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蔡瑶瑶[1]2017年在《电子商务应用提高企业绩效的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内大量企业都积极运用电子商务,但实施效果却不尽相同,有些企业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也有企业在投入大量资金后陷入危机,而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联系,这都需要进一步地探索与研究。通过相关文献总结发现很多学者都研究电子商务运用和企业绩效之间的直接效应,较少学者考虑中介变量对其的影响,而单纯的运用电子商务技术并不能直接有效地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在电子商务运用与企业绩效之间还应存在重要的中介变量。与此同时,多数文献研究采用营销绩效或者财务绩效来衡量绩效水平,无法全面反映电子商务提升企业绩效效果。本文的研究目标在于弥补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的部分缺陷。本文把电子商务运用作为自变量,企业绩效作为因变量,并引入营销能力作为分析电子商务应用和企业绩效关系的中介变量,采用平衡积分卡来衡量绩效水平,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电子商务运用促进企业绩效的机理,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电子商务运用正向影响营销能力,能有效提高销售活动效率、新产品开发、品牌维护和客户关系管理能力;营销能力在电子商务运用对企业绩效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企业可以通过实施电子商务提升营销能力以达到提高绩效的目的,而且营销能力各分项能力在电子商务运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中介作用,销售活动效率、品牌维护、客户关系管理在电子商务运用与企业绩效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新产品开发在电子商务运用与企业绩效影响中不起中介作用;运用电子商务能给企业带来潜在间接效益,不仅能有效提高财务绩效,而且能提高客户服务、内部流程等非财务绩效。

戚耀元[2]2017年在《面向高新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耦合关系及其对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企业作为国家创新系统中的主体,肩负着实现创新发展战略的重任。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创新系统的两个重要内容,二者分别从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两方面实现企业全面创新的引领作用。在一个企业中,这两方面的创新是各自独立的么?如果不是,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协同与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在现有研究中并未深入讨论。在这样的背景下,本论文对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论文选取我国高新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从耦合视角出发对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作用机制予以讨论,建立了高新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耦合模型,并对高新制造企业(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展开实证研究;基于回归分析,对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耦合协调度和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最后,提炼出四种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耦合协调发展模式。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耦合机制研究。阐述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在关联,从耦合内容和耦合特征分析了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耦合机制。其中,耦合内容研究包含耦合目标、耦合动因和耦合要素;耦合特征研究包含市场性特征、业务性特征、周期性特征和累积性特征。(2)高新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评价研究及评价体系构建。针对高新制造企业,从业务结构创新、盈利模式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叁个方面讨论了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容。在评价内容和评价思路的基础上,从业务结构创新、盈利模式创新、经营模式创新、产业链上下游关系、战略领先及匹配程度,以及市场表现六个方面共14个指标构建商业模式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并由此设计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评价调查问卷。通过对创业板37家高新制造(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企业的招股说明书、年报和公开资料的详细梳理,整理出关于样本企业上市后四年期间生产经营与发展情况资料,共计60万字;甄选7位行业内专家,为其提企业资料和调查问卷,通过专家打分法获得样本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水平的评价数据。(3)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耦合模型构建及面向高新制造企业的实证分析。选择熵权法作为权重的确定方法,建立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综合评价函数。建立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耦合模型,按耦合程度由低到高,明确耦合等级划分标准。选取创业板37家高新制造企业作为研究样本,通过评价体系及数据,获得样本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水平的综合评价结果;结合耦合模型,对样本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耦合关联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计算和排名,并参照耦合等级标准对样本企业进行耦合等级的划分和评价。(4)基于回归分析,对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耦合协调度和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以盈利能力代表企业绩效,选取控制变量,建立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耦合协调度和企业绩效的回归模型,运用SPSS19.0对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通过回归分析验证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耦合协调度对企业绩效具有显着正向影响。(5)针对高新制造企业提炼出四种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耦合协调发展模式,分别是:产品提供商与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单一业务与多元业务、制造企业与"智造"企业,以及应用型企业与生态型企业。针对四种典型耦合协调发展模式,论证了其发生的背景、路径与方式,为高新制造企业未来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耦合发展提供建议和指导。

