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合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力学,黄土高原,低温,土壤,收率,多点,石油。
混合菌论文文献综述
普聿,苏丹,王鑫,王天杰,刘伟[1](2019)在《固定化混合菌修复冻融土壤PAHs污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石油污染冻融土壤中筛选出1株细菌(Pseudomonas sp.)和1株真菌(Mortierella alpina),以玉米芯为载体对混合菌进行固定化,研究低温冻融环境下,固定化混合菌对菲(Phe)和苯并[b]荧恩(BbF)污染土壤的生物强化修复作用。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Phe和BbF的降解动态,用Michaelis-Menton与Monod动力学方程将结果进行拟合,采用高通测序分析修复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处理前,冻融土壤中Phe、BbF的浓度分别为(105.4±4.8)、(6.12±1.1)mg·kg~(-1),60 d修复试验后,固定化混合菌可降解土壤中(56.62±3.21)%的Phe和(38.21±1.82)%的BbF,固定化混合菌对冻融环境有较好的抗性,其降解能力优于游离菌。修复试验中,稳定前期降解速率均高于稳定期降解速率。固定化混合菌的投加,提高了Phe、BbF的降解速率,缩短了Phe、BbF降解的半衰期,反应速率分别提高至2.02、0.65 d-1,半衰期分别缩短至50.17 d和82.12 d;改变了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其中细菌的多样性和均匀度均降低,多环芳烃(PAHs)的降解与细菌的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呈现负相关;细菌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和真菌鞭毛菌门(Mortierellomycota)成为主要的优势菌门,相对丰富度分别为88.72%和81.15%;细菌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 SDR4)和真菌高山被孢霉菌(Mortierella alpina. JDR7)相对丰度分别上升至80.03%和81.15%,形成了显着的降解真菌-细菌共生优势菌株体系,明显提高了低温土壤中的PAHs污染的修复效果。固定化混合菌可广泛应用于冻融环境下土壤PAHs污染的生物强化修复。(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赵际沣,罗胜利[2](2019)在《优化混合菌培养及废电路板添加促进铜的浸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和氧化硫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为出发菌株,优化混合菌培养及废弃印刷线路板(PCBs)粉末添加方式提高铜浸提效率。首先考察2种菌接种量对混合菌生长的影响;其次响应面优化混合菌培养液pH,硫酸亚铁(FeSO_4·7H_2O)和单质硫(S)浓度;最后采取多点添加策略提高PCBs添加量和铜浸取率。结果表明,混合菌培养最佳条件: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与氧化硫硫杆菌接种量之比为1∶2,pH 1.56,FeSO_4·7H_2O和S为16.88和5.44 g/L;多点添加PCBs策略为:48 h添加量6.4 g/L,96 h添加量9.6 g/L,144 h添加量12.8 g/L。混合菌在此工艺条件下培养240 h后,铜浸取率高达92.6%。(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高鹏飞[3](2019)在《降解石油烃混合菌剂的研制及室内模拟修复石油污染地下水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在生产、加工、运输及使用过程中,由于泄露及未按规定排放等原因,会伴随着石油烃类混合物的溢出和渗透,造成了石油对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使得石油烃污染修复迫在眉睫。微生物修复技术作为一种高效、安全、低成本、无二次污染、经济有效的石油污染修复技术,在过去的几年里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由于微生物菌株在实际污染环境中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不容易保存等因素,导致降解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微生物混合菌剂的制备技术,是指利用载体携带目标菌株,不仅可以有效的排除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可以屏蔽土着菌等对其产生的抑制作用,最终提高对石油污染物的降解率,因而有很广泛的应用潜力。