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宁[1]2010年在《旅游产业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研究》文中指出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长期以来,旅游业发展处在缺乏资金投入的困境中,旅游产业的发展急需风险投资这样一种投融资工具来解除资源富裕而发展缓慢的尴尬局面。风险投资是一种集资金、技术、管理等资源的金融创新工具,也是以转移风险、提高资本运作效率为特征的资本运营方式。为在旅游产业中引入风险投资并构建起科学可行的运行机制在我国尚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基于此,论文拟以风险投资的理论分析为切入点,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定量分析法、比较研究等方法,探寻当前条件下构建和完善旅游产业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具体方略,以期对旅游风险投资企业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除引言以外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风险投资及其运行机制的一般理论进行了阐述。论文通过对风险投资定义的比较,及与其他投融资机制比较等,阐明了风险投资是一种集融资、投资、企业管理和资本运营于一体的系统性金融工程;第二部分是论文的重点,提出了旅游产业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理论框架。旅游产业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内容就是从风险资本筹集这个角度切入风险投资活动,由风险资本运作过程的各个环节结合起来的一套机制,是保证风险资本自由进退风险体系最终实现资本增值的机制。论文根据旅游风险投资的运行过程将运行机制划分为风险资本筹集机制、风险投资组织机制、风险投资监管机制、风险分担机制、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第叁部分叙述了我国旅游产业风险投资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中国正处在对旅游产业风险投资建立、设计和尝试的过程中。期间,政府、企业和一些上市公司开始注重对旅游项目进行投融资,一些国外风险投资基金和投资机构也已开始在中国落户。旅游产业风险投资运行机制中也随着发展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美国、意大利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内容及经验,并总结出可借鉴的经验,鼓励多元化资本来源,加强政府的引导和调控,发展联合投资。第五部分提出完善我国旅游产业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主要对策:注重多元化投资主体,旅游产业风险投资应建立起一个包含政府、民间企业、上市公司和海外资金的多元化的风险资本来源,并在旅游产业内扩大投资的可涉入领域;积极转变政府在风险投资中的职能,强化其在引导、监督等方面的作用,特别要建立并完善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政策指引和法律制度建设,通过大力发展产权交易、使股份转让成为旅游风险资本的退出的主要途径。
王琦[2]2010年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进入20世纪以来,以知识密集、技术创新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已经逐渐成为现代新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它在促进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等诸多方面,均显现出蓬勃的生命力。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日臻成熟,应该承认,能够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内生动力的机制,是以向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进行风险资本投资并积极参与企业创业阶段运作,以追求风险资本增值收益为目的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风险投资自诞生之日起,就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存在着密切的融合关系,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直接体现在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创业企业之间的融合。它表现为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借助风险投资的支持迅速发展壮大,同时风险投资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自身资本的增值。而风险投资作为一种新兴的投融资方式,它的运行机制必须同各类与风险投资相关的内生制度体系和谐共生,才能构成一个健康完善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与美国及其他较早并成功发展风险投资的国家和地区相比较,我国的风险投资起步较晚,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和束缚较深,因而在我国建立一个有效率、能与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无疑是鼓励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发展、推动创新型社会进步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及战略需要。未来经济的发展取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带动能力,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则寄望于一个健康成熟、充满生命力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因此,从理论的角度对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加以审视,深入探讨和研究风险投资运行机制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将其置身于我国风险投资的大背景下探讨,是本文研究和突破的重点与难点。本文共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章导论,着重介绍研究背景和问题,之后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加以介绍和总结归纳,最后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结构安排和创新之处。第二章风险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理论概述,主要介绍风险投资的内涵与主要特征、高新技术产业的内涵与主要特征,并对国内外风险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理论加以概述。