刘璞[3]2007年在《电子商务应用对企业营销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企业面临着应用电子商务的困惑,即在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效益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对相关问题的回答迫切需要理论上的探索与研究。已有研究大多直接将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联系起来,或者是考虑现有企业能力对电子商务应用产生的绩效影响,并没有对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之间是否存在或存在什么中间变量做深入探讨。就分析方法而言,多数学者使用的都是比较传统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由于存在多重共线性和忽视测量误差问题,结论的客观性易于受到质疑。就调查对象而言,针对中国企业应用电子商务问题的实证研究不足。本文的研究目标在于弥补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的部分缺陷。引入营销能力作为分析电子商务应用和企业绩效关系的中介变量,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中国企业有关数据进行分析。本文首先评析了电子商务应用及其对企业绩效影响、企业能力和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方面的相关研究,根据理论研究和探索性调研,将电子商务应用分解为:内部管理、采购管理和营销管理;将营销能力分解为客户管理能力、市场学习能力和市场推广能力;将营销绩效分解为五个维度,包括会计效果、客户价值、竞争结果、产品创新和品牌资产。构建了电子商务应用、营销能力和营销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模型,提出了研究假设,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152份企业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本研究所提出的假设。分析结果显示,电子商务应用对企业营销能力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作用;营销能力对营销绩效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作用;营销能力是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关系之间重要的中介变量。另外,本研究还对各变量相关维度之间的关系假设进行了验证。指出了本研究成果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意义。本研究成果的创新点体现在:(1)开发了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变量的测量量表。(2)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电子商务应用与营销能力之间的关系,弥补了此领域中缺乏实证性研究的缺憾。(3)验证了营销能力在电子商务应用与营销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4)验证了营销能力与营销绩效之间的联系和各项营销分能力对于营销绩效各类指标的影响作用。

刘黎华[4]2017年在《康翌欣产品运营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康翌欣健康科技公司的产品运营在深度和广度方面不断增长,对相应的信息化管理也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建立起更加完备的信息化支持平台,按照产品运营规律提升在产品价格及渠道管理方面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本文应用软件工程方法和技术,面向康翌欣公司的产品市场运营工作的具体管理瓶颈,从需求分析、软件设计和程序实现及测试等方面进行论述。论文针对公司对现阶段的产品运营管理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建立了主要的软件功能需求,具体从产品运营基础信息管理、产品价格管理和渠道能力评测和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讨论,较详细地阐述了该系统的上述功能要求的具体内容和数据处理的规范,说明了每项功能需处理的数据和需要完成的计算任务并给出了用例模型。论文进而阐述了软件的设计工作,论述了架构组成方案、数据库设计方案、产品定价及其价格调整功能的处理流程、产品销售渠道的能力评测和业绩评估处理流程以及数据库表结构等内容。该软件系统主要基于Windows运行环境和C#编程实现并以SQL Server为数据库,论文对部分程序的实现方式进行了说明,阐述了测试方法和实例。目前该产品运营管理软件已完成部署及试运行,为公司在产品的价格管理和销售渠道的管理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对提高产品运营的科学性和业务数据分析的准确性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金峻岭[5]2005年在《智力资本测度及其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知识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生产要素成为企业最主要的资源,从而知识管理在企业价值提升的过程中会扮演一个越来越关键的角色。智力资本是企业中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源,是广义的知识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论文内容分为叁个主要方面:一是对智力资本理论的探索;二是智力资本新测度框架的设计;叁是借助本论文设计的测度问卷,对国内知识密集型企业进行大样本的实证研究,以探索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与目前文献相比,本论文对国内外智力资本的研究与实践活动作了较为系统地分析。本文建立的测度框架,也基于对以往文献的系统整合而得出,可以有助于研究者分层次地认识智力资本及其测度,使人们对智力资本的有一个更全面、更清晰的理解。 通过以上研究,本论文主要得出以下叁个结论: 1.智力资本的四个构成—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以及创新资本,对企业绩效有显着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以及创新资本四个不同构成对组织绩效影响的重要度有一定的先后次序。 2.智力资本的构成间是以人力资本为中心,人力资本对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以及创新资本有显着的影响。因此智力资本的四个构成是相互影响,相互依托的,共同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 3.智力资本的构成间是以创新资本和客户资本为媒介,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通过创新资本和客户资本对企业绩效产生间接影响。 本文以此为根据,对我国知识密集型企业智力资本的管理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对策与建议。