本课题从松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3种高效降解石油烃菌株,并对菌株进行鉴定,随后对3种菌株进行复配,将优化后的复配菌株在特定的载体上进行发酵培养,制备混合微生物固体菌剂,并从5个方面研究混合菌剂的制备条件,分别是考察(1)pH;(2)烘干温度;(3)载体比例;(4)料水比;(5)接菌量。通过5个方面研究,获得最好的石油烃降解菌剂制备条件,随后按照最优的条件制备石油烃降解菌剂,最后将该菌剂用于后续的室内模拟修复石油污染地下水。本课题所得出如下结论:1、筛选出3种菌株,鉴定结果为微嗜酸寡养单胞菌YH(Stenotrophomonas acidaminiphila strain)、类产碱假单胞菌TM(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 strain)和红球菌K1(Rhodococcus sp.)。2、3种菌株具有协同降解石油烃的作用,3种菌株(YH:TM:K1)配比为1:0.5:1.5时,对石油烃降解效果最好。初始浓度为2000 mg/L的石油烃,加入混合菌株,130 r/min、30℃下振荡培养6天后,石油烃降解率达94.3%。其降解石油烃动力学曲线与零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良好。3、菌剂在载体(稻壳:木屑:硅藻土)比例80%:10%:10%、pH=8、烘干温度35℃,料水比1:2、载体接菌量80%的条件下制备的固体菌剂降解石油烃效果最好。初始浓度为2000mg/L的石油烃,加入菌剂,在130 r/min、30℃下振荡培养6天后,总石油烃降解率高达98.8%。4、混合菌剂模拟修复石油烃污染地下水的研究表明,运行30天后,石油烃浓度由34.6mg/L变化为3.3 mg/L,石油烃修复效果显着。污染的地下水中石油烃降解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吉林化工学院》期刊2019-06-01)
秦国伟,吴梅,代旭,王志瑶,王桥[4](2019)在《空气辅助内源混合菌吞吐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内源混合兼性厌氧菌对油藏温压系统及地层流体的适应性强,但无氧条件下该类菌种生长慢,且与原油作用不明显、增油效果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空气辅助内源混合菌吞吐技术。利用正交实验考察了不同条件对内源混合菌生长特性;同时通过动/静态实验,系统研究了空气辅助下内源混合菌的作用和吞吐效果,并应用于矿场单井吞吐。结果表明:空气辅助作用下效果更明显,可进一步降低20.29%的界面张力和6.69%的降黏率;原油中含蜡/胶质量也大幅度降低69.06%、9.09%,改善了原油流动性能;吞吐效果较地层水、空气、内源混合菌平均提高了3.54%~10.78%;矿场应用效果显着,平均日产油量提高3.32 t,含水率下降了近22百分点,投入产出比高达1.00∶2.07~1.00∶3.62,且产出液中的平均混合菌浓度和有机质含量也明显增多。该研究成果对高效开发原油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19年03期)
井明博,王金成,段春燕,杨蕊琪,任鹏[5](2018)在《季节性低温胁迫下陇东黄土高原油污土壤环境因子对耐冷混合菌场地生态修复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季节性低温胁迫下陇东黄土高原油污土壤环境因子对耐冷混合菌场地生态修复的响应机制,利用自主筛选构建的耐冷石油降解混合菌在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马岭镇长庆油田陇东油泥处理站开展了为期7个月的场地修复实验,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不同季节土壤理化特性、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特性等环境指标。结果表明:(1)在季节性低温胁迫下(9-11月)M2组(耐冷混合菌处理组)月平均降解率明显增加(P <0. 01),JZJ+M1组(金盏菊联合常温混合菌处理组)和M2组累计TPH降解率分别为15. 37%±3. 51%和28. 64%±4. 12%。(2) M2组土壤脱氢酶和多酚氧化酶在低温季节(LT)活性最高,且温度和处理存在显着交互作用(P <0. 01)。在土壤营养元素方面,无论何种处理方式(JZJ+M1和M2)二者含量均为RT (常温季节)高于LT (P <0. 05),同时明显高于CK组(P <0. 05)。(3) M2组土壤微生物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LT高于RT (P <0. 05)。(4)NMDS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2组在低温季节具有较高TPH降解率主要与土壤多酚氧化酶、脱氢酶、单月TPH降解率(μ2)和Shannon-Wiener指数有关,且均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通过分析环境因子的季节响应,优化场地修复在低温环境的降解条件、加速低温期石油烃降解速率,以期为陇东地区低温耐冷混合菌场地生态修复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基础数据资料。(本文来源于《冰川冻土》期刊2018年06期)
