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投射纤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DTI,胼胝体,联络纤维,投射纤维
投射纤维论文文献综述
姜洪新,居艳梅[1](2019)在《胼胝体与联络纤维、投射纤维的DTI活体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DTI观察胼胝体与联络纤维、投射纤维的毗邻关系。在知情同意原则下,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于河北省故城县医院,收集69例健康志愿者行MRI扫描,颅内未见异常信号,后行DTI扫描,应用独立成分分析法分别筛选出不同纤维束成分,并分析差异,采用Extended MR WorkSpsce工作站上的DTI Studio软件对(本文来源于《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期刊2019-08-18)
姜洪新,居艳梅,张洪丽[2](2018)在《DTI技术投射纤维与大脑的联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观察内囊内纤维束走形及毗邻关系。方法:在一千多病例中,选择健康志愿者一名,采用PHILIPS 1.5磁共振扫描,颅内未发现异常信号,后行DTI扫描,应用独立成分分析法分别筛选出DTI成分。分别提取脑网络功能连接差异脑区的功能连接强度值,采用Extended MR Work Space工作站上的DTI Studio软件对所有受试者的DTI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单独显示内囊纤维束,并对纤维束毗邻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内囊内纤维束包括、皮质小脑束、丘脑中央辐射、交叉的皮质小脑束、、桥连纤维等。结论:发现内囊纤维束的走形于排列都有一定的顺序,受损后与临床症状息息相关。(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全国神经动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8-06)
孟亚梅[3](2018)在《室旁核和蓝斑中多巴胺受体的分布以及来自黑质的纤维投射追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疾病。其主要的病理变化是黑质(substantia nigra,SN)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大量丢失。PD病人在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慌张步态为主要躯体运动症状。资料显示,PD患者出现胃轻瘫、便秘等胃肠功能障碍要比躯体运动障碍早数年。迷走神经背核(dorsal motor nucleus of vagus,DMV)是支配和调节胃运动的主要核团。DMV的纤维可分布到胃,对胃产生收缩和舒张的作用。尸检报告,在PD病人的DMV也存在神经元退行性变。我们课题组前期发现:SN内没有直接投射到DMV的神经元,但可以直接投射到下丘脑PVN和LC。形态学资料也表明蓝斑、下丘脑外侧区和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均有纤维投射到DMV。我们认为:SN可能通过PVN、LC和下丘脑外侧核间接地与DMV形成神经通路。SN释放的DA需要与靶细胞上的DA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DA受体现分D1、D2、D3、D4和D5五种,在PVN、LC相关的文献中也未发现多巴胺受体形态学的报道。本研究针对PVN和LC两个核团中五种DA受体的表达与分布特点展开研究,采用尼氏染色、免疫荧光和神经追踪等方法,为SN内DA神经元通过PVN、LC调节DMV继而影响胃动力提供形态学依据。目的研究多巴胺受体D1-D5在PVN和LC内的分布情况,及其与投射至PVN和LC两个核团的SN多巴胺能神经纤维末梢的定位关系,为SN通过PVN和LC间接调节DMV继而影响胃动力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1.尼氏染色:确定大鼠脑内SN、PVN、LC等各核团的位置。2.通过免疫荧光技术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五种DA受体在PVN、LC的表达和分布。3.神经顺行追踪:运用脑立体定位仪,在SD大鼠两侧的SN内注射BDA-GFP,饲养一周之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PVN和LC内是否存在BDA标记的神经纤维,并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观察追踪到的神经纤维与表达DA受体的神经细胞的定位关系。结果1.D1-D5在正常大鼠的PVN广泛表达,但是分布不同。其中D1和D5的阳性神经元细胞分布最广;D3、D4次之;D2受体的分布最少。主要分布在PVN的中间部的室旁核内侧小细胞部、室旁核外侧大细胞部、室旁核腹侧部和下丘脑背外侧帽。2.D1-D5在正常大鼠的LC广泛分布。其中D1和D5的阳性表达分布最广,D2受体的分布相对较少。冠状切面上,多巴胺受体阳性神经元呈条索状分布在LC内,紧邻第四脑室外侧壁。3.