第叁章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分析,首先介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第四章国外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运行机制模式比较研究,通过对美国和日本的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讨论他们可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运行机制借鉴的经验和教训,探讨如何在我国建立一个有效率、能与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第五章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运行机制设计,提出风险投资运行机制应包含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融资机制、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风险控制与评估机制、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支持机制和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分析各子机制的具体含义和实际功能,从而提出构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为本文的研究核心。本文力图提出构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完整框架和制度设计,但碍于水平阅历,所作研究有待实践检验,内容不免遗误,恳请批评指正。
岳蓉[3]2013年在《中国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在现代经济中,风险投资展现出日益突出的作用。新的公司、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甚至新的行业,很多时候都与风险投资的支持与推动分不开。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引入风险投资,近叁十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由于各种原因,中国风险投资行业的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相关政策法规有待完善,募资渠道和资金来源相对有限,退出通道也有待多元化,更重要的是,风险投资机构的运作机制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这些都是影响风险投资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本文运用信息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的合约理论与组织理论,对中国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首先,关于风险投资的组织模式,目前国外主要有公司制、有限合伙制与信托制叁种形式,其中有限合伙制占重要地位,而国内则以公司制为主。针对国内大多数人主张大力发展有限合伙制的观点,作者认为,公司制与合伙制各有短长,允许它们相互竞争,通过竞争完成进化,是政府应采取的基本态度。根据笔者的经验,升级型公司制可以较好地综合有限合伙制与公司制各自优势,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二者的缺陷。但这种制度的有效运行依然需要相应的制度环境,依然需要在与其他组织的竞争中发展。其次,关于风险投资的融资机制,针对目前中国风险投资融资渠道单一且主要来自政府及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之现状,提出政府的资金在风险投资发展的初期可以起引导和辅助作用,发挥“诱导效应”,但风险投资的真正运行主体应该是市场主体,因为风险投资本质上是对市场机会的一种运用。而通过市场来筹集资金,需要根据市场主体的偏好,设计其最大化的合约安排,发掘潜在的交易机会,实现分工与专业化的利益。因此,加强对民间投资主体的培育,通过多样化的合约安排开辟多元化的筹资渠道是风险投资发展的应有之义。第叁.关于风险投资的决策机制,作者在描述风险投资项目选择的程序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风险投资的评估体系,在改造AHP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灰色多层次评估模型,提供了评估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与收益的依据。论文同时揭示了目前投资决策环节存在的决策成本过高、专业人才匮乏和尽职调查不够等缺陷。第四,关于风险投资的资金运用监管问题,本文在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说明了风险投资基金加强投资后管理而不是干预决策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把创业投资后管理活动分为监控活动和增值活动两部分,其中,创业投资家的监控活动包括监控财务状况、监控市场营销状况、监控股权变动、监控CEO的报酬、监控追加借款等;增值活动包括制定战略计划、充当管理团队的参谋、招募CEO或CFO等高层管理人员、招募新员工、联系潜在客户、组建有效运行的董事会、运作管理等。作者特别以早期项目为例,说明了从项目选择到退出的整个管理过程。第五,关于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作者重点讨论了风险投资在退出环节遇到的叁个重要问题:退出时间、退出价格和退出方式,作者分析了选择最佳退出时间,协商退出价格和决定退出方式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特别强调创业投资应该应用多种退出渠道相互配合、灵活运用。创业投资在整个运作过程中处处存在风险,而市场中投机机会的增多也使得创业投资不能及时退出的代价增大;由于创业投资退出是以回收资本、实现增值为最终目的,因此在实现退出时不能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应该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积极灵活的退出决策,减少退出风险。最后,作者根据前面关于风险投资组织形式、融资机制、决策机制、监管机制和退出机制的分析,得出了优化我国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政策建议。
王浩[4]2005年在《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的政策优化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我国风险投资的相关法律政策已经远远落后于风险投资发展的实践。政策提供法律建设的指导性原则和方向,对于风险投资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改变当前政府的政策选择,提供促进法律政策改革和创新的政策指导,对于风险投资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以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发展风险投资现实为经验背景,结合我国政府发展风险投资的实践,运用系统和对比方法及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通过对风险投资大体系之中叁个子系统:风险投资供给、风险投资需求、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分析,研究各个子系统的聚集过程,以确立起优化我国风险投资当前政策最为适合需要的政策建议框架,从而达到优化风险投资法律政策安排的目的。 发展我国风险投资,需要培育以大企业为主体风险投资供给体系:为此目标,需要加快风险投资自身运行法律的建设、加强社会信用秩序和制度建设、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适当允许养老基金等金融机构进入风险投资领域;需要培育民营科技型企业成为风险投资有效需求主体:为此目标,要求建立以市场导向的人力资本开发利用机制,降低创业企业的准入门槛、制定科技投入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政府采购、制定政府采购法,需要出台改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政策法规:规范政府资金引导的政策、允许公司制监管下的有限合伙制存在、加强中介机构运行机制建设、完善场外产权交易市场等。实际上,所有这些都是发展我国风险投资所必须进行的制度创新。 发展风险投资既需要制定众多政策而形成政策支持系统,也需要制定并完善发展有利于风险投资发展的协调的法律法规体系。最终建立适应风险投资发展的相关法律政策体系。
