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府东胜论文-郭巧玲,马志华,苏宁,杨云松,韩振英

神府东胜论文-郭巧玲,马志华,苏宁,杨云松,韩振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神府东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壤含水量,裂缝,煤矿塌陷区,Surfer,11.,0

神府东胜论文文献综述

郭巧玲,马志华,苏宁,杨云松,韩振英[1](2019)在《神府-东胜采煤塌陷区裂缝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采煤塌陷区裂缝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以神府-东胜煤田石圪台采煤塌陷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理统计法对塌陷区不同宽度(8、4、3、2和1 cm)的裂缝和非裂缝区土壤含水量进行对比分析,并利用地统计方法、Surfer11. 0对采煤塌陷区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同一深度的土层,裂缝区土壤含水量明显小于非裂缝区,且随着裂缝宽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减小幅度不断增大。垂向分布上,裂缝宽度≤3 cm的测点,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说明宽度较小的裂缝对较深的土层含水量影响较小;而在裂缝宽度> 3 cm的测点,地面以下30 cm至60 cm的土层含水量明显偏小,说明宽度较大的裂缝对相对较深的土层含水量影响较大。对于土壤含水量的平面变化,各土层土壤含水量低值区均位于裂缝区的裂缝发育带,高值区位于非裂缝区的植被覆盖区。以上结果说明采煤塌陷区裂缝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土体结构,造成土壤含水量减少,影响土壤水空间分布,造成土壤水分流失,导致生态退化。(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苏宁[2](2018)在《神府-东胜采煤塌陷区土壤优先流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十年来,随着工业水平的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量逐渐增大,尤其以煤炭能源为主的能源开采量日益增大,因而造成一系列地质灾害及次生灾害。其中地表径流锐减、大规模地表塌陷和土壤退化等成为威胁矿区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的严重问题。优先流作为一种常见的土壤水分运移形式,它能够使水和溶质通过优先路径快速到达深层土壤,对地表径流的产生,水土流失及深层地下水的储量影响较大,对流域水文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石圪台煤矿地处神府-东胜煤田,煤矿塌陷区内裂缝广泛分布,优先流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本文以石圪台采煤塌陷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染色示踪实验和室内水分穿透实验,利用Photoshop CS6、ArcGIS10.2和SPSS等软件,分别对土壤优先流形态特征及类型特征、大孔隙数量特征和优先流路径等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揭示了采煤塌陷区土壤优先流特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采煤塌陷区土壤大孔隙特性:整体上,试验区土壤孔隙范围在0.3-1.3mm之间,土壤孔隙范围主要分布在0.5-1.0mm之间。试验点1土壤孔隙分布范围较广,为0.3mm-1.4mm,试验点2处土壤孔隙范围分布较窄,为0.3-1.1cm。(2)采煤塌陷区土壤优先流形态特征:实验剖面上土壤染色面积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染色区域位置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是由于各层孔隙结构及其优先路径位置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连续性。采煤塌陷区土壤染色面积空间变异系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增加趋势。研究区内两个试验点的染色路径均随着深度的增加,宽路径的数量呈减小趋势,细小路径的数量逐渐增多。(3)采煤塌陷区土壤优先流类型特征:优先流发育极不稳定,总体趋势呈现“均质基质流→非均质指流→高相互作用大孔隙流”类型交替,通过对采煤塌陷区土壤优先流类型的分析得出该研究区土壤优先流主要以土壤大孔隙流为主。(4)采煤塌陷区土壤优先流水分特性:研究区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存在非平衡性特性,试验区的土壤水入渗及出流速率,发生优先流的土层入渗及出流的稳定速率均大于发生基质流的土层。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及规律性,渗流量与渗流时间呈现一定的对数关系。(本文来源于《河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段会军[3](2018)在《东胜—神府矿区煤层顶板水害预测及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东胜—神府矿区煤层顶板水害特点,提出了煤层顶板含水层富水性探查、煤层顶板水害预测、矿井涌水量预测及其水害防治技术体系,在分析以上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认为井上下联合探查、钻探与物探并用及"顶板钻探+孔内物探"的思路是顶板含水层富水性探查的方向,基于GIS的煤层顶板水害预测方法的应用是提高其预测准确性的途径之一。(本文来源于《能源与环保》期刊2018年04期)