邓焱[6](2018)在《不同载体材料固定化低温混合菌对菲的降解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使用载体材料固定化微生物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以往游离菌修复的缺点,是一种前景广阔的全新工艺。文章在研究恒定低温状态下,用不同的载体对混合菌进行固定化,对土壤中固定浓度的菲进行降解,对不同载体降解速率和降解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时代农机》期刊2018年10期)
刘顺亮,李泽兵,史维浚,蒋亚飞,张晓玲[7](2019)在《特殊离子对嗜酸性铁氧化混合菌活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明铀矿浸出过程中不同氧化剂处理所得的吸附尾液对浸矿液制备体系中嗜酸性铁氧化混合菌的影响机制,本研究利用实际浸矿尾液作为培养基,以Acidithibacillus ferrooxidans,Leptospirillum ferrooxidans及Acidithibacillus thiooxidans等为主的3种混合菌种作为受试材料,通过批示实验研究含不同浓度Cl~-, Al~(3+)和Mn~(2+)的浸铀尾液体系对混合菌生长和铁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菌在各离子类型尾液中的生长呈现为二段式生长,且抑制效应主要表现于延滞期阶段,其中Mn~(2+)和Al~(3+)所导致的抑制属于多代次培养后可适应的影响因素,延滞期依次:0~300 h (Cl~-), 10~30 h (Al~(3+))和10~30 h (Mn~(2+));各离子对混合菌铁氧化活性的影响差异较大,其抑制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l~->Al~(3+)>Mn~(2+);高含量的离子抑制混合菌的生物铁氧化能力, 741 mmol·L~(-1)的Al~(3+)或1092 mmol·L~(-1)的Mn~(2+)或192 mmol·L~(-1)的Cl~-能完全抑制混合菌的生长。研究结果将为推动铁氧化细菌在浸矿尾液再生体系内的稳定应用进程提供理论指导和实验支持。(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期刊2019年08期)
许学峰,尤朝阳,张淑娟,汤云春,张俐[8](2018)在《混合菌降解柴油效能及协同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南京某炼油厂污泥中筛选出4株高效柴油降解菌,分别命名为KX-1、KX-3、KX-5和KX-12。其中,KX-1和KX-5为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株。将4株菌两两组合,结果表明第4组混合菌(克雷伯氏菌KX-3和铜绿假单胞菌KX-5)的7 d柴油降解率最高,达54.6%。在单菌和混合菌的14 d降解过程中,通过测试OD600值、烃剩余量、菌落数、疏水性、乳化性及表面活性剂产量等指标并采用GC-MS分析,得出混合菌的协同降解机制为:(1)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菌KX-5所产生的表面活性剂显着提高了疏水性和乳化性,促进了细胞的生长与柴油的降解;(2)菌株KX-3和KX-5对不同碳数烷烃的降解能力表现出一定的互补性。生化试验和FTIR测试表明该表面活性剂为鼠李糖脂。(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10期)
巩春娟,苏丹,王鑫,普聿,王天杰[9](2018)在《不同载体材料固定化耐低温混合菌修复PAHs污染土壤》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条件下,向受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投加高效耐冷混合菌(SDR4+JDR7),可提高土壤中PAHs的去除率,但菌体流失快,重复使用性差,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克服这些弊端。考虑到载体选择的微生物亲和性、吸附能力、被富集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3个可行性评价参数,本研究选用玉米芯(Y)、花生壳(H)、蛭石(Z)和泥炭土(N)作为供试载体,吸附固定化PAHs高效降解混合菌,观测各处理组对土壤中菲(Phe)、芘(Pyr)、苯并[a]芘(BaP)的降解,并采用Michaelis-Menton和Monod动力学模型对降解结果进行拟合。