曾俊霞[5]2001年在《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仿佛是一夜之间,知识经济的热浪已经向我们迎面扑来!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中国应当以何种姿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是我们每个国人都关注的问题。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使用之上的经济,是不同于以往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技术创新、科技进步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而具有高智力、高效益、高成长性特征的高科技产业成为新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高科技企业是一个国家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必经之路。但是高科技企业所具有的高投入、高风险性使它不能通过传统的融资渠道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此时风险投资的出现消除了制约高科技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将资本、管理和高科技有机地融为一体,在释放高新技术所具有的高风险的同时获得高收益,从而推动各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美国近年来所出现的“新经济”现象向世人展示了风险投资的巨大魅力。正因为如此,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轮风险投资的热潮,中国也不例外,自1998年3月的“一号提案”后风险投资备受瞩目,各种探讨风险投资的学术论文日益涌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激发了我研究风险投资的兴趣,期望能对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本文在一般阐述风险投资的涵义、特点和历史演进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风险投资的本质、功能和动因进行了理论解读,在此基础上比较全面地分析了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及其机理,最后从我国风险投资的现实出发,对我国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建立提出了初步构想和相关的政策性建议。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 风险投资概述这一章主要是对风险投资的定义、特点和历史演进进行了一般阐述<WP=3>和分析。首先作者在综合分析了国际上最具代表性的几种风险投资定义的基础上,指出要充分认识风险投资应当从叁方面来把握:(1)风险投资是一种新型的投资方式,是以融资为前提的投资与融资的结合;(2)风险投资的对象是特有的一类具有高风险、高收益、高发展潜力特点的企业,即通常所说的高新技术企业;(3)风险投资是一种财务活动,风险资本的筹集、投出、增值和退出的过程构成了风险投资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对风险投资的定义:风险投资就是风险投资机构从投资者处筹集风险资本,然后在承担高风险的基础上向风险企业提供股权投资和增值服务,最后退出风险企业并获得高额投资回报的一种集资金、技术、管理和创新精神于一体的新型投资模式,是金融与高科技密切结合的一种创新投资工具,也是一种以控制风险和提高资本运作效率为特征的资本运营方式。从上述对风险投资定义的描述中,概括出风险投资的叁个特点:(1)风险投资实现了金融与高科技的结合;(2)风险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性;(3)风险投资具有长期性和较强的参与性。最后作者对风险投资的历史演进作了一般性介绍并归纳出风险投资的发展趋势,为本文最后部分提出建立我国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构想作铺垫。第二章 风险投资的经济学思考这一章主要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风险投资的本质、功能和动因进行理论解读。作者首先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原理,对风险投资的本质进行了分析,指出风险投资实质是一种制度安排,它的出现是传统投融资体制发生制度变迁的结果。传统投融资体制与知识经济的制度背景不相适应导致了制度非均衡的出现,服务于知识经济的潜在制度需求的产生要求相应的制度供给出现以满足这种制度需求,当安排一项新制度的成本小于其潜在的制度收益时,传统投融资体制发生制度变迁成为必然的选择。此时风险投资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投融资体制在高科技企业融资方面的缺位,将资本、管理和技术有机地融为一起,最终实现了资金有效率的转换和参与各方利益的最大化。接着作者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WP=4>对风险投资的功能和动因进行了分析,指出风险投资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风险资本的最优配置,但是在一般投资者和风险企业家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将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出现,作者对此进行了举例说明。风险投资通过引入风险投资机构这一特殊的金融中介,有效地解决了风险资本从投资者向需求者转化过程中信息严重不对称的问题。但仅有风险投资机构是不够的,风险投资所提供的运行机制,尤其是其中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地解决了由于风险投资机构的介入而增加的投资者与风险投资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保障了风险投资的顺利运行,使风险投资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第叁章 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本章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对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及机理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首先对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涵义和构成进行了一般阐述,通常所说的机制主要是用来反映了解某一有机体内各部分的构成、功能以及相互关系的总称,意味着对某一事物的认识从现象的描述到本质的说明。运行机制则是有机体内在机制中的一种,它侧重于对运行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是确保运行过程顺利完成并实现其运行目标的机制。运行机制的内容主要包括构成运行机制的各个部分的性质、功能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就是从风险资本的运作这个角度切入风险投资活动,由风险资本运作过程的各个