宋成建[4](2017)在《神府东胜煤成浆性及煤焦浆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煤浆气化是煤炭清洁转化的一个重要途径。针对神府东胜低变质煤定黏浓度低、分散剂选择存在的盲目性及兰炭末的利用等问题,以神府东胜煤及其兰炭为研究对象分别制备水煤浆及水焦浆,系统地探讨煤质因素对水煤浆成浆性的影响规律。通过Materials Studio软件模拟水煤浆体系研究煤/水/分散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分散剂和煤成浆性的适配性预测模型,并利用兰炭末配煤制备煤焦浆,探讨影响煤焦浆成浆性的因素。本论文对水煤浆制备中分散剂的选择和煤焦浆的制备提供一定的指导和理论基础。针对煤质因素对成浆性影响的复杂性,采用单因素分析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探讨了煤质特性、煤岩组分、灰中氧化物及官能团结构对煤炭成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煤中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及O/C值的升高,在实验条件下,水煤浆黏度为1000 mPa·s时的定黏浓度(ω1000)整体呈现降低趋势。随着煤颗粒比表面积和孔容的增大,水煤浆的ω1000降低。惰质组、壳质组与成浆性呈现负相关性,而镜质组与粘土类矿物则呈正相关,相关性系数绝对值大小为惰质组>粘土类>镜质组=壳质组。当灰分含量为5.47%~22.48%时,水煤浆的ω1000随着灰分含量的升高而升高,灰中氧化物CaO、Si02、A1203、Fe203与ω1000呈正相关,而S03则呈负相关,相关性系数绝对值大小为Si02>Fe203>A1203>CaO>SO3。随着煤中C=O/C-O值的增加,水煤浆的ω1000降低,说明-C=O对水煤浆的ω1000影响较大。分别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和分子动力学(MD)研究水煤浆体系的微观形态及煤/水/分散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当分散剂含量为1%,随着水煤浆浓度逐渐升高到56%时,水煤浆体系由随机的球状分散结构逐渐转变为层状结构;此外,随着分散剂浓度的升高,分散剂在煤颗粒表面的吸附密度逐渐增加,并且主要为单层吸附。随着模拟水煤浆体系中煤与水摩尔比的增加(即水煤浆浓度增加),水分子的扩散系数从4×10-7m2·s-1降低至2×10-7m2·s-1,水分子之间存在明显的氢键并且强度升高,其中主要为水分子中的-OH和-H产生,说明水煤浆体系中水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影响了水分子的扩散系数,从而导致水煤浆体系的黏度增加。煤大分子与SAF(脂肪族类分散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比煤大分子与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强,其中煤分子中的羟基与分散剂中的羟基相互作用最强,主要以煤中羟基氧与分散剂中羟基氢的氢键作用为主。基于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法,针对不同分散剂,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ω1000预测模型。在ω1000。预测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水煤浆分散剂类型筛选预测方法。结果表明,影响煤成浆性的主要煤质因素为水分、挥发分和O/C值;针对4种不同类型的分散剂以水分、挥发分和O/C值为参数,所建立ω1000预测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拟合的R2均大于0.84,说明模型比较精确。ω1000预测值最高的分散剂与煤成浆性的适配性最好。基于分散剂的官能团特性及分布,采用PeakFit软件对分散剂的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结果进行分峰拟合。以亲水基团(-OH、-SO3-、-C-O、-C=O)和疏水基团(-CH2、-CH3、-C=C)的分布特性为参数,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分散剂官能团与煤成浆性的匹配度(MD)预测模型,当MD>1,并且MD值越大时,说明该分散剂与煤成浆性的适配性越好,当MD<1时,说明该分散剂对煤的成浆性起反作用。将兰炭末配煤制备煤焦浆时,随着半焦含量α的增加,煤焦浆的稳定性和流动性逐渐变差,兰炭末的含量以α<40%为宜。通过兰炭末配煤制备煤焦浆可改善水煤浆定黏浓度低、水焦浆稳定性和流动性差的缺点。为改善兰炭末成浆中存在的问题,采用低温热改质方法在实验室中制备ZJM半焦,探讨了不同热处理温度、时间对ZJM半焦表面性质及其成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JM半焦表面含氧官能团减少,半焦颗粒表面疏水性增强,同时比表面积和总孔容也相应降低。经过350℃热处理后,ZJM水焦浆的定浓黏度从826 mPa·s降低至405 mPa·s。浆体的流动性均较好,同时还可得到近3%的煤焦油。析水率在400℃时最高,并且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增长,析水率越高。(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刘英,岳辉[5](2015)在《神府东胜矿区采区与非采区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湿度是植被生长的主导因子,对采区和非采区土壤湿度进行监测有助于矿区植被建设及生态恢复。利用实测土壤湿度数据对神东矿区的大柳塔煤矿、锦界煤矿和武家塔露天矿复垦排土场土壤水分变化特性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5年09期)