顺行追踪注入BDA荧光追踪剂后,在SN核团内观察到成团的BDA荧光痕迹,确定注射成功。在PVN、LC核团内,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大量丝状BDA阳性纤维。进一步对追踪到BDA-GFP的区域进行D1和D2受体的免疫荧光染色,发现这些绿色丝状的阳性神经纤维大都分布在多巴胺受体反应阳性的神经元周围。结论1.DA五种受体在正常大鼠PVN和LC内均有分布。但以D1和D5的阳性神经元最多,D3和D4次之,D2受体最少。2.SN内多巴胺能神经元可到直接投射到PVN、LC,并环绕在DA受体阳性的神经元周围,进一步明确了SN与PVN和SN与LC之间的神经投射联系。3.该研究为SN通过PVN、LC调节DMV功能,进而影响胃动力提供了一定的形态学支持。(本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期刊2018-05-01)
姜洪新,张洪丽,张萍,陈昭燃,姬国敏[4](2018)在《DTI观察胼胝体纤维束与联络纤维、投射纤维的联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DTI观察胼胝体与联络纤维、投射纤维的毗邻关系。方法:收集69例健康志愿者行MRI扫描,颅内未见异常信号,后行DTI扫描,应用独立成分分析法分别筛选出不同纤维束成分,并分析差异,采用Extended MR Workspace工作站上的DTI Studio软件对所得DTI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显示胼胝体及其邻近相关纤维束。结果:胼胝体在脑内连接广泛,尤其胼胝体压部,有前联合环路通过。结论:胼胝体位于纵裂底部,连接左右两侧大脑半球,是最大的横行神经纤维束,主要联系左右半球新皮质各部,其纤维联系额、顶、枕、颞叶,下面构成侧脑室顶,前部和后部进入额叶及枕叶,形成前钳、后钳,与脑内其他传导束有着密切联系。(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李秋玲[5](2018)在《Wnt3a过表达对脊髓连合纤维投射及神经元迁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在脊髓发育过程中,产生于背部的连合纤维沿固定轨迹投射到脊髓对侧,而神经元从神经上皮祖细胞区域迁移到正确的位置,才能形成正确的组织结构和神经回路,发挥脊髓信息传递的功能。Wnt3a作为Wnt家族的重要成员,参与多种细胞功能,包括自我更新、增殖、分化以及迁移。有关Wnt3a在脊髓损伤修复方面的功能已有研究,但其在胚胎脊髓发育过程中功能(如调控神经元迁移、连合纤维投射等)研究国内外尚属空白。目的1.研究Wnt3a异位表达对脊髓连合纤维投射及神经元迁移的影响。2.探索Wnt3a过表达对神经细胞及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1.通过RNA提取、PCR扩增、酶切和连接等常规分子生物学技术将Wnt3a基因克隆到pCAGGS-EGFP载体上,再进行菌落PCR和酶切验证,最后进行基因测序。2.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Wnt3a过表达载体(pCAGGS-EGFP-Wnt3a)转入SH-SY5Y细胞,提取蛋白,再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Wnt3a表达情况。另外,利用鸡胚活体原位电转基因技术将pCAGGS-EGFP-Wnt3a转入E2.8鸡胚脊髓中,E4取材切片,通过免疫荧光检测Wnt3a表达情况。3.将pCAGGS-EGFP-Wnt3a或pCAGGS-EGFP转入E2.8鸡胚脊髓中,E6时取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阳性胚胎,一部分材料进行组织切片,每组至少5个材料,利用免疫荧光检测Wnt3a,Pax7,Map2和MNR2的表达情况,同时利用GFP示踪检测Wnt3a异位表达后对神经元形态及迁移的影响。另一部分材料用于神经元的提取培养,检测体外条件下Wnt3a异位表达对神经元形态的影响。4.将pCAGGS-EGFP-Wnt3a或pCAGGS-EGFP转入SH-SY5Y细胞,利用免疫荧光检测Tubulin的表达,并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提取蛋白,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β-catenin,CyclinD1,C-myc,PCNA,Caspase3和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1.菌落PCR,酶切验证以及基因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pCAGGS-EGFP-Wnt3a载体。2.pCAGGS-EGFP-Wnt3a转染的SH-SY5Y细胞的Western blot及脊髓切片免疫荧光结果表明,Wnt3a在SH-SY5Y细胞和脊髓中表达量增加。3.在E6鸡胚脊髓中,Wnt3a异位表达后,连合纤维未投射到对侧,绝大多数GFP阳性神经元滞留在VZ区,且无法伸出突起或伸出较短的突起。免疫荧光结果表明,Map2阳性表达区域减少,MNR2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且大部分滞留在VZ区,而Pax7的表达没有明显差异。脊髓神经元分离培养的结果显示,pCAGGS-EGFP-Wnt3a转染的神经元呈球形或伸出较短的突起。