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弹性碰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弹性,动能,损失,模型,极值,机械能,物理。
非弹性碰撞论文文献综述
谢汝成[1](2019)在《完全非弹性碰撞损失动能最大的5种证明》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物理模型和数学求极值的办法总结推导完全非弹性碰撞损失动能最大这一结论.(本文来源于《数理化解题研究》期刊2019年34期)
王金聚[2](2019)在《为什么说完全非弹性碰撞中损失的动能最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什么完全非弹性碰撞中损失的动能最大?中学教材中并没有给出推导过程,但在教学中学生经常会问及其原因。怎么给学生解释?本文提供了几种论证方法,供大家参考。(本文来源于《物理教学探讨》期刊2019年03期)
杨东铮,刘琼,赵海林,谢代前[3](2019)在《Ar-HF非弹性碰撞的量子动力学理论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非含时动力学方法计算了Ar-HF体系纯转动和振转传能的量子态分辨的积分截面和速率常数.与以往所报道的理论值相比,本文计算的纯转动积分截面结果与实验值更吻合.对于振动弛豫过程,近共振传能占主导地位.进一步的计算表明,振动态分辨的v=1→v'=1的传能速率常数在100 K至1500 K温度范围内迅速升高,并且计算值与实验值相符很好.(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期刊2019年01期)
叶富军[4](2018)在《让知识与方法、能力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一文中研究指出学习知识讲究的是方法,运用方法的宗旨是培养能力,学生具有了能力就能够解决各类新的问题.这样,自然就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而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没有将它们很好地融合起来,从而使科学中的知识与方法、能力出现"失联",当然也就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科素养.对此,笔者以方案的设计、评价、应用和拓展为载体,让知识与方法、能力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其结果是知识与方法、能力融为一体,进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来源于《物理教师》期刊2018年12期)
董静雨[5](2018)在《完全非弹性碰撞中的动能损失》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高考改革将《物理·选修3-5》列为必考内容,动量知识成为高考热点知识.一维碰撞问题是动量守恒问题的重点之一.主要探讨了一维完全非弹性碰撞中的动能损失,将相对动能引入碰撞问题中以简化计算.(本文来源于《物理通报》期刊2018年07期)
杨丰毓[6](2017)在《完全非弹性碰撞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是现代物理学中的叁大基本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最初是牛顿定律的推论,但后来发现它的适用范围远远比牛顿定律广泛。本文将"单摆"模型与完全非弹性碰撞模型相结合,运用高中物理学知识求解了无空气阻力时完全非弹性碰撞的能量损失和偏转角问题,发现完全非弹性碰撞的能量损失强烈依赖于两被碰物体的质量比,质量比越大能量损失越多。而对含空气阻力的模型进行研究中发现能量的损失不仅依赖于二者的质量比,还与初始状态密切相关,而且现象更为丰富。(本文来源于《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期刊2017年36期)
卫敬东[7](2017)在《广义BBM方程中两个孤立波的非弹性碰撞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许多非线性模型可以被用来描述物理学、化学以及生物学上的众多现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非线性模型的应用和相关非线性概念的发展都有了巨大的进步。非线性科学在现代计算机和新的数学方法的共同驱动下,主要包含叁大主题:第一是混沌问题的研究;第二是分形问题的研究;第叁是孤立波问题的研究。但是,并不是所有起源于物理学现象的系统都是可积系统,例如,广义Benjamin-Bona-Mahony方程(简称gBBM)。非线性模型的应用范围从大气科学到凝聚态物理学和生物学,从粒子物理学理论的最小尺度到宇宙结构的大尺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关非线性偏微分方程中的孤立波的动力学行为研究一直都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学家关注的焦点。本文中,我们主要是应用构造近似解的方法研究了两种不同情形下的gBBM方程中两个孤立波的碰撞问题。具体问题如下,情形一:当两个孤立波的波速近似相等时,它们之间的碰撞问题。情形二:当两个孤立波的波速相差很大时,它们之间的碰撞问题。研究这两种情形下的孤立波碰撞问题的难点在于构造碰撞区域内方程的近似解。现在我们来概括这两种情形下gBBM方程的两个孤立波之间碰撞问题的研究思路。