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创造性思维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

渗透创造性思维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

浙江省义乌市稠州中学龚跃龙

创新性思维就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心智活动。现依据创造学原理,结合《科学》学科的特点,探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由此及彼——联想思维法

联想思维法是根据事物之间都是具有接近、相似和相对的特点,进行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它是通过对两种以上事物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与可比性,去扩展人脑中固有的思维,使其由旧见新,由已知推未知,从而获得更多的设想、预见和推测。

初中《科学》教学中有很多知识都具有相似性,这为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法“创造”了条件。例如在学习了钢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之后,出示引申题:为了探究铜生锈的条件,某化学兴趣小组的成员进行了如下图的实验,一个月后,才发现B中铜丝慢慢生锈,且水面处铜丝生锈较严重,而A、C、D中铜丝基本无变化。铜锈的主要成分是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根据铜锈的化学式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铜生锈所需要的条件实际上是铜与相互作用,发生化学反应所致。

(2)铜生锈时产生铜绿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铜和铁相比,更容易生锈,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这是一道具有探索性的科学实验题。本题借鉴了课本中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原理和方法,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根据图示和题给信息:只有B中位于水面处的铜丝最易生锈,说明该处铜丝生锈同时具备的条件是:需要氧气(对照A和B)、水(对照C和B)和CO2(D中的铜丝基本无变化,说明是NaOH在起作用,它吸收了空气中的CO2,从而进一步证明在没有CO2的条件下,铜难以生锈)。则不难写出铜生锈的方程式:2Cu+O2+H2O+CO2=Cu2(OH)2CO3。还已知铜生锈时间约需一个月,说明铁比铜更易生锈,铁比铜更活泼(或铁比铜更易与氧气反应)。

二、一题多解——发散思维法

发散思维法是多方向,多角度全面发展的主体辐射性思维方式。发散思维从多问、侧问和反问朝着不同方向进行,它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它可灵活、迅速地产生多种多样的想法: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既思前因,又想后果,这是发散思维多向性的表现。“一题多解”是培养和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步骤地扩大思路,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要求学生寻找各种途径,解决具体问题,从而达到训练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一题多解”的教学要用启发式,激发学生“一题多解”的愿望;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兴趣;讲清一题多解的思路;布置一题多解的作业;推广学生中一题多解的好方法,还可以结合让学生改原题求多解“一题多变”。

例如,“有两杯无色液体,一杯是蒸馏水,一杯是饱和的食盐水,如何鉴别?”有的根据它们密度不同鉴别,有的根据它们味道不同鉴别,有的根据氯离子的特点鉴别,有的根据饱和的特点鉴别,在合作讨论过程中,发现有学生还想出:用新鲜的菜叶放入液体,过一段时间,观察菜叶的饱满程度,放饱满菜叶的是蒸馏水,瘪一些的是食盐水。解法比较有创见,解题思路宽,知识用的活,我向全班同学介绍并肯定了这一解法,对大多数同学也有启发和教育作用。

三、突破常规——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法是突破思维的定势,从相反的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法。有时正向思维已是“山穷水尽”,逆向思维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迹。教学上应用逆向思维能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多变性,克服由定向思维造成的思维障碍和僵化,从而培养学生灵活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有学生认为从枪口射出的子弹能够继续前进,是由于子弹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教学中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这一定义启发学生逆向思维。先设问:从枪口射出的子弹在前进方向上受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如果找不到施力物体就意味着子弹没有受到惯性力的作用,也根本不存在惯性力。接着趁热打铁揭示子弹能够继续前进是由于子弹的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继续前进。

总之,我们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只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机、创设不同的条件,通过渗透创造性思维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独创性,全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法和能力,创新意识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强大的推进力,为我们的民族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

标签:;  ;  ;  

渗透创造性思维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