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春兰
(成都市新津县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1430)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4%,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在纠正低血糖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其症状的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综合护理;糖尿病;低血糖
Studyontheeffectofcomprehensivenursingondiabetichypoglycemia
HouChun-lan(xinjin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hengdu61143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ffectofcomprehensivenursingondiabeticpatientswithhypoglycemia.Methods:Willourhospital100casesofdiabeticpatientswithhypoglycemiaastheresearchobject,each50caseswererandomlypidedintocontrolgroupandexperimentalgroup,controlgroupacceptedroutinenursingmethods,theexperimentalgroupacceptedcomprehensivenursingintervention,comparedtwogroupsofpatientswithclinicalnursingeffect.Results:Thenursingsatisfactionoftheexperimentalgroupwas96%,andthatofthecontrolgroupwas74%.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Thelifequalityscoreoftheexperimentalgroup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and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Onthebasisofcorrectinghypoglycemiatreatment,diabetichypoglycemiapatientsreceivecomprehensivenursingintervention,whichisconducivetotheimprovementoftheirsymptomsandtheimprovementoftheirqualityoflife.
【Keywords】:Comprehensivecare;Diabetes;Lowbloodsugar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控制血糖是该疾病的主要治疗原则,但控制血糖治疗过程中一旦出现用药不当等问题,则容易诱导患者出现低血糖等并发症症状,进而诱发身体虚弱、震颤、烦躁、出汗等临床表现,随着患者补充糖份后症状会逐步缓解[1]。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其血糖水平通常在2.2mmol/L以下,部分血糖在2.2mmol/L以上的患者,也会出现低血糖症状。症状较轻的患者通常能够自行缓解,而随着其症状的加重,部分患者会出现昏迷症状,进而需要抢救治疗[2]。在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系统的护理干预工作对于巩固治疗效果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综合护理是一种全面性的护理服务措施,能够满足患者不同方面的需求。本研究对综合护理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内分泌科住院部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之间收治100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8例,女42例,年龄44~78岁,平均(60.5±16.5)岁。全部观察对象均存在典型的低血糖症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临床研究过程,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向医院伦理委员会报备。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各50例,两组对象数据资料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患者在入院后动态监测其血糖水平,加强生命体征监测,依据常规方式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第一,饮食干预。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干预意义重大,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日常饮食习惯,帮助其制定日常饮食方案,合理规划饮食结构,遵循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根据患者症状的不同选择相应的饮食方案,例如,降糖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戒烟戒酒,夜间低血糖患者应睡前进食。第二,药物护理。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应接受适当的胰岛素注射治疗,给药完成后适当进食。患者出院后应掌握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学习血糖监测仪的操作方法,对其尿糖和血糖变化进行密切监测,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患者进餐前30min左右时应口服磺脲类药物,进食过程中或是餐后服用双胍类药物,依据潜在风险和药物作用机制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其治疗依从性,降低安全事件发生率。第三,紧急护理。诱导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较为复杂,特别是药物治疗过程的影响,普通胰岛素诱发的低血糖症状发生较急,且症状明显,但治疗后症状能够消失。磺脲类药物或是长效胰岛素所致低血糖症状持续时间相对较长,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则会导致病情的反复发作。整体看来,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状后,患者可适当进食以增加糖类摄入,若其没有进食,也可注射20~40ml的50%葡萄糖注射液。对于处于昏迷症状的患者,需要实施吸氧治疗,以改善其缺氧状态,提高肺泡内氧分压。第四,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组织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向其传播糖尿病治疗和低血糖预防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掌握疾病控制和自我护理的方法,了解控制血糖和降糖治疗的重要意义。同时,详细向患者说明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潜在不良反应,使其做好心理准备,一旦发生不良反应,能够尽快进行处理。护理人员应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加强其心理调节,深化其知识掌握度。健康教育措施的应用有助于患者主动识别低血糖症状,并准确了解其潜在危害,提高药物治疗的准确性和依从性。第五,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以热情友好的态度接待患者和提供护理服务,使其保持积极心态,提高治疗的信心。对于条件允许的医疗单位,护理人员可以使用治疗成功的病例鼓励患者,使其更加积极地面对治疗和护理工作。同时,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保持积极的态度,在生活中保持正面的情绪,减轻心理问题的影响,以巩固治疗效果,降低低血糖发生率。第六,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应指导其掌握正确使用胰岛素的方法,以及使用药物的相关注意事项,学会使用电子血糖仪,对其血糖水平进行动态监测,从而更加关注自身血糖水平和疾病情况的变化,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告知患者进食前半小时内服用降糖药物,餐后和进食过程中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物,了解各类药物的潜在不良反应、作用机制、使用方法,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避免疾病的恶化和发展。
1.3观察指标
第一,临床护理满意度。科室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总分100分,80分以上为满意,60分-79分为基本满意,59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病例总数×100%。第二,生活质量。通过GQOL-74生活质量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患者评分越高,则其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文中涉及的临床资料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t检验,若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6%,对照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74%,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生活质量
实验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为(72.41±10.31)分,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为(88.85±6.47)分,对照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为(71.87±8.84)分,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为(80.25±6.64)分,在临床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低血糖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其交感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因而容易出现双手发抖、软弱无力、心悸、面色苍白和紧张出汗等症状,夜间、皮下注射药物或是空腹注射药物3~4h后是低血糖发生率最高的时段,患者常见症状包括嗜睡、昏迷、心悸、出汗增多、头晕等,同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听力减退、反应迟钝、思维混乱、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3]。诱导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饮食不规律;第二,体能消耗量过大;第三,患者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后进食较少或是未进食;第四,患者胰岛素注射量过大。所以,加强低血糖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受限关注药物治疗情况和患者生活习惯的调整。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的护理服务模式,这一护理方式强调患者的核心作用,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临床护理方案,从而满足患者的各项护理需求,以保障临床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4]。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全新的临床护理模式,更加关注患者的护理需求,从护理需求出发为患者提供身心的全方位护理,以深化患者对于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保证治疗依从性,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从以往的临床实践结果来看,综合护理干预暂时没有统一的标准,而是着重于患者的疾病情况和护理需求,建立临床护理小组,为患者提供全流程、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以调整其身心状态,提供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需要首先评估患者的身心状态和护理需求,组织其接受健康教育,从而掌握低血糖的治疗方法、预防措施和诱发机制,消除不良情绪对于患者治疗和护理效果产生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还应结合患者的日常饮食喜好,制定和实施饮食护理方案,保证营养供给。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患者,可适当放宽日常饮食方面的限制,保证能量供给,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5]。
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在纠正低血糖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包括心理护理、饮食干预、药物护理、健康教育、紧急护理和出院指导等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其症状的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巩固降糖治疗效果,因而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曲尽奇.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09):150-152+155.
[2]李志娟.综合护理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效果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03):153-154.
[3]刘娜.综合护理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01):182-183.
[4]陶璐.综合护理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作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6):255-256.
[5]亢敏捷.综合护理对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效果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7,13(04):27-28.