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隙土论文_韩同春,何露,林博文,苏钰钦

导读:本文包含了裂隙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裂隙,西南地区,入渗,双峰,曲线,张量,模型。

裂隙土论文文献综述

韩同春,何露,林博文,苏钰钦[1](2019)在《一种裂隙土的双重入渗模型及对边坡稳定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降雨条件下,裂隙的存在为雨水在土中的入渗提供了优势通道,导致雨水在裂隙土坡中的入渗具有不均匀性;裂隙会优先饱和,使得裂隙网络和基质存在水头差,导致基质和裂隙网络存在横向的水流交换.文中将裂隙土表示为由裂隙网络和基质共同组成的双孔隙系统,基于双孔隙模型的Richard渗流方程和伽辽金法,分别求得基质和裂隙网络的压力水头分布,并与Hydrus-1D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同时发现,基质和裂隙网络的湿润峰面分布不同,前者陡直,后者平缓.边坡稳定性分析表明,基质宽度越大,雨水入渗影响边坡稳定性的范围越深;当基质宽度变小时,雨水入渗接近均匀入渗,雨水入渗影响稳定性的深度变小,但是饱和度的增加使得浅部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更大.(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郭金喜,易远[2](2017)在《裂隙土渗流模型研究进展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际工程中,对于裂隙土的边坡、道路桥梁工程及基础土体,渗流对其承载能力、稳定性有显着的关联作用。裂隙土体渗流模型的研究并不少,现就几种目前最主要的裂隙土体渗流模型研究现状及其特点和不足进行了阐述,并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展望。等效连续介质模型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型,但它也有自己的缺点,一些张量的确定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研究,如裂隙岩体几何参数、有效孔隙度以及等效渗透张量等。从细观力学结构入手研究渗流耦合模型是一个极其明智的出发点,其必将极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土工基础》期刊2017年06期)

孔元元,王清,张学飞,马冰[3](2016)在《镇赉县裂隙土孔隙分布特征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吉林镇赉县盐渍土中水盐迁移问题进行研究时,发现该区土体裂隙发育,当地群众称其为裂隙土,为了更有效地研究盐渍土中水盐的运移问题,本次主要讨论了随着深度的变化,裂隙土中孔隙在沿深度方向上的分布特征,在进行现场调查和原位取样的基础上,切取原状样品进行压汞试验,定量研究其微观孔隙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镇赉裂隙土的微观孔隙分布呈现明显的双峰特征,两峰值位于小孔隙和大孔隙范围内,并且土样的孔隙分形维数较大;土中裂隙体积含量较大,其中0.2m深的土裂隙含量最大为34.9%,裂隙含量随深度增大而呈减小趋势。(本文来源于《2016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6-10-13)

豆红强,韩同春,龚晓南[4](2015)在《降雨条件下考虑裂隙土孔隙双峰特性对非饱和土边坡渗流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等效介质连续模型,将坡体表面的裂隙土看作由裂隙网络和土基组成的双孔隙体系,同时将评价裂隙发育程度的指标裂隙度和平均裂隙开展宽度作为引入变量,根据毛细管理论和裂隙土孔隙孔径分布的双峰特性,总结出一种确定裂隙土双峰特性的等效非饱和水力参数的方法。然后针对一具体工程实例,利用此预测的双峰特性的土水特征曲线来定量分析降雨条件下裂隙网络对坡体渗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裂隙网络的存在为入渗雨水提供了优先通道,并在土坡1~2 m深处形成滞水平台。(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S2期)

李锦辉,郭凌波,张利民[5](2013)在《考虑裂隙动态变化时裂隙土土水特征曲线的预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裂隙广泛分布于表土中,为土中渗流提供优势通道,导致土中渗透系数增大。裂隙土的土水特征曲线(SWCC)是分析裂隙土渗流问题的关键因素。考虑裂隙的动态变化,提出一种预测裂隙土土水特征曲线的新方法,并通过实例分析对此方法进行试验验证。将裂隙土系统分为裂隙网络系统和土体系统两部分,将相同状态下2种孔隙系统的土水特征曲线组合得到裂隙土在该状态下的土水特征曲线。随着裂隙的开展,可以得到裂隙发展路径上不同状态下裂隙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将裂隙发展路径上不同状态下裂隙土的土水特征曲线进行合理组合,即可得到考虑裂隙动态变化时裂隙土的土水特征曲线。通过室内试验模拟裂隙在土样脱湿过程和吸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测定脱湿过程中的SWCC,用所提出的方法预测考虑裂隙动态变化时裂隙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并将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预测和试验结果都显示,裂隙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呈双峰特征。在达到土体的进气值之前,曲线由裂隙网络控制;当基质吸力较大时,曲线由土体的SWCC控制。试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闫中蕾[6](2012)在《胀缩性裂隙土边坡渗流稳定分析及边坡稳定性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界中存在一些低渗透性土质边坡,本身渗透性很小,受降雨的影响本应很微弱,恰恰相反,这类边坡的失稳大都发生在强降雨之后。究其原因,胀缩裂隙和降雨是造成这类土质边坡失稳的主要因素,因此深入研究这类土质边坡的开裂机理和渗透机理,并把降雨作为边坡地质灾害诱发条件,考虑地质力学条件与气象条件的耦合作用,建立坡体稳定随时间变化的数学力学模型和坡体稳定性预测模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线弹性力学、线弹性断裂力学和非饱和土力学的基础上,系统的研究了胀缩性裂隙土边坡的渗流分析和稳定分析以及在考虑影响边坡稳定的各因素的基础上,利用MATLAB的BP神经网络对边坡稳定性进行预测。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线弹性力学和线弹性断裂力学,给出了裂隙开裂的判据、裂隙开裂深度公式和裂隙开裂间距的定量表达式。2.通过研究胀缩性裂隙土边坡的渗流分析和稳定分析,得出裂隙带内的雨水入渗是这类边坡失稳的最主要因素,裂隙带饱和时的状态大体上是边坡的最危险状态,裂隙深度基本上也是危险滑裂面的下限,从而揭示了胀缩性裂隙土边坡浅层滑动的力学机理。3.以典型的胀缩性裂隙土边坡—膨胀土边坡为例研究了裂隙位置、裂隙深度、裂隙间距、降雨强度和降雨持时对边坡渗流及稳定性的影响。4.基于MATLAB的BP神经网络,根据影响边坡失稳的主要因素与边坡稳定系数的关系训练网络模型,使该模型具有预测裂隙土边坡稳定性的能力,结果证明BP神经网络应用于裂隙土边坡稳定性预测具有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2-12-16)

