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氯化氢论文_董朝霞,宋通洋,鲁继青,罗孟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脱氯化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氯乙烯,氯化氢,乙烷,丙烷,热力学,活性炭,气相。

脱氯化氢论文文献综述

董朝霞,宋通洋,鲁继青,罗孟飞[1](2019)在《Fe/ZrO_2催化剂气相催化裂解1,1,2-叁氯乙烷脱氯化氢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浸渍法制备系列不同负载量的Fe/ZrO_2催化剂,用于气相催化裂解1,1,2-叁氯乙烷脱氯化氢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350℃时,负载Fe质量分数为1%的1Fe/ZrO_2催化剂催化活性最好,1,1,2-叁氯乙烷转化率约95. 0%,顺式1,2-二氯乙烯选择性为91. 0%,反应50 h性能稳定不失活,1,1,2-叁氯乙烷转化率约92. 0%,顺式1,2-二氯乙烯选择性约90. 0%。单一ZrO_2载体上的脱氯反应初始转化率为90. 0%,经过1 h反应即快速失活。ZrO_2催化剂失活归因于ZrO_2表面酸性较强导致积炭。对于Fe/ZrO_2催化剂,Fe物种不但提供新的活性位点,而且降低了催化剂的表面强酸性中心,使催化剂催化活性更高,稳定性更好。(本文来源于《工业催化》期刊2019年05期)

薛梦瑶,鲁伊恒,李康,王兵[2](2019)在《复合稳定剂对PVC脱氯化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硫醇甲基锡(DX-181)、硬脂酸锌(Zn St2)和双季戊四醇(Di-PE)按照一定比例制备了聚氯乙烯复合稳定剂,通过热稳定性实验研究了不同组分对PVC热稳定性的影响,利用SEM-EDS技术测定了样品老化过程中的表观形貌和微区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在一定配比下,助剂Di-PE和稳定剂DX-181和Zn St2复合稳定剂不仅能显着提高PVC薄膜的耐热性,还能有效延缓Zn St2的"锌烧"作用;在老化过程中当有HCl气体释放时,样品表面会生成一定数量的微孔,且组成与PVC的稳定性、微孔大小和数量密切相关,复合稳定剂对PVC的耐热性的影响关键在于和氯化氢气体的反应或抑制HCl气体的释放.(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蒋肇彬[3](2018)在《氯化季膦盐类离子液体催化1,1,2-叁氯乙烷脱氯化氢制偏二氯乙烯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偏二氯乙烯(VDC)是合成聚偏二氯乙烯的单体,该聚合物广泛应用于包装、染料等领域,是一个重要的聚合物单体。目前工业上主要通过1,1,2-叁氯乙烷(TCE)碱解法制备VDC,该方法产生大量的含盐废水。本论文以氯化季膦盐类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研究了其在催化1,1,2-TCE脱HCl制备VDC中的应用,氯化季膦盐类离子液体应用于含氯烷烃脱HCl的反应,不仅解决含盐废水的问题,还能将反应生成的HCl加以利用,从而实现整个过程的绿色清洁。论文主要取得了以下主要进展:(1)首先研究了四丁基氯化膦(TBPC)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进行气液相反应的性能,结果表明TBPC直接作为催化剂,其活性降低较快,通过对反应前后催化剂的结构变化表征发现,VDC的积聚是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2)研究了二氧化硅、活性炭、二氧化硅气溶胶等载体负载TBPC的催化剂性能,结果表明,二氧化硅作为载体时,可大幅度提高离子液体催化剂的活性及稳定性。VDC的平均收率可从气液反应的45%提高到73%,48 h后转化率仅下降约15%。(3)筛选了负载型的离子液体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分别评价了这些催化剂在1,1,2-TCE气相脱HCl反应中的催化性能,9种氯化季膦盐活性组分中,发现四苯基氯化膦(TPPC)具有较高的反应稳定性。(4)以二氧化硅为载体,TPPC负载量为6 wt.%,反应温度为260℃条件下,实现84%的VDC收率,且在长达2500 h的稳定性实验中,VDC选择性未出现明显降低。结合ESI-MS、TG、NMR等表征,对发现该催化剂的失活原因是由于离子液体的缓慢分解。本论文首次研究了氯化季膦盐离子液体在催化1,1,2-TCE脱HCl反应中的应用,通过对离子液体及载体的筛选及优化,得到了使用寿命可达2500h的多相催化剂,并对负载型离子液体催化剂的催化及失活机理进行了阐述,创新性的提出了以离子液体的碱性中心对该催化反应起到决定性作用,该催化剂有望在含氯烷烃脱HCl反应中得到产业化应用及推广。(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田聪[4](2016)在《含氮碳材料制备及其催化1,1,2-叁氯乙烷气相脱氯化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偏二氯乙烯作为工业上重要的合成单体,在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相对于工业上传统使用的1,1,2-叁氯乙烷碱解(皂化)法合成偏二氯乙烯,气相催化1,1,2-叁氯乙烷脱氯化氢制备偏二氯乙烯反应具有原子利用率高、工艺流程简单、清洁环保等显着优势。传统气相制备偏二氯乙烯催化剂存在反应活性差,寿命短等显着缺陷,所以开发新型高效气相脱氯化氢催化剂有重要意义。含氮碳材料由于具有特殊的物理及化学性质,在近年来日渐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本文利用该材料具有的微观结构可塑性及材料自身具有的碱性,将非金属的含氮碳材料催化剂引入1,1,2-叁氯乙烷气相制备偏二氯乙烯反应,探究其在该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采用硬模板法制备含氮碳材料,使用SBA-15为模板剂,多种不同前驱体制备得到了一系列含氮碳材料。使用多种催化剂表征手段对制得的氮化碳催化剂表面及化学性质进行了探索,并验证了其在1,1,2-叁氯乙烷气相制备偏二氯乙烯反应中的催化效果。初步得到了氮化碳催化剂的比表面积越高,含氮量越高对气相制备偏二氯乙烯越有利的结论。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通过使用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溶解双氰胺为前驱体制备具有高比表面积,高氮含量的氮化碳催化剂。其结果表明:N,N-二甲基甲酰胺的引入,增强了前驱体在模板剂中的分散程度,进而更好的复制模板的微观孔道结构,得到了较高的比表面积及较完整的介孔结构;同时N,N-二甲基甲酰胺作为额外的氮源增加了含氮碳材料的含氮量,有利于1,1,2-叁氯乙烷气相反应选择性生成偏二氯乙烯。(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6-04-15)

