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观物论文_蒋振立

导读:本文包含了以我观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随物赋形,人物画,水彩画,黄鹤楼,山水诗,活法,山水画。

以我观物论文文献综述

蒋振立[1](2019)在《以我观物 物我合一——读燕杰水彩作品》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作品是个人情感产物,每个画家对客观事物的理解不同,表现形态也就不同。贡布里希说道"在观察事物时,不同的人观念投射过程不同,心理定向的选择原则不同"。燕杰正是以有别于其他画者的自我心理定向,以不一样的观念投射所形成的图式、不一样的视角、以及不一样的语境展现给观者不一样的感受。燕杰摆脱了直观再现对象的自然主义写生方式,在客观环境里注入自己的美学思想,提取自己的画面元素,构建自己的图像形式。多(本文来源于《美术界》期刊2019年04期)

贾玉嘉,刘华文[2](2018)在《中国山水诗英译中的“以物观物”与“以我观物”——以王维《鹿柴》英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中关于"以物观物"与"以我观物"方式的区分为依据,以已有的对中国山水诗创作和翻译中的观物方式的认识为参照,以王维《鹿柴》的各种英译为实例,对中国山水诗英译中的不同的观物方式及其审美效果予以探讨。认为,中国山水诗英译中,有些译者主要采用或强或弱的"以物观物"的方式理解和转换原诗,使译诗保留甚至超越了原诗的诗性和神韵,能对拥有东方文化情怀的读者产生理想的审美效果;有些译者则主要采用或强或弱的"以我观物"的方式翻译原诗,使译诗偏离甚至破坏了原诗的诗性和神韵,能对一般西方读者产生较好的审美效果。(本文来源于《外国语文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程梦琦[3](2018)在《以我观物,感艺术冷暖——莱安德罗·埃利希个展“虚·构”展评》一文中研究指出莱安德罗·埃利希之前是位建筑师,所以非常善于利用环境来构建作品。他总是因地制宜和就地取材,使作品与当时当地的建筑物、生活空间发生关系,住宅楼中的电梯或者楼梯、房门的猫眼、商店的试衣间、露天的水池都能成为他作品的一部分。就在这些寻常的环境中埃利希让观者体验到了其中的不寻常,他用镜面、投影、建筑结构来"虚构重现"出现实的"表象"。因此,展览名"虚·构"是对莱安德罗·埃利希艺术创作方式复杂性的一种双重诠释,"虚"意指虚拟、虚幻,代表了艺术家利用视错觉呈现作品的手段;"构",意指建构、构筑,是艺术家在错觉基础上对建筑空间的改造和重建。(本文来源于《天津美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曾淑君[4](2017)在《以我观物,文中有我》一文中研究指出【创课缘起】学生记叙文佳作难现,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笔者认为,究其根本,是因为小作者们缺乏"我"的意识,而且,这种对自我的淡漠是处于无知状态的。其实对写作而言,重要的不是事件,而是事件在"我"的心灵湖泊上激起的浪花、引发的情感冲突。如果学生在作文中丢失了"我",写作文就只能胡编乱造,或寻章摘句,或无病呻吟,"创作"一篇篇与"我"无关的作文。于是,(本文来源于《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期刊2017年Z2期)

裴希明[5](2017)在《以我观物——郭弘写意人物画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写意人物画中的"写"在梁楷那个时代,与描画同义,被称作简笔画;元代以后,"写"的含义变成书写之意,即以书法性笔墨来描写物象。而"意"则首先表现为物象之大意;其次表现为物象的精神;再次就体现为画家的观念传达与情感的抒发。写意人物画是以人为表现主体,将笔墨与观念相协调、相融合的绘画形式。画家郭弘的写意人物画多以貌美的青年女子为表现主体,常以画面来凝固女子的一个动作瞬间或是一个将要转瞬即逝的神情,很好地吸引了观者的视线,将观者的思(本文来源于《文化月刊》期刊2017年Z2期)

