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参照加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网络游戏,化身参照,加工优势,ERPs
参照加工论文文献综述
曹敏,谢和平,周宗奎[1](2019)在《网络游戏中化身参照的加工优势:来自行为与ERPs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R/K范式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从记忆和认知神经加工两个角度考察网络游戏中化身参照的加工优势。实验1采用R/K范式比较40名《英雄联盟》在不同参照条件(自我的名字、化身的名字和熟悉他人的名字)下的记忆成绩。结果发现:参照条件为化身名字时的总再认正确率、R反应再认正确率和辨别力d'都显着优于参照熟悉他人的名字,初步证实化身参照的记忆加工优势;(2)相比较化身参照的优势效应,自我参照效应更强。实验2招募20名《英雄联盟》游戏玩家,借助ERPs采用oddball范式内隐地考察网络游戏中与化身相关的信息在加工时间进程上的神经机制。结果发现:(1)加工化身名字比外国熟悉他人名字诱发更大的P2(160-260ms)波幅,比本国和外国熟悉他人名字在右侧脑区的P2潜伏期更短;(2)加工化身名字比本国和外国熟悉他人名字诱发更大的P3(370-600ms)波幅,比外国熟悉他人名字的P3潜伏期更短。综上所述,无论是记忆还是加工时间进程,都存在网络游戏中的化身参照加工优势。(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章鹏程,李杨卓,周淑金,高湘萍,潘鑫[2](2019)在《自我参照加工的近空间距离增强效应:来自行为与ERPs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采用学习-再认范式考察空间距离如何影响自我参照加工。首先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索不同空间距离怎样影响自我参照加工的过程,再结合再认测试验证影响的稳定性。结果显示:(1)学习阶段,近空间距离在晚期认知加工阶段对自我参照加工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并且在再认测试中得到了验证;(2)研究结果同样也发现了学习阶段近空间距离对他人参照加工的增强作用,但未在再认测试中得到验证。本研究证实了近空间距离能够促进自我参照更加精细化加工,拓展了对自我参照加工的认识和自我的了解。(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朱佳[3](2019)在《自我参照对奖赏加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据表明自我在大脑中被表征为一种“整合剂(integrative glue)”,对人类知觉、记忆、情绪和决策等认知过程产生广泛影响。根据前人研究,自我的这种作用同样被发现在奖赏领域,即当奖赏与自我关联时(与他人关联相比),人们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神经反应。已有研究提出了自我和奖赏加工的叁种关系模型:独立模型、整合模型和平行加工模型,以此来阐述两者在认知和神经机制上的相互关系。然而,自我加工到底是如何与奖赏加工发生分离或交互的,目前仍然不是很清楚。因此,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行为测量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通过4个研究,包含6个行为实验和1个ERP实验,来系统考察自我参照对奖赏加工的影响,并探讨注意资源和自我建构启动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及其背后的认知神经机制在金钱和社会奖赏加工之间的异同。研究一包括实验1和2两个行为实验,采用奖赏延迟范式,考察自我参照对不同价值的金钱和社会奖赏加工的影响。实验1考察了被试在自我参照和熟人参照条件下完成金钱奖赏任务(心算任务)时的行为绩效。结果发现,与熟人参照相比,被试在自我参照条件下对金钱奖赏任务表现出了更好的任务成绩,而在无奖赏任务并未发现这种差异,即表现出了一种“自我-奖赏加工的增强效应”。实验2继续考察了被试对社会奖赏的寻求反应,结果同样发现这种“自我-奖赏加工的增强效应”,即被试在自我参照条件下对社会奖赏表现出了更好的任务成绩。研究一的结果初步表明自我参照能促进个体对金钱和社会奖赏的寻求动机,并通过认知努力来提高任务成绩,以获得更多奖赏。研究二包括实验3和4两个行为实验,采用奖赏延迟范式和自我联结范式,进一步考察注意资源在自我参照影响金钱和社会奖赏加工中的调节作用。实验3采用视觉搜索任务考察了被试在有无分心刺激条件下对自我相关和熟人相关金钱奖赏的寻求动机和行为反应。结果发现,与无分心注意条件相比,被试在有分心的注意条件下通过降低自我相关奖赏的寻求动机来削弱“自我-奖赏加工的增强效应”。实验4同样在社会奖赏加工中发现了有分心注意的这种削弱作用。研究二的结果表明自我参照是通过调节奖赏加工中注意的分配和投入,来影响金钱和社会奖赏寻求动机和行为反应的,当注意资源因分心刺激而消耗时,被试对自我相关奖赏的加工优势会被显着削弱。