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产与分配论文_陈琛,于小凤,赵步洪,高英博,舒小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物质生产与分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物质,番茄,模型,分配,叶片,温室,负载量。

物质生产与分配论文文献综述

陈琛,于小凤,赵步洪,高英博,舒小伟[1](2019)在《水稻大库容遗传群体源库性状、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基本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田条件下,以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水稻群体114个株系为供试材料,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依据供试群体库容量大小将其分为6种类型。结果表明:1)供试群体库容量变幅为676.80~1 326.43 g/m~2,666.7 m~2产量变幅为311.74~763.35 kg,供试材料间差异较大,同时随着库容量的增大,产量呈明显增加趋势;2)大库容量水稻抽穗期LAI、成熟期LAI均显着大于其他类型,结实期叶面积下降比例较其他类型小;3)大库容量水稻库容量大,库容量形成速率大,粒叶比大,结实期净同化率高;4)大库容量水稻主要生育时期(抽穗期、结实期、成熟期等)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均具有较大的优势,结实期的优势更明显,其单茎干质量及单穗干质量亦具有相似的特征;5)大库容量水稻抽穗期茎鞘叶干质量比例大,穗干质量中等,成熟期这2个性状均为中等水平,经济系数中等偏上。大库容量水稻源足、库大,产量优势明显,但经济系数中等表明其库容量有进一步充实的潜力。(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斯梅,顾克军,梁红芳,顾东祥,张传辉[2](2019)在《秸秆全量还田下改进氮肥运筹对水稻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采用合理的作物养分管理措施,对粮食安全保障、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氮是植物生长的关键限制因子,施用氮肥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但是,当氮肥投入超过了农作物和土壤微生物对氮的需求,不仅对提高产量无益,反而会降低氮肥利用率,同时大量盈余的氮素容易引发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温室效应等系列环境问题。秸秆还田目前是其资源化利用的最有效途径,秸秆还田后腐解可以释放氮等营养元素。为了获得适宜稻麦轮作系统的氮肥优化管理措施,减少氮肥施用量,优化氮肥运筹,设置了不同的氮水平及氮运筹,研究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下改进氮肥运筹水稻生长、物质生产和分配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采用土培试验,以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设置了不同的氮水平(不施氮CK、常量施氮A1、减量施氮A2)和氮运筹(高比例基肥氮B1,高比例分蘖肥氮B2),对不同氮水平和氮运筹下水稻关键生育期植株高度、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特性进行了系统地比较研究;【结果与分析】结果表明,施氮促进水稻植株高度的增加,抽穗期和成熟期减量施氮处理株高较常量施氮显着降低,不同氮肥运筹处理中以A1B2株高最高。水稻地上部干物质量呈现出随生育进程逐渐增加的趋势,减量施氮地上部干物质量较常量施氮有所降低但差异未达显着水平,孕穗至抽穗期地上部干物质量均以处理A1B2最高。水稻干物质阶段积累量随生育进程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干物质阶段积累速率则先快后慢,孕穗至抽穗阶段积累量最大且积累最快,减量施氮孕穗-抽穗期和蜡熟-成熟期干物质阶段积累量显着低于常量施氮。水稻抽穗至成熟期叶片生物量及其所占比例随生育进程逐渐下降,减量施氮叶片生物量较常量施氮有所降低,其中抽穗期差异达显着水平。水稻抽穗至成熟期茎秆生物量及其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减量施氮茎秆生物量较常量施氮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着。水稻抽穗至成熟期叶鞘生物量及其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逐渐降低,减量施氮叶鞘生物量较常量施氮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着,蜡熟期和成熟期水稻叶鞘生物量均以处理A1B2最高。水稻抽穗至成熟期穗部生物量及其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抽穗期和蜡熟期减量施氮处理穗部生物量高于常量施氮但差异不显着,其中处理A2B1的穗部生物量及其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高于其他氮肥运筹处理;【结论】因此,稻麦轮作系统麦秸全量还田条件下,采用常规施氮量,适当增加分蘖肥氮的比例,有利于水稻干物质的生产和积累,实现高产高效。(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李莉,郭斌[3](2019)在《基于辐热积的温室番茄干物质生产及分配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番茄是我国温室栽培的最主要作物之一,干物质的生产及分配决定着果实的发育和产量,构建温室番茄的干物质生产及分配模型对温室番茄栽培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以番茄乐农6号为材料,于2016—2017年在山东省临沂市日光温室进行试验,构建以辐热积(TEP)为尺度的干物质生产及分配模型,并利用与建模数据相独立的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对番茄地上部分干质量、根系干质量、茎干质量、叶片干质量和果干质量的预测结果与1∶1直线之间的决定系数(R~2)在0.88~0.95,统计回归标准误差(RMSE)在0.006 9~0.010。