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锡锋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人才市场,健全就业平台。一方面要通过人才市场的渠道实现就业;另一方面要支持和鼓励高校毕业生的自主创业。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以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8-0062-02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包头市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实力较强的城市,虽然在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全国性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形势同样不容乐观,有许多涉及和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需要各方面更加理性思考、认真对待和切实解决的问题。
一观念与就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高校毕业生由原来的统招统配逐渐转变为市场化自主择业,这对大家原有的就业心理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就业观念、就业期望、就业选择等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就观念来讲,无论是行政主管部门,还是社会用人单位,特别是涉及切身利益的高校毕业生都要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尽快认清形势、适应现状、适应市场化要求,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理性的选择;要改变依靠政府大包大揽的思想,树立市场化择业新观念;要坚定“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凭借自身实力主动迎接挑战;要着眼实际,从长计议,甘于从最普通的事情做起。要善于抓住一切机遇,敢于自主创业,挖掘走进社会的“第一桶金”;要平衡心态,以不悲观、不抱怨、不急躁、不退却的态度融入社会、选择人生;要坚持学习、不断更新知识;要勇于锻炼,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我价值。就业只涉及人的一时,观念将影响人的终身。
二经济与就业
经济发展始终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一方面,只有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才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实践证明,特别是在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没有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就不会有能力消化人口大国始终难以解决的严重的就业压力问题。另一方面,只有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才能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才能进一步优化就业层次,提高就业人群的整体素质。就业人群和就业岗位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经济结构和产业层次的发展水平。就包头市人才市场现状看,普遍存在高层次岗位和一般操作工岗位选人难的问题,而居中的岗位又人满为患,我们称之为“枣核现象”。这虽然与应聘者本人“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有关,但更多地说明了随着包头市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必然需要大量的优秀管理人才和普通技术人才,而这方面人才的短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包头经济的发展。总之,只有经济发展才能扩大就业,才能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只有引进更多的优秀人才,才能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地区与就业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与地区选择密切相关。普遍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始终是一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地区,因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达、环境相对好、待遇相对较高,由之而来的就是选择余地大、就业机会多、岗位层次高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在多年的不断积累下,人才也相对积聚甚至是过剩,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投入风险更大、竞争更加激烈和稳定系数较小的现象,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择业流向。近年来,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明显改善,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等纷纷内迁西移,经济发展潜力剧增,就业空间急速扩展,众多高校毕业生看中了这一良机,选择到中西部地区就业。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讲,大量高校毕业生的流入,必然对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活力,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虽然暂时形成一定的就业压力,但从长远来看一定会各得其所。
四学历与就业
学历与就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一个数量与比例的关系问题。众所周知,近几年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文化程度的要求一再提高,现在即使招聘一个普通工作人员,也是大专以上学历。这种变化的关键在于近几年高校毕业生绝对数量的增加,用市场经济的话说,就是供大于求成就了买方市场。这种变化无疑是一种好现象,说明我国大多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进一步增加,说明人口整体文化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但是,相对于就业而言,高学历者(指大专以上人群)的优势和竞争力一定程度上并不明显,当同等学历的人群越来越大、水平越来越接近的时候,竞争就必然异常激烈。高学历、高就业的状况正在悄然改变,据网上资料显示,近几年高职和技校类的毕业生反而更容易就业,甚至已经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再“回炉”读技校的情况,学历和就业的关系值得我们深思。
五专业与就业
我们读书、受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就业和工作,要为社会作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深造是增加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就业则是把理论积累转化为实践操作的过程。相对于就业而言,特别是在就业人群倒加的情况下,专业的选择对就业的影响越来越大。从全局看,工科类毕业生的就业面相对要宽一些,特别是在类似包头市这种重工业城市中,需求始终很大,而生源相对不足。我们在沈阳、长春的人才市场看到的也是这种情况。当然决定因素最终在于市场需求,这些大家深有体会。前几年的计算机、财会类专业毕业生非常受欢迎,但仅仅几年时间就优势不再。所以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一定要全面分析和权衡,既要考虑到本人的特点,又要看到社会的需求;既要结合地区经济结构的不同,又要着眼专业演变的长远发展;既要善于热中求冷,又要勇于优中选差;既要考虑沿海发达地区的环境和机会,也要看到中西部地区的优势和潜力。所以对于学生来讲,多学几个专业、多掌握一些技能机会自然越多。
六经历与就业
在当前就业人群逐年加大的情况下,一些大家青睐的用人单位普遍要求求职者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历,这对于刚出校门的高校毕业生来讲,无疑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门槛,也成为大家抱怨的原因之一。对于用人单位,我们只能进行多方面的引导,努力为高校毕业生维护最简单的公平竞争条件。但这也反映出高校毕业生缺乏实际工作锻炼的缺憾,这里既有我们教育体制和教学结构不尽合理的原因,也有学校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的原因,还有更多的是学生自己主观上不重视社会实践锻炼的原因。鉴于此,一方面要努力改革现有的教育体制,推行开门式办学,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社会实践锻炼,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技能的全面人才,缩短与社会接轨的时间。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转变眼高手低的就业心理,善于从最简单、最基层的岗位做起,抓住一切机会走进社会,增加实际工作经验。经历,就是经验和时间的积累,“吃得苦中苦方位人上人,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就是这个道理。此外,政府也要努力创造条件,为高校毕业生创造更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比如建立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推广“3+1”教育(大学三年学习、一年实习)等等。包头最近选拔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任职,就是增强高校毕业生实践锻炼、增加工作经验的有效方法。
七渠道与就业
就目前而言,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渠道大概有三种:(1)通过严格考试进入国家编制管理的部门,如公务员和部分全额、差额事业单位,即过去所说的“铁饭碗”,但这种机会实在不多,而且要求和难度也相对更大。(2)走进人才市场,进行市场化择业。这种方式机会多、选择余地大,已经逐渐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正在被社会、家庭和求职者所认识和接受。(3)有一定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也是国家最为鼓励和支持的。这种方式既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但也是最锻炼和考验一个人最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成功的一种渠道。单就市场化择业来讲,目前是高校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范围最广、成本最低、机会最多、成功率最高的一种方式,也是高校毕业生首选的就业平台和渠道。对此,一方面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大各类人才市场建设,投入必要的资金,给予相应的政策,进一步规范和健全人才市场,充分发挥其完善就业平台、解决就业压力的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要加强择业技能的锻炼和提高,善于推销自己,充分利用好人才市场带来的机会和选择,积极参与市场化竞争,在更多更大的平台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