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金属乙烯辛烯共聚物论文-张玉良,陈志康,蒋文军,刘振宇,封水彬

茂金属乙烯辛烯共聚物论文-张玉良,陈志康,蒋文军,刘振宇,封水彬

导读:本文包含了茂金属乙烯辛烯共聚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单茂金属催化剂,Al,Ti摩尔比,乙烯-1-辛烯共聚物,烯烃聚合

茂金属乙烯辛烯共聚物论文文献综述

张玉良,陈志康,蒋文军,刘振宇,封水彬[1](2019)在《采用茂金属催化剂制备乙烯-1-辛烯共聚物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制单茂金属催化剂MXC,经Al(i-Bu)_3和[Ph_3C]~+[B(C_6F_5)_4]~-活化后对乙烯和1-辛烯进行了催化共聚,利用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考察了聚合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对比了共聚物样品以及进口韩国SK公司的聚烯烃弹性体(POE)产品。结果表明:共聚物样品与SK公司的POE产品在~(13)C-NMR中有相似的吸收峰,组成及聚集态结构相近;随催化剂Al/Ti比(摩尔比,下同)减小,催化活性增加,共聚物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_w)先减小后增大;聚合温度从90℃升高至130℃,催化活性降低,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减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PDI)变宽;当Al/Ti比为300时,共聚物■_w由24.36×10~4降至9.87×10~4;当Al/Ti比为150,聚合温度为110℃时,催化活性达到11.77×10~6g/(mol·h),共聚物■_w,PDI,熔融温度、结晶度依次为10.05×10~4, 3.14, 76.95℃, 2.27%,1-辛烯插入率达到13.2%。(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5期)

何磊[2](2018)在《茂金属催化剂合成乙烯与1-辛烯共聚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均相茂金属催化剂活性中心单一、具有立构选择性以对长链α-烯烃的高共聚活性,令它成为继传统Ziegler-Natta催化剂之后配位聚合领域的研究热点。美国陶氏化学公司发明了限定几何构型茂金属催化剂(CGC),并结合其特有的InsiteTM高温连续溶液聚合技术推出了以乙烯/1-辛烯共聚物为代表的POE产品,备受市场欢迎。POE具有很高的共聚单体含量,常温下呈现橡胶高弹性,高温下易加工成型,拥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已经成为重要的热塑性弹性体,但其核心的催化剂以及高温溶液聚合技术仍被国外公司垄断。国内也有研究过CGC催化剂和InsiteTM溶液聚合工艺,但在合成催化剂方面面临产率较低,品质不稳定的问题,在具体的聚合实施过程中仍无法突破高温瓶颈。在本课题中,我们以环戊二烯、茚、二氯二甲基硅烷等为原料,单质钠为质子化试剂合成配体,在正丁基锂作用下与四氯化钛反应得到茂金属配合物,再由对苯二酚桥联,制备了结构新颖的酚氧基桥联双金属茂类催化剂。将催化剂用于催化乙烯与1-辛烯共聚,利用核磁、质谱、红外、DSC等手段表征了催化剂和共聚产物,分析合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研究其高温性能的过程中,改进了聚合实施方式,将主催化剂与助催化剂的反应过程独立出来以使其充分活化,研究了温度、催化剂浓度、铝钛摩尔比和1-辛烯浓度对乙烯/1-辛烯聚合结果的影响。在100℃下,使用Cat.2聚合条件为:活化温度60℃,催化剂浓度1.5×10-(mol·L-1,用量2.5mL,Al/Ti摩尔比300/1,1-辛烯浓度0.3 mol·L-1,活性高达6.8×1O5gPOE·(molTi)-1·h-1,1-辛烯插入量 11.61 mol%。(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5-25)

吕秀凤,张保生,梁全才,邱桂学[3](2010)在《茂金属乙烯-辛烯共聚物的研究现状和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茂金属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当前研究主要包括改性POE直接用作弹性体材料、POE发泡材料、POE增韧其它聚合物以及动态硫化POE/热塑性树脂热塑性弹性体等方面;茂金属POE凭借优异的综合性能,已成为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型材料。(本文来源于《橡胶工业》期刊2010年11期)