该模型预测精度较高,且参数少、用户易于获取,不仅能较好地预测我国现有生产水平下温室番茄的干物质生产及分配,而且可以为实现我国温室番茄生产环境优化调控和模式化栽培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张延平[4](2018)在《水氮耦合对番茄物质生产和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番茄是我国设施蔬菜栽培中最为重要的作物之一,为了了解番茄作物生长发育、干物质生产和分配规律及氮素吸收与分配规律,并且能通过合理的氮肥施用和灌溉,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果实产量和干物质生产以及水氮利用效率,试验以番茄品种“红尊贵”为研究材料,研究了氮素(分别为N1:0.05 g/次/株、N2:0.2 g/次/株)和水分(每株每次精确灌水分别为:W1:600mL、W2:750mL、W3:900mL)耦合的效果。试验将幼苗定植在营养钵(型号为30×28 cm,基质为苔藓泥炭)中,定期浇灌相应的营养液,每个处理种植40株,重复4次,共960株,种植在115m2的生长室内。试验从2017年4月17日至8月3日共进行了 109 d,试验结果如下:1.增施氮肥会显着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植株干物质积累和植株各器官中氮素含量,提高果实各营养指标,从而改善果实品质。与N1相比,N2水平下植株株高、叶片数分别增加了 7%和6%,植株总干物质增加了 27%,水分利用效率也显着增加了 27%,并且差异极显着;从而促进了植株的生殖生长,果数极显着的增加了 41%,果实干重增加36%,也提高了果实的可溶性糖、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N2水平下植株最终氮素含量(27g/kg)比N1(18g/kg)增加了 50%,从而使植株总吸氮量增加了 90%。在植株整个生长周期中,根、茎、叶氮素含量均是坐果前期氮素含量达最高,而茎中氮素含量变化最敏感。2.适量增加灌水量,可以提高植株果实产量、总生物量及氮素利用效率。与W1相比,W3植株株高、茎粗和叶数分别增加了 15%、10%和7%,植株总干重增加了 24%,因此植株氮素利用效率增加了 20%,从而促进了植株的生殖生长,果数增加了 9%,从而果实干重增加20%,差异显着,W2也较W1的植株生长更好。本试验范围内水分处理对植株各器官含氮量无明显影响,累积吸氮量的差异主要是由植株干物质量的差异造成的。3.水氮耦合对植株生长也有显着作用。N2W3比N1W1的株高、茎粗和叶片数分别增加了 23%、10%和13%,植株总干物质增加了 57%,从而促进了生殖生长,果数增加了 57%,从而果实干重增加了 62%,差异显着。并且低氮低水可促进氮素往果实中分配,高氮高水有益于氮素往茎叶中分配。结论认为,本试验中高氮高水组合(平均每株日施氮量和灌水量为0.057 g和352 mL)在109 d的种植中获得植株总干物质量135 g/株(810 g/m2)和果实干物质量73 g/株(438 g/m2)的效果最佳,并且植株各器官最终氮素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植株总吸氮量(3.48 g/株)为最高。该量化指标为温室番茄高效生产的水肥综合管理提供依据,对番茄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有重要的生产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张延平,温祥珍,李亚灵,刘裕,杜莉雯[5](2018)在《水氮耦合对日光温室番茄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番茄作物干物质生产和分配规律,并且能通过合理的氮肥施用和灌溉,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果实干物质生产和水氮利用效率,以番茄品种红尊贵为材料,研究了氮素和水分耦合的效果。试验将幼苗定植在营养钵(30 cm×28 cm,基质为苔藓泥炭)中,定期浇灌相应的营养液,每个处理种植40株,重复4次,共960株,种植在115 m~2的生长室内。试验从2017年4月17日-8月3日共进行了109 d,期间每隔10 d取样一次,测定植株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高氮水平下(N2)植株干物质的生产速率、植株总干物质量和果实干物质量比低氮(N1)植株分别增加了21.15%,26.57%,35.54%,果实干物质量占植株总干物质量的比例提高了4%,N1水平下往根系分配的干物质更多。累积施氮量每增加1 g,N2水平下植株增加的干物质分配到果实中的比例比N1增加约8.24%;灌水量增加,植株生长更好,高水、中水(W3、W2)比低水(W1)植株总干物质增加了23.55%,13.29%,果实干物质分别增加了19.75%,16.28%。累积灌水量每增加1 L,植株增加的干物质大约有66%~70%分配到果实中。水氮耦合后高氮高水的N2W3处理下单株干物质生产最高,与低氮低水的N1W1处理相比,单株总干物质量增加了57.24%,单株果实干物质量增加了61.58%。在同一氮素水平下,灌水量多氮肥的利用效率高,特别在高氮水平下,N2W3的氮肥利用效率比N2W1增加28.58%。在同一水分水平下,施氮量多水分利用效率高,特别是高水处理下,N2W3的水分利用效率比N1W3增加33.97%。结论认为,在高氮水平下增加灌水量,或者在高水处理条件下增施氮肥,番茄的干物质生产速率、植株总干物质、果实干物质以及氮素利用效率均增加,水肥在物质生产上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在实际生产中,高氮高水组合(N2W3)为最佳选择。(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闫曼曼,郑剑超,张巨松,石洪亮,田立文[6](2016)在《调亏灌溉对海岛棉光合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新海24号和新海35号为材料,研究了蕾期调亏灌溉对海岛棉光合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海岛棉蕾期滴灌定额设0 m~3·hm~(-2)(重度调亏,土壤含水量10%)、900 m~3·hm~(-2)(轻度调亏,土壤含水量16%)、1 800 m~3·hm~(-2)(丰水,土壤含水量20%)3个水平。结果表明:900 m~3·hm~(-2)和1 800 m~3·hm~(-2)的叶面积指数(LAI)和净光合速率(Pn)无显着差异,均与0 m~3·hm~(-2)差异显着;且900 m~3·hm~(-2)的蕾/花/铃累积量最大,棉铃脱落率最低,因此皮棉产量最高(2 372.9 kg·hm~(-2)),分别比1 800 m~3·hm~(-2)、0 m~3·hm~(-2)平均高11.0%和41.8%。可见,轻度调亏灌溉(900 m~3·hm~(-2))在节水的同时,能够充分发挥膜下滴灌海岛棉的增产潜力。(本文来源于《干旱区研究》期刊2016年06期)