结果表明:60 d后,4种载体材料固定化菌Y-(SDR4+JDR7)、H-(SDR4+JDR7)、Z-(SDR4+JDR7)、N-(SDR4+JDR7)的降解能力优于游离菌。Z-(SDR4+JDR7)的降解效果最优,其对Phe、Pyr和BaP去除率分别为64.38%、48.71%和40.19%,其次为Y-(SDR4+JDR7),去除率分别为58.49%、45.91%和37.07%。Y-(SDR4+JDR7)对Phe的降解速率最大,为0.60 d~(-1),较游离菌高7.7%;Z-(SDR4+JDR7)对Pyr和BaP的降解速率最大,分别为0.54和0.20 d~(-1),较游离菌分别提高11.83%、10.85%。Z-(SDR4+JDR7)对高环BaP的降解半衰期最短,为86.64 d。本研究可为北方寒冷地区PAHs污染的土壤修复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张钰皎,栗丽萍,曹晓娟,陈忠军,胡炜东[10](2019)在《食源性混合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和相互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食品加工中,食源性病原菌生物被膜的存在会引发大量食品污染等安全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深入研究了单一菌生物被膜,然而对混合菌生物被膜的研究较少。本文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归纳总结了食源性混合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规律及混合菌生物膜中菌种间的相互作用,初步探讨了群体感应在混合菌生物膜中的作用,以期为食品领域应对和破解食源性混合菌生物被膜污染问题提供思路。(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混合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和氧化硫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为出发菌株,优化混合菌培养及废弃印刷线路板(PCBs)粉末添加方式提高铜浸提效率。首先考察2种菌接种量对混合菌生长的影响;其次响应面优化混合菌培养液pH,硫酸亚铁(FeSO_4·7H_2O)和单质硫(S)浓度;最后采取多点添加策略提高PCBs添加量和铜浸取率。结果表明,混合菌培养最佳条件: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与氧化硫硫杆菌接种量之比为1∶2,pH 1.56,FeSO_4·7H_2O和S为16.88和5.44 g/L;多点添加PCBs策略为:48 h添加量6.4 g/L,96 h添加量9.6 g/L,144 h添加量12.8 g/L。混合菌在此工艺条件下培养240 h后,铜浸取率高达92.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合菌论文参考文献
[1].普聿,苏丹,王鑫,王天杰,刘伟.固定化混合菌修复冻融土壤PAHs污染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2].赵际沣,罗胜利.优化混合菌培养及废电路板添加促进铜的浸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
[3].高鹏飞.降解石油烃混合菌剂的研制及室内模拟修复石油污染地下水效果[D].吉林化工学院.2019
[4].秦国伟,吴梅,代旭,王志瑶,王桥.空气辅助内源混合菌吞吐技术[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9
[5].井明博,王金成,段春燕,杨蕊琪,任鹏.季节性低温胁迫下陇东黄土高原油污土壤环境因子对耐冷混合菌场地生态修复的响应[J].冰川冻土.2018
[6].邓焱.不同载体材料固定化低温混合菌对菲的降解特性研究[J].时代农机.2018
[7].刘顺亮,李泽兵,史维浚,蒋亚飞,张晓玲.特殊离子对嗜酸性铁氧化混合菌活性的影响研究[J].稀有金属.2019
[8].许学峰,尤朝阳,张淑娟,汤云春,张俐.混合菌降解柴油效能及协同机制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8
[9].巩春娟,苏丹,王鑫,普聿,王天杰.不同载体材料固定化耐低温混合菌修复PAHs污染土壤[J].生态学杂志.2018
[10].张钰皎,栗丽萍,曹晓娟,陈忠军,胡炜东.食源性混合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和相互作用机制[J].食品工业科技.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