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文人论文_何潇娴

导读:本文包含了建安文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建安,文人,文学,乐府诗,诗歌,慷慨悲歌,群体。

建安文人论文文献综述

何潇娴[1](2019)在《民间意识与文人趣味的博弈——从建安版画到漳州戏曲年画》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末的建安刻本由民间艺匠的自绘自刻转向以文人趣味为主导,原有的民间性不断流失。漳州戏曲年画则继承和保留了早期建安版画艺术的特点,以人物活动为主体,图像具有明确的叙事性和充实饱满的有限空间,并挪用了大量来自舞台和插图的套式,使一度被压抑的民间意识重新获得了表现的空间。(本文来源于《装饰》期刊2019年11期)

许劲松[2](2019)在《悲悯与无奈:建安文人“立言”不朽文章价值观新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汉末魏晋时期,人们开启了人的自觉与解放历程,提出了立言不朽的文章价值观,促成魏晋文学与文论的自觉。曹丕立言不朽的文章价值观并非主张立言居于立德、立功之上,诗赋不必寓训勉、寄教化;立言不朽超越了宗教、宗族与感性肉身层面上的不朽内涵,为士人拓展了另一条追求生命价值不朽的路径,并指明了如何立言以求不朽;魏晋悲摧的生命现实及新的生命哲学对神仙方术的祛魅既是立言不朽文章价值观提出的历史背景,又赋予其以全新的内涵。(本文来源于《咸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徐晓,袁济喜[3](2018)在《建安文人感伤主题诗文创作的心理建构与表现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审美层面上看,建安文人的诗文创作广泛弥漫着一种因物感而产生的悲美特质,这种特质成为建安文学的感伤主题。相对于西方18世纪的感伤主义思潮而言,建安时期的感伤主题创作规模相对狭小,但其凭借丰富而深广的内涵,显示出极强的包容性,并成为建安时期文学作品的核心特质之一。通过文艺心理学的视角对建安文人感伤主题诗文创作的个人心理动机和社会外部动机加以分析,能够更好系统地考察感伤心理的发生机制,并对建安感伤主题文学的表现特征获得全新的理解。(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胡晓军[4](2017)在《从党锢文士到骖乘文人:建安七子的“慷慨悲歌”》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认为,建安文人政治地位的提高、个性充分的表达是建安文学繁荣的主要原因。而事实恰恰相反,将建安文人与东汉末年的"党锢文士"相比较,便会发现建安时期士风衰落,文人大多家风失守、家学失传,杨修便是这样的典型个案。以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人远离政治中心,作为文学侍臣取悦权势,创作了大量的公诗、应制赋,此类"阿谀的文学"促成了建安文学的繁荣,但却不在"建安风骨"的外延之内。(本文来源于《华中国学》期刊2017年01期)

韩锐[5](2016)在《建安文人交游与群体性创作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建安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它的繁荣,一定程度上得力于这一阶段的群体性文学活动。从文人角度看,较之汉末“党锢之祸”及“鸿都门学”时期,建安文人地位有所提升,加之自“党锢”以来被激发的士人主观自觉感,使得这一时期出现了分属于各地军阀的文人群体。文人群体的出现,一方面有利于文学的复兴,一方面也是群体性文学创作得以展开的前提。从文人群体的视角下看,自汉献帝初平元年至建安二十五年,活跃于荆州、许昌及邺下的文人,围绕于刘表、曹操或曹氏兄弟周围,或发展经学,或集体创作,影响了建安文化、文学的整体风貌。文人群体下的文人交游,对其思想意识及文学创作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在建安初期,王粲、阮璃等文人受蔡邕文学思想影响较大;建安中期以后,文人集中邺下,群体性创作成为文学产生的一大方式,体现为赠答诗、公宴诗及同题创作。邺下文坛的这一新形式,有利于促进建安文学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以及五言诗、咏物赋、抒情小赋以及论体文的发展。虽然在思想性上有所欠缺,但对于文体的发展却有着自己应有的贡献及一席之地。总的来说,建安时期群体性文学创作活动营造了“彬彬之盛”的邺下文坛局面,锻炼了曹氏兄弟及邺下文人的写作能力,促进了文人五言诗、汉赋等文体的发展,总体上为建安文学的发展繁荣做出了一定贡献。(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6-06-01)

张兰,魏宏灿[6](2014)在《建安文人的旅游活动及其文学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旅游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建安时代,由于人的觉醒,大自然成为人的审美对象。建安文人有着强烈的旅游意识,经常雅集、游园、宴乐、赋诗,形成一个文人旅游群体,这促进了建安旅游的发展,催生了包括旅游文学在内的建安文学的繁荣。这种集游、乐、文、宴、住为一体的旅游活动,开启了后世文人雅集游赏活动,甚至对现当代旅游业的发展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本文来源于《宿州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11期)

张振龙[7](2014)在《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与“气”的情志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气"被文人广泛运用于文学艺术领域,是在建安时期。建安之前文人作品中的"气"有物理之气、生理之气、精神之气、哲理之气、人格之气等之分,但已经注意到了"气"与文学艺术的关联。这种传统与建安文人的尚志重情之风共同促成了文人文学活动中重"气"倾向的形成。一方面,建安文人文学作品中"气"的情志特征日益突显,成为文人作品中运用最普遍的内涵之一。另一方面,在建安文人用"气"来品评作家作品时,"气"常常指作家的情志,曹丕的"文以气为主"就是其典型代表。(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14年09期)