研究叁包括实验5和6两个行为实验,采用句子启动范式,考察自我建构启动调节自我参照和注意资源对金钱和社会奖赏加工影响的认知机制。实验5考察了独立我和互依我启动对自我参照和注意资源影响金钱奖赏加工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在有分心的注意条件下,独立我启动增强了个体对自我相关奖赏的寻求动机,而互依我启动则削弱了个体对自我相关奖赏的寻求动机;然而,独立我与互依我启动的这种调节作用并未被发现在无分心的注意条件下。实验6也同样在社会奖赏加工中发现了独立我和互依我启动的这种相似的调节作用。研究叁的结果表明独立我启动增加了个体对自我相关奖赏的寻求动机,而互依我则削弱了其寻求动机,且这种调节作用均是通过调节充足的注意资源的分配来实现的。研究四包括实验7一个ERP实验,旨在从时间进程上探索自我参照对奖赏加工影响的动态注意机制。实验7记录了独立我启动和互依我启动两组被试在不同自我参照和注意资源条件下完成视觉搜索任务时的行为和脑电反应。结果发现,在早期的自动化注意阶段,社会奖赏比金钱奖赏相关的目标刺激诱发了更大波幅的P2,且这种差异在自我参照条件下更大;在中期的选择性注意阶段,有分心比无分心注意条件下金钱奖赏相关的目标刺激诱发了更负的N2pc,且独立我启动增强了这种差异,而互依我启动削弱了这种差异;在中期的注意控制阶段,社会奖赏比金钱奖赏相关的目标刺激在互依我启动下仍诱发了更负的N2,但在独立我启动下无显着差异;在晚期的价值评估阶段,独立我启动下自我参照比他人参照的社会奖赏相关刺激诱发了更大波幅的P3,而互依我削弱了这种差异。这些结果表明自我参照对奖赏加工的增强作用发生在整个连续的动态注意过程中,但在注意的选择和控制阶段及奖赏价值评估阶段容易受到注意资源和自我建构启动的调节,且社会奖赏受到的调节作用更为明显。总之,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自我相关奖赏表现出了显着的加工优势(更多的注意投入和更好的任务成绩),但由于自我参照加工是一种高度依赖注意资源的精细加工,因此容易因注意资源受限而被削弱,并持续体现在奖赏寻求中的自动化注意分配、选择性注意朝向、注意控制和价值评估等动态过程中。同时,独立我启动增强了自我相关奖赏的加工优势,而互依我启动则削弱了这种优势。这些研究结果验证了自我参照对金钱和社会奖赏寻求动机的促进作用,并从注意的动态机制模型来揭示自我在奖赏加工中的独特作用,这对现有自我与奖赏加工的关系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发展。(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张荣华,周爱保[4](2019)在《自我参照效应在面孔加工中的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声嘈杂的环境中,人们也能够听到他人交谈时说到自己的名字;在人数众多的大合影中,人们往往最先认出自己的脸。这些对于自我信息加工的敏锐性都可以认为是自我参照效应的表现。自我参照效应首先发现于记忆中,当记忆材料与自我相联系时,被试记忆的效果显着优(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4-02)
邓敏,唐清婷,张兴,陈旭[5](2018)在《非安全依恋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程度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自我相关刺激相比低自我相关刺激能够得到大脑更加精细的加工,被称为自我参照加工程度效应。采用经典双选oddball范式,以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四类自我相关刺激考察非安全依恋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程度效应及其神经机制。实验发现,在N1成分的波幅上,顶区比额区、中央区诱发了更大的N1波幅,安全型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显着大于回避型被试;在N2成分上,自我加工、高自我相关刺激比其他刺激诱发了更大的波幅,顶区、中顶区的波幅显着大于前额区、额区、额中区,并且存在参照条件与脑区的交互作用,顶区、中顶区、中央区和额中区、额区都存在自我及高自我相关刺激与其它刺激的显着差异;在P2的平均波幅上,存在自我相关刺激和组别之间的主效应,自我、高自我刺激显着高于中、低自我刺激,安全型显着大于焦虑型的平均波幅且潜伏期最短;在P3成分的平均波幅上,存在因子、脑区和组别的主效应,自我加工、高自我相关刺激比其他刺激诱发了更大的波幅,顶区、中顶区比前额区、额区、额中区诱发了更大的平均波幅,并且焦虑型个体显着大于回避型个体的平均波幅。研究结果表明,自我相关不同刺激具有不同的自我参照加工程度,自我和高自我刺激能够得到大脑更快和更精细的反应,且自我加工程度效应呈现一个头皮分布上由中部及前部、脑电成分上表现出由前及后的时程反应,并且中部脑区的效应最大。在早期加工中,回避型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程度效应弱于安全型个体,体现出注意回避的加工倾向;在晚期加工中,焦虑型个体投入的认知资源最大,表现出更强的自我参照加工程度效应。(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11-02)