4.pCAGGS-EGFP-Wnt3a转染的SH-SY5Y细胞的Tubulin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细胞无法伸出突起或突起变短;Western blot的结果表明实验组中β-catenin,C-myc以及PCN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Bcl-2的表达量下调,而CyclinD1和Caspase3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差异。结论1.Wnt3a异位表达抑制脊髓连合纤维投射;2.Wnt3a异位表达调节神经元形态进而影响迁移;3.Wnt3a通过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增殖与凋亡。(本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期刊2018-03-01)
韩怀钦,张博闻,顾金海,赵奇,和祯泉[6](2016)在《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向下丘脑orexin神经元的纤维投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神经元调节下丘脑orexin神经元的解剖学基础。方法:首先采用逆行示踪技术,将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作为逆行示踪剂注射到下丘脑orexin神经元胞体分布的区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观察PAG内CTb逆行标记细胞的分布特点;接着采用顺行示踪技术和免疫组化相结合的方法,将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DA)作为顺行示踪剂注射到PAG,观察下丘脑内BDA标记的神经纤维与orexin神经元的重迭分布特点;最后运用免疫电镜技术观察BDA标记轴突终末与orexin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结果:CTb注射到单侧下丘脑orexin神经元区域后,在PAG观察到大量CTb标记神经元,注射点同侧标记细胞数明显占优,其中PAG外侧区(lPAG)和腹外侧区(vlPAG)可见大量CTb逆标神经元,背外侧区(dlPAG)和背内侧区(dm PAG)可见少量标记神经元;注射点对侧lPAG及vlPAG区域也观察到少量CTb标记神经元。BDA注射到单侧lPAG后,下丘脑内双侧均可观察到BDA标记的神经纤维,但注射点同侧标记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占优。BDA标记纤维与orexin神经元胞体在穹窿背侧接近不定带(ZI)的区域(本文中将此区域称作"穹窿上区")形成显着的重迭分布。透射电镜下观察到BDA标记的轴突终末与orexin神经元之间形成突触联系,且多为非对称性类型。结论:lPAG投射到下丘脑的神经纤维在穹窿上区与orexin神经元形成优势重迭分布、并与orexin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以非对称性为主的突触联系,提示orexin神经元可能在lPAG的直接支配下发挥其调节觉醒状态、摄食行为等功能。(本文来源于《神经解剖学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于亚楠,刘彦礼,杨慈清,张必超,徐振平[7](2016)在《双色荧光示踪鸡胚脊髓两侧连合纤维投射研究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1种双色荧光示踪鸡胚脊髓两侧连合纤维投射的实验方法。方法鸡胚孵育至胚龄2.5~3d,通过鸡胚活体原位电转基因技术将携带有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质粒(p CAGGS-GFP)准确注射到鸡胚脊髓腔,实现定时、定位活体电转基因。转染后继续孵育至6d,取GFP阳性表达的胚胎,部分做脊髓横向切片,部分利用open-book技术将脊髓展开观察连合纤维的发育情况,每组至少取3个标本。其后在脊髓非转染侧连合神经元所在之处,点状注射Di I乙醇溶液,封片后于4℃避光孵育3d,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脊髓连合纤维投射情况。结果脊髓横切及open-book结果显示,鸡胚脊髓GFP阳性转染侧的神经元轴突穿过底板投射到脊髓对侧;同时在open-book结果中还可观察到,转染侧轴突穿过底板后分别沿腹索和外侧索向头尾部投射;Di I标记的非转染侧连合神经元轴突也同样穿过底板投射到对侧,并在侧索白质内延伸。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1种双色荧光示踪鸡胚脊髓两侧连合纤维投射的研究方法,为研究脊髓神经发育提供技术保障。(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于亚楠[8](2016)在《鸡胚发育过程中R-cadherin和Pax6对脊髓连合纤维投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R-cadherin和Pax6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R-cadherin作为经典钙黏蛋白家族中的I型钙黏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影响神经元定位调控、轴突路径选择及突触连接。