郭凌波[7](2012)在《考虑裂隙网络动态发展的裂隙土土水特征曲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裂隙土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实际工程中。土中裂隙的存在能够为液相在土中的渗流提供优势通道,导致土体的渗透系数显着增加,抗剪强度降低。裂隙是引起诸如边坡失稳、大坝破坏、地下污染物迁移等岩土工程问题的关键因素。裂隙土土水特征曲线(SWCC)的研究对分析裂隙对诸多岩土工程问题的影响至关重要。虽然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裂隙对土体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但是土中的裂隙非常复杂,由于理论指导和试验仪器的缺乏,目前针对非饱和裂隙土土水特征曲线的研究报道较少。有些学者在进行膨胀土土水特征曲线的研究时往往忽略裂隙的存在或不考虑裂隙的动态变化,由此产生的误差难以预计;而通过间接方法得出的结论的可靠性也有待验证。因此通过理论和试验方法进行考虑裂隙网络动态发展的裂隙土土水特征曲线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干湿循环过程中裂隙土试样表面的裂隙进行定量研究,得到不同含水量(吸力)条件下试样表面的裂隙率和裂隙开度分布,由此分析不同干湿循环条件下裂隙土表面裂隙的开展规律。结果表明,实验室内自由蒸发和均匀洒水的干湿循环过程中裂隙的开展过程可以分为叁个阶段;而渗透仪内的干燥过程裂隙开展可以分为叁个阶段,湿润过程裂隙率先略有增大而后裂隙几乎不发生闭合。(2)根据双重介质理论,把裂隙土看作是裂隙网络系统和土体系统两部分连续介质的迭加;根据毛细定律和多孔介质的孔径分布特征,应用理论方法推导考虑裂隙网络动态变化时裂隙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并用该方法预测经历干湿循环的裂隙土试样的土水特征曲线。结果表明,在干湿循环过程中考虑裂隙网络动态变化时裂隙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呈双峰特征,裂隙对裂隙土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较低吸力范围内,较高吸力时裂隙土的土水特征曲线主要受土体所控制。(3)研制适用于测量考虑裂隙网络动态发展的裂隙土土水特征曲线的大尺寸渗透仪。该仪器可以满足裂隙土表征单元体积(REV)、在较低基质吸力时能够精确控制吸力以及试验过程中能够观测试样中裂隙开展情况的要求。首先,大尺寸渗透仪能够容纳直径280mm,高度不大于200mm的试样,能够基本满足裂隙土试样表征单元体积和裂隙开展的要求。其次,根据多孔连续介质的毛细吸力理论,考虑到裂隙土中裂隙的孔径(开度)较大的特点,试验仪器能够精确控制10kPa以内的基质吸力,精度为0.005kPa。再次,试验仪器的压力室壁由透明有机玻璃制成,易于观测试验过程中裂隙的开展情况。(4)通过室内试验,利用自制的大尺寸渗透仪测量了考虑裂隙网络动态发展的裂隙土的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结果表明,考虑裂隙网络动态发展时裂隙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呈双峰特征,并且干燥过程的双峰现象比湿润过程更明显。利用本文所述的理论方法对试验过程中所用裂隙土试样的土水特征曲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理论预测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裂隙网络对裂隙土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但是与实测值之间仍有一定的误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2-12-01)