情形一:我们首先针对这种问题构造碰撞区域内gBBM方程的近似解,并给出了近似解的代数结构;在近似解构造完成以后,我们对近似解做了精确的分解;最后,通过控制近似解中误差、对称讨论以及反证法,我们证明了两个孤立波碰撞的非弹性特征。情形二:首先,我们仍然构造碰撞区域内gBBM方程的近似解,并且给出近似解有精确的代数结构,这与情形一中的近似解有很大的差别;然后,我们运用渐近性方法去证明gBBM方程的解趋向于近似解,同时在大时间上我们控制了近似解;最后,通过对近似解的进一步分析,我们证明了两个孤立波碰撞的非弹性特征。通过对这两种不同情形下gBBM方程的两个孤立波碰撞的研究,我们证明了两个孤立波碰撞之后,gBBM方程的二孤子解的结构是稳定的以及不存在纯二孤子解。特别的,在对近似解进行重新组合之后,我们发现碰撞的缺损是由近似解中的误差引起的。(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7-04-01)
王黎阳[8](2017)在《“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教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高中物理"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部分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和体验,加深其对物理本质的理解,并能运用物理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从而促进对问题本质的深入认识。(本文来源于《物理教学探讨》期刊2017年02期)
徐明,金华斌[9](2016)在《非弹性碰撞振动系统的首次穿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高斯白噪声激励作用下的非弹性碰撞振动系统的首次穿越问题作了分析,得到了非弹性碰撞振动系统的条件可靠性函数和相应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不同于以往碰撞物理模型,非弹性碰撞作用采用了修正赫兹接触模型。首先,基于能量耗散平衡法,将碰撞振动系统转化为不含碰撞的等效非线性系统。其次,应用基于系统能量的随机平均法,得到关于系统总能量的平均伊藤随机微分方程。然后,建立条件可靠性函数的控制方程及相应的初边界条件,并数值求解。最后,分析了不同系统参数情形下条件可靠性函数及相应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的变化规律。该方法可有效分析非弹性碰撞振动系统的首次穿越问题,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较大的阻尼系数可提高系统可靠性,而较大的激励强度则往往增加发生首次穿越的概率。(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6年17期)
林先安,陈林桥[10](2016)在《完全非弹性碰撞动能损失最大的简易证明》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知道,碰撞一般分为完全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其中完全非弹性碰撞中系统的动能损失最大。笔者给出下列初等代数的证明,以供大家参考。两相同小球对心碰撞,设它们的质量和速度分别为m_1、v_1和m_2、v_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_1′和v_2′。(本文来源于《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非弹性碰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什么完全非弹性碰撞中损失的动能最大?中学教材中并没有给出推导过程,但在教学中学生经常会问及其原因。怎么给学生解释?本文提供了几种论证方法,供大家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弹性碰撞论文参考文献
[1].谢汝成.完全非弹性碰撞损失动能最大的5种证明[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
[2].王金聚.为什么说完全非弹性碰撞中损失的动能最多?[J].物理教学探讨.2019
[3].杨东铮,刘琼,赵海林,谢代前.Ar-HF非弹性碰撞的量子动力学理论研究(英文)[J].ChineseJournalofChemicalPhysics.2019
[4].叶富军.让知识与方法、能力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J].物理教师.2018
[5].董静雨.完全非弹性碰撞中的动能损失[J].物理通报.2018
[6].杨丰毓.完全非弹性碰撞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
[7].卫敬东.广义BBM方程中两个孤立波的非弹性碰撞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7
[8].王黎阳.“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教学设计[J].物理教学探讨.2017
[9].徐明,金华斌.非弹性碰撞振动系统的首次穿越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6
[10].林先安,陈林桥.完全非弹性碰撞动能损失最大的简易证明[J].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