Pax6是一类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广泛参与细胞黏附、迁移、分化和增殖等生命活动,在不同的细胞和组织中发挥不同的功能。研究R-cadherin和Pax6的功能,有助于更好的了解神经系统发育机制。目的1.探索双色荧光示踪鸡胚脊髓两侧连合纤维投射的研究方法。2.研究R-cadherin和Pax6在鸡胚脊髓中的正常表达模式以及R-cadherin和Pax6异常表达对脊髓连合纤维投射的影响。方法1.鸡胚孵育至胚龄E2.5~E3,利用鸡胚活体原位电转基因技术将携带有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质粒(pCAGGS-GFP)转染到鸡胚脊髓中。成功转染后继续孵育至E6时,取GFP阳性表达的胚胎,部分做脊髓横向切片,部分利用Open-book技术将脊髓展开观察连合纤维的发育情况,每组至少取3个材料。其后在脊髓非转染侧连合神经元所在之处,点状注射DiI乙醇溶液,封片后于4℃避光孵育3d,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脊髓两侧连合纤维投射情况。2.取不同时期正常发育的鸡胚脊髓冷冻横切片后,利用原位杂交和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R-cadherin(E3、E4、E6、E8)和Pax6(E4、E5、E6)在鸡胚脊髓中的表达模式。3.将R-cadherin载体质粒(pCAGGS-R-Cadherin和shRNA-R-cadherin)转染进HEK293T细胞中验证表达以及通过常规分子生物学技术将Pax6基因克隆到pCAGIG质粒载体上,经菌落PCR、酶切、测序验证正确后;进一步在鸡胚脊髓中进行活体内功能的研究。在鸡胚发育到e2.5~e3时,利用鸡胚脊髓活体电转基因技术将对照组pcaggs-gfp质粒以及实验组携带r-cadherin和pax6基因的异常表达质粒转入鸡胚脊髓一侧;e4、e5、e6时期取材切片,每组至少取3个阳性胚胎。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r-cadherin和pax6在鸡胚脊髓中的表达情况,并在脊髓横切片和open-book水平观察r-cadherin和pax6异常表达后对脊髓连合纤维投射的影响,研究分析r-cadherin和pax6的表达是否存在调节关系。结果1.脊髓横切片及open-book结果显示,鸡胚脊髓gfp阳性转染侧的神经元轴突穿过底板投射到脊髓对侧;同时在open-book结果中还可观察到转染侧轴突穿过底板后,分别沿腹索和外侧索向头尾部投射;dii标记的非转染侧连合神经元轴突也同样穿过底板投射到对侧,并在侧索白质内延伸。2.原位杂交结果显示,r-cadherin在e3、e4、e6和e8等不同时期的鸡胚脊髓的生皮节和脊索中均有表达,且随鸡胚发育时间的延长r-cadherin在脊髓中的表达量逐渐增多。荧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ax6的表达跨越翼板和基板,只在脊髓中间神经管区域表达,且随发育时间的延长pax6的表达量逐渐减少。3.细胞免疫荧光结果表明pcaggs-r-cadherin质粒能够实现r-cadherin的超表达,shrna-r-cadherin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并在鸡胚脊髓中成功构建r-cadherin超表达和抑制表达模型。open-book水平观察r-cadherin超表达后转染侧通过底板投射到对侧的连合纤维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r-cadherin抑制表达后投射到对侧的连合纤维轴突导向发生异常,连合纤维投射方向发生错乱。pcagig-pax6表达载体经测序正确并在鸡胚脊髓实现pax6蛋白的超表达;脊髓横切片和open-book水平均观察到脊髓连合纤维不能投射到对侧。荧光免疫组化结果表明,r-cadherin超表达后脊髓两侧pax6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pax6超表达后脊髓两侧r-cadherin的表达量也不存在明显差异。结论1.通过对各种实验条件的摸索,初步建立了双色荧光示踪鸡胚脊髓两侧连合纤维投射的研究方法。2.R-cadherin和Pax6在鸡胚脊髓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暗示它们在鸡胚发育过程中扮演着不同角色。R-cadherin超表达对脊髓连合纤维投射无明显的影响,Rcadherin抑制表达导致连合神经元轴突导向发生错乱;Pax6超表达能够抑制脊髓连合纤维的投射。(本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期刊2016-03-01)