李锦辉,张利民,雷卫东[8](2011)在《裂隙土等效连续介质的渗透张量及表征单元体积》一文中研究指出裂隙土的渗透特性是裂隙土边坡稳定性分析中重要的参数。文中通过分别考虑随机裂隙网络和土体本身的渗透性,推导裂隙土的渗透系数,并用张量的形式表示渗透系数的各向异性。同时建立了确定裂隙土表征单元体积的准则,为应用等效连续介质模型提供了基础。结果表明裂隙土的渗透系数大于裂隙网络和土体的渗透系数,其渗透方向取决于裂隙网络的渗透方向。算例中裂隙土的表征单元体积大约是裂隙长度平均值的5倍。(本文来源于《西北地震学报》期刊2011年S1期)

刘成,杨杰[9](2006)在《利用石灰石矿山裂隙土配料的方案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充分利用矿山资源,对石灰石及夹杂的裂隙土进行合理地搭配,优化配料方案,加强生产管理,生产出优质的熟料,延长了矿山使用年限,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新世纪水泥导报》期刊2006年04期)

李海霞[10](2006)在《岩溶裂隙土的剖面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岩溶区土壤资源的特征是:①成土速率慢,土层薄,土壤贫瘠;②土被不连续,多被石芽所间隔;③水土资源分离;④坡地多、平地少。这种特征致使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岩溶裂隙土壤是当地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针对这种溶裂隙土壤的研究甚少。通过重庆北碚区鸡公山灰岩岩溶裂隙土壤剖面3个,四川华蓥山白云岩岩溶裂隙土壤剖面3个,土壤样品52个,基岩样品6个,研究了岩溶裂隙土壤的剖面特征和演化规律。 利用Master sizer2000激光粒度仪对所采样品进行粒径分析,分析了土壤粘粒组、细粉粒组、粗粉粒组、中值粒径和平均粒径沿剖面的变化情况。通过分析得出剖面特征为:发育浅薄的白云岩剖面粘粒组和细粉粒组随剖面加深而逐渐减少;发育程度相对较深的灰岩剖面,粘粒含量随剖面加深而增大,在某一位置达到最大值(JGA为184cm,JGB为285cm),随之粘粒含量又随剖面而减小。鸡公剖面和华蓥剖面,剖面粒度以5~50μm的粗粉粒级为主体,含量分别是38.68%~48.09%和53.12%~59.99%。中值粒径和平均粒径具有相似的变化曲线,随剖面加深,粒径整体增大。 通过矿物学分析结合化学分析,研究了粘土矿物含量、pH值CaCO_3含量在剖面的变化规律,即剖面从下向上,表征发育高级阶段的粘土矿物含量增高,如蒙脱石和伊利石。其他粘土矿物也是从无到有:pH值CaCO_3含量随剖面向上呈减小趋势。 研究认为岩溶裂隙土主要来自母岩酸不溶物质的积累,但在碳酸盐岩差异性溶蚀作用下(构造裂隙及水对岩石选择溶蚀的共同作用),不溶物质经历了向裂隙和低洼部位退缩的过程,形成了土壤资源斑块状景观。(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06-04-18)

裂隙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实际工程中,对于裂隙土的边坡、道路桥梁工程及基础土体,渗流对其承载能力、稳定性有显着的关联作用。裂隙土体渗流模型的研究并不少,现就几种目前最主要的裂隙土体渗流模型研究现状及其特点和不足进行了阐述,并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展望。等效连续介质模型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型,但它也有自己的缺点,一些张量的确定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研究,如裂隙岩体几何参数、有效孔隙度以及等效渗透张量等。从细观力学结构入手研究渗流耦合模型是一个极其明智的出发点,其必将极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裂隙土论文参考文献

[1].韩同春,何露,林博文,苏钰钦.一种裂隙土的双重入渗模型及对边坡稳定的影响[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郭金喜,易远.裂隙土渗流模型研究进展综述[J].土工基础.2017

[3].孔元元,王清,张学飞,马冰.镇赉县裂隙土孔隙分布特征试验研究[C].2016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

[4].豆红强,韩同春,龚晓南.降雨条件下考虑裂隙土孔隙双峰特性对非饱和土边坡渗流场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

[5].李锦辉,郭凌波,张利民.考虑裂隙动态变化时裂隙土土水特征曲线的预测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

[6].闫中蕾.胀缩性裂隙土边坡渗流稳定分析及边坡稳定性预测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2

[7].郭凌波.考虑裂隙网络动态发展的裂隙土土水特征曲线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8].李锦辉,张利民,雷卫东.裂隙土等效连续介质的渗透张量及表征单元体积[J].西北地震学报.2011

[9].刘成,杨杰.利用石灰石矿山裂隙土配料的方案与实践[J].新世纪水泥导报.2006

[10].李海霞.岩溶裂隙土的剖面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6

论文知识图

上覆岩层弯曲下沉在工作面向前推进至...地表土层出现裂隙当工作面推进到350...裂隙土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结果与理...考虑裂隙动态变化时裂隙土的SWC...干燥过程中不同状态下裂隙土的S...湿润过程中不同状态下裂隙土的S...

标签:;  ;  ;  ;  ;  ;  ;  

裂隙土论文_韩同春,何露,林博文,苏钰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