杨凯,俞炜,周持兴[4](2007)在《茂金属催化的乙烯-辛烯共聚物/聚苯乙烯体系界面张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椭球回缩模型研究了茂金属催化的乙烯-辛烯共聚物(POE)和聚苯乙烯(PS)体系界面张力。结果表明,该体系的界面张力随温度线性降低,其温度系数为-0.024 mN/(m.℃)。此外,还采用了粘弹体系的乳液模型对聚合物的粘弹性对界面张力的测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基体和分散相液滴的松弛时间比值q对测量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07年05期)

杨凯[5](2007)在《茂金属催化的乙烯—辛烯共聚物及其共混物的流变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茂金属催化的聚烯烃的工业化和商业化引起了全球高分子界的广泛关注,也给聚合物的改性和加工带来了全新的理念。茂金属催化的聚烯烃弹性体由于分子量分布窄、共聚单体分布均匀、支链结构易控制,表现出来的流变学性能和加工性能与传统的Ziegler-Natta催化的聚烯烃相比更加优异。在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中,材料的流变性能一直倍受关注,这是因为它不仅能够为加工成型提供必要的材料参数,而且还可以提供材料内部形态结构方面的信息。本文应用旋转流变仪研究了茂金属催化的乙烯-辛烯共聚物的热稳定性,及其自身高粘弹性对不相容体系界面张力测量的影响,并对均聚等规聚丙烯(Isotactic polypropylene (PP))/茂金属催化的乙烯-辛烯共聚物(Poly(ethylene-octene) (POE))共混体系的粘弹性进行了研究,使用了一种新的流变学方法确定了该共混体系的相图,主要结果如下:使用小振幅振荡剪切流动和一种新的实验方法,研究了POE熔体在高温时发生热氧化交联及其热氧化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流变学参数对POE热氧化响应非常敏感。通过对环形样品的流变学研究以及氧化过程分析,表明当有抗氧剂加入时,抗氧剂的含量控制POE的热氧化过程,没有加入抗氧剂时,POE的热氧化过程受氧气的扩散控制。着重研究了POE基体的粘弹性对椭球回缩方法测定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粘弹体系,不同粒径的液滴所受到基体弹性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粒径大的液滴受到影响小,粒径小的液滴受到影响大。松弛时间和液滴的特征松弛时间的比值q_m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随着q_m的增大测得的表观界面张力值变大。当q_m很小时,粘弹性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温度对界面张力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界面张力值减小,温度系数为-0.024mN/(m.℃)。此结果对于指导测量粘弹性聚合物之间(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07-01-01)

周冕[6](2006)在《采用臭氧化茂金属乙烯-1-辛烯共聚物(POE)对聚碳酸酯进行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碳酸酯(PC)与经臭氧化处理的POE共混后,其力学性能、低温冲击性能、抗溶剂性能以及冲击性能对壁厚的依赖性显着改善。在PC中加入经120 m in臭氧化处理的POE后,PC/POE(90/10)共混物的冲击强度与PC相比从24.6 kJ/m2提高到72.5 kJ/m2,低温(-20℃)冲击强度从18.8 kJ/m2提高到68.6 kJ/m2。在丙酮中浸泡4 h后,共混物的冲击强度与PC(降至3.2 kJ/m2)相比仅降至43.7 kJ/m2。未经改性处理的PC冲击强度从67.7 kJ/m2(壁厚3.2 mm)迅速下降到11.5 kJ/m2(壁厚6.4 mm);经120m in臭氧化处理,PC/POE(90/10)共混物的冲击强度从75.5 kJ/m2(壁厚3.2 mm)仅下降到58.0 kJ/m2(壁厚6.4 mm)。PC/POE(90/10)共混体系的加工流变性能与PC相比也得到改善。(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06年05期)

李馥梅[7](2003)在《新型抗冲击改性剂茂金属乙烯-1-辛烯共聚物的特性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述了乙烯 -1-辛烯共聚物 (POE)的性能特点 ,重点介绍了POE对PP、尼龙、PBT、PET、PC等塑料的增韧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03年02期)

丁雪佳,徐日炜,余鼎声[8](2002)在《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乙烯-辛烯共聚物的性能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POE是DuPontDow化学公司采用茂金属催化剂合成的乙烯 辛烯共聚物 ,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和优异的耐热老化性能 ,可以直接作为弹性体材料使用 ,是聚烯烃树脂有效的抗冲击改性剂(本文来源于《特种橡胶制品》期刊2002年04期)