陈小珏[6](2015)在《韦应物山水诗中的“以我观物”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唐诗人韦应物的山水诗,以其淡雅的风格受到世人的推崇。但这种纵情山水之情又不同于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而多出几分幽深的情思。这是缘于韦应物好"以我观物",而不是"以物观物"。在寄情山水中,时时流露作者自己的主观情感,充分体现了中唐时期大历诗风中落寞感伤的一面。(本文来源于《韶关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李小宁[7](2015)在《“以我观物”的重要意义——谈诗歌鉴赏的两个概念:移情与寓意》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说移情往往带有一种不经意的主观色彩,是由于被感染(感动)而不自觉地进入某种情感弥漫的空间(意境);那么,寓意就是诗人有意识地通过客观物象(意象)的描绘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是为情意寻找着床的媒介。移情与寓意,都是以"我"为出发点,去创造有"我"的艺术境界。(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通讯》期刊2015年04期)

曾明[8](2011)在《苏轼“以我观物”、“因物赋形”与中国诗学“活法”说论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胡宿到吕本中,有关"活法"说的诸多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追述其学术脉络,我们可以发现:这中间,苏轼的一系列主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特别是苏轼提出的"以我观物"、"因物赋形",倡导对同一事物从多角度、多侧面地看待和观察,做到"一"与"多"、"恒"与"变"的统一。苏轼的"以我观物"与"因物赋形",实际上是同一个命题的两个方面的具体体现,对后世的诗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轼的以上主张,正是中国诗学"活法"说的纲领性学说。苏氏实为"活法"说的完善者和集大成者。(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6期)

吴扬杰[9](2009)在《以气为主 以我观物》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凯同志担负着政府重要的领导工作,也是一位颇有影响的诗人。他曾于本世纪初出版了诗集《行中吟》,4年后,增减篇目,结集再版,改名为《马凯诗词存稿》,3年后又增加篇目,谐调韵律,并调整类目,将原六类归并为“感悟”“沧桑”“寄情”“揽胜”四类,定名为《马凯诗词(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09-07-25)

黎斌[10](2007)在《清逸萧淡 以我观物——从黄公望代表作品看元代山水绘画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元代是我国传统绘画发展史上的一个变革期,是将诗书画印在作品中结合较为成熟的时代,它的代表画家和画风对明清的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元代着名画家及作品的介绍、剖析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明清时期的画作和风格的形成。而"元四家"特别是黄公望绘画风格尤其具有代表性。(本文来源于《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以我观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中关于"以物观物"与"以我观物"方式的区分为依据,以已有的对中国山水诗创作和翻译中的观物方式的认识为参照,以王维《鹿柴》的各种英译为实例,对中国山水诗英译中的不同的观物方式及其审美效果予以探讨。认为,中国山水诗英译中,有些译者主要采用或强或弱的"以物观物"的方式理解和转换原诗,使译诗保留甚至超越了原诗的诗性和神韵,能对拥有东方文化情怀的读者产生理想的审美效果;有些译者则主要采用或强或弱的"以我观物"的方式翻译原诗,使译诗偏离甚至破坏了原诗的诗性和神韵,能对一般西方读者产生较好的审美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以我观物论文参考文献

[1].蒋振立.以我观物物我合一——读燕杰水彩作品[J].美术界.2019

[2].贾玉嘉,刘华文.中国山水诗英译中的“以物观物”与“以我观物”——以王维《鹿柴》英译为例[J].外国语文研究.2018

[3].程梦琦.以我观物,感艺术冷暖——莱安德罗·埃利希个展“虚·构”展评[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8

[4].曾淑君.以我观物,文中有我[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7

[5].裴希明.以我观物——郭弘写意人物画赏析[J].文化月刊.2017

[6].陈小珏.韦应物山水诗中的“以我观物”探究[J].韶关学院学报.2015

[7].李小宁.“以我观物”的重要意义——谈诗歌鉴赏的两个概念:移情与寓意[J].语文教学通讯.2015

[8].曾明.苏轼“以我观物”、“因物赋形”与中国诗学“活法”说论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9].吴扬杰.以气为主以我观物[N].中国文化报.2009

[10].黎斌.清逸萧淡以我观物——从黄公望代表作品看元代山水绘画风格[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论文知识图

:避暑山庄康熙叁十景之一:莺啭乔...耦园东园“樨廊”游走线路图(自摄自...苏州拙政园Fig4-7ZhuozhenggardenofS...人工所创意境—2中兴四将图局部、罗汉图局部⑥),作者利用现代设计

标签:;  ;  ;  ;  ;  ;  ;  

以我观物论文_蒋振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