朱莺[6]2004年在《小企业集体创新能力的形成及其对绩效的影响》文中指出目前国内外对集体创新的研究,没有系统的理论,在定量上的实证研究极为缺乏。本论文在理论上形成系统的集体创新理论,建立了两个综合模型,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从浙江省小企业中收集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检验。在小企业环境中对集体创新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研究:1.集体创新能力的形成涉及到企业中每个人(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的参与,领导者通过影响员工的态度和行为间接地对这种集体的相互协作能力起作用。2.集体创新能力可作为形成小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的一个源泉,它通过影响小企业的革新率(革新行为发生的频次)间接地促进小企业绩效的提高。研究的具体内容分为八章。 第1章,本章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具体的研究内容、研究的理论基础,着重点是研究背景、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以及进行本研究的总体思路框架。 第2章,本章详细的文献研究是第五章构建模型的一个基础。根据理论的思路,本章分别从(1)集体创新;(2)领导;(3)员工的动态;(4)革新这些问题入手,对前人的研究进行回顾和讨论,指出有必要形成系统的集体创新理论;并指出有必要把领导行为、团队动态、集体创新能力整合起来,去探讨如何形成集体创新能力;指出有必要将集体创新能力、革新率、企业绩效整合起来,去探讨集体创新能力是形成小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一个源泉。这些整合需要实证的检验。 第3章,本章主要目的是明确集体创新的内涵,使集体创新理论系统化。第一,在对微观经济学理论、经济发展理论、社会学理论中的创新概念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指出真正能解释创新本质的是社会学理论,将创新概念的焦点从个人转移到个人所属的社会群体中,由此提出创新可以是集体的行动的观点。在分析机会是创新的重要组成成份的基础上,对创新的概念进行了补充。在对集体行动和创新事件的分析基础上,认为无论是个人或者集体只要有创新事件的产生,就可以作为创新者。在以上分析中提出集体创新的概念。第二,阐述了实现集体创新的四大基础:领导者的关键作用、“持续热情”的工作方式、内部劳动力市场、员工的相互调整和相互适应。第叁,比较了集体创新与革新、“改善”策略的异同点,再次明确集体创新的内涵。最后,我在提出集体创新的PDCA循环基础上,解释了集体创新在生产中的实践。浙江人学博士学位论文小企业集体创新能力的形成及其对绩效的影响 第4章,在本章我提出集体创新能力可作为我国小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一个源泉的观点。首先在对资源基础理论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的异质性是由于企业拥有异质性的资源(独特资源)而导致的。第二,在对企业资源的理解以及对独特资源特点的分析基础上,认为独特资源因具有价值性、稀缺性,不可完全模仿性,不可等效替代性,不可完全转移性,所以能促使企业形成持续竞争优势。通过分析独特资源能使企业获得优势租,并且独特资源通过提供客户价值而形成竟争优势,澄清了独特资源形成竞争优势的真正原因.第叁,在对实现集体创新的两个基础(’t持续热情”的工作方式、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特点的分析上,我认为它可作为小企业形成持续竞争优势的一个源泉。最后,通过对中国、日本、美国叁个国家文化比较,我认为中国文化背景有利于集体创新能力的培育。 第5章,本章在理论和第一章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建立了两个关系模型。首先提出员工的态度(工作满意感,员工的忠诚)以及员工之间的行为(合作、沟通、关系冲突、任务冲突)是企业培育集体创新能力的两个必要条件,并且认为企业领导者的作用是为集体创新提供适宜的环境,帮助培养集体创新的两个必要条件。在此分析基础上,建立了领导行为、员工的态度和行为、集体创新能力的关系模型,称为本论文的第一关系模型。第二,本研究认为集体创新能力是形成小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一个源泉,它能影响企业积极行为的产生间接地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根据集体创新能力的特点,本研究认为它在对企业积极行为的影响中,对革新率的影响最强,因而把革新率作为中间调节变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集体创新能力、革新率、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型,称为本论文的第二关系模型。 第6章,本章主要是用结构方程模型去分析收集的资料,检验第五章建立的两个关系模型。第一关系模型的原始模型因工作满意度和员工忠诚度两个变量缺乏判别效度,合并成一个结构变量称为态度。第一关系模型修改后的测量模型与结构模型的拟合指标较好,假设的理论模型与观测数据的拟合在总体上是可以接受的。实证结果证实:员工的态度、任务冲突、沟通、合作与集体创新能力显着正相关;关系冲突与集体创新能力显着负相关。参与型领导行为与员工的态度、沟通、任务冲突、合作显着正相关;任务型领导行为与员工之间的合作显着正相关,与员工之间的任务冲突显着负相关:关系型领导行为与员工的态度、员工之间的合作显着正相关,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冲突显着负相关,关系型领导行为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没发现显着相关关系。在任务型领导行为与集体创新能力之间,本研究识别了合作与任务