张孝中,王文龙,李建明[6](2015)在《神府东胜煤田弃土弃渣体径流水动力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神府煤田开发建设过程中造成的弃土弃渣体的径流水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并分析土壤剥蚀率与各水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野外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结果](1)弃土弃渣体的土壤剥蚀率Dr随雨强增大显着线性递增;(2)雷诺数Re总体上随着雨强增大而增大,随降雨历时先增大后保持稳定;佛罗德数Fr受雨强影响不显着,在产流0~12min内波动较大,随后在某一常数附近上下波动;阻力系数f随降雨历时呈递增趋势,受雨强影响不显着,次降雨平均阻力系数f大小表现为:沙少石多弃渣体>弃土体>沙多石少弃渣体;(3)各下垫面土壤剥蚀率Dr与水流剪切力、水流功率P之间均呈显着的线性函数关系。[结论]研究区不同类型下垫面次降雨径流水动力学参数变化各具特点,土壤剥蚀率与各水动力学参数之间存在显着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5年02期)

白芸,王文龙,黄鹏飞,李宏伟,王贞[7](2014)在《神府东胜煤田扰动与原生地面产流产沙规律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对神府东胜煤田开发建设中原生和扰动地面的产流、产沙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扰动地面径流起始时间是原生地面的1.8~11.7倍,径流率比原生地面小5%~54.4%;初始径流含沙量是原生地面的1.1~5.8倍,径流含沙量是原生地面的1.2~6.3倍,产沙量是原生地面的2~12.7倍。由于扰动地面质地疏松,孔隙度大,入渗率大,与原生地面相比,一般在强降水条件下才产流并发生侵蚀。扰动地面临界抗剪力较小,侵蚀一旦发生,在相同降水条件下,更易发生侵蚀,且其侵蚀强度更大。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两种下垫面产沙量与水流剪切力呈线性相关。(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4年03期)