钟毅平,尹浩楠,王双红,范伟,占友龙[6](2018)在《抑郁认知易感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来自ERPs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往研究表明,抑郁认知易感个体在面对应激事件时罹患抑郁症的风险更大.与抑郁症个体相同的是,抑郁认知易感个体表现出负性注意偏向,然而是否也存在与抑郁症个体相似的自我关注增强,仍未有实证研究给予验证.本研究采用oddball范式来考察抑郁认知易感个体自我参照加工及其神经机制.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记录个体对4类不同自我相关名字的加工情况.结果发现,在P2和N2的潜伏期上,抑郁认知易感个体对自我相关名字的注意要早于正常个体;在P2和P3成分上,抑郁认知易感个体诱发的波幅显着小于正常个体;在P3成分上,正常个体出现了自我参照加工程度效应,高自我相关名字诱发的P3波幅显着大于中等相关名字,且中等相关名字诱发的P3波幅显着大于无相关名字;然而在抑郁认知易感个体中,高自我相关名字诱发的P3波幅显着大于低和无相关名字,仅存在自我参照效应.结果表明,与正常个体相比,抑郁认知易感个体自我参照加工的程度效应消失,这可能是由于抑郁认知易感个体的自我概念简单化,更加聚焦核心自我,使得其无法精细区分不同自我相关程度的刺激.该结果可以作为未来对抑郁症早期症状识别的预测指标.(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8年20期)
尹浩楠[7](2018)在《注意资源对抑郁认知易感个体自我参照加工的影响:来自ERPs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抑郁认知易感个体在面对应激事件时罹患抑郁症的风险更大。与抑郁症个体相同,抑郁认知易感个体表现出负性注意偏向,然而是否也存在与抑郁症个体相似的自我关注增强,仍未有实证研究给予验证。此外,一些研究发现自我相关刺激存在相对的加工优势,更容易捕获注意资源,然而其他研究指出仅具有足够的注意资源来感知刺激时,才会出现自我参照加工优势。是否抑郁认知易感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也受到注意资源的影响也不得而知。本研究使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以不同自我相关的名字为刺激材料,探讨抑郁认知易感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并比较不同注意资源水平下其自我参照加工的情况及其神经机制。进一步揭示抑郁认知易感个体的认知加工特点,探究抑郁认知易感个体自我和注意之间的内在联系。本研究包括叁个实验:实验1考察抑郁认知易感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采用oddball范式来探讨抑郁认知易感个体自我参照加工及其神经机制。使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s)记录个体对四类不同自我相关名字的加工情况;实验2考察不同注意资源条件下抑郁认知易感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特征,采用线索提示范式,通过转换注意焦点控制注意资源,探讨抑郁认知易感个体在注意资源“相对充足-相对匮乏”条件下对叁类自我相关名字的加工及其神经机制;实验3选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范式(RSVP),通过T1-T2间的时间延迟来操纵注意资源,探讨抑郁认知易感个体自我参照加工的认知特征和其神经机制。实验1发现:(1)在反应时上,抑郁认知易感个体显着慢于正常个体。(2)在P2和N2的潜伏期上,抑郁认知易感个体对自我相关名字的注意要早于正常个体。(3)在P2和P3成分上,抑郁认知易感个体诱发的波幅显着小于正常个体。(4)在P3成分上,高自我相关名字诱发的P3波幅显着大于中等相关名字,且中等相关名字诱发的P3波幅显着大于无相关名字;然而在抑郁认知易感个体中,高自我相关名字诱发的P3波幅显着大于低相关和无相关名字。实验2发现:(1)在反应时上,抑郁认知易感个体显着慢于正常个体。(2)在P2和N2的潜伏期上,抑郁认知易感个体对自我相关名字的注意要显着晚于正常个体;高自我相关名字诱发的波幅要显着晚于中等和无相关名字;此外,有效线索提示下诱发的P2潜伏期显着早于无效线索提示。(3)在P2和N2峰值上,正常个体和抑郁认知易感个体差异不显着;高自我相关名字诱发的P2峰值要显着大于中等相关和无相关名字。(4)在P3波幅中,有效线索提示下,正常个体高自我相关名字诱发的P3波幅显着大于中等相关和无相关名字;而抑郁认知易感个体高自我相关名字诱发的P3波幅显着大于无相关名字。实验3发现:(1)在正确率上,中等和无自我相关名字在lag2条件下显着低于lag8,高自我相关名字则无显着差异。(2)在P2和P3波幅上,抑郁认知易感个体诱发的波幅要显着小于正常个体;此外,高自我相关名字诱发的P2波幅要显着大于中等相关和无相关名字。