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鸽乳论文_侯振东,王奇志,田瑶,陈宇光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工鸽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乳鸽,性能,免疫,生长,肉鸽,营养,增重。

人工鸽乳论文文献综述

侯振东,王奇志,田瑶,陈宇光[1](2015)在《人工鸽乳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我国在乳鸽人工哺喂技术、乳鸽的蛋白需要能量代谢、消化性能与免疫性能以及人工鸽乳的配制,文章认为乳鸽人工哺喂是可行的,能迅速增加乳鸽的体重,利用人工哺喂技术能使亲鸽提高产蛋率,提高了经济效益,缩短了乳鸽的上市时间。(本文来源于《湖南畜牧兽医》期刊2015年01期)

李晓荣,丁家桐,沈曼曼,何志华,祁长玉[2](2012)在《人工鸽乳对乳鸽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人工鸽乳对乳鸽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本研究选择120羽人工孵化同期出雏的乳鸽,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羽。Ⅰ组为对照组,亲鸽自然哺育;Ⅱ、Ⅲ、Ⅳ为试验组,从初生至28日龄,按高中低蛋能比的人工鸽乳进行人工哺喂。结果显示:14日龄前免疫器官指数随着蛋能比由高到低而逐渐增大,但人工哺育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8日龄Ⅰ、Ⅱ、Ⅲ组胸腺指数相近(P>0.05);法氏囊指数、血清抗体水平在各日龄间随蛋能比从高到低表现为逐渐升高,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在14日龄时,Ⅱ组血清抗体水平低于Ⅲ、Ⅳ组,Ⅲ、Ⅳ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由此表明:人工鸽乳的蛋能比是影响乳鸽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来源于《上海畜牧兽医通讯》期刊2012年03期)

李香鑫[3](2006)在《免疫型人工鸽乳的研制及其饲用价值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研制了免疫型人工鸽乳,并探讨了其对1-6日龄乳鸽生长性能、小肠黏膜形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将100只1日龄健康美国王鸽(16.65±0.50g体重)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C1组由种鸽哺喂自然鸽乳,C2组由人工哺喂基础人工鸽乳,T1组由人工哺喂基础人工鸽乳+1%益生素+3.75%免疫球蛋白,T2组由人工哺喂基础人工鸽乳+3.75%免疫球蛋白,T3组由人工哺喂基础人工鸽乳+1%益生素。试验结果表明: (1)免疫型人工鸽乳显着提高乳鸽的生长性能 C2组乳鸽日益消瘦而无法存活,T3组乳鸽几乎没有生长,T2组和T1组乳鸽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5.77g和8.79g,而C1组乳鸽的平均日增重则达14.5g。T3组、T2组、T1组和C1组乳鸽心脏和肝脏重量依次增加,并且各组之间心脏和肝脏重量均差异显着(P<0.05)。T3组乳鸽心脏和肝脏指数显着高于C1组、T1组和T2组(P<0.05)。T1组和T2组乳鸽血清GH浓度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都比T3组有所提高(P<0.05),而比C1组有所降低(P<0.05)。 (2)免疫型人工鸽乳显着完善乳鸽小肠黏膜形态 C1组乳鸽小肠绒毛长度比T3组增长21.87%(P<0.05),而其它各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C1组乳鸽腺窝深度比T3组和T2组均有降低(P<0.05);T1组乳鸽腺窝深度也比T3组有所降低(P<0.05)。C1组乳鸽小肠VCR值比T3组和T2组大(P<0.05);T1组乳鸽小肠VCR值比也比T3组大(P<0.05)。 (3)免疫型人工鸽乳显着增强乳鸽免疫功能 C2组乳鸽全部死亡,T2组和T3组乳鸽死亡率也分别达到了40%和60%,而C1组和T1组乳鸽则全部存活。 T1组乳鸽脾脏、胸腺和法氏囊重量大于T2组和T3组(P<0.05),但是小于C1组(P<0.05)。T2组乳鸽法氏囊重量也大于T3组(P<0.05)。T2组乳鸽胸腺指数低于C1组和T3组(P<0.05)。T1组、T2组和T3组乳鸽法氏囊指数低于C1组(P<0.05),T2组也低于T1组和T3组(P<0.05)。 T1组和T2组乳鸽血清IgG和IgA浓度高于T3组(P<0.05),却低于C1组(P<0.05)。T3组、T2组和T1组和C1组乳鸽血清IgM浓度依次增高,并(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06-04-25)