李冬梅[8](2014)在《神府东胜矿区煤田开采对农田土壤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神府东胜矿区位于毛乌素沙漠和西北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沙化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矿区主要以露天开采为主,对其原地貌、地表植被等景观破坏严重,制约着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准格尔旗1990、2010年两期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及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准格尔旗矿区的景观结构、景观格局及景观脆弱度进行了动态分析;并结合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实验数据,研究了矿区重金属元素的生态污染风险等,为今后治理与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合理配置其景观格局及矿区资源的持续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20年间,准格尔旗各乡镇在景观水平与斑块水平上发生了显着的变化,其景观异质性变差、优势度明显降低,景观格局相对简单化,且景观多样性降低;(2)20年间,研究区叁个区域的居民及工矿用地面积增加,显着影响着其景观构造的变化,研究区的植被覆盖面积呈增加趋势,但其景观更加离散、不规则化。矿区开发主导了矿区景观格局变化:加大建筑用地面积,严重地破坏耕地,减少耕地面积;而林地、草灌地面积虽有所增加,但其景观格局却更加破碎,生态系统更加不稳定。(3)破碎度(包括斑块密度和边界密度)和分离度指数结合起来能很好地反映出景观信息与景观要素脆弱性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准格尔旗地区,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景观破碎化和分离程度成为景观要素脆弱性的决定性因素。20年间,随着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资源的高强度开发及区域人口、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人类活动对区域内景观要素干扰剧烈。20年间,准格尔旗南部区域生态脆弱度变化最大,总区域的生态脆弱度增大,说明其景观要素稳定性较差,对外界干扰较为敏感。(4)四个煤矿的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且孙家豪与何家塔煤矿的各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赵家梁与六道沟煤矿。多受到风向等因素的影响,每个样点上的元素存在方位上的规律性(ES>W>N),表现出明显的富集积累趋势。在横向距离及土壤垂直剖面上,各重金属元素都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变化幅度有差异。(5)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结果基本一致,煤矿周围农田土壤均受到Cd、Cu、Zn、Pb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四个煤矿Cd的污染最严重,且分别有71.4%与6.9%的采样点综合污染达到警戒水平。孙家豪与赵家梁煤矿周围农田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显着大于何家塔与六道沟煤矿。(6)四个煤矿周围土壤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范围在14.65~241.96之间,均值为24.70,处于低风险水平,但最大值已达到中等风险程度。孙家豪煤矿生态风险程度大于何家塔煤矿,RI值分别为45.03和20.04,赵家梁煤矿生态风险程度要大于六道沟煤矿,RI值分别为18.74和14.97;单项元素的生态风险影响程度都是Cd最大,Zn最小,且Cd对RI值的贡献最大,为矿区土壤环境中最主要的污染元素和潜在风险元素。Cd是四个矿区土壤环境中最主要的污染元素和潜在风险元素。四个煤矿土壤重金属元素存在一定的同源性,具有明显的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期刊2014-05-01)

吕新,王双明,杨泽元,卞惠瑛,刘燕[9](2014)在《神府东胜矿区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机制——以窟野河流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神府东胜矿区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机制,对于保护当地水资源及脆弱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窟野河为例,分析了煤炭开采对该流域水资源量与水质的影响机制,并计算出吨煤开采的基流损失量约为2.038 m3(1997—2005年)。研究结果表明,煤炭开采时形成的裂隙将萨拉乌苏组含水层中的水导入矿坑中,导致潜水由水平径流、排泄为主转化为以垂向渗漏为主,引发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河流基流量减少以及泉流量衰减甚至干枯;煤炭开采使含水层中的水进入到矿坑,在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下形成硬度更大、矿化度更高的矿坑水,矿坑水排入河流后对河流造成污染。(本文来源于《煤田地质与勘探》期刊2014年02期)

李建明,王文龙,王贞,罗婷,李宏伟[10](2013)在《神府东胜煤田弃土弃渣体径流产沙过程的野外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野外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了神府东胜煤田开采造成的弃土弃渣体产流产沙规律及其减水减沙效益.结果表明:随降雨强度的增大,弃土弃渣体产流的起始时间呈递减趋势,且差异达几倍至十几倍.弃渣体比弃土体更快到达稳定流速,平均流速大小为弃土体>沙多石少弃渣体>沙少石多弃渣体.弃土弃渣体产流6 min后的径流率达到稳定,与降雨强度呈显着相关.弃土弃渣体侵蚀主要发生在产流开始后的前6 min,弃土体产流后前6 min的平均含沙量是6 min后的0.43~4.27倍,弃渣体为1.43~54.93倍.弃土体和沙多石少弃渣体径流量与降雨强度呈线性函数关系,沙少石多弃渣体呈幂函数关系.弃土体和沙少石多弃渣体的次侵蚀量与降雨强度之间分别呈指数函数和幂函数相关.弃土体侵蚀量与径流量呈线性函数关系.在降雨强度为1.0和1.5 mm·min-1条件下,弃渣体采用鱼鳞坑及植被防护的产流滞后降雨时间为24 min,减水效益为29.5%~52.9%,减沙效益为85.7%~97.9%.(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3年12期)