张凯,王润元,王鹤龄,赵鸿,齐月[7](2016)在《模拟增温对半干旱雨养区春小麦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未来气候变化对半干旱区春小麦生产的影响,了解增温条件下春小麦不同生长阶段物质生产的响应特点以及光合产物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特征,利用开放式红外增温系统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即不增温(对照)、增温1和2℃,模拟田间增温对春小麦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增加,春小麦发育加快,全生育期明显缩短,增温1和2℃,比对照分别缩短7和11 d;从各器官干物质生产来看,相对于对照,在增温1、2℃处理下,叶干物质质量在叁叶期分别增加了11.23%和27.49%,在拔节期及其以后分别平均降低了20.12%和30.83%。茎干物质质量在拔节期及其以前分别平均增加了17.30%和30.30%,拔节期以后分别平均降低了13.19%和22.09%。根干物质质量在孕穗期及其以前分别平均增加了10.26%和23.30%,孕穗期以后分别平均降低了15.79%和26.05%。穗干物质质量分别平均降低16.43%和29.00%;增温处理下春小麦物质生产随时间的响应规律主要是由净同化率的变化所致;从各器官干物质分配来看,与对照相比,增温1、2℃处理下,春小麦叶和穗干物质质量占全株干物质质量的比例在整个生育期分别平均下降了8.32%、12.01%和0.56%、3.40%,且增温幅度越大,下降的越多。增温1、2℃处理下,茎和根干物质质量占全株干物质质量的比例在整个生育期分别平均增加了3.92%、6.25%和3.86%、8.71%,且增温幅度越大,增加的越多。结果为中国半干旱区春小麦对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敏感性及适应性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16期)