杨慈清,李小英,王聪睿,张必超,李晗[9](2015)在《N-cadherin通过β-catenin调控鸡胚脊髓连合纤维向对侧的投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阐明鸡胚发育过程中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脊髓连合纤维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在鸡胚发育第3天(stage22),将N-cadherin和β-catenin干扰载体通过活体电转基因技术导入脊髓,电转后继续培养3 d(stage29),取材、固定、包埋和切片。分为N-cadherin干扰组、β-catenin干扰组,β-catenin和N-cadherin共同干扰组以及转染p GU6-GFP-neo表达质粒对照组;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变化;根据GFP表达结果,观察脊髓连合纤维的投射情况。结果:在鸡胚发育过程中,在脊髓抑制N-cadherin的表达会降低β-catenin的表达;在Ncadherin抑制表达72 h后观察到脊髓连合纤维向对侧的投射产生被抑制;抑制β-catenin表达出现类似向对侧投射障碍;Ncadherin和β-catenin同时被干扰时,连合纤维投射的抑制效果相似。结论:N-cadherin参与调控脊髓连合纤维的发育过程,其部分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β-catenin的表达实现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期刊2015年10期)
李晗,杨慈清,王聪睿,胡阿珍,付苏雷[10](2015)在《鸡胚发育过程中Shh超表达对脊髓神经纤维投射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鸡胚发育过程中,sonic hedgehog(Shh)在脊髓中超表达后对神经纤维投射的影响。方法在鸡胚龄2.5~3d(E2.5~E3)时,利用鸡胚活体原位电转基因技术将Shh表达质粒和携带有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质粒共转入鸡胚脊髓,E6时取材切片,至少取3个材料,免疫荧光技术检验Shh的超表达,利用Open Book技术研究Shh在鸡胚脊髓中超表达后对神经纤维投射的影响。结果在脊髓组织切片水平上,免疫荧光结果表明,Shh在鸡胚脊髓中成功超表达,无论在组织切片上还是通过Open Book技术进行观察,与对照组相比,超表达后转染侧神经纤维都无法正常通过底板投射到对侧,表明Shh在鸡胚脊髓神经纤维投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结论在鸡胚发育过程中,脊髓中Shh超表达后对神经纤维投射具有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投射纤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观察内囊内纤维束走形及毗邻关系。方法:在一千多病例中,选择健康志愿者一名,采用PHILIPS 1.5磁共振扫描,颅内未发现异常信号,后行DTI扫描,应用独立成分分析法分别筛选出DTI成分。分别提取脑网络功能连接差异脑区的功能连接强度值,采用Extended MR Work Space工作站上的DTI Studio软件对所有受试者的DTI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单独显示内囊纤维束,并对纤维束毗邻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内囊内纤维束包括、皮质小脑束、丘脑中央辐射、交叉的皮质小脑束、、桥连纤维等。结论:发现内囊纤维束的走形于排列都有一定的顺序,受损后与临床症状息息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投射纤维论文参考文献
[1].姜洪新,居艳梅.胼胝体与联络纤维、投射纤维的DTI活体解剖学研究[C].中国解剖学会2019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2019
[2].姜洪新,居艳梅,张洪丽.DTI技术投射纤维与大脑的联系研究[C].第四届全国神经动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3].孟亚梅.室旁核和蓝斑中多巴胺受体的分布以及来自黑质的纤维投射追踪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8
[4].姜洪新,张洪丽,张萍,陈昭燃,姬国敏.DTI观察胼胝体纤维束与联络纤维、投射纤维的联系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8
[5].李秋玲.Wnt3a过表达对脊髓连合纤维投射及神经元迁移的影响[D].新乡医学院.2018
[6].韩怀钦,张博闻,顾金海,赵奇,和祯泉.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向下丘脑orexin神经元的纤维投射[J].神经解剖学杂志.2016
[7].于亚楠,刘彦礼,杨慈清,张必超,徐振平.双色荧光示踪鸡胚脊髓两侧连合纤维投射研究方法的建立[J].解剖学报.2016
[8].于亚楠.鸡胚发育过程中R-cadherin和Pax6对脊髓连合纤维投射的影响[D].新乡医学院.2016
[9].杨慈清,李小英,王聪睿,张必超,李晗.N-cadherin通过β-catenin调控鸡胚脊髓连合纤维向对侧的投射[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5
[10].李晗,杨慈清,王聪睿,胡阿珍,付苏雷.鸡胚发育过程中Shh超表达对脊髓神经纤维投射的抑制作用[J].解剖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