程笠[7]2017年在《IT能力重构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两化融合”逐渐深入,信息化已经成为了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部分中小型企业仍面临“IT生产率悖论”的现象,这大大制约了信息化发展进程。为了探究这一现象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学者不断以各种理论为依据,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此进行剖析与解释,但局限于自身特定研究视角,无法给出一个整体的策略,本文以资源基础理论与动态能力理论为基础,结合和谐管理理论,对IT能力进行了重构,建立了理论模型,实证检验了 IT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IT人要素能力与IT人物互动能力对企业绩效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企业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是各种资源的集合,而这些资源也是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企业动态能力理论认为,企业是能力的集合体,只有拥有对资源的运用能力,企业才能获得长期竞争优势。因此,能力成为企业实现好绩效,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同样,IT能力就成为企业获得企业绩效的关键。本文在研究方法上采用科学研究法,遵循“文献调查-理论分析-调查研究”的思路,以海南省企业为研究对象,使用SPSS与Eviews,对本文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于和谐管理理论,提出并验证了 IT能力的维度。本研究认为,IT能力可以划分为IT人要素能力、IT物要素能力以及IT人物互动能力,结果表明这叁个维度具有较好的结构特征。第二,构建IT能力各维度影响企业绩效的基本概念模型。基于现有的理论与经验研究,提出了 IT人要素能力、IT物要素能力以及IT人物互动能力这叁种IT能力的每个维度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用相关系分析、回归分析予以检验。结论表明,IT人要素能力与IT人物互动能力对企业绩效有显着影响。本文的研究丰富了 IT能力理论、信息化体系理论,是和谐管理理论在企业信息化实践中的一个具体运用,对于中国企业信息化管理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在以后不断修正与完善。