张红梅,金海军,丁小涛,余纪柱,郝婷[8](2016)在《果实负载量对黄瓜生长、产量及干物质生产和分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果实为产品的作物,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叶片(源)的同化产物最终在果实(库)内积累量的多少。前人对小麦~([1])、大豆~([2])、玉米~([3])等作物的研究认为,源库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制约和促进作用。然而蔬菜作物的源库制约程度远不止上述作物,如番茄摘除果穗~([4]),菜豆摘果荚和茄子去花、果均未能改变叶片光合(本文来源于《第七届长叁角园艺论坛论文集》期刊2016-05-23)

石小虎,蔡焕杰,赵丽丽,杨佩,王子申[9](2016)在《不同水分处理下基于辐热积的温室番茄干物质生产及分配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干物质生产及分配模型在西北地区温室环境不同水分处理的使用性,以番茄为材料,于2013-2015年在陕西省杨凌区温室内进行亏水处理试验,设置全生育期充分灌水处理、仅苗期亏水50%处理、苗期开花期连续亏水50%和全部亏水50%共4种水分处理,通过2013-2014年温室试验分析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番茄茎、叶、果实和根系的动态变化,建立了基于番茄耗水量、地上部和根系分配指数、地上部各器官分配指数的番茄干物质生产及分配模型;利用2014-2015年试验数据对干物质生产及分配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累积辐热积与干物质总量进行拟合得到的关系式,可以利用累积辐热积较为准确地模拟不同水分处理下番茄干物质总量。番茄干物质总量受累积辐热积和水分影响较大,而干物质总量在地上部、根系及地上部各器官的分配指数只随辐热积变化,不随灌水量发生显着的变化。运用番茄耗水量、累积辐热积、经验公式和经验系数得到的干物质生产及分配模型,通过该模型估算不同水分处理番茄茎、叶、果实和根系干物质的预测值和实测值拟合度较高,其绝对误差为0.24~9.46 g/株,均方根误差为0.35~10.01 g/株和决定系数为0.78~0.89,可以用该模型预测肥料充分条件下各水分处理温室番茄各器官的干物质生产及分配,为温室番茄不同水分条件下番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孙长青,童倩倩,岳延滨,赵泽英,李裕荣[10](2015)在《不同氮素条件下干物质生产、分配及产量形成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阐述了作物干物质生产、干物质分配及产量形成两种模型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农技服务》期刊2015年09期)