李香鑫,张彬,李丽立[4](2006)在《免疫型人工鸽乳对1~6日龄乳鸽免疫功能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20只1日龄的雏鸽随机平均分成两组,研究通过添加免疫球蛋白和益生素而配制的免疫型人工鸽乳对乳鸽免疫功能和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食免疫型人工鸽乳的乳鸽能够增强1~6日龄乳鸽的免疫功能并促进其生长。与种鸽哺喂的自然鸽乳相比,采食免疫型人工鸽乳的乳鸽免疫器官指数,血清IgG、IgA、IgM和IL-4水平以及全血T和B细胞增殖均显着下降,日增重均显着降低(P<0.05);而血清中INF-γ以及INF-γ/IL-4均显着提高(P<0.05)。试验证实,通过添加免疫球蛋白和益生素研制的免疫型人工鸽乳能够使1~6日龄乳鸽在比较健康的状态下生长。但是与种鸽哺喂的乳鸽相比,无论在增强免疫功能方面,还是在促进生长方面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要弥补这种差距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饲料工业》期刊2006年04期)

顾拥建,陈启康,梁志彬,沙文锋,吴红[5](2003)在《人工鸽乳饲养乳鸽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人工鸽乳进行12日龄后乳鸽饲养试验。将叁种配方的人工鸽乳粉代谢能(ME)恒定为12 6MJ·kg-1,粗蛋白(CP)含量分别为15%、18%、21%;选取64只12日龄乳鸽分4组进行试验,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3种配方的人工鸽乳,对照组仍采用自然育雏。至28日龄称重比较。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乳鸽分别较对照组增重8 79%、16 87%、17 01%,以粗蛋白含量为21%的人工鸽乳粉增重效果最显着,但以粗蛋白含量为18%的人工鸽乳粉性能价格比最经济。通过测定表明人工育雏可以使乳鸽提早3~5d上市销售,并能提高整齐度和商业价值,同时可缩短种鸽产蛋周期6d。(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专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曾秋凤[6](2002)在《0-10日龄乳鸽人工鸽乳的研制及其饲用价值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自然鸽乳的常规成分和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用常规饲料原料研制人工鸽乳,并从中筛选出ME为13.36MJ/kg、CP为38%的0-5日龄人工鸽乳和ME为13.39MJ/kg、CP为30%的6-10日龄人工鸽乳分别用于饲喂0-5日龄乳鸽和6-10日龄乳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两个试验。 试验1选用200只平均体重为11.59±1.15g刚出壳的雏鸽,随机分2组,每组100只,其中由亲鸽哺喂自然鸽乳的雏鸽作为对照组,人工哺喂人工鸽乳的雏鸽作为试验组,以研究人工鸽乳对雏鸽生长性能的影响。 试验2选用600对健康正常的成年种鸽,随机分为3组,每组200对,其中饲喂高蛋白日粮(CP为12.2%),需孵蛋和哺喂乳鸽的组为第Ⅰ组即对照组;饲喂低蛋白日粮(CP为8.0%),也需孵蛋和哺喂乳鸽的组为第Ⅱ组;饲喂低蛋白日粮(CP为8.0%),且只管产蛋即实行人工孵化和人工哺喂的组为第Ⅲ组,以研究低蛋白日粮和人工孵化及人工哺喂对种鸽繁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1)自然鸽乳中的成分及含量随乳鸽日龄的增加而变化。自然鸽乳中的CP、EE、Ash、P、Nacl、GE及大部分氨基酸随乳鸽日龄的增加而降低;Met在自然鸽乳中的含量很低,有可能是鸽乳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在0-3日龄鸽乳中不含有碳水化合物但Glu和Asp的含量很高。 (2)给0-10日龄乳鸽人工哺喂人工鸽乳,试验组乳鸽3日龄体重、5日龄体重以及0-5日龄平均日增重极显着(P<0.01)低于对照组;试验组乳鸽6-10日龄平均日增重极显着(P<0.01)高于对照组;但试验组乳鸽10日龄体重及0-10日龄平均日增重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人工鸽乳可以代替自然鸽乳满足0-10日龄乳鸽快速生长的营养需要。人工哺喂对乳鸽是一种应激,试验组0-3日龄乳鸽死亡率比对照组高60%,但试验组总 体成活率比对照组高 13.8%。j\工哺喂人工鸽乳可提高乳鸽的均匀度,即 10 ———一日龄乳鸽体重变异系数比对照组低41.5%,且这种效果随雏鸽巳龄的增加越一 未越明显。0刁 日龄乳鸽的主长强度大.饲料报酬高,但随日龄的增加有下 降的趋势。 *)在自然孵化和自然哺胃的情况”,第*组和第1组相比,虽然种鸽 的繁殖周期较明显地缩短(P<0刀1),叵可使种鸽所哺喂的乳鸽死亡率提高 60石%,可将种蛋的孵化率降低 10.6%,表明在自然孵化和自然哺育的情况 . 下,种鸽不能饲喂CP水平为8刀%的低蛋白日粮。而在人工孵化及人工哺喂 的情况下,第 Ill组与第 I组相比.可将 77鸽的繁喧周期缩短 74.8%。p<0.of), 可将种蛋的孵化率提高 7.sl 0/b,可将种鸽的平均日采食量降低 5 4 3 ?/o,且种 鸽可以词喂CP水平为8刀%的低蛋白日粮,从而节约了种鸽的饲养成本,表 明人工孵化和人工哺喂不但极大地提高了种鸽的繁殖力而且节约了种鸽的 饲养成本。(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02-05-30)