田明,李齐方,张立群,刘力,冯予星[9](2001)在《茂金属乙烯-辛烯共聚物用作树脂改性剂的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了茂金属乙烯-辛烯共聚物在聚丙烯、聚乙烯、聚酯、聚酰胺、苯乙烯基树脂等中的应用进展。(本文来源于《合成橡胶工业》期刊2001年03期)

田明,李齐方,刘力,冯予星,张立群[10](2001)在《茂金属乙烯-辛烯共聚物弹性体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茂金属乙烯-辛烯共聚物作为弹性体材料的最新应用进展。采用茂金属催化剂合成的乙烯-辛烯共聚物是一种新型热塑性弹性体,可用注射、挤出、吹塑等常用加工方法成型,又可用过氧化物进行化学交联,用橡胶加工方法制成弹性体材料。(本文来源于《合成橡胶工业》期刊2001年02期)

茂金属乙烯辛烯共聚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均相茂金属催化剂活性中心单一、具有立构选择性以对长链α-烯烃的高共聚活性,令它成为继传统Ziegler-Natta催化剂之后配位聚合领域的研究热点。美国陶氏化学公司发明了限定几何构型茂金属催化剂(CGC),并结合其特有的InsiteTM高温连续溶液聚合技术推出了以乙烯/1-辛烯共聚物为代表的POE产品,备受市场欢迎。POE具有很高的共聚单体含量,常温下呈现橡胶高弹性,高温下易加工成型,拥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已经成为重要的热塑性弹性体,但其核心的催化剂以及高温溶液聚合技术仍被国外公司垄断。国内也有研究过CGC催化剂和InsiteTM溶液聚合工艺,但在合成催化剂方面面临产率较低,品质不稳定的问题,在具体的聚合实施过程中仍无法突破高温瓶颈。在本课题中,我们以环戊二烯、茚、二氯二甲基硅烷等为原料,单质钠为质子化试剂合成配体,在正丁基锂作用下与四氯化钛反应得到茂金属配合物,再由对苯二酚桥联,制备了结构新颖的酚氧基桥联双金属茂类催化剂。将催化剂用于催化乙烯与1-辛烯共聚,利用核磁、质谱、红外、DSC等手段表征了催化剂和共聚产物,分析合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研究其高温性能的过程中,改进了聚合实施方式,将主催化剂与助催化剂的反应过程独立出来以使其充分活化,研究了温度、催化剂浓度、铝钛摩尔比和1-辛烯浓度对乙烯/1-辛烯聚合结果的影响。在100℃下,使用Cat.2聚合条件为:活化温度60℃,催化剂浓度1.5×10-(mol·L-1,用量2.5mL,Al/Ti摩尔比300/1,1-辛烯浓度0.3 mol·L-1,活性高达6.8×1O5gPOE·(molTi)-1·h-1,1-辛烯插入量 11.61 mol%。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茂金属乙烯辛烯共聚物论文参考文献

[1].张玉良,陈志康,蒋文军,刘振宇,封水彬.采用茂金属催化剂制备乙烯-1-辛烯共聚物及其性能研究[J].石化技术与应用.2019

[2].何磊.茂金属催化剂合成乙烯与1-辛烯共聚物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

[3].吕秀凤,张保生,梁全才,邱桂学.茂金属乙烯-辛烯共聚物的研究现状和展望[J].橡胶工业.2010

[4].杨凯,俞炜,周持兴.茂金属催化的乙烯-辛烯共聚物/聚苯乙烯体系界面张力的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7

[5].杨凯.茂金属催化的乙烯—辛烯共聚物及其共混物的流变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6].周冕.采用臭氧化茂金属乙烯-1-辛烯共聚物(POE)对聚碳酸酯进行改性的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

[7].李馥梅.新型抗冲击改性剂茂金属乙烯-1-辛烯共聚物的特性及应用[J].中国塑料.2003

[8].丁雪佳,徐日炜,余鼎声.茂金属聚烯烃弹性体乙烯-辛烯共聚物的性能与应用[J].特种橡胶制品.2002

[9].田明,李齐方,张立群,刘力,冯予星.茂金属乙烯-辛烯共聚物用作树脂改性剂的进展[J].合成橡胶工业.2001

[10].田明,李齐方,刘力,冯予星,张立群.茂金属乙烯-辛烯共聚物弹性体的应用[J].合成橡胶工业.2001

标签:;  ;  ;  ;  ;  

茂金属乙烯辛烯共聚物论文-张玉良,陈志康,蒋文军,刘振宇,封水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