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实质性规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实质性,规则,思想,裁判,证据,司法,合同。
实质性规则论文文献综述
常畅[1](2019)在《CAFTA原产地规则实质性变更标准的法律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区域贸易安排的作用日益凸显。在各区域贸易安排(Free Trade Agreement,以下简称FTA)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中,原产地规则是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原产地规则,及其实质性变更标准的不断发展是国际贸易向纵深发展的产物。本文基于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China-ASEAN Free Trade Agreement,以下简称CAFTA)原产地规则的分析发现CAFTA原产地规则的不足之处。研究表明目前CAFTA的原产地规则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包括目前的以从价百分比标准为基础的实质性变更标准太过宽松,原产地规则的法律体系不完善以及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具体而言,本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原产地规则的基本法律概念。第二部分介绍CAFTA原产地规则的现状。第叁部分分析CAFTA货物原产地规则的不足之处。第四部分提出对CAFTA货物原产地规则的完善建议。(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郑雅方,周煜文[2](2019)在《实质性证据规则研究——美国经验与中国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实质性证据规则作为一种对事实认定的审查标准,是美国行政法体系中最为稳定且令人满意七大司法审查规则之一。实质性证据规则既是法院应如何对待行政机关所作事实认定的范本,又与其项下的支撑性制度相辅相成。我国司法实践中虽无明确的实质性证据规则,但是却在具体案件关于合理性事实认定的部分中体现出与其高度的契合性。文章对美国经验与中国司法实践的契合度予以分析,总结出实质性证据规则对我国司法实践的重要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江淮论坛》期刊2019年02期)
周月萍律师团队[3](2018)在《实质性变更的判断需同时考虑变更的实质性内容及量化程度——最高人民法院裁判规则典型案件解析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裁判规则】实质性变更的判断,一方面需要把握变更的实质性内容,另一方面也需要把握变更的量化程度,如果价款轻微调整则不构成实质性变更。【典型案例】四川尚高建设有限公司与北川羌族自治县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2014)民申字第842号】【关键词】黑白合同实质性变更【裁判要旨】招标人和中标人另行签订工期、工程价款、工程项目性质等影响中标结果实质性内容的协议,导致合同双方当事人就实质内容享有的权利义务发生较大变化的,应认定为变更中(本文来源于《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期刊2018年03期)
曲天明,解鲁[4](2018)在《股东实质性抽逃出资行为认定的裁判规则——以青岛森田金属公司诉日本SAN-R股东出资纠纷案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股东抽逃出资行为的认定问题在理论上存有争议,进而导致此类纠纷一直是我国审判实践中的难题之一,其根源在于,我国在最初颁布的《公司法》中仅有禁止抽逃出资行为的原则性规定,尽管《公司法解释叁》进行了类型化,但是不能涵盖实践中股东抽逃出资的各种形态。以宽松为导向的资本制度改革席卷全球,资本认缴制普遍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青睐和追捧,我国也实行认缴制,但从域外和我国情况看,禁止股东抽逃出资规则仍然有存在的价值。我国应当建立对股东实质性抽逃出资行为认定的裁判规则,弥补《公司法解释叁》类型化的不足。(本文来源于《法律适用(司法案例)》期刊2018年04期)
杨思思[5](2017)在《论着作权剽窃行为中“实质性相似”规则及其适用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目前国家大力发展科、教、文、卫等事业,不当使用、复制甚至抄袭现象屡见不鲜,为了保护创作权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在不断通过立法手段完善着作权法体系的构建,但是在司法实务过程中,尚未形成统一具体的剽窃行为认定的规则。本文将以“琼瑶诉于正案”为切入点,分析“实质性相似”规则在该案当中的适用,并以此为出发点,引出本文的论述核心——“实质性相似”规则,首先,对“实质性相似”规则的学理基础进行分析,针对该原则的基本含义、法律内涵以及起源与发展史的角度,对“实质性相似”规则进行理论层面的基础剖析,并且结合该原则的适用前提与范围,从该规则的可行性角度分析,为“实质性相似”规则的适用提供理论依据。其次,对“实质性相似”规则的适用现状进行分析,从国内与国内两个角度出发,结合文字类作品、建筑类作品、计算机软件类作品的具体判定方法分析。最后通过判定方式的综合对比,提出我国司法实务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的途径,力求为我国的着作权侵权认定方法提供部分的参考想法。(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7-06-01)
张莹[6](2017)在《论实质性相似规则在着作权侵权中的适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小说、剧本等文学艺术作品因抄袭引发的着作权侵权诉讼并不鲜见,尤其是琼瑶诉于正《宫锁连城》抄袭《梅花烙》一案又掀起各界讨论的热潮。文学作品的发展离不开借鉴与创新,在此类纠纷中,如何区分作品中的思想与表达?作品中的故事脉络、情节发展、人物关系、角色特征等非文字性作品元素相似是否构成侵权?相似部分占多少构成着作权侵权?具体司法适用中如何借助实质性相似规则对此类非文字性作品元素进行着作权侵权判定?现行着作权法对此类问题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范,类似案件在法律界、文学界乃至普通大众均引发了激烈争议。本文以琼瑶诉于正着作权纠纷案为切入点,着眼剧本、小说等情节性明显的文学艺术作品着作权侵权纠纷,并结合美国、德国等相关判例、立法规定,以及我国近年经典判例,采取案例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讨论实质性相似规则在着作权侵权中的具体适用,探究故事脉络、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等非文字性作品元素是否属于思想的表达,并通过借鉴国外整体观感法、叁步检验法、抽象测试法等实质性相似判定方法,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方面提出一孔之见,并以期该思路能为司法实践提供些许参考。(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7-05-27)