高维义[6]2002年在《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与风险监控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风险资本市场在我国的建立仅有十几年时间,这个市场对其它行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推进作用越来越被社会所共识,“风险投资是高科技发展的孵化器,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这一观点逐渐被社会各界所接受,正因为这一投资市场具有极大潜力和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因此往往使众多投资家忽视了“高收益、高风险”这一风险投资的特点。随着国内外“网络泡沫”的破灭,风险投资中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使得风险投资机构开始认识到风险投资中的信息的不对称性和不确定性,给投资带来潜在的危机。同时我国风险投资在运行机制方面尚处于摸索之中,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管体系。本文在分析国外风险投资一些成败案例的基础上,针对我国风险投资现状,对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和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投资监控管理方法,以为优化我国风险投资运行机制并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全文共分五章。 第1章:绪论。介绍了全篇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探讨了课题的相关概念和特点,并给出了与本文内容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情况,简要介绍了全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分析。回顾了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剖析了我国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并进一步分析了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 第3章:我国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与模式。从外部环境因素与内部运行机制两方面分析了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基本前提,对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以及决策机制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的运行模式问题。 第4章:我国风险投资的风险监控管理。对风险投资中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进行了归纳与分类,并针对不同风险讨论了风险的控制工具;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风险投资家对企业的监控模式,并进一步探讨了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评价与预警问题。 第5章:优化我国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对策研究。依据国内外风险投资实践的启示,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优化我国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对策。 本文在以下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①中国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问题。②中国风险投资管理问题监控。 论文的创新点:①剖析了风险投资决策机制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②较为系统深入探讨了风险投资的激励机制。
王姝[7]2003年在《我国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研究》文中认为风险投资是一种高新技术与金融相结合的创新投资机制,它是结合资金、技术、管理与创业精神,为支持创新活动与高科技产业发展,以承担高风险为代价追求高收益为特征的资本投资形式,它与以传统产业为投资对象的投资行为相比,在投资技术成熟程度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水平要求等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风险投资最早起源于美国,一般公认以1946年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ARD)的成立为标志,进入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风险投资活动已遍及所有先进国家、新兴工业国、部分发展中国家,形成一股推动全球高科技事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风险投资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许多国家和地区在依靠发展风险投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我国也日益强烈地感受到风险投资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性,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业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历史潮流。1985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我国第一家专营风险投资的全国性机构——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省市也大多成立了类似的风险投资机构。这些机构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使自身得到了发展壮大。但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风险投资业毕竟起步较晚,而且由于缺乏具体的政策措施和良好的外部环境,许多公司在实际运作中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1998年中创的被迫关闭,使人们在对我国风险投资运行机制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认识到风险投资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投资模式,作为一种市场行为,它更多地是依靠运行机制来实现效率的,要利用风险投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因此,如何借鉴国外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建立和健全我国风险投资运行机制,已成为当前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这也是本文选题目的之所在。