孙殿甲[10](2003)在《阿苯达唑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制备、性质及其组织靶向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制备阿苯达唑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 (albendazolepolybutycyanocrylatenanoparticles,ABZ PBCA NP)TDDS给药系统 ,并考察相关特性及组织分布靶向性。方法 种子乳化聚合法制备阿苯达唑纳米粒 ;等温吸附法考察纳米粒载药特性 ;动态透析法研究 4种制剂的体外释药动力学 ;同位素标记阿苯达唑纳米粒在小鼠脏器组织分布和生物利用度。结果 ABZ PBCA NP体外释药遵循Higuchi方程 ,加入PVP制成的载药纳米粒符合双指数函数。纳米粒的载药方式遵循Langmuir吸附方程。小鼠ig3 H ABZ PBCA NP后 ,药物的肝、脾中的靶向指数分别为 1 1 4和3 9,阿苯达唑纳米粒和混悬剂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 76 0 %和 36 9%。结论 制备纳米粒加入PVP可使药物具吸附性和分散性 ,纳米粒载体可降低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 ,增强药物的肝、脾脏器靶向性和延缓释药(本文来源于《药学学报》期刊2003年06期)
脑组织靶向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牙银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gingivalis,P.g)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厌氧菌,与慢性牙周病密切相关,并可以导致人类红细胞凝集。一般而言,红细胞凝集被认为和细菌黏附宿主细胞有关,但牙龈卟啉单胞菌介导的红细胞凝集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血红素能够显着加快牙龈卟啉单胞菌的生长速度。一系列研究表明,牙龈卟啉单胞菌红细胞凝集素位于rgpA,kgp以及hagA基因上。rgpA基因编码的是精氨酸特性蛋白酶(Arg-gingipains,Rgps),而kgp基因编码的是赖氨酸特异性蛋白酶(Lys-gingipains,Kgp),这两种蛋白酶均为分泌蛋白酶,是牙银卟啉单胞菌主要的毒力因子,又称为牙龈素(gingipains)。它们共同特点是,均含有一个N-末端前肽区、一个蛋白酶区和一个C-末端黏附区[Hgp15(Hb勒,Hgp17,Hgp27and Hgp44]。此外,血凝素A-编码基因hagA也含有类似的黏附区。Hgp44就是rgpA和kgp共有的一段黏附素区域。进一步研究表明,Hgp44是其中的促凝血结构域。本研究中,我们克隆了截短的Hgp44基因,并将其与ELPs融合,构建融合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可溶性表达,并通过可逆相变循环纯化到了 tHgp44-ELPs融合蛋白。通过红细胞凝集试验证明,tHgp44-ELPs融合蛋白具有促进红细胞凝集的能力。在论文的第二部分,我们研究了减毒沙门氏菌VNP20009靶向脂肪组织的能力。减毒沙门氏菌VNP20009能够特异性地靶向肿瘤组织,并在肿瘤组织的乏氧区大量繁殖,并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疗效,是细菌介导的肿瘤治疗的典型代表,目前被广泛地用作抗肿瘤载体。同时,很多研究表明过度肥胖的脂肪组织同样属于乏氧组织,能够表达多种乏氧标记物,这和肿瘤组织的乏氧区有一定相似之处。我们的研究表明VNP20009能够靶向过度肥胖的脂肪组织,且不受限于特定肥胖模型。但脂肪组织中的细菌滴度低于肿瘤组织。进一步研究表明,脂肪匀浆对沙门氏菌生长存在一定抑制作用。这说明,VNP20009靶向脂肪组织的过程中受到正负两种力量的影响,乏氧环境促进沙门氏菌靶向脂肪组织,但脂肪特殊的生化水平抑制沙门氏菌大量繁殖。这提示我们,如果想进一步提高VNP20009靶向脂肪组织的能力,需要进行一定的基因改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脑组织靶向性论文参考文献
[1].朱琳,赵瑞利,刘珊珊,马吉飞,金天明.牛蛙凝集素生物学活性及其小鼠体内组织靶向性分布[J].中国兽医学报.2016
[2].陈莽昆.牙龈卟啉单胞菌促凝血功能域Hgp44的表达纯化与生物学功能初步研究及减毒沙门氏菌VNP20009的脂肪组织靶向性探讨[D].南京大学.2015
[3].蒋红丽,杨红梅,董守金,毛兵.痰热清注射液有效成分在大鼠肺组织靶向性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
[4].Tan,R,王盈.载硫酸长春新碱聚氰基丙烯酸丁酯纳米粒的制备及其淋巴组织靶向性评价[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4
[5].徐雄波,潘育方,黄志军,李桃,舒雅俊.鼻腔给药尼莫地平纳米乳的制备及脑组织靶向性初步评价[J].中国药学杂志.2012
[6].赵高峰.舒芬太尼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外周炎症组织靶向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
[7].郑立卿,刘建华,张丹参,杨建明,薛贵平.蛇床子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和组织靶向性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1
[8].毛兵,杨红梅,廖冬雪,秦永平.从方剂体内有效物质基础及组织靶向性初步探讨清热化痰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机制[C].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
[9].孙桦,李光明,李定国.RNA干扰的组织靶向性[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07
[10].张学农,张强,温浩,王国荃,孙殿甲.阿苯达唑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制备、性质及其组织靶向性研究[J].药学学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