(3)在N2和P3波幅上,lag2条件下诱发的波幅要显着大于lag8。(4)在P3波幅上,自我相关类型、延迟类型与被试类型叁者交互作用显着,抑郁认知易感个体在lag2和lag8条件下自我和父亲的名字诱发的P3波幅均显着大于熟人名字,而自我名字与父亲名字诱发的P3波幅无显着差异;而正常个体在lag2条件下高自我相关名字诱发的P3波幅显着大于中等相关名字,且中等相关名字诱发的P3波幅显着大于无相关名字,在lag8条件下高自我相关名字诱发的P3波幅显着大于中等相关名字和无相关名字。结果表明:(1)相对正常个体,抑郁认知易感个体的自我参照程度效应消失,自我概念趋于简化单一。(2)注意资源影响抑郁认知易感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自我相关名字的加工优势受到注意资源条件的限制,在注意焦点转变的情况下自我参照加工的优势消失了。(3)低注意资源量下,延迟类型对抑郁认知易感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影响较小,其存在稳定的自我参照效应,对自我相关信息聚焦较强。(4)高自我相关名字存在注意瞬脱对抗效应,而中等自我相关和无自我相关名字存在注意瞬脱效应。(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王双红[8](2018)在《不同情绪对抑郁认知易感个体自我参照加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我”和“情绪”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内容,两者相互有着重要影响,尤其对于抑郁相关个体的研究更是备受关注。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考察不同情绪对抑郁认知易感个体自我参照加工的影响,以揭示抑郁认知易感个体自我加工与情绪加工之间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采用图片启动范式结合ERPs技术,首先呈现情绪图片,然后呈现自我参照刺激,通过比较正常个体和抑郁认知易感个体自我参照加工上的异同,来考察正性情绪对抑郁认知易感个体自我参照加工的影响。实验发现,(1)与正常个体相比,抑郁认知易感个体加工自我参照刺激时诱发的脑电波幅更小;(2)在P2平均波幅上,与正常个体相比,抑郁认知易感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不受情绪效价(正性和中性)的影响。而正常个体在加工自我参照刺激时,中性图片启动比正性图片启动诱发的P2波幅更大;(3)在N2平均波幅上,相比正常个体,抑郁认知易感个体在正性图片启动下对不同自我参照刺激的加工不存在显着差异。而正常个体在正性图片启动下,加工自我名字比熟人名字诱发的N2波幅更小;(4)在P3的平均波幅上,相比正常个体,抑郁认知易感个体在正性图片启动比中性图片启动下的自我参照加工的精细化程度更低,即在正性图片启动下只发现,加工自我名字比父亲名字和熟人名字诱发的P3波幅更大。而正常个体在正性图片启动下的自我参照加工情况更好,即在正性图片启动下,加工自我名字比父亲名字和熟人名字诱发了更大的P3波幅,父亲名字又比熟人名字诱发了更大的P3波幅。实验二同样采用图片启动范式结合ERPs技术,先呈现情绪图片,然后再呈现自我参照刺激,通过比较正常个体和抑郁认知易感个体自我参照加工上的异同,来考察负性情绪对抑郁认知易感个体自我参照加工的影响。实验发现,(1)相比正常个体,抑郁认知易感个体加工自我参照刺激时诱发的脑电波幅更小;(2)抑郁认知易感个体加工与负性情绪有关的自我参照刺激时,在头皮前部(F3、Fz、F4)和头皮前中部(FC3、FCz、FC4),这两个位置诱发的脑电波幅更大;(3)在P3平均波幅上,与正常个体相比,抑郁认知易感个体加工自我参照刺激时,负性图片启动比中性图片启动诱发的P3波幅更大。而正常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不受这两类情绪效价的影响。上述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情绪(正性和负性)刺激对于抑郁认知易感个体自我参照的影响是不同的。正性情绪削弱了抑郁认知易感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可能提示抑郁认知易感个体对于正性情绪刺激的加工不敏感,存在自我图式中的积极缺失。而负性情绪增强了抑郁认知易感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可能提示抑郁认知易感个体存在负性认知偏差,容易把负性情绪与自我相联系。(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袁文颖,张馨心,杜杰,李豪,杨娟[9](2018)在《生存和死亡启动对自我参照加工的影响:ERP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死亡想法凸显会抑制个体的自我加工,而生存启动是否会对自我加工产生相似或是不同的影响尚不可知。