本文在分析我国风险投资业现状的基础上,以运行机制为切入点,<WP=3>从风险资本筹集机制、风险投资机构组织形式、风险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机制、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四个方面入手,旨在为建立、健全我国风险投资运行机制,为进一步推动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围绕上述目的,全文在结构上共分为叁部分六章,各部分、章节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如下:第一部分:第一章,风险投资运行机制概述。首先介绍了风险投资的定义和特点,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基本内涵,提出风险投资运行机制包含四大内容,即风险投资资金筹集机制、风险投资机构组织形式、风险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机制、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并分析了各机制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从而构建了本文的基本研究脉络。第二部分:第二章,我国风险投资发展历程、现状和问题分析。首先介绍了我国风险投资业从萌芽到发展壮大的整个历程,从中可以看出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鲜明的国情特色。接着在对比国外风险投资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从资本规模、资金来源结构、资金投向、治理结构、退出机制五个方面描述了我国风险投资业的现状。最后从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角度切入,分别从资金筹集机制、组织形式、风险控制机制和退出机制四个方面对我国风险投资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层次剖析。第叁部分:第叁、四、五、六章。分别从资金筹集机制、组织模式、风险控制机制和退出机制四个方面对我国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第叁章,我国风险投资的资金筹集机制。风险投资是融资与投资相结合的一种金融制度安排,先融资,后投资。可见,资金筹集是风险投资运作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最困难的一步。国际经验表明,一国或一地区风险投资的发展状况和其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贡献率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以及对风险资本的利用。因此,首先对风险资本来源构成进行国际比较,挖掘我国风险资本筹集机制的症结所在。对比后发现,<WP=4>国外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构成以私人资本为主,而在我国政府是风险投资资金的主要提供者,且政府在风险投资资金筹集机制中居于主导地位不利于风险投资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本章第二个问题主要阐述风险投资资金筹集机制中政府的职能定位问题。认为无论从风险投资发展的实践角度还是理论角度来看,政府都不应在风险投资资金筹集机制中居于主导地位,而应该更多体现服务和引导的功能,通过直接的资金投入,示范、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市场,通过税收优惠、补贴、采购给予民间投资主体经济支持或者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建立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官助民营”风险投资资金筹集机制创造良好的条件。本章的第叁个问题对我国风险投资潜在资金供给主体做了逐一分析,提出了动员个人投资者、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大型企业集团、投资银行、社保基金等民间主体积极参与风险投资,拓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渠道的思路。第四章,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组织形式研究。多样化的组织形式是风险投资机构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国际经验表明,风险投资机构的组织形式和制度安排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风
王玮[8]2012年在《大学科技园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研究》文中提出世界上第一个大学科技园——硅谷诞生于美国,硅谷的成功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此后一大批大学科技园相继成立。世界各国大学科技园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极大地促进了各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截至目前,我国共有国家大学科技园86家,此外还存在着众多的地方大学科技园,但由于我国大学科技园和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比较短,因此我国大学科技园风险投资运行机制还有待完善。如何提高大学科技园风险投资的运作效率,进一步促进创业企业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更好的服务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是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文首先论述了大学科技园与风险投资的相关理论,明确了大学科技园与风险投资的融合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得出基于国外大学科技园风险投资运行的有益启示;然后分别从大学科技园风险投资的融资机制、投资机制和退出机制叁个环节,通过宏观和微观层面对大学科技园如何拓宽融资渠道、提高投资效率和投资收益进行了分析,并给出建议对策;最后通过清华科技园案例分析,对清华科技园风险投资的成功经验进行提炼和总结。目前,国内关于大学科技园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研究还较少,分析多数只是停留在宏观方面,缺少更为具体的对策分析和案例分析。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搜集大量的数据,为本文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并提出了两种创新性的融资工具和风险规避方法,通过对大学科技园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各环节和案例进行分析,旨在为完善我国大学科技园风险投资运行机制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对策。