杨昆[7](2017)在《“实质性相似”规则在我国影视剧着作权纠纷中的司法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影视剧创作数量持续增长,2016年我国共生产电影944部,比上年增长6.31%;2016年1~9月共备案电视剧892部、34946集,比上年同期增长10%。随之而来的是国内影视剧着作权纠纷也大量出现,如何判断影视剧是否构成抄袭和侵权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长期司法实践中,"实质性相似"规则成为判定着作权侵权行为的核心标准。(本文来源于《传媒》期刊2017年04期)
翟业虎,刘娜[8](2016)在《琼瑶诉于正案,文学作品“实质性相似”侵权认定规则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琼瑶诉于正案以琼瑶终审胜诉落幕。此案被认为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标志性案件。此案判定侵犯着作权的关键在于两部作品之间是否构成"实质性相似"。本文将以此案为例,就文学作品"实质性相似"展开论述,分析着作权法对"表达"的保护以及如何判定"实质性相似",以期对理论与司法实践有所裨益。实质性相似规则的基础:思想/表达二分法一、价值目标从《着作权法》第1条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着作权设定与保护的价值目标主要有两点:一是保护(本文来源于《法律与生活》期刊2016年22期)
王婧[9](2016)在《影视剧本侵权的实质性相似判断规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电视行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影视剧本侵权现象也层出不穷。在着作权侵权认定中,实质性相似判断规则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规则以着作权法的知识创新为理论基础,对着作权人的创造性给予保护的同时对非法使用他人智力成果的行为给予制裁。实质性相似判断规则虽然没有被成文化,但其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十分广泛。《着作权法》的第叁次修改工作目前也在积极地推进中,虽然第叁次修订草案中初次涉及思想和表达二分法内容,但未将实质性相似判断规则写入其中。由于立法的不够完善,目前司法实践界对实质性相似判断规则的适用存在一些问题,学术界对此也讨论不一,主要表现有:实质性相似判断规则的适用前提条件思想与表达的划分界限不清晰,作品中哪些属于思想,哪些属于是表达,二者界限不清晰;实质性相似判断方法不科学,整体观感法与部分比较法各有弊端;实质性相似判断标准不统一。通过对司法实践中影视剧本侵权案例的分析比较,反映出我国在剧本侵权实质性相似判断规则上存在的若干问题。在借鉴美国司法实践的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实质性相似判断规则运用的实际情况,我国影视剧本侵权的实质性相似判断规则的完善对策有:明确立法,将实质性相似判断规则写进条文中,并将实质性相似判断方法和标准成文化;明确思想和表达的划分方法,将作品中的思想和表达明确区分开来,保证实质性相似判断规则前提的明确性,最大限度避免法官的自由裁量;确定统一的读者标准,作品的消费群体是读者,读者从整体感受上判断作品存在相似的可能性,并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间接反映作品的价值,进而读者标准是检验作品实质性相似的重要标准;明确采用整体观感与部分比较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发挥两种方法的优势,这样既不会过度扩大,也不会过度缩小着作权法的保护范围,同时也切合着作权法激励创新的宗旨。(本文来源于《安徽财经大学》期刊2016-06-01)
孙松[10](2016)在《论着作权实质性相似规则的司法适用——以琼瑶诉于正案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实质性相似规则作为着作权侵权认定的基本标准之一,一直都是司法适用上一个关键而又复杂的问题。在非文字性作品要素的侵权判定过程中,具体表现为思想与表达划分上的不明确,以及实质性侵权判定方法和标准上的不统一。诸如个性化的故事情节和作品结构等非文字性作品元素应该受到着作权的合理保护,并且在其相似性判定过程中,也应该根据不同的作品类型,具体采取不同的侵权判定方法。此外,对于实质性侵权判定的标准,还应该采用"超出合理使用的限度,并达到一般公众相似体验"的认定程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版权》期刊2016年01期)
实质性规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实质性证据规则作为一种对事实认定的审查标准,是美国行政法体系中最为稳定且令人满意七大司法审查规则之一。实质性证据规则既是法院应如何对待行政机关所作事实认定的范本,又与其项下的支撑性制度相辅相成。我国司法实践中虽无明确的实质性证据规则,但是却在具体案件关于合理性事实认定的部分中体现出与其高度的契合性。文章对美国经验与中国司法实践的契合度予以分析,总结出实质性证据规则对我国司法实践的重要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实质性规则论文参考文献
[1].常畅.CAFTA原产地规则实质性变更标准的法律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9
[2].郑雅方,周煜文.实质性证据规则研究——美国经验与中国实践[J].江淮论坛.2019
[3].周月萍律师团队.实质性变更的判断需同时考虑变更的实质性内容及量化程度——最高人民法院裁判规则典型案件解析之一[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8
[4].曲天明,解鲁.股东实质性抽逃出资行为认定的裁判规则——以青岛森田金属公司诉日本SAN-R股东出资纠纷案为例[J].法律适用(司法案例).2018
[5].杨思思.论着作权剽窃行为中“实质性相似”规则及其适用完善[D].云南大学.2017
[6].张莹.论实质性相似规则在着作权侵权中的适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7
[7].杨昆.“实质性相似”规则在我国影视剧着作权纠纷中的司法实践[J].传媒.2017
[8].翟业虎,刘娜.琼瑶诉于正案,文学作品“实质性相似”侵权认定规则探究[J].法律与生活.2016
[9].王婧.影视剧本侵权的实质性相似判断规则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6
[10].孙松.论着作权实质性相似规则的司法适用——以琼瑶诉于正案为视角[J].中国版权.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