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以人格特质词自我判断任务为研究范式,探究死亡和生存启动对自我参照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死亡启动时,自我加工所诱发的后期正成分(LPC)显着小于褒贬加工;生存启动时,自我加工的LPC成分显着大于褒贬加工。即死亡想法抑制自我加工,而生存想法促进自我加工。(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石湖清,卢家楣[10](2017)在《不同情绪加工任务下大学生自我参照加工的ERP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我对人类的情绪情感产生及需要动机等个性心理倾向的激发起重要作用,还对人类的认知活动有直接影响。以往研究大多从不同角度对自我和情绪加工及其联系进行了探索,但结果并不一致。情绪加工与自我参照加工之间存在着重要联系,但其内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索正、负性情绪诱发状态下,大学生自我参照加工效应的水平及其电生理学特征。通过结合内隐和外显任务的手段,比较不同情绪诱发状态下自我参照加工在时间进程上的异同,为进一步揭示自我参照效应的机制提供必要的证据。方法:25名大学生被试参加了ERP实验。实验材料为自我相关图片和中性图片。实验1采用内隐任务范式探索正、负性自我相关图片诱发下所引发的ERP成分。实验2采用外显任务范式诱发被试产生自我参照效应。实验后要求被试对任务中出现过的图片进行情绪唤醒程度的评分。主要考察不同任务下,图片类型、情绪效价对刺激呈现后的N2、P3、LPC等ERP成分的效应。结果:在内隐任务中,图片类型对P3波幅存在显着效应,自我相关图片诱发了更大的P3电位。相关分析显示,P3、LPC波幅与被试对图片的情绪唤醒度评分均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在外显任务中,图片类型的主效应不显着。另外,情绪效价存在偏侧化效应,体现在正性情绪诱发更大的右脑P3、LPC电位,而负性情绪诱发更大的左脑P3、LPC电位。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情绪加工条件下,大学生自我参照加工的电生理学指标存在差异。内隐和外显情绪加工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机制。(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期刊2017-11-03)
参照加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采用学习-再认范式考察空间距离如何影响自我参照加工。首先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索不同空间距离怎样影响自我参照加工的过程,再结合再认测试验证影响的稳定性。结果显示:(1)学习阶段,近空间距离在晚期认知加工阶段对自我参照加工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并且在再认测试中得到了验证;(2)研究结果同样也发现了学习阶段近空间距离对他人参照加工的增强作用,但未在再认测试中得到验证。本研究证实了近空间距离能够促进自我参照更加精细化加工,拓展了对自我参照加工的认识和自我的了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参照加工论文参考文献
[1].曹敏,谢和平,周宗奎.网络游戏中化身参照的加工优势:来自行为与ERPs的证据[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章鹏程,李杨卓,周淑金,高湘萍,潘鑫.自我参照加工的近空间距离增强效应:来自行为与ERPs的证据[J].心理学报.2019
[3].朱佳.自我参照对奖赏加工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9
[4].张荣华,周爱保.自我参照效应在面孔加工中的表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5].邓敏,唐清婷,张兴,陈旭.非安全依恋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程度效应[C].第二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6].钟毅平,尹浩楠,王双红,范伟,占友龙.抑郁认知易感个体的自我参照加工:来自ERPs的证据[J].科学通报.2018
[7].尹浩楠.注意资源对抑郁认知易感个体自我参照加工的影响:来自ERPs的证据[D].湖南师范大学.2018
[8].王双红.不同情绪对抑郁认知易感个体自我参照加工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8
[9].袁文颖,张馨心,杜杰,李豪,杨娟.生存和死亡启动对自我参照加工的影响:ERP证据[J].心理科学.2018
[10].石湖清,卢家楣.不同情绪加工任务下大学生自我参照加工的ERP研究[C].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