齐佳[9]2014年在《鄂西圈旅游产业风险投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迅猛,并且已逐步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支柱型产业。随着旅游产业自身规模的不断扩大,自然需要一种特殊的金融工具与之发展速度相匹配。风险投资这种集技术、管理与资本运作于一体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的创新金融工具不失为旅游产业投融资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我省自2008年建立“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简称鄂西圈)这个重要战略支点后,鄂西圈的旅游产业发展态势一直向好,但面临国内旅游市场的资金压力、环境等因素,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科技应用的投资具有更高的风险。那么鄂西圈旅游产业的发展有了风险投资这种特殊投资方式的加持必定会更加顺应当前整合资源择优开发的新局面。风险投资这种特殊的投资方式正逐渐被旅游产业所适应,因此,本文尝试从风险投资理论分析着手,运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文献调查、归纳研究、田野调查、比较研究等方法,去探讨地域特殊坐拥丰富的自然、生态、民族文化这些旅游资源的鄂西圈,怎样建立旅游产业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一些具体办法,希望对旅游风险投资企业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本文首先通过对比风险投资的定义及其他投融资机制,对风险投资及其运行机制的一般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表明了风险投资是一种集投融资、管理和资本运作于一体的系统性金融工程;接着进入重点问题的探讨,提出了旅游产业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理论结构,其内容是通过风险资本的筹集机制、组织机制、分担机制、监管机制以及退出机制这几个环节所涉及的经济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的,这一套良性循环机制是风险资本进入企业直至最终退出企业并且实现资本增值的基本保证。随后为了引入鄂西圈旅游产业风险投资的论题,先后介绍了鄂西圈富饶的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概况,鄂西圈正在逐步接受旅游产业风险投资这种特殊的投融资手段,政府、上市公司开始注重对旅游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一些民间风险投资企业也己在该地区落户;因此,研究鄂西圈旅游产业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显得十分必要。最后笔者提出建立鄂西圈旅游产业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主要路径:建议旅游产业风险投资,应建立一个集政府、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和海外资金这些多元化主体投资的风险资本来源体系,并在鄂西圈旅游产业内扩大投资领的开发利用;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的引导、监督,特别是在投资责任追究中的作用;提倡产权交易的开展,伴随政策引导和法制建设,股份转让有望成为旅游风险资本退出的主要方式。
杨峰[10]2008年在《风险投资嵌入式产学合作战略联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来,产学合作作为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日益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我国产学合作的发展虽然取得较大成绩,但从总体上看,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产学合作在我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一定的差距和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是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进程、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随着我国风险投资行业的迅速发展,风险投资参与产学合作可能是解决当前产学合作面临问题的有效途径。传统的产学合作更关注于产学合作各方主体的组织形式或组织机制研究,而忽视了其他主体在产学合作中的关键作用。结合我国当前产学合作的面临的问题以及风险投资的特点和优势,本文将风险投资作为一个重要主体引入产学合作体系,研究其对于产学合作的重要意义,强调风险投资在产学合作的主体地位,并试图用战略联盟的形式来构建风险投资、企业、高校叁大主体为核心的产学合作联盟。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美国硅谷以及浙江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的产学合作案例,通过借鉴国内外风险投资参与产学合作案例的成功经验,构建风险投资嵌入式产学合作战略联盟的概念模型,界定其概念和目标定位,给出了联盟组织形式与组织结构,对联盟的运行机制从动力机制、选择机制、决策机制、协调分工机制以及利益分配机制五个方面进行设计。最后,本文从政府的角度对风险投资嵌入式产学合作战略联盟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些对策与建议。我国的产学合作目前仍处于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阶段。本文希望通过对风险投资嵌入式产学合作战略联盟的研究,为推动我国产学合作创新出谋划策,进而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旅游产业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研究[D]. 韩宁. 中国海洋大学. 2010
[2].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研究[D]. 王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3]. 中国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研究[D]. 岳蓉. 华中科技大学. 2013
[4]. 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的政策优化分析[D]. 王浩. 西北工业大学. 2005
[5]. 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研究[D]. 曾俊霞. 西南财经大学. 2001
[6]. 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与风险监控管理研究[D]. 高维义. 武汉理工大学. 2002
[7]. 我国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研究[D]. 王姝. 西南财经大学. 2003
[8]. 大学科技园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研究[D]. 王玮. 大连交通大学. 2012
[9]. 鄂西圈旅游产业风险投资机制研究[D]. 齐佳. 中南民族大学. 2014
[10]. 风险投资嵌入式产学合作战略联盟研究[D]. 杨峰. 浙江大学. 2008
标签:投资论文; 风险资本论文; 风险投资基金论文; 风险投资退出论文; 融资风险论文; 投资退出机制论文; 投资资本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 风投论文; 投资论文; 融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