齐丽云[8]2009年在《客户知识管理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全球知识经济以及科技信息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加剧创新的压力,不少企业引进了客户知识管理的理念与机制,透过与客户的联盟和学习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作为知识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的延伸和发展,客户知识管理对企业绩效的提升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已经为很多学术研究所认同,同时很多企业已经进行了相应的实践。因此,探寻客户知识管理的模型及其对企业绩效提升的影响便成为了学术界所热衷的研究课题。Wayland和Cole在1997年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客户知识管理的定义和模型,随后不少学者阐述了客户知识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有很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构建客户知识管理模型,但是至今客户知识管理仍然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尤其国内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理论本身存在着视角的单一性,同时缺乏实践的有力支持,现有的研究结论不免存在着一定的缺憾。同时,该领域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理论的探讨,实证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以中国企业为背景,在对现有相关研究细致而深入的文献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知识流程的客户知识管理模型,并验证了客户知识管理对企业绩效提升的影响。为了保证研究更加准确、更加深入、更加全面、更具有创新性,全文围绕客户知识管理这个核心概念,开展了如下的叁个方面的研究工作。首先,客户知识管理模型的构建。首先回顾了Wayland and Cole(1997)、Tiwana(2001)、Swift(2001)、Garcia-Murillo(2002)、Gebert(2003)等具有代表性的客户知识管理模型,从基于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的业务流程研究、基于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的业务流程的研究以及客户知识管理的驱动因素叁个方面对现有的模型进行了评析。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汲取了各位学者关于客户知识管理模型研究成果的学术养分,构建了基于知识流程的客户知识管理模型。该客户知识管理模型由五种客户知识活动组成,并且包含了四种驱动因素和客户知识库这一信息技术的支持。其次,量表的开发与修订。在构建客户知识管理模型的基础上,研究进一步将客户知识管理分为五个维度:客户知识获取、客户知识整合、客户知识共享、客户知识使用和客户知识创新,并开发出相应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测量量表。同时,研究涉及到企业客户响应能力这一核心概念,在Jayachandran、Herett and Kaufman(2004)构建的具有两个维度的客户响应能力问卷的基础上,结合客户服务和客户满意领域的相关理论,进一步细分企业客户响应能力为叁个维度:企业客户响应速度、企业客户响应专业性和企业客户响应可获取性,并检验了该量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最后,研究在完成了客户知识管理模型构建及其测量量表开发的工作后,进一步将该结论用于影响企业绩效提升的研究中。构建了以五种客户知识活动维度为前因变量,以叁种企业客户响应能力为中介变量的企业绩效提升的研究模型,并提出了具体的研究假设。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研究数据,对研究假设和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客户知识管理确实对于企业绩效提升有重要的作用,并且五种客户知识活动对于企业绩效提升的影响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其中客户知识共享对于企业绩效的提升无显着影响,其他四种客户知识活动对于企业绩效影响的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客户知识创新、客户知识整合、客户知识使用和客户知识获取。进一步,证明了企业客户响应能力的中介作用,叁个能力维度对于不同的客户知识活动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其中客户响应速度是客户知识获取和客户知识应用的完全中介变量,是客户知识整合的部分中介变量,对于客户知识共享和客户知识创新不具有中介作用。客户响应专业性是客户知识获取和客户知识应用的完全中介变量,对于客户知识整合、客户知识共享和客户知识创新不具有中介作用。客户响应可获取性是客户知识获取的完全中介变量,是客户知识创新的部分中介变量,对于客户共享不具有中介作用。研究并对假设检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解释。在分析中该研究还得到了意外的收获,客户响应能力的叁个维度之间是具有相互影响关系的,即企业客户响应可获取性会正向影响企业客户响应速度和企业客户响应专业性,研究同时对这两条新发现的路径关系进行了尝试性的理论探讨。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1)依托知识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的相关理论,以企业流程为基础构建了基于知识流程的客户知识管理模型。(2)将客户知识管理分为五个维度:客户知识获取、客户知识整合、客户知识共享、客户知识使用和客户知识创新,并开发了具有可靠性和可信性的测量量表。(3)提出并验证了企业客户知识管理——企业客户响应能力——企业绩效,这一具有中介效应的模型结构。