谢祥洲[5](2016)在《活性炭催化1,1,2-叁氯乙烷气相脱氯化氢制备偏氯乙烯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偏氯乙烯可用于生产聚偏氯乙烯、氟氯烃替代品、医药和染料等。工业上使用1,1,2-叁氯乙烷和碱生产偏氯乙烯产生大量的高盐废水,气相脱氯化氢法具有不消耗碱、无高盐废水等优点。因此,研究开发高效绿色的叁氯乙烷气相脱氯化氢固体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论文通过活性炭、氧化铝、二氧化硅的稳定性对比实验首次对气相催化1,1,2-叁氯乙烷脱氯化氢合成偏氯乙烯催化剂失活机理进行了探讨,发现活性炭稳定性远高于二氧化硅和氧化铝,失活催化剂在空气中经原位高温再生处理后活性恢复,而在氮气中未恢复。结合BET、TG-MS、XRD等表征结果,得出活性炭良好的稳定性归结于其表面积碳速率低,进而推导出积碳是导致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其次,提出在不同升温速率、双氰胺含量下制备出一系列的g-C_3N_4/AC作为催化剂,进行1,1,2-叁氯乙烷气相脱氯化氢合成偏氯乙烯的催化性能研究,1,1,2-叁氯乙烷转化率为32%,偏氯乙烯选择性为9.5%。这表明g-C_3N_4/AC催化剂具备催化叁氯乙烷脱氯化氢的作用。最后,研究了g-C_3N_4-CsCl/AC催化剂气相催化叁氯乙烷脱氯化氢合成偏氯乙烯反应性能,发现g-C_3N_4能够锚定CsCl促进其分散,且g-C_3N_4-CsCl/AC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1,1,2-叁氯乙烷转化率为39%且30 h内未出现下降,偏氯乙烯选择性为37%。综合利用BET、EDS、FT-IR、TPD、XRD等分析手段对g-C_3N_4/AC、g-C_3N_4-CsCl/AC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验证了其制备成功,并提出了制备g-C_3N_4-CsCl/AC催化剂的最优条件。(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6-04-15)