郑州[8](2014)在《试论建安诗歌对文人诗歌发展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建安诗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建安时期也是文学走上自觉的时期。而曹氏父子为中心的建安诗歌,对文人诗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联系建安诗歌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谈谈建安诗歌对文人诗歌发展的贡献。(本文来源于《金田》期刊2014年06期)

冯少飞[9](2013)在《建安文人的文化整理活动与文学功能的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建安时期,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被称为“文的自觉”和“人的觉醒”时期。建安文学,无论是诗歌、辞赋、散文都获得了极大的进步,这些在学术界也得到了比较充分的研究,本论文旨在从文化整理活动和文学功能演化的视角进行建安文学的研究,论文主体包括叁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建安文人的文化整理活动考述,包括叁方面的内容:其一,建安文人之前的文化整理活动,主要有先秦古籍《春秋》五个版本的注释、《尔雅》、《战国策》、《韩非子》等,其文化整理活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刘向。其二,建安文人的文化整理活动,主要包括从事别集、总集的整理,类书的编撰活动以及对前人作品所作的注释,如曹操的《孙子略解》、刘桢的《毛诗义问》、曹植编辑自己的辞赋收入《前录》;曹丕追念建安七子将其遗文结为一集;曹丕主持编撰类书《皇览》等。其叁,建安文人进行文化整理活动的原因:或是服务于政治;或是表达对亡友的深切悼念;或是为自己和他人学习、使用方便;或是宣扬儒家学说,推行儒学教化。第二部分是建安文人文化整理活动的特征及其对文学功能演化的影响。首先,建安文人的文化整理活动涉及经史子集的各个方面,在编撰者、编撰方式、编撰数量和规模上较前代有了继承和创新。其次,通过阅读、分析建安文人的文学作品,得出建安文人的文化整理活动成果在其文学创作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建安文人在进行文化整理活动的过程中对文学的本质特征和价值的认识,和对文学功能演化产生的具体影响及其表现。第叁部分是文学功能的演化对建安文人文化整理活动的影响。首先,建安文人的文化整理活动所彰显出的文学功能经历了由文学为政治服务到文学为政治和审美服务,再到文学为抒情、审美服务的大致发展过程。其次,曹丕通过整理七子文集,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诗赋欲丽”、“文气说”、文章不朽说等文学观念,从而确立了文学立德、立功、立言的叁重功效;曹植以其文学创作践行了文学的本质价值功能,从而促进文学功能的多元化。文学功能的发展演化在规范和指导文人们的文学创作活动的同时,又促使建安文人文化整理活动的有效开展。(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期刊2013-04-01)

郝达[10](2012)在《建安时代的音乐与文人乐府诗的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一个重要的阶段,其突出成就是文人乐府诗的创作,也奠定了后来文人乐府诗的创作传统。乐府诗歌与汉乐府有着亲子的血缘关系,并且都是一种合乐的歌词。建安时代的音乐开始了全面的复兴,都是刺激乐府诗创作的主要原因,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曹氏父子。(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2年20期)

建安文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汉末魏晋时期,人们开启了人的自觉与解放历程,提出了立言不朽的文章价值观,促成魏晋文学与文论的自觉。曹丕立言不朽的文章价值观并非主张立言居于立德、立功之上,诗赋不必寓训勉、寄教化;立言不朽超越了宗教、宗族与感性肉身层面上的不朽内涵,为士人拓展了另一条追求生命价值不朽的路径,并指明了如何立言以求不朽;魏晋悲摧的生命现实及新的生命哲学对神仙方术的祛魅既是立言不朽文章价值观提出的历史背景,又赋予其以全新的内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建安文人论文参考文献

[1].何潇娴.民间意识与文人趣味的博弈——从建安版画到漳州戏曲年画[J].装饰.2019

[2].许劲松.悲悯与无奈:建安文人“立言”不朽文章价值观新考[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

[3].徐晓,袁济喜.建安文人感伤主题诗文创作的心理建构与表现特点[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4].胡晓军.从党锢文士到骖乘文人:建安七子的“慷慨悲歌”[J].华中国学.2017

[5].韩锐.建安文人交游与群体性创作考论[D].西北大学.2016

[6].张兰,魏宏灿.建安文人的旅游活动及其文学创作[J].宿州学院学报.2014

[7].张振龙.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与“气”的情志内涵[J].学术交流.2014

[8].郑州.试论建安诗歌对文人诗歌发展的贡献[J].金田.2014

[9].冯少飞.建安文人的文化整理活动与文学功能的演化[D].信阳师范学院.2013

[10].郝达.建安时代的音乐与文人乐府诗的关系探讨[J].名作欣赏.2012

论文知识图

信阳师范学院论文(27)信阳师范学院论文(26)信阳师范学院论文(18)信阳师范学院论文(4)信阳师范学院论文(5)信阳师范学院论文(16)

标签:;  ;  ;  ;  ;  ;  ;  

建安文人论文_何潇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