伍颖[9]2003年在《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文中提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和网络经济的出现,资源和信息进一步自由流动,产品的同质化趋势日益严重。与客户保持长期的良好关系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法则,客户关系管理应运而生。根据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活动是否有效取决于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因此,对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针对当前对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的现状,本文尝试提出从理论上系统地研究客户关系管理能力,为以后的实证研究奠定基础。本文首先回顾了有关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能力以及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界定了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然后对Buttle教授的客户关系管理价值链进行修正,提出了一个新的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分析框架,将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分解为叁种能力,并详细分析了影响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的各种因素。根据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的分析结果,本文的第叁部份构造了客户关系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的叁种子能力作为一级指标,然后进一步细化这叁种能力,形成二级评价指标。本文的第四部分借鉴平衡计分卡法和传统的财务绩效考核指标,建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随后深入分析了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并将这些影响归结到财务指标上,阐述了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的调节因素。最后,根据以上四个部分的研究,本文提出了提升客户关系管理能力的对策,并详细阐述了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

曾蔚[10]2012年在《基于联合风险投资的创业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创造的作用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创业企业通过引入联合风险投资获得财务资本和稀缺的智力资本支持,并有效地运用智力资本是创业企业迅速发展和创造价值的捷径。本文从企业价值内涵出发,运用企业资源、能力、竞争优势等企业价值创造理论,并结合知识理论和风险投资理论等多学科知识,因循理论分析→实证研究→个案剖析的思路,试图从理论到实际和整体到局部的不同角度揭示联合风险投资带来的资源和效率是如何影响创业企业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活动,挖掘创业企业价值和竞争优势的形成的深层次原因。论文首先阐述了企业价值创造和智力资本基本理论,并对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评述,以企业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竞争优势→企业绩效→企业价值”过程模型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框架;对联合风险投资进行界定,描述我国联合风险投资的发展状况,对联合风险投资动因的研究现状进行评述,指出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创业企业对于联合风险投资所带来各方面资源现实而迫切需求恰恰可能是被以往学者忽略的重要动机。从创业企业特点出发分析创业企业价值的来源,通过对传统MM理论框架下企业内在价值模型变形改良,分析了创业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构成因子的作用途径,进而探讨了创业智力资本要素及其交互协同对企业价值创造的作用机理,并构建了创业智力资本要素价值过程模型。在总结联合风险投资主要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分析了联合风险投资的动因;建立了联合风险投资价值溢出数理模型,分析其微观机理;根据创业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下融资和企业关系网络特点,探讨了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贡献,以及联合风险投资在其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通过构建过程模型,进一步探究联合风险投资导入创业智力资本并创造企业价值的超循环机理。在理论研究基础上,以风险投资活动极其活跃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选取2010年12月31日以前在创业板上市的153家企业IPO和财务数据,首先进行了风险资本对创业板上市企业的IPO和业绩表现影响的实证研究,结果证明风险投资因素对创业企业价值创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接着,采用改进的智力增值系数VAIC法,针对不同风险投资背景下的创业企业就本研究所建立的智力资本要素价值概念模型,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衡量企业价值创造的财务绩效和市场价值指标之间存在相互印证关系,智力资本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和市场价值均有直接影响。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基础上,对借助联合投资迅速发展,并成功运用智力资本创造企业价值的高科技创业企业——同洲电子的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从实践操作层面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思路。

参考文献:

[1]. 电子商务应用提高企业绩效的机理研究[D]. 蔡瑶瑶. 合肥工业大学. 2017

[2]. 面向高新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耦合关系及其对绩效的影响研究[D]. 戚耀元. 北京科技大学. 2017

[3]. 电子商务应用对企业营销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 刘璞. 河北工业大学. 2007

[4]. 康翌欣产品运营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刘黎华. 大连理工大学. 2017

[5]. 智力资本测度及其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D]. 金峻岭. 浙江大学. 2005

[6]. 小企业集体创新能力的形成及其对绩效的影响[D]. 朱莺. 浙江大学. 2004

[7]. IT能力重构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 程笠. 海南大学. 2017

[8]. 客户知识管理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 齐丽云. 大连理工大学. 2009

[9]. 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D]. 伍颖. 重庆大学. 2003

[10]. 基于联合风险投资的创业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创造的作用机理研究[D]. 曾蔚. 中南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  ;  ;  ;  ;  ;  ;  ;  ;  ;  

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