谢青梅,毕英佐,陈朝霞,黄罕芬[7](2001)在《不同人工鸽乳对0~10日龄乳鸽的饲喂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用 1、2、3、4、5五种不同营养配方的人工鸽乳饲喂刚出壳且未经亲鸽喂过的雏鸽。试验分为 5组 ,每组设 3个重复。饲喂至 1 0天 ,又选出 1、5配方进行重复试验。对 4、7、1 0天乳鸽的体重进行显着性检验 ,同时用与试验组同鸽场自然哺育的乳鸽的同日龄体重作对照。结果显示 :在 4、7日龄时 ,各组间的增重差异不显着 (P >0 .0 5) ;而 1 0日龄时 ,1组与 2、3、4组差异极显着 (P <0 .0 1 ) ;2组与 4组差异显着(P <0 .0 5) ;1组与 5组差异不显着 (P >0 .0 5)。从 1 0日龄乳鸽的增重效果看出 :5种人工鸽乳中 ,1组的饲养效果最佳 ,4、5组次之 ,2组最差。而试验组全群 ( 1 70只 )乳鸽的成活率平均为 93.5% ,1组成活率为 1 0 0 %。试验结果表明 :乳鸽完全可以脱离亲鸽而进行人工喂养 ,乳鸽出壳至 1 0日龄生长所需的最佳能量和蛋白需要分别为 1 5.38KJ/kg和 53.3% (以干样计 )。(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杂志》期刊2001年01期)

顾拥建,陈启康,沙文锋,吴红[8](2001)在《新型饲料——人工鸽乳粉》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养鸽历史源远流长,近几年发展更是十分迅速,肉鸽已列为我国常规发展的特禽品种,生产发展已进入集约化、工厂化的大规模生产形式,几千对、上万对甚至近十万对的大型养鸽企业已很普遍。至1999年底江苏省肉鸽的饲养量达5000万羽,乳鸽年出栏4300万羽。肉鸽养(本文来源于《中国禽业导刊》期刊2001年01期)

张裕南[9](1988)在《人工鸽乳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肉鸽的饲养发展迅速,迫切需要解决人工鸽乳这一关键课题。我经几次试验研究,用绿豆等蛋白,强化各种营养,经精加工,研制成一种粉状的人工鸽乳,用它来喂养刚孵化出的雏鸽(包括人工孵化的)获得良好的效果。有了人工鸽乳,亲鸽就可专门产蛋,省去孵化和育雏的时间,因此海产一对乳鸽的时间,便可从40多天缩短为10天。乳鸽的产量可提高4~5倍。经济效益显着,并可实现有计划地分批生产,使整个养鸽过程发生大的变化。(本文来源于《饲料研究》期刊1988年09期)

人工鸽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人工鸽乳对乳鸽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本研究选择120羽人工孵化同期出雏的乳鸽,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羽。Ⅰ组为对照组,亲鸽自然哺育;Ⅱ、Ⅲ、Ⅳ为试验组,从初生至28日龄,按高中低蛋能比的人工鸽乳进行人工哺喂。结果显示:14日龄前免疫器官指数随着蛋能比由高到低而逐渐增大,但人工哺育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8日龄Ⅰ、Ⅱ、Ⅲ组胸腺指数相近(P>0.05);法氏囊指数、血清抗体水平在各日龄间随蛋能比从高到低表现为逐渐升高,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在14日龄时,Ⅱ组血清抗体水平低于Ⅲ、Ⅳ组,Ⅲ、Ⅳ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由此表明:人工鸽乳的蛋能比是影响乳鸽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因素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工鸽乳论文参考文献

[1].侯振东,王奇志,田瑶,陈宇光.人工鸽乳的研究进展[J].湖南畜牧兽医.2015

[2].李晓荣,丁家桐,沈曼曼,何志华,祁长玉.人工鸽乳对乳鸽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2

[3].李香鑫.免疫型人工鸽乳的研制及其饲用价值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

[4].李香鑫,张彬,李丽立.免疫型人工鸽乳对1~6日龄乳鸽免疫功能和生产性能的影响[J].饲料工业.2006

[5].顾拥建,陈启康,梁志彬,沙文锋,吴红.人工鸽乳饲养乳鸽的效果研究[J].南京农专学报.2003

[6].曾秋凤.0-10日龄乳鸽人工鸽乳的研制及其饲用价值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2

[7].谢青梅,毕英佐,陈朝霞,黄罕芬.不同人工鸽乳对0~10日龄乳鸽的饲喂效果[J].中国畜牧杂志.2001

[8].顾拥建,陈启康,沙文锋,吴红.新型饲料——人工鸽乳粉[J].中国禽业导刊.2001

[9].张裕南.人工鸽乳的研制[J].饲料研究.1988

论文知识图

决算指标200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市)县级...

标签:;  ;  ;  ;  ;  ;  ;  

人工鸽乳论文_侯振东,王奇志,田瑶,陈宇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