神府东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几十年来,随着工业水平的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量逐渐增大,尤其以煤炭能源为主的能源开采量日益增大,因而造成一系列地质灾害及次生灾害。其中地表径流锐减、大规模地表塌陷和土壤退化等成为威胁矿区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的严重问题。优先流作为一种常见的土壤水分运移形式,它能够使水和溶质通过优先路径快速到达深层土壤,对地表径流的产生,水土流失及深层地下水的储量影响较大,对流域水文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石圪台煤矿地处神府-东胜煤田,煤矿塌陷区内裂缝广泛分布,优先流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本文以石圪台采煤塌陷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染色示踪实验和室内水分穿透实验,利用Photoshop CS6、ArcGIS10.2和SPSS等软件,分别对土壤优先流形态特征及类型特征、大孔隙数量特征和优先流路径等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揭示了采煤塌陷区土壤优先流特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采煤塌陷区土壤大孔隙特性:整体上,试验区土壤孔隙范围在0.3-1.3mm之间,土壤孔隙范围主要分布在0.5-1.0mm之间。试验点1土壤孔隙分布范围较广,为0.3mm-1.4mm,试验点2处土壤孔隙范围分布较窄,为0.3-1.1cm。(2)采煤塌陷区土壤优先流形态特征:实验剖面上土壤染色面积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染色区域位置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是由于各层孔隙结构及其优先路径位置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连续性。采煤塌陷区土壤染色面积空间变异系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出增加趋势。研究区内两个试验点的染色路径均随着深度的增加,宽路径的数量呈减小趋势,细小路径的数量逐渐增多。(3)采煤塌陷区土壤优先流类型特征:优先流发育极不稳定,总体趋势呈现“均质基质流→非均质指流→高相互作用大孔隙流”类型交替,通过对采煤塌陷区土壤优先流类型的分析得出该研究区土壤优先流主要以土壤大孔隙流为主。(4)采煤塌陷区土壤优先流水分特性:研究区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存在非平衡性特性,试验区的土壤水入渗及出流速率,发生优先流的土层入渗及出流的稳定速率均大于发生基质流的土层。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及规律性,渗流量与渗流时间呈现一定的对数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神府东胜论文参考文献

[1].郭巧玲,马志华,苏宁,杨云松,韩振英.神府-东胜采煤塌陷区裂缝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9

[2].苏宁.神府-东胜采煤塌陷区土壤优先流特征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8

[3].段会军.东胜—神府矿区煤层顶板水害预测及防治[J].能源与环保.2018

[4].宋成建.神府东胜煤成浆性及煤焦浆制备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7

[5].刘英,岳辉.神府东胜矿区采区与非采区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分析[J].煤炭技术.2015

[6].张孝中,王文龙,李建明.神府东胜煤田弃土弃渣体径流水动力学特性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5

[7].白芸,王文龙,黄鹏飞,李宏伟,王贞.神府东胜煤田扰动与原生地面产流产沙规律对比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4

[8].李冬梅.神府东胜矿区煤田开采对农田土壤污染及其生态风险评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4

[9].吕新,王双明,杨泽元,卞惠瑛,刘燕.神府东胜矿区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机制——以窟野河流域为例[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4

[10].李建明,王文龙,王贞,罗婷,李宏伟.神府东胜煤田弃土弃渣体径流产沙过程的野外试验[J].应用生态学报.2013

标签:;  ;  ;  ;  ;  

神府东胜论文-郭巧玲,马志华,苏宁,杨云松,韩振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