物质生产与分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采用合理的作物养分管理措施,对粮食安全保障、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氮是植物生长的关键限制因子,施用氮肥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但是,当氮肥投入超过了农作物和土壤微生物对氮的需求,不仅对提高产量无益,反而会降低氮肥利用率,同时大量盈余的氮素容易引发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温室效应等系列环境问题。秸秆还田目前是其资源化利用的最有效途径,秸秆还田后腐解可以释放氮等营养元素。为了获得适宜稻麦轮作系统的氮肥优化管理措施,减少氮肥施用量,优化氮肥运筹,设置了不同的氮水平及氮运筹,研究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下改进氮肥运筹水稻生长、物质生产和分配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采用土培试验,以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设置了不同的氮水平(不施氮CK、常量施氮A1、减量施氮A2)和氮运筹(高比例基肥氮B1,高比例分蘖肥氮B2),对不同氮水平和氮运筹下水稻关键生育期植株高度、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特性进行了系统地比较研究;【结果与分析】结果表明,施氮促进水稻植株高度的增加,抽穗期和成熟期减量施氮处理株高较常量施氮显着降低,不同氮肥运筹处理中以A1B2株高最高。水稻地上部干物质量呈现出随生育进程逐渐增加的趋势,减量施氮地上部干物质量较常量施氮有所降低但差异未达显着水平,孕穗至抽穗期地上部干物质量均以处理A1B2最高。水稻干物质阶段积累量随生育进程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干物质阶段积累速率则先快后慢,孕穗至抽穗阶段积累量最大且积累最快,减量施氮孕穗-抽穗期和蜡熟-成熟期干物质阶段积累量显着低于常量施氮。水稻抽穗至成熟期叶片生物量及其所占比例随生育进程逐渐下降,减量施氮叶片生物量较常量施氮有所降低,其中抽穗期差异达显着水平。水稻抽穗至成熟期茎秆生物量及其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减量施氮茎秆生物量较常量施氮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着。水稻抽穗至成熟期叶鞘生物量及其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逐渐降低,减量施氮叶鞘生物量较常量施氮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着,蜡熟期和成熟期水稻叶鞘生物量均以处理A1B2最高。水稻抽穗至成熟期穗部生物量及其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抽穗期和蜡熟期减量施氮处理穗部生物量高于常量施氮但差异不显着,其中处理A2B1的穗部生物量及其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高于其他氮肥运筹处理;【结论】因此,稻麦轮作系统麦秸全量还田条件下,采用常规施氮量,适当增加分蘖肥氮的比例,有利于水稻干物质的生产和积累,实现高产高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物质生产与分配论文参考文献

[1].陈琛,于小凤,赵步洪,高英博,舒小伟.水稻大库容遗传群体源库性状、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基本特征[J].江苏农业学报.2019

[2].张斯梅,顾克军,梁红芳,顾东祥,张传辉.秸秆全量还田下改进氮肥运筹对水稻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3].李莉,郭斌.基于辐热积的温室番茄干物质生产及分配模型[J].江苏农业科学.2019

[4].张延平.水氮耦合对番茄物质生产和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8

[5].张延平,温祥珍,李亚灵,刘裕,杜莉雯.水氮耦合对日光温室番茄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8

[6].闫曼曼,郑剑超,张巨松,石洪亮,田立文.调亏灌溉对海岛棉光合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J].干旱区研究.2016

[7].张凯,王润元,王鹤龄,赵鸿,齐月.模拟增温对半干旱雨养区春小麦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6

[8].张红梅,金海军,丁小涛,余纪柱,郝婷.果实负载量对黄瓜生长、产量及干物质生产和分配的影响[C].第七届长叁角园艺论坛论文集.2016

[9].石小虎,蔡焕杰,赵丽丽,杨佩,王子申.不同水分处理下基于辐热积的温室番茄干物质生产及分配模型[J].农业工程学报.2016

[10].孙长青,童倩倩,岳延滨,赵泽英,李裕荣.不同氮素条件下干物质生产、分配及产量形成模型研究[J].农技服务.2015

论文知识图

2 不同抗倒能力玉米品种物质生产与分辽粳326和奥羽316灌浆期间物质生产6)2.4 不同类型品种的干物质生产与氮素水平对不同氮效基因型水稻在不同生...6 比较甜椒总干重( a) ,叶干重( b) ,...土壤Cu处理条件下水稻生物产量

标签:;  ;  ;  ;  ;  ;  ;  

物质生产与分配论文_陈琛,于小凤,赵步洪,高英博,舒小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