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认知发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认知,理论,道德,德育,无线电,在线,性别。
认知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韩钰,刘振霞[1](2019)在《公共道德建设问题之哲学新探——基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道德作为维系社会公共生活秩序、规约个体思想与行为合法性的伦理依据与价值标准,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公共道德建设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同层面的缺失问题。文章围绕当今公共道德建设历史发展背景中公德与私德、知行关系、社会发展与道德建设关系叁方面的现状分析展开,致力于从现代哲学视角,基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公共道德的建设做出内在本质的分析,通过外因与内因的结合,探求当代公共道德建设的可塑前景。(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王倩[2](2019)在《基于认知发展论的小学生数学德育素养主题活动设计——以“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学数学虽然是一门理科学科,但是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德育素材。在新课程改革的深化之际,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教学出发点,基于认知发展理论的视角进行小学数学德育素养主题活动设计,旨在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外教育》期刊2019年35期)
朱佳斌,刘群群,刘少雪,张执南[3](2019)在《工程教育改革背景下工科学生认知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工科"的核心不仅在于发展一系列新兴的工科领域,也在于改革与完善新型的工程教育教学模式。探究新型工程教育教学模式是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产生了积极成效则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关键点。工程人才的认知发展是制约其工程能力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在前期对留美工程学生认知发展探究的基础上,对上海市某入选"双一流"高校工科学生的认知发展进行定量研究(有效问卷620份)与质性访谈(共计访谈学生61名)。研究结果表明:该高校样本工科学院70%左右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于高阶发展阶段;与工科学生高阶认知发展阶段相关的主要的教学因素体现了当前工程教育改革措施对学生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显示样本高校工程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初见成效。本文为"新工科"在教学层面的改革效果提供实证依据,为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杜涛,王林[4](2019)在《无线电监测由识别向感知和认知发展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经典的无线电监测是在频率资源充裕场景下,以基于时域、频域、调制域的信号识别技术为基础开展的。当前,无线电监测处在频谱资源无限需求与有限供应的矛盾下,在时间、空间、频率、调制、能量等全域电磁环境网络化感知,边缘计算、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对感知数据处理基础上开展。随着无线电技术发展,可以通过认知无线电构建泛在高效的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给无线电监测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来源于《中国无线电》期刊2019年11期)
孙广松[5](2019)在《基于成人学习者认知发展特点探讨成人社区教育有效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进行成人教学的时候,必须要以成人为本,深入的了解其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从而提升其学习热情,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完成。(本文来源于《情感读本》期刊2019年32期)
韩丽凤[6](2019)在《关于家园合作促进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针对家园合作促进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家园合作与幼儿社会性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力求可以成功构建出适合我国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认知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家园合作教育现状,分析家园合作模式下儿童社会性认知发展的具体方向与主要问题。根据现状问题,进一步提出相关的可行性措施,以期可以为幼儿的人格健全、亲社会行为培养提供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9年93期)
张爽[7](2019)在《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认知发展及教育干预》一文中研究指出学前期(3到6岁)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同时也是性别角色认知发展的重要期。但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学前儿童容易形成性别角色刻板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人格发展的多样性。双性化人格发展理论,是学前儿童健全人格养成的有效途径。家长、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观,在日常教养过程中进行及引导和干预,帮助缺乏社会经验的学前儿童形成科学的性别角色认知,产生正确的性别角色行为。(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32期)
王慧敏,陈丽[8](2019)在《cMOOC微信群社会网络特征及其对学习者认知发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的出现缩短了知识的半衰期,并呼吁对新的教育规律的探索。联通主义作为当今知识爆炸时代的学习指导理论,其在教学实践中的指导机制和效果需要进一步探明。基于联通主义指导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c MOOC)是联通主义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交互实现外部人际网络和内部知识网络的建立。本研究以c MOOC微信群中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探究学习者的外部社会网络特征及其对学习者内部认知发展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网络中存在多个核心学习者,社会网络呈现"多中心"特征;(2)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信息交互的对象,并不需要课程教师等他人做中介;(3)学习者广泛存在于多个派系中,社会网络呈现"自组织"特征;(4)积极参与微信群互动有助于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提升学习者知识生成的数量和质量;(5)学习者的社会网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其联通主义学习是否成功。(本文来源于《中国远程教育》期刊2019年11期)
蔡文[9](2019)在《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与价值澄清理论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价值澄清理论作为美国德育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两种重要思想,在道德教育发展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价值澄清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特征的旨趣分析与评述,阐述这两种理论的优缺点。同时,在此基础上对两种理论在教育原则、教育方法及教育目的等领域上的关联与区别进行比较,明确两种理论的发展展望和研究取向,从而达到对中国道德教育的启示与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杨越岚,冯星海[10](2019)在《道德认知发展视角下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强调道德认识能力的培养,突出道德主体性,重视道德自律。在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指导下,各高校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将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从依赖于制度规范等外在强制手段转向依靠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引导,让学生以自身不断发展的道德能力去应对千变万化的网络生活。(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认知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学数学虽然是一门理科学科,但是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德育素材。在新课程改革的深化之际,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教学出发点,基于认知发展理论的视角进行小学数学德育素养主题活动设计,旨在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认知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1].韩钰,刘振霞.公共道德建设问题之哲学新探——基于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视角[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9
[2].王倩.基于认知发展论的小学生数学德育素养主题活动设计——以“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9
[3].朱佳斌,刘群群,刘少雪,张执南.工程教育改革背景下工科学生认知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
[4].杜涛,王林.无线电监测由识别向感知和认知发展的探索[J].中国无线电.2019
[5].孙广松.基于成人学习者认知发展特点探讨成人社区教育有效教学[J].情感读本.2019
[6].韩丽凤.关于家园合作促进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9
[7].张爽.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认知发展及教育干预[J].现代职业教育.2019
[8].王慧敏,陈丽.cMOOC微信群社会网络特征及其对学习者认知发展的影响[J].中国远程教育.2019
[9].蔡文.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与价值澄清理论的比较[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0].杨越岚,冯星海.道德认知发展视角下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