魏世航,陈献,费兆阳,汤吉海,崔咪芬[6](2015)在《活性炭预处理对四氯乙烷脱氯化氢BaCl_2/活性炭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酸/碱溶液预处理的活性炭制备了四氯乙烷脱氯化氢BaCl2/AC催化剂,考察了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催化剂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0.1mol/L氨水溶液预处理的活性炭制备的BaCl2/AC催化剂(BaCl2/AC-A(0.1))性能好,与采用未经预处理活性炭制备的BaCl2/AC催化剂(BaCl2/AC-F)相比,四氯乙烷转化率提高了6.88%,叁氯乙烯选择性和收率分别提高了2.57%和8.46%。催化剂稳定性测试表明:活性炭使用氨水溶液预处理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以及稳定性,而负载BaCl2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将BaCl2/AC-A(0.1)催化剂与工业催化剂进行活性比较,在选择性相当的情况下,四氯乙烷转化率提高了5%。(本文来源于《精细石油化工》期刊2015年05期)

罗雄,牛谦,宋国强,李福祥[7](2015)在《1,3-二氯-2-丙醇脱氯化氢制备环氧氯丙烷热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Benson基团贡献法计算了1,3-二氯-2-丙醇脱氯化氢制备环氧氯丙烷反应中1,3-二氯-2-丙醇和环氧氯丙烷的气态标准熵、等压热容。结合其他已知热力学数据,计算了该反应的焓变、熵变、吉布斯自由能变、反应平衡常数以及平衡转化率。结果表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当温度高于970K时,脱氯化氢反应在热力学上是可行的,反应的适宜温度为970K。(本文来源于《精细石油化工》期刊2015年05期)

董浩[8](2013)在《气相催化四氯乙烷脱氯化氢制叁氯乙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氯乙烯是一种无色透明,有轻微香味的液体。其主要用来作为金属脱脂剂和油、石蜡、脂肪的萃取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重要化工中间体和萃取剂的叁氯乙烯正呈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现阶段用以生产叁氯乙烯的皂化法和直接氯化法等传统方法存在着原料成本高、污染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其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以活性炭为催化剂在气相条件下催化四氯乙烷脱氯化氢制叁氯乙烯的工艺路线逐渐兴起。这一方法具有成本低、能耗少、环境友好等优点。但所使用的催化剂普遍存在重复性差、稳定性低等突出问题。本文对以四氯乙烷为原料气相脱氯化氢制叁氯乙烯的反应进行了研究。使用程序升温脱附、比表面积测定等方法对活性炭进行了表征。发现表面碱性中心、大比表面积和发达微孔结构对催化反应活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活性炭中存在的灰分种类与含量则对反应稳定性影响较大;铝等金属元素的存在会使产物在活性炭表面聚合,覆盖反应的活性位。另外,活性炭表面的酸性基团易致烃类产生积碳,造成活性炭催化剂比表面下降甚至失活。在反应机理研究的基础上,使用氢氧化钠和盐酸试剂对活性炭进行预处理。通过减少活性炭中的铝等灰分元素的含量,改变活性炭表面官能团比例,抑制了活性炭反应过程中的结焦,进而提高了活性炭催化剂的活性及稳定性。经过改性的活性炭气相催化转化率达到98.4%,收率96.8%,失活斜率为-0.135%·h-1。(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3-11-01)

李海涛,曹素勤,张瑜,王颖,王海平[9](2013)在《氯甲酸甲酯连续生产工艺中快速赶光脱氯化氢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氯甲酸甲酯半连续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使得整体工艺成为连续式工艺,并提出了尾气中的光气的回收工艺。(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3年18期)

张伟,毛伟,郝志军,吕剑[10](2013)在《2-氯-1,1,1,2-四氟丙烷脱氯化氢合成2,3,3,3-四氟丙烯的热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6-311++G(d,p)水平下估算了2-氯-1,1,1,2-四氟丙烷(HCFC-244bb)气相脱氯化氢合成2,3,3,3-四氟丙烯(HFO-1234yf)反应体系中部分物质的标准生成焓ΔfHmΘ、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ΔfGmΘ和等压热容Cp,m,计算了不同温度下各独立反应的反应热ΔrHmΘ、吉布斯自由能变ΔrGm和平衡常数ln K,考察了温度、压力和原料摩尔比对反应化学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HCFC-244bb脱HCl合成HFO-1234yf的反应为吸热反应,ΔrGmΘ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小;高温、低压、高原料摩尔比有利于HFO-1234yf的生成。(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期刊2013年06期)

脱氯化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硫醇甲基锡(DX-181)、硬脂酸锌(Zn St2)和双季戊四醇(Di-PE)按照一定比例制备了聚氯乙烯复合稳定剂,通过热稳定性实验研究了不同组分对PVC热稳定性的影响,利用SEM-EDS技术测定了样品老化过程中的表观形貌和微区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在一定配比下,助剂Di-PE和稳定剂DX-181和Zn St2复合稳定剂不仅能显着提高PVC薄膜的耐热性,还能有效延缓Zn St2的"锌烧"作用;在老化过程中当有HCl气体释放时,样品表面会生成一定数量的微孔,且组成与PVC的稳定性、微孔大小和数量密切相关,复合稳定剂对PVC的耐热性的影响关键在于和氯化氢气体的反应或抑制HCl气体的释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脱氯化氢论文参考文献

[1].董朝霞,宋通洋,鲁继青,罗孟飞.Fe/ZrO_2催化剂气相催化裂解1,1,2-叁氯乙烷脱氯化氢性能[J].工业催化.2019

[2].薛梦瑶,鲁伊恒,李康,王兵.复合稳定剂对PVC脱氯化氢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蒋肇彬.氯化季膦盐类离子液体催化1,1,2-叁氯乙烷脱氯化氢制偏二氯乙烯的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

[4].田聪.含氮碳材料制备及其催化1,1,2-叁氯乙烷气相脱氯化氢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

[5].谢祥洲.活性炭催化1,1,2-叁氯乙烷气相脱氯化氢制备偏氯乙烯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

[6].魏世航,陈献,费兆阳,汤吉海,崔咪芬.活性炭预处理对四氯乙烷脱氯化氢BaCl_2/活性炭催化剂性能的影响[J].精细石油化工.2015

[7].罗雄,牛谦,宋国强,李福祥.1,3-二氯-2-丙醇脱氯化氢制备环氧氯丙烷热力学分析[J].精细石油化工.2015

[8].董浩.气相催化四氯乙烷脱氯化氢制叁氯乙烯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

[9].李海涛,曹素勤,张瑜,王颖,王海平.氯甲酸甲酯连续生产工艺中快速赶光脱氯化氢技术[J].河南科技.2013

[10].张伟,毛伟,郝志军,吕剑.2-氯-1,1,1,2-四氟丙烷脱氯化氢合成2,3,3,3-四氟丙烯的热力学分析[J].化学工程.2013

论文知识图

芳香卤化物碱金属机械化学还原反应机...化合物12丈环氧大豆油用量对CPE脱氯化氢初...电导率法测定PVC的脱氯化氢量的试...脱氯化氢的传统工艺流程亚磷酸酯801用量对CPE脱氯化氢...

标签:;  ;  ;  ;  ;  ;  ;  

脱氯化氢论文_董朝霞